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气肿疽病俗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文从发病情况,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行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11):109-111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一种疾病,本研究从延边州延吉市采集疑似气肿疽梭菌感染的牛肝脏、脾脏、肌肉等组织进行气肿疽梭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病原学检查、生化鉴定、动物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本试验成功对气肿疽梭菌进行了分离,该菌株细胞毒素、cct A基因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气肿疽梭菌ATCC 10092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0%,此结果为该地区气肿疽病的免疫和微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气肿疽是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牛,羊偶有发生.其特征为突然发病,在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急性炎性气性肿胀,肌肉乌黑色,故俗称黑肥病,压之有捻发音.  相似文献   

4.
石青青 《兽医导刊》2016,(12):122-123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易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为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症的传染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气肿疽梭菌在深层肌肉产酸产气导致气肿坏疽为特征。主要通过春秋两季气肿疽疫苗注射来防控气肿疽传染病。2016年4月7日,宁洱县勐先镇黄寨村箐头组鲁明文、鲁升2户养殖户的黄牛发生疫病,在饲养的27头黄牛中发病7头,死亡5头。经普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勐先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通过黄牛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病理解剖、采样送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牛气肿疽病。及时采取牛气肿疽病的防控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流行蔓延,按期回访没有出现黄牛发病死亡情况,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巩固了本地山区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主要感染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不直接传播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特征为肌肉肿胀有捻发音,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2006年敦化市辖区内相邻4个乡镇相继发生牛的气肿疽病,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7.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1流行情况气肿疽可发生各品种的牛,笔者从1986~2008年诊治患气肿疽29例,其中产奶牛16例,患气肿疽性乳房炎15例,1例患前臂到臂部气肿疽。育成奶牛6~20月龄发生气肿疽9例,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1愈后免疫气肿疽病自然痊愈的例子极为少见,因此关于愈后的免疫力,还没有文献的记。某地用强毒菌液接种黄牛,在发病时应用抗气肿疽血清和青霉素进行治疗。愈后再用强毒攻击,证明已获得坚强的免疫力。2人工免疫我国兽医科学工作者在气肿疽的人工免疫的研究方面,特别是在生物药品的制造和研究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将几种生物药品分述如下。气肿疽福尔马林疫苗是在气肿疽梭菌的全培养物中加入福尔马林制成的,给牛预防注射可产生相  相似文献   

9.
气肿疽梭菌是黑腿病的病原体,气肿疽是国内反刍动物易感的一种严重性疾病,该病可引发肌肉坏死和毒血症,并伴随高死亡率.尽管众所周知预防该病暴发的重要性,但至今相关对黑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并且很多研究基于未经证明的假设.其中一种假设认为转运气肿疽梭菌孢子从反刍动物的肠道到肌肉,是巨噬细胞起到主要作用的原因.因此,现在的研究目的在于检测气肿疽梭菌或者孢子在通过牛单细胞源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后是否能够保持活性,并展示出炎性反应以及由气肿疽活性细胞或者孢子感染牛巨噬细胞后产生相应的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录子.这些结果更能证实此典型的假设:在黑腿病的早期发病机制中,巨噬细胞可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肿疽病毒俗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体为气肿疽杆菌,在体内、外均能形成芽孢且抵抗力很强。1999年我市龙胜、资源、永福、全州4个县,共9个乡镇、16个自然村发生过本病,病牛227头,死亡122头,死亡率达53.74%。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其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的经济损失。笔者就气肿疽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该病防治工作的对策措施,以期有效减少和控制该病的发生,降低气肿疽病的损失程度,提高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  相似文献   

13.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所引起的反刍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水肿,按压部位有捻发音,并多伴发跛行。  相似文献   

15.
鹿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在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伴有捻发音和跛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我国曾出现较大的流行,经免疫接种后,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延边首例暴发在1991年[2],近年来,牛气肿疽病时有发生,由于该病发病快,病程短,发现难,基本无治疗时间,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本病的预防尤为重要,下面提出如下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气肿疽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然而笔者在防治一起牛气肿疽疫情过程中发现,猪群也可以被气肿疽梭菌所感染,在治疗气肿疽梭菌感染的猪群过程中,采用治疗牛羊气肿疽的方法,同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发病情况2013年7月28日,药草坪村委会大槽子村村民李某报告,他家所养的4头牛中,有3头牛发生疾病。笔者立即带领2名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到现场  相似文献   

18.
气肿疽病又称为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也严重影响水牛、奶牛、牦牛、犏牛的生存环境和质量,再加上地理位置和条件的特殊性,牛气肿疽病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山区散养牛养殖户带来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山区散养放牧牛气肿疽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方法介绍入手,重点阐述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也将肉牛气肿疽称作黑腿病或者是鸣疽,是反刍动物的败血性传染病,多呈急性发生。会给饲养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流行病学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支持运动功能的鞭毛,是引发气肿疽的病原,并且能够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肉牛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深部创伤也能引起气肿疽的感染。气肿疽呈明显的地方性流行,且具有突出的季节性,如蚊蝇频繁活动的夏季是气肿疽感染的主要阶段,一  相似文献   

20.
气肿疽又称黑腿或呜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主要感染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土壤,牛采食了含有气肿疽梭菌的土壤、草料、饮水而发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特点为肌肉肿胀,压之有捻发音。本病发病快,病程短,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给养牛业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8—2009年,玉龙县呜音乡2个村发生了牛气肿疽病,现把此病的诊断和防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