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理机制。[方法]测定萼花臂尾轮虫24 h、48 h及96 h的氨氮半致死浓度(LC50);通过测定萼花臂尾轮虫体内的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其对氨氮胁迫浓度和时间的抗氧化生理响应。[结果]轮虫24 h LC50、48 h LC50和96 h LC50的氨氮浓度分别为12.3、6.7和2.3 mg/L。当氨氮浓度达到2.5 mg/L时,轮虫体内24 h内H_2O_2和MDA含量均显著上升;当氨氮浓度达到1.5 mg/L时,轮虫体内24 h内SOD活性显著下降,而当氨氮浓度达到10 mg/L时CAT活性显著下降。在12.3 mg/L氨氮的胁迫下,轮虫SOD活性和CAT活性分别在12 h和24 h显著下降,H_2O_2和MDA含量均在12 h显著升高。[结论]SOD活性和H_2O_2、MDA含量可作为检测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急性毒性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葛晨霞  董晓庆  裴怀全  朱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74-16275,16303
[目的]研究圆形臂尾轮虫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7.5mg/L呋喃唑酮、10mg/L土霉素、30mg/L林克霉素组成药浴,将轮虫置于其中,检测轮虫的存活率以及轮虫所携带细菌总数的变化,研究抗生素在圆形臂尾轮虫个体灭菌方面的适宜作用时间以及抗生素对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轮虫所携带的细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药浴后24和48h观察,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轮虫的种群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轮虫的数量达到顶峰后,在2.0min时逐渐减少。在抱卵率方面,药浴后24h,当药浴时间分别为0.1、0.5、1.0、3.0min时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药浴时间为2.0min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药浴后48h,药浴0.1、0.5、1.0、2.0min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药浴3.0min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抗生素对圆形臂尾轮虫的最佳作用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3.
董俊芳  宋青春  陈秀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00-21801
[目的]探讨农药三唑磷对刺参的毒性效应。[方法]选用12 cm左右的刺参,采用静水停食法,在水温(20.0±1.3)℃条件下,开展三唑磷对刺参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三唑磷对刺参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其对刺参的48 h的半致死浓度为45.999mg/L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879 mg/L,安全浓度(SC)为3.688 mg/L。[结论]所构建的刺参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试验时间之间数学模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刺参成参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聚氰胺对裂足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和生活史参数的影响。[方法]以裂足臂尾轮虫为受试动物,研究不同浓度(600、1 200、1 800 mg/L)的三聚氰胺对其存活率、繁殖率、生命期望、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对裂足臂尾轮虫的48 h LC50为2 206.376 mg/L,95%置信区间为1 822.866~2 850.378 mg/L。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三聚氰氨都显著降低了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世代时间。当三聚氰氨浓度达到1 800 mg/L时,轮虫的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结论]该研究可为评价三聚氰胺的毒性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戴朝霞  王世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57-13058
[目的]研究锂电池泄露对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方法]选择大型蚤作为受试生物,进行纳米氢氧化镍对典型水生生物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大型蚤对纳米氢氧化镍的耐受浓度随着时间变化差异很大,在24 h内大型蚤耐受浓度为0~3.83mg/L,在48 h内耐受浓度迅速降低至0~0.69 mg/L,而48~96 h后耐受浓度变化不大;纳米氢氧化镍在短时间(0~2 d)引起大型蚤死亡并引起大型蚤繁殖延迟。[结论]该研究为锂电池泄露后纳米氢氧化镍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 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 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 h∶0 h和12 h∶12 h)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 mg/L、总磷浓度为7 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 h∶0 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球藻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性能。[方法]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D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55和7mg/L以下时接近100%.但初始氨氮浓度进一步升高至75mg/L以上时会导致氨氮去除率缓慢下降至90%。当氮磷比为5:1、10:1和25:1时.小球藻在4d内基本完全吸收水体中的氨氮;3种氮磷比下小球藻基本上7d内能完全去除水体中的磷。2种光照条件下(L/D为24h:0h和12h:12h1和初始氨氮浓度为30mg/L、总磷浓度为7mg/L时,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L/D为24h:0h时的去除速率更快。小球藻去除氮磷的最适pH范围为7~8。[结论]为利用生物治理污水及以后实现高效原生态的污水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霉灵(3-羟基-5-甲基异恶唑)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其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进行不同浓度恶雾灵对蚯蚓的毒害作用试验,并测定蚯蚓体内蛋白含量。[结果]蚯蚓在接触农药时有明显反应,染毒48 h恶霉灵对蚯蚓半致死浓度(LC_(50))为2.455 g/L,不同浓度农药处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种浓度的恶霉灵处理24 h后,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48 h后呈现出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并且用同一个浓度处理24、48 h后,其体内蛋白质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恶霉灵对蚯蚓具有毒害作用,且受到的毒害程度随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加重。蚯蚓在染毒后体内蛋白质的含量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常用水产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半静水条件下,采用硫酸铜、甲醛、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敌百虫开展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在试验24、48、72和96 h后记录胭脂鱼幼鱼死亡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硫酸铜、甲醛、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 h的LC50值分别为1.96、80.0、0.002、0.049和16.0 mg/L。胭脂鱼幼鱼对硫酸铜、甲醛、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敌百虫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57、27.2、0.009、0.013和6.9 mg/L,5种药物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酯、三唑磷、硫酸铜、敌百虫、甲醛,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酯、三唑磷、敌百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结论]该研究为胭脂鱼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合理用药防治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美  付荣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99-5000
[目的]研究高效氟氯氰菊酯对黄鳝的毒性作用,为安全使用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将体长26.6~29.9 cm,体重17.68~21.51 g的黄鳝置于水簇缸内,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进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急性毒性试验。按等对数间距设置0.055 2、0.038 1、0.026 30.018 10、.012 5μg/L高效氯氟氰菊酯的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观察黄鳝24、48、729、6 h的存活、中毒及死亡症状。[结果]随着药液浓度上升和浸泡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黄鳝的平均死亡率均逐步上升。至48 h时0.055 2μg/L浓度组黄鳝已全部死亡。对照组无死亡。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 2、0.032 00、.026 30、.021 3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 13μg/L。[结论]药物的浓度与黄鳝的死亡情况密切相关,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黄鳝剧毒。  相似文献   

11.
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  刘昌利  韦传宝  李军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72-14174
[目的]研究常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24、48 h急性毒性大小。[方法]以广州品系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动物,采用标准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机率单位法测定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LC50值。[结果]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48 hLC50分别为3 376.87、5.87μg/L;溴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48 hLC50分别为594.56、74.17μg/L。[结论]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24、48 h的急性毒性大小不同;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轮虫的48 hLC50值比其24 hLC50值用来监测水体中的此类化学污染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对安氏伪镖水蚤的急性毒性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桡足类浮游动物在重金属作用下的中毒效应以及摄食压力的变化。[方法]探究了Cu2+、Zn2+、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安氏伪镖水蚤的急性毒性,并研究了安氏伪镖水蚤在3种重金属影响下的摄食率变化。[结果]Cu2+、Zn2+、Cd2+对安氏伪镖水蚤的96 h LC50分别为0.1577、0.8941、0.1695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为Cu2+〉Cd2+〉Zn2+;急性中毒后,重金属离子对安氏伪镖水蚤摄食率的影响为:Cd2+〉Cu2+〉Zn2+,慢性中毒后,重金属离子对安氏伪镖水蚤摄食率的影响为Cu2+〉Cd2+〉Zn2+。且雄性成体的摄食率普遍低于雌性成体。[结论]3种重金属对安氏伪镖水蚤均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牛乳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P能否作为评价乳品质的新指标。【方法】将5个月内所采集的30头荷斯坦奶牛150份乳样按乳汁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nts,SCC)分成5组,分别测定各组乳样的脂肪、乳蛋白、乳糖、干物质、HP、K+、Ca2+、Mg2+、Na+和Cl-含量及过氧化酶(Lactoper-oxidase,LP)活性,并对HP含量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P含量与SCC及乳糖、干物质、脂肪、乳蛋白、无机盐离子含量和LP活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②SCC、LP活性和乳蛋白、Na+、Cl-含量均随HP含量的升高而增加,HP含量与SCC和L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乳糖、K+、Ca2+和Mg2+含量均随HP含量的升高而降低,HP含量与Ca2+、Mg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在不同SCC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牛乳中HP含量可间接反映出乳成分和牛乳品质的改变,可作为评价乳品质的一个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宋维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81-12482,12485
[目的]找出Hg^2+、Cu^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Rhoden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Hg^2+、Cu^2+和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了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结果]Hg^2+和Cu^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较强;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相对较弱。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它们对中华鳑鲏鱼24h的LC50分别为0.222、0.344和10.360mg/L,48h的LC50分别为0.215、0.279和8.820mg/L,72h的LC50分别为0.204、0.256和7.910mg/L,96h的LC50分别为0.193、0.236和7.2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93、0.00236和0.07270mg/L。[结论]中华鳑鲏鱼对Cd^2+有较强的耐受力,对Cu^2+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9种因子对牛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见入湖污染因子对牛蛙蝌蚪生存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自来水养殖中,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9种因子时抚仙湖环境中所采集的牛蛙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的影响。[结果]洗衣粉、洗洁精、除草剂、总氮、总磷、Ph^2+、Cu^2+、Mn^2+、Cd^2+对牛蛙蝌蚪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2.92、22.39、7.78、15.39、121.48、9.07、0.04、0.52、0.04mg/L。[结论]该研究可为抚仙湖环境水质的生物监测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陈立  张发旺  张胜  张娟娟  张琳  陈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73-14575,14578
[目的]研究微生物生态技术对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在前期室内外模拟修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中原油田某油井场旁石油污染场地,设置5种修复条件,开展微生物生态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结果]经过99d修复后,黑麦草(苜蓿)微生物联合技术、纯微生物技术和黑麦草(苜蓿)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中的石油烃降解率均在40.00%以上,以黑麦草微生物联合技术修复效果最佳,石油烃降解率达67.38%;修复过程中易溶盐、NO3-、Cl-等易溶营养物质只有极小部分随水而进入下部土层(50cm);由于苜蓿草的根部可能具有固氮作用,使加入的大量化肥进入了土层下部,导致3和5号修复区50cm土壤层NH4+明显增大。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温度、水、氧气、营养元素、微地质环境等。[结论]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野外原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是显著的,具有处理方法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治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张红  王桂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01-16603,16723
[目的]探讨沼液和化肥配施改良土壤的机制。[方法]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沼液和氮肥以及沼液和氮肥配施处理对菜地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化肥、沼液、沼液和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同时,这3种施肥方式也增加了微生物量C和N,并显著降低了微生物C/N。化肥增加了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但对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沼液、沼液和化肥配施明显增加了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尤其以沼液和化肥配施效果最明显。[结论]沼液和化肥配施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碳氮源,不仅改善了养分状况,而且促进了微生物活性,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方法]按蛇行路线采取廊坊市郊大棚温室、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对其土壤肥力、盐分积累及盐分离子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防治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探讨。[结果]廊坊市郊大棚温室土壤肥力水平属中等略偏高,但存在高氮、高磷、低钾现象。大棚温室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比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高。大棚温室土壤中的盐离子含量明显高于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其含盐量已达盐渍化土标准。大棚温室土壤盐分以K+、Na+、Mg2+、Ca2+、HCO3-、Cl-、SO42-为主,其中Na+、SO42-积累量远高于其他离子。[结论]施肥不当及人为调控下的耕作管理措施是导致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H4+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盐离子引起单核癌细胞THP-1形态的变化,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和存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结果]通过体外研究发现NH4+能够激活caspase-1和下游的IL-1β,IL-1β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K+能够抑制NH4+引起的caspase-1和IL-1β的激活。[结论]Na+、SO24-、Cl-都不引起炎症反应,对THP-1细胞没有影响;NH4+能够引起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并且可以被K+抑制,为氨基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原因,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为例,运用Piper三线图示法、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同位素证据,系统研究了利比亚Wadi Bay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特殊的水化学特征。[结果]区域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矿化度(TDS)在3.2~8.4 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SO4-Na.Ca,其次为Cl.SO4-Na.Ca.Mg;地下水中Cl-、Na+、SO42-等在距海70 km处浓度产生突变,而Mn2+、Ba2+、Si2+、NH4+与NO3-并无同样突变现象。[结论]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溶虑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主要成因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咸、淡水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