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随着猪口腔液的应用和检测范围越来越广泛,口液样品采集和监测技术逐步成为诊断猪群传染病、评价免疫效果、评估健康水平的重要评价工具,其采集方法简便、动物应激小,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猪口腔液应用于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监测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研究在猪场利用猪口腔液监测商品猪的PRRS抗体,并同时采集血液,比较口腔液和血液中PRRS抗体水平,进而为猪PRRS抗体监测提供新思路。对母猪和仔猪免疫PRRS弱毒疫苗,免疫后分不同时间段分别进行耳缘静脉采血和使用自制口腔液采样套装采集口腔液。然后利用2种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口腔液和血液PRRS抗体。结果表明,利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进行口腔液和血液中的PRRS抗体水平检测发现其具有相关性,尤其是免疫6周后,使用2种试剂盒检测的口腔液和血清中PRRS抗体结果符合率可达100%,故可选择测定免疫6周后口腔液抗体用于PRRS免疫效果评价。所以,猪口腔液采样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猪群PRRS抗体监测方法,可根据监测需求确定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3.
口腔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替代血清样品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为猪群传染病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已经成功应用至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等疫病的监测。本文对猪口腔液在部分猪传染病上的应用进展、猪口腔液采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猪口腔液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使用自己的口腔液进行疾病诊断和健康评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且奠定了非常深厚的研究基础。如通过检测口腔液中的抗百日咳病毒IgG来诊断和监控儿童或青少年感染百日咳的情况,还有人采用PCR方法对口腔液中的人疱疹病毒6型进行定量分析,可见口腔液检测在人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艾滋病家用试剂盒的出现表明这套系统在人医的应用上达到顶峰。而以采集口腔液为基础的健康监测系统能否用于养猪生产呢?2005年,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兽医诊断实验室对猪蓝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动物医学界对猪口腔液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和深化,表明口腔液可作为血清样品的替代品、评估猪应激和整体健康状况的生物标记物和特定传染病的诊断样品,为猪口腔液在疫病诊断、检测和健康状态分析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伪狂犬病(PR)方法的科学性,本研究拟通过实验室水平、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PR这一方法开展应用分析。首先对采样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试验测定棉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的释放能力,通过动物试验测定病毒感染后检出时间,最后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直径为1.0 cm的棉绳,在早上喂料前采集口腔液样品,采样时间为20~30 min,可采集到更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口腔液。病毒释放能力测定显示,棉绳对PRV的释放能力为50%左右,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可检测到1个TCID50/0.1 mL的病毒含量。动物试验检测发现,猪群在感染后28 d中除第5天外,口腔液中病原含量均高于鼻拭子中病原含量,口腔液检测效果优于鼻拭子,且口腔液中病毒的检出时间(感染后第1天)早于血液中抗体转阳时间(感染后第7天)。临床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RV疫苗免疫后也可通过口腔液检测到疫苗毒,并且存在无法通过口腔液检测感染PRV野毒后稳定猪中带毒的情况,因此口腔液检测方法应结合gE抗体检测,才可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综上,本研究优化了口腔液采集方法,并测定了棉绳对口腔液的释放能力和感染后检出时间,表明口腔液可作为较好的监测猪群PR的手段;口腔液监测方法需结合gE抗体检测来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伪狂犬病(PR)方法的科学性,本研究拟通过实验室水平、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监测猪场PR这一方法开展应用分析。首先对采样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试验测定棉绳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的释放能力,通过动物试验测定病毒感染后检出时间,最后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直径为1.0 cm的棉绳,在早上喂料前采集口腔液样品,采样时间为20~30 min,可采集到更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口腔液。病毒释放能力测定显示,棉绳对PRV的释放能力为50%左右,使用棉绳采集口腔液可检测到1个TCID50/0.1 mL的病毒含量。动物试验检测发现,猪群在感染后28 d中除第5天外,口腔液中病原含量均高于鼻拭子中病原含量,口腔液检测效果优于鼻拭子,且口腔液中病毒的检出时间(感染后第1天)早于血液中抗体转阳时间(感染后第7天)。临床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RV疫苗免疫后也可通过口腔液检测到疫苗毒,并且存在无法通过口腔液检测感染PRV野毒后稳定猪中带毒的情况,因此口腔液检测方法应结合gE抗体检测,才可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综上,本研究优化了口腔液采集方法,并测定了棉绳对口腔液的释放能力和感染后检出时间,表明口腔液可作为较好的监测猪群PR的手段;口腔液监测方法需结合gE抗体检测来综合判断猪群是否为感染群体。  相似文献   

8.
猪口腔液作为一种生物检材,在猪群疫病监测和诊断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的稳定性.利用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估核酸保护剂和保存温度对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 ℃或室温条件保存1d后,核酸保护剂组病毒核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10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猪血清与口腔液中免疫抗体含量的相关性,采集32头育肥猪的口腔液和血清样品,采用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两种体液中猪瘟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的抗体水平,并分析两种体液中抗体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口腔液与血清中猪瘟病毒免疫抗体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无明显的相关性;口腔液与血清中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含量之间有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口腔液不稀释组与血清2倍稀释组中猪伪狂犬病毒抗体含量之间有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目前还不能通过直接检测口腔液中抗体的方法来代替血清抗体的评估和检测,口腔液在兽医检测中的运用还有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猪口腔液应用于猪场病原监测的效果及主要疫病病毒的感染分布情况,分4个季度在武汉市6个生猪养殖集中的行政区(县)的不同类型猪场,以栏舍为单位采集猪口腔液样品,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检测猪瘟病毒(CSFV)、口蹄疫病毒(FM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腔液样品可检出CSFV、FMDV、PRRSV、HP-PRRSV、PCV1和PCV2,阳性率分别为0.31%、3.69%、7.38%、0.92%、13.85%和25.54%,PRV未检出;FMDV、PRRSV、PCV1、PCV2在全年4个季度均有检出;商品代养殖场、种猪场检出的病毒种类比养殖小区、散养户多;采样的6个区均能检出PCV1和PCV2,尤其是具有致病性的PCV2的检出率更高。结果表明,猪口腔液可用于检测CSFV、FMDV、PRRSV和PCV,采集猪场存在普遍的PCV感染,以栏舍为单位采集猪口腔液用于猪场病原监测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1):80-85
从浙江某规模猪场分别采集不同日龄商品猪口腔液与血清样本,应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2种体液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抗原和抗体水平,并分析其消长规律。结果提示:2种病毒各自的特异性抗体在口腔液和血清中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相比血清,口腔液中的母源抗体存续时间更长(3周),主动免疫后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时间则更晚(3周)。口腔液中PRRSV和PCV2的感染动态规律,与血清和口腔液抗体的消长规律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出现病毒感染高峰后,血清和口腔液特异性抗体转阳,其中血清抗体的转阳反应更为迅速(3周)。本研究为进一步发展猪群口腔液检测系统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学检测方法存在因采血引起交叉感染风险、抗体转阳滞后影响检测敏感性等问题,因此建立一种无创采样且可实现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对于在临床上ASFV感染的诊断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工合成的方式构建了pFastbac1-P30-His重组表达载体,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表达ASFV重组P30蛋白(SUMO-P30),用Ni柱亲和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一种以猪口腔液中黏膜sIgA抗体为靶标的ASF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真核重组表达的P30蛋白(SUMO-P30)约为47 ku, 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优化确定了ELISA最佳反应条件:包被量为1.0μg·mL-1,5%脱脂乳为最佳样品稀释液,与待检口腔液的最佳混合比例为2∶8,样品反应时间为120 min,鼠抗猪IgA-HRP最佳稀释度为1∶5 000,反应时间为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15 min。该方法检测ASFV感染口腔液抗体效价可达1∶32,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黏膜...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猪体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原含量与血清中PEDV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浙江某规模猪场为例,用横截面模型,分别采集不同日龄阶段商品猪口腔液与血清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两种样本中PEDV的抗原和抗体。统计分析其消长规律,并对两种样本中病原含量和血清中抗体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途径的感染是引发PEDV各种保护性免疫活动的起始点,当猪群PEDV感染强度达到一定限度(103copies/μL)时才会引起猪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感染强度下,猪口腔液和血清中病原含量与抗体水平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初步揭示了猪体内病原含量与血清中PEDV抗体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为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防控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6,(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对养猪业有重大影响的顽固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仔猪和肥育猪出现呼吸衰竭,并伴随生长缓慢,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血液中的PRRS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免疫水平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但血液样品采集有工作量大、对动物造成伤害、威胁采集人员安全等缺点。近年来有报道利用口腔液检测PRRS抗体,结果与血液中PRRS抗体含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本试验主要比较不同的样品采集处理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口腔液的稀释倍数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检测试剂盒,如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血清40倍稀释时,与口腔液2倍稀释的结果才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9):156-157
正血清中抗体的检测在猪病诊断、健康情况调查和免疫效果评估中使用广泛,特别是对养猪业有重大影响的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和伪狂犬抗体每年进行检测,以控制疫病的发生。现有的针对几种病原产生的抗体检测试剂盒都是为了检测血清中的IgG,血清样品采集费时费力,应激明显,对采样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经常采血也不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口腔液中含有来自血液中的IgG以及黏膜免疫产生的IgG抗  相似文献   

16.
猪瘟病毒细胞培养物经病毒释放、浓缩及系列纯化 ,致敏醛化处理绵羊红细胞不发生自凝 ,排除非特异抗原影响后 ,制备红细胞抗原。诊断液不与其它传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 ,保存 2 4个月效价大于 1∶2 0 4 8。不同批次检测同一血清样品结果一致。保存在 4~ 6℃ 2 4个月以上效价不变。该诊断液与标准诊断液同一检测不同滴度猪血清 ,符合率达 91%。检测四个地州市县 2 5 6 0份猪血清 ,血清保护率为 6 5 8%。  相似文献   

17.
柴伟东 《猪业科学》2020,37(2):90-92
猪口腔液作为血清、鼻腔拭子和肛拭子的替代品,已被用来检测和监测包括非洲猪瘟病毒在内的多种传染病。由于口腔液样品自身的复杂性,使得口腔液样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降解,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试验的目的是分析动物DNA病毒(PRV)和RNA病毒(PRRSV)在口腔液样品中的储运条件对病原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将PRV和PRRSV与猪口腔液样品混合制备参考品,样品保存液A、B、C和生理盐水,在保存温度为4℃,25℃和40℃,保存0 d,3 d,7 d时分别提取各样品核酸,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样品量的变化。当用生理盐水作为样品保存液时,病毒的检出量下降;3种商业化的样品保存液在4℃条件下对病毒核酸都有保护作用,样品检出量优于其他温度条件。口腔液样品储运条件优选使用样品保存液,并在低温条件下储运最佳。  相似文献   

18.
当前猪传染病的发生以混合感染和非典型感染居多,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因此实验室诊断至关重要,而整头猪的送检又存在诸多不便,采集合适的病料既可满足诊断需要,又便于运输和防止疫情扩散。在多年兽医实践中作者发现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性,但普遍缺乏病料采集、处理、送检的知识,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猪水疱病是一种由猪水疱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对养猪业危害严重。该病的临床特征是在猪的蹄部、鼻端、口腔黏膜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类似于口蹄疫。该病只发生于猪,对其他畜禽没有致病性。所以加强对该病的诊断与防制,是确保养猪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猪口蹄疫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动物疾病,对养猪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临床表现为在猪的口腔、舌头表面和蹄子等部位产生水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溃烂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猪口蹄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猪口蹄疫进行综合防控的对策,希望能够对防控猪口蹄疫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