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木薯农艺性状对抗寒性的影响关系,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27个杂交选育品系为试验材料,开展抗寒性试验,对抗寒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寒恢复等级与块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块根数越多耐寒性越强;抗寒恢复等级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抗寒性越高产量越高;抗寒指数与块根数呈显著负相关,块根数越多耐寒性越强;块根数的特征值最大,其贡献率最高。认为木薯在耐寒育种上,着重提高块根数,是重要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期的栽培试验,平欧杂交榛子具有坚果个大、出仁率高、丰产、抗寒适应性强、果仁饱满,风味佳等特点。本文作者从育苗、园地选择、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平欧杂交榛子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柑桔是世界上的重要果树,其果实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柑桔主要分布在北纬19°~33°之间。在柑桔栽培的北缘地区,冻害成了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北缘地区的柑桔能否丰产丰收,防御冻害是关键。柑桔冻害的防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选育抗寒品种。柑桔要求年平均气温为  相似文献   

4.
一、抗寒选种在生产上的意义我省地处北纬28—33°之间,是我国柑桔栽培的北沿地带,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柑桔生产发展很快,从解放前全省柑桔栽培面积不到一万亩,产量不到一万担,发展到现有柑桔面积十六万亩,74年产量已达到37万担。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适合浙北平原柑桔生产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栽培方式、整枝修剪、合理施肥、防冻抗寒、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浙北地区果农柑桔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我省柑桔生产,利用山区小气候,采用抗寒品种,以防寒为中心进行栽培,发展较快。为澄清柑桔害虫问题,经多次在产地调查,我省柑桔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省柑桔栽培中影响最大的生态条件是温度,特别是随着柑桔不断向北发展扩大,冬季冷月的极端最低温度及其持续时间长短便成为限制因子.我省柑桔产区常处于低于-9℃的周期性低温中,对柑桔生长极为不利.为此必须首先运用有利的小气候、选用抗寒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并采取一系列抗寒防冻措施,使柑桔不受冻害,保证安全生产. 一、充分运用适宜小气候,发展柑桔生产北缘地区发展柑桔,充分运用适宜小气候,注意选择有利地形,避去风口、霜窝,尽可能把山、水、林三者结合起来,加以利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 利用山区坡地逆温层山麓向  相似文献   

8.
综述小麦抗寒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分子机制,主要包括氨基酸、可溶性糖、脂肪酸、膜保护酶、内源激素、抗寒基因及抗寒蛋白的变化;概括了提高小麦抗寒性的具体措施,如栽培方面进行抗寒锻炼并合理施肥、通过分子杂交培育抗寒新品种,引种驯化及外源化学物质处理;并对小麦抗寒育种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超强抗寒新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育出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种,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冬小麦抗寒育种工作和保护越冬的栽培技术研究。由于冬麦抗寒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因此选用抗寒较强的品种间杂交和多亲本杂交,以利于抗寒基因累加和超亲遗传。几年来共杂交471个组合,于2002年从Norstar×(牡引88-13×Alabaskaja)组合中,选育出一个抗寒高产的新品系(东农024)。后经四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结合保护越冬栽培措施,不论雪大或雪小年份都能安全越冬。2007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东农冬麦1号"开始推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越冬的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柑桔原产中国,栽培历史逾四千年。在这漫长的年代中,我们祖先创造了许多科学的栽培方法,并记载在各种著作和专著中。今天看来,这些古代的柑桔栽培知识,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繁殖大部分柑桔种类具有多胚性,种子长出的苗,一般是无性胚苗,变异甚微,且可复壮。所以古代乃至现在,实生繁殖是柑桔繁殖的重要途径。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指出:“柑桔种植之法,种子及栽皆可。”《三农纪》(清代著作)中记载:“桔熟时,择美者作种,连皮埋肥润土中,春深生芽。”“柑,收实美顶生者,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试验,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45.0万、30.0万、21.4万蔸/hm<'2>)和基本苗(2,3,4苗/蔸)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以插30.0万蔸/hm<'2>,3苗/蔸,群体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从桃杂交苗的获得、直立主干形限根栽培树形的培养以及桃果杂交后代的选种等方面总结了一种快速实现桃杂交后代选种的限根栽培技术,为桃育种工作中较快实现桃杂交后代鉴定与筛选、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杂交水稻控苗方法试验、化控试验、控苗时期试验、增加粒重技术效应试验研究,探讨利用优势分蘖、优化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促进杂交水稻高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在田间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90%时喷施2.4-D和绿叶素,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效果较好;在水稻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铵对增加粒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杏新品种引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宝坻区新引进的金太阳、凯特、红丰、新世纪等4个杏树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总结了新品种在露地和保护地的栽培表现、生长结果习性、耐寒性和丰产性。观察结果表明,金太阳、凯特两个品种在本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备早果、丰产、质优、抗寒等优良性状,适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优良杂交黄皮洋葱品种,全生育期280天左右,冬性强、品质好、产量高,667平方米产量达4000千克。现就栽培关键技术介绍于后:一、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环节。播期过早,越冬前葱苗粗大容易通过春化,抽薹率高;播期过晚,幼苗弱小而不能及时移栽,越冬抗寒能力差、死苗率高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中机插母本常因栽培措施不当,造成不同程度的僵苗发生。结合近4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僵苗的主要症状,分析了僵苗发生的原因及危害特点,提出了解决僵苗发生的预防措施,以期为大面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寒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利用5个栽培品种与东乡野生稻杂交组合研究了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寒性的遗传。根据1叶1心S(5+1)℃处理6d,常温下恢复10d后的成苗率,各组合间的耐寒性差异均由两对重复基因所控制,东乡野生稻的耐寒性为完全显性,且发现东乡野生稻的细胞质对耐寒性有影响。从F2代分离出强耐寒株,表明利用东乡野生稻强耐寒性导入栽培稻中是可能的,进一步提高现代籼粳栽培品种耐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柑桔无病虫栽培”理论,在广西国营金光农场建立柑桔无病虫丰产栽培果园940亩,采用建立隔离区,定植无病虫种苗以及各项丰产栽培措施,定植7年来,果园没有发现柑桔黄龙病、溃疡病及柑桔木虱为害。试验果园比一般果园提前一年试产,1990—1993年4—7年生果树平均亩盈利4179.05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浙江柑桔越冬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温州蜜柑的耐寒性和最近20年的极端最低气温及其有关数据,参考柑桔冻害实况等因素,将浙江省划分为温册蜜柑无冻、轻冻、中冻和重冻四区,再根据地形和低温频率,划分为九个付区。 浙江东南沿海和浙南是温州蜜柑无冻或轻冻区,可以重点发展宽皮桔如温州蜜柑,并适当发展甜橙;在温州蜜柑中冻区发展柑桔要慎重。要注意小气候的利用和重视抗寒防冻;在温州蜜柑重冻区不宜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甘蔗杂交组合耐寒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甘蔗不同耐寒亲本杂交组合耐寒差异与遗传特点,选用8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蔗亲本配制9个杂交组合,用F1代无性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进行耐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不同杂交组合耐寒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耐寒表现受到母本和父本的共同影响,且母本的作用强于父本.按亲本耐寒性,强×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70%~90%;强×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60%~70%;中×中或中×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机率的为30%~40%;弱×强或弱×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15%~30%.进一步进行耐寒表现主效因子估计发现,在研究群体中存在主效因子,且估计的结果随组合与性状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