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发布以来,对规范动物检疫监督行为,保证各项检疫措施落实到位,有序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维护养殖业安全和保障公共卫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这两个办法的执法实践中,出现了由于法规规定不明确或者本身有漏洞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亟需研究在新修订的两个办法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动物检疫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检疫主体模糊农业部公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聘用专业兽医人员,作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派出动物检疫员,代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行规定范围内的检疫任务。”但未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现在有些地方在形式上虽也实行聘用制,从职责履行上看,收费大多执行较好,而检疫实际操作次于收费。检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收费所左右,在此境况下,要规范开展检疫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检疫证明的有效期规定问题《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规定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3):43-4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动物检疫活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动物检疫活动。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与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第五条国…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在基层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任务时发现,一些地区对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的关系混淆不清,以致造成工作被动.2008年新<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以来,为保证动物检疫工作依法顺利开展,笔者认为有必要理顺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的关系.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猪业科学》2010,(2):17-17
农业部日前审议通过并发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6.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加强动物检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在产地检疫实施主体、申报主体、检疫范围、对象及规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明确申报主体,出台官方兽医管理办法,加强"指定兽医专业人员"管理;明确检疫范围及对象、完善检疫规程,提升检疫技术水平;优化产地检疫模式,取消县境内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7.
检疫申报是指生产、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其动物、动物产品发生移动以前,依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动物检疫机关提出检疫要求的过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因法制观念不强,自觉接受检疫、主动配合检疫的意识差,甚至千方百计地逃避检疫、偷漏防疫费、检疫费、消毒费、技改费等畜牧兽医规费。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所在县在动物检疫工作上运用检疫申报管理制度的办法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明显效果。1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及办法1.1凡是在县境内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单位、个人以…  相似文献   

8.
省际间或省内公路上设立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肩负着经公路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监督检查任务 ,依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实施查证验物 ,对不执行凭检疫证明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者依发处理 ,实施补检、重检 ,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即 :《出具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具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简称“二证”)。但本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如在出具“二证”的基础上还要出具某种疫病非疫区证明、动物免疫证、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甚至出具动物防疫合格证等 ,…  相似文献   

9.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全国动物检疫行为起着重要作用。2010年修订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内容更加详细,动物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得到有效增强。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10年版自修订施行已有10年之久,在实际动物检疫工作中,问题不断凸显。本文总结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动物检疫工作的不断深人开展,建立一支相对独立、专职精干的检疫队伍,已成为检疫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动物检疫工作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1动物检疫的特性决定了检疫队伍必须走专职化的道路《动物防疫法》第30条、第31条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动物检疫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行业标准、检疫管理办法和检疫对象,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关于生猪屠宰检疫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6140号)文件中第3条也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进境贸易量迅猛增长,而由此引起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越来越大。纵观世界各国,尤其欧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非常重视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检疫法规体系。论文对我国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动物产品检疫法规管理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进出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法律法规体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1985年以来补检制度的历史沿革,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补检制度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从行政法学法理的角度分析了补检制度不符合行政许可依申请而发生的基本要求,从实施效果的角度分析了补检对检疫制度强制性的不良影响,从监管能力和操作性方面分析了补检制度在科学性、可行性方面存在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取消补检或优化补检制度,加大法律宣传和监管力度,强化隔离和无害化设施建设以及提升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水平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动物检疫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规范的动物检疫可以降低或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对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及检疫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畜牧养殖业正在飞速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做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采血是必要环节,也是从源头做好畜产品安全控制的关键。为确保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可通过对血清、血样进行采集,增强采集过程的精准度来控制采血质量。该文主要论述河南省动物检疫工作现状及在基层动物检疫中采血技术的意义,提出具体的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家禽屠宰检疫规程》在规范家禽的屠宰检疫,加强家禽产品的检疫活动管理,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家禽屠宰检疫规程》关于家禽屠宰场所定义、规程适用动物、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的判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家禽产品入库贮藏后才出厂如何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提出可采取贮藏后继续调运或分销的检疫方式出具检疫证明这一解决方案。这提示在今后工作中扩大屠宰检疫的适用范围及检疫对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屠宰检疫规程,提升屠宰检疫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畜牧养殖产业迅猛向前发展,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各种养殖安全问题凸显,瘦肉精、毒奶粉等事件频繁爆发,使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大众关注。猪肉作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蛋白质来源,品质和质量会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为更好地贯彻动物防疫法规和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条例,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开展生猪屠宰检疫,并按照程序对确诊带病的猪肉制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置,避免带病动物上市销售威胁消费者身心健康。该文论述猪屠宰检疫方法和带病猪肉组织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动物卫生监管智慧化,高效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在搭建禽类检疫卡环追溯信息系统基础上,探索了多环节信息衔接-共享机制、硬软件保障、禽类卡环追溯智慧化实践路径及其运行体系的建设经验。结果显示:禽类卡环追溯智慧兽医体系运行后不仅堵住了检疫监管漏洞,而且营造了良好“企商”关系,降低了禽类屠宰企业经营成本,节约了禽类产品销售商时间,提高了企业及其产品竞争力,高效保障了肉品品质,确保了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最后就官方兽医能力提升、系统优化、多部门协调及立法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动物卫生监督提供有益的可推广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对家畜产品可追溯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本研究通过采用动物标识、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信息和动物产地检疫电子出证、家畜屠宰检疫电子出证以及互联网等电子技术,构建了根据家畜屠宰前后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信息进行对接而建立起来的家畜产品溯源模式,建立了经济、实用、有效的家畜检疫安全溯源系统。  相似文献   

19.
The Constitution forming the Australian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on 1 January 1901 provided that animal and animal products imported into and exported from Australia would b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By mutual agreement, the Quarantine Act 1908 provided for the states to continue the delivery of services under contract until 1995 when the Commonwealth took back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quarantine services. In the 1940s, 50s and 60s there were world pandemics of livestock diseases and Australia ceased the import of many species. By the 1970s, the livestock industries sought relaxation of import restrictions to gain access to diversified genetic stock. By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many species can now be imported into Australia through tight importation protocol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nitary Phytosanitary Agreement, Australia has developed a risk-based framework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 conditions for animals and animal products. Australia's 'Acceptable Level of Protection' has been set to provide a low likelihood of disease entry. Being an island continent, Australia can apply strong controls over imports and exports of all commodities and relatively few outbreaks of exotic animal diseases have occurred by breach of quarantine, but the outbreaks of rinderpest in 1923 and equine influenza in 2007 were notable exceptions.  相似文献   

20.
动物检疫监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赋予农村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它是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背景下,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普遍表现为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难以高效开展,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的权利归属没有理顺,动物检疫监督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严重影响检疫监督执法工作高效开展,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探索,认真分析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确保检疫监督执法工作向着纵深化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