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乙型肝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 irus,DHBV)是禽嗜肝DNA病毒科禽嗜肝DNA病毒属(A v ihepadnav irus)的代表种,其形态结构、核酸组成、生物学特性、发病机理和相对嗜肝性等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 irus,HBV)很相似,感染鸭后也可引起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1,2]。由于  相似文献   

2.
最常见的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其中丙型肝炎病毒最为凶险,目前医学界对这种病毒尚无全面认识,更没有预防感染此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然而,最近科学家在狗身上发现了一种和此病毒非常相似的一种新型病毒CHV,为未来攻克HCV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Bl(AFBl)会对人和动物的肝脏产生损伤,还会引发肝癌。它还与其他致肝癌的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等协同作用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AFBl可能通过影响DNA修复系统、药物代谢酶系统及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酶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肝癌的发生。有研究报道,许多中药能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论文就黄曲霉毒素B1对肝损伤过程中P450代谢酶活性变化及一些中药显著降低AFB1诱发肝癌发生率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组特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AV)有3个名称:鸭肝炎病毒、鸭星状病毒(DAstV)、鸭甲肝病毒。DHAV基因组的3个显著特点是:3′端(314~336nt)是小RNA病毒科中最长的;5′端内的结构元件有特点;2A由结构上不相关的蛋白组成,口蹄疫病毒样  相似文献   

5.
启东肝癌高发区家鸭血清中存在病毒样颗粒(鸭乙型肝炎病毒),其检出率变很高。这种病毒样颗粒与鸭肝炎和肝癌并存。且与当地人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状况和肝炎及肝癌的发病率呈平行关系。这种人类肝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惑染流行区的重叠及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丙型肝炎是正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重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达1.7亿,每年新发300万至400万。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肝癌。目前已发现6个基因型及多个亚型,这些亚型有不同的地理分布,疾病进程和对药物治疗的不同反应。1型2型3型呈世界性分布,其中1a  相似文献   

7.
转移因子的制备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因子(TF)的制备最初是用人体材料(如血液、扁桃体、脾脏等)为原料,因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并且有携带肝炎病毒的可能.近年来研究证明,TF的作用无种属特异性.经实验证明,用猪脾制备的转移因子生化指标、生物活性及临床效果等均与人转移因子相似,且无毒性,不引起过敏反应,同时没有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省某养鸭场罹患鸭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大小35~45 nm、十二面体对称的无囊膜病毒(暂命名为FJ01株),其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2.69)/0.2 mL,该病毒可被特异性韩国型鸭肝炎病毒免疫血清所中和,可被韩国型鸭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所扩增,而不能被1型鸭肝炎病毒引物所扩增。遗传进化分析表明鸭肝炎病毒FJ01株与韩国型鸭肝炎病毒关系密切,它们在进化树中共处一群。  相似文献   

9.
树鼩(Tupaia blangeri chinensis)是除黑猩猩之外极少能感染上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动物之一,且能罹患许多与人类相似的疾病,是一种具有独特地位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胡麻(芝麻)油粕粗蛋白(CP)47.1%同大豆粕(CP47.7%)相比,除赖氨酸含量低、蛋氨酸含量高外,氨基酸的组成相似,但几乎没有被用作家禽饲料。为此,以不同水平的胡麻油粕取代产蛋鸡饲料(CP17%)和童子鸡饲料(CP22%)中的大豆粕进行了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暴发和流行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常因饮用水被污染而引起,散发病例呈全球分布。1997年,发现了动物源性的戊型肝炎病毒,随后,各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国陆续都有猪HEV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调查了在中国西藏、四川的牦牛和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和组成。调查结果 :鉴定出了12属36种18型瘤胃纤毛虫。在不同的牦牛饲养地区 ,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略有差别 ,西藏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少 ,相比之下 ,在内蒙古异地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最多 ,并与当地饲养的牛的瘤胃纤毛虫种类组成相似。这表明牦牛瘤胃纤毛虫组成受到是否与牛在一起或是否在邻近地区饲养牛的影响 ,西藏牦牛和野牦牛的纤毛虫组成最相似。从所检测地区的牦牛瘤胃液中都鉴别出了内毛属(Entodinium)的一个新种 ,且有高出现率 ,被命名为Entodiniummonuon.sp.。没有从与内蒙古牦牛一起饲养的牛瘤胃液中发现此新种。各地区饲养的牦牛瘤胃纤毛虫属组成彼此相似 ,内毛属是最主要的属 ,占51.9 %~61.0 %。各地区饲养的宿主动物纤毛虫平均密度约为105/ml。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雏鸭急性传染病,尤其是1~2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材料材料有疑似Ⅰ型鸭肝炎病毒病料、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抗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弱毒苗、Ⅰ型鸭肝炎病毒油乳剂灭活苗。9日龄非免疫鸡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A型鸭肝炎病毒(DHAV)非编码区的结构和功能,笔者拟构建该病毒的微基因组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酶切的方法将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Luc)与A型鸭肝炎病毒的ORF进行替换;并在5′UTR上游插入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luc作为内参基因;同时还在Rluc上游引入锤头状核酶,3′UTR下游引入丁型肝炎核酶,至此得到了含有双报告基因的A型鸭肝炎病毒微基因组(pRluc-fLuc)。将pRluc-fLuc转染DF-1细胞,8h便可以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24h表达量达到峰值。上述结果表明,已经成功构建了A型鸭肝炎病毒微基因组,这为进一步研究病毒非编码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病毒的翻译或复制的调控机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5.
《警犬》2011,(7):45-45
最常见的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其中丙型肝炎病毒最为凶险,目前医学界对这种病毒尚无全面认识,更没有预防感染此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然而,最近科学家在狗身上发现了一种和此病毒非常相似的一种新型病毒CHV,为未来攻克HCV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物种支原体在进化关系、结构组成以及致病因子三方面所存在的异同,试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物种来源的21株支原体的进化关系,并以肺炎支原体为例,对来自三个不同物种(猪、牛、羊)的代表株在基因组的组成结构以及整体相似程度方面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利用相似性比较对这三个物种代表株进行潜在的毒力因子挖掘。结果表明:三个不同物种的肺炎支原体差异较大;猪肺炎支原体内毒力因子的保守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牛支原体和山羊支原体中存在较多相似的毒力因子。说明以不同宿主寄生的致病型支原体结构组成上变异较大,但羊与牛的肺炎支原体在致病机理上可能更为相近。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 DH)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分别引起I型、Ⅱ型和Ⅲ型鸭肝炎。I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45年在美国发现,1950年用鸡胚分离  相似文献   

18.
正食物过敏是犬对某一种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免疫介导性不良反应,能够引起食物过敏的食物成分有很多,一般比较常见的是一些高蛋白食品,例如大豆、鸡肉、鸡蛋、牛肉和牛奶等。犬患了食物过敏后会表现出消化道症状、皮肤症状。犬的食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非季节性皮肤病,和特异性皮炎有很多相似的症状,也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粉尘过敏)并发,所以常常在诊治的时候被忽略。一、发病机理犬食物过敏的发病机理多且复杂,皆是由免疫系统异常而引起。经科学研究,主要分为致敏原的侵入和变态反应两大类,以变态反应居多。  相似文献   

19.
1鸭肝炎病毒 鸭肝炎 (Duck Virus Hepatitis,DH)是一种具有高度致命性、传染性的疾病,能在1~28日龄的幼龄雏鸭中迅速传播.迄今,已有三种不同的病毒被认为与此病有关,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1型、2型和3型. 自从1949年长岛首次报道DHV-1感染以来,世界各地都已有感染的报告,并且对所有养鸭场都具最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在感染未得到控制时,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目前,认为本病包括3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由Ⅰ型、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DHV)引起,其中Ⅰ型和Ⅲ型属于小RNA病毒科,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三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症状与病变很相似。Ⅰ型鸭肝炎病毒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发展,其VP1蛋白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蛋白,位于病毒衣壳的表面,是小RNA病毒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