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以引进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酒泉荒漠区粘土地适宜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在越冬率、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适应性及生产性能之间的差异.[结果]甘农3号、公农1号、赛特、WL363HQ、阿迪娜在越冬率、干...  相似文献   

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陇东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04-2006年对陇东地区的半干旱区(环县)和半湿润区(宁县和西峰)1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干草产量与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增加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平均气温,而日照时间和≥0 ℃积温能满足紫花苜蓿生长需求.同时,引进品种在半湿润区以两年生最佳,第3年产量开始下降.在半干旱区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产量逐年增加.分析得出,适宜宁县种植的品种有:甘农1号、新疆苜蓿、苜蓿王、皇冠、金皇后、大富豪、三得利、牧歌401、巨人201、赛特;适宜西峰种植的品种有:巨人201、金皇后、甘农1号、苜蓿王、新疆苜蓿、赛特、三得利、牧歌401、皇冠、阿尔冈金;适宜环县种植的品种有:牧歌401、金皇后、三得利、皇冠、阿尔冈金、新疆苜蓿、甘农1号、苜蓿王、大富豪、赛特.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陇东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试验连续两年测定11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甘农6号连续两年的株高最高(65.18 cm);中兰1号的茎粗表现最高(1.905 mm);甘农3号的茎叶比最低(0.89);阿尔冈金连续两年的干草产量最高;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阿迪娜的粗蛋白(24.35%)和干物质(89.25%)含量最高;苜蓿王的粗脂肪(2.49%)含量最高;甘农5号的钙含量(1.90%)和粗灰分含量(10.29%)最高;苜蓿王的酸性洗涤纤维(25.60%)和中性洗涤纤维(29.20%)最低;中兰1号的磷含量(0.28%)和相对饲料价值(199.0)均表现最高。研究表明,苜蓿王、中兰1号、阿尔冈金、阿迪娜、甘农5号和甘农3号的生产性能优、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适宜在陇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德明  张少平  耿小丽  张榕  刘乾 《草业科学》2018,35(6):1472-1479
为了确定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半干旱地区生产性能的大小和营养价值的高低,在兰州国家区域试验站,连续两年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水量、无氮浸出物、钙、磷含量8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在不同茬次时株高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内随着收割茬数的增加,株高和干草产量不断减小,中苜3号、甘农3号、甘农5号、中苜5号和康赛的植株较高,甘农5号、甘农3号和阿迪娜的干草产量较高;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营养品质也存在差异,其中甘农5号、中苜3号最优,甘农3号、中苜5号、康赛次之。从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甘农5号、中苜3号、甘农3号、中苜5号和康赛生产性能优异、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可以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筛选适应临泽县种植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方法]选择阿迪娜、金皇后、阿尔冈金和甘农3号4个苜蓿品种在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对生产性能、营养指标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是阿迪娜,含量达19.25%,其次是金皇后、甘农3号、阿尔冈金,含量依次为19.15%、19.05%、19.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金皇后,31.75%,其次是阿尔冈金、阿迪娜和甘农3号,含量依次为32.75%、33.15%、33.7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金皇后,41.9%,其次是阿迪娜、甘农3号、阿尔冈金,含量依次为41.9%、42.2%、43.05%。第二年干草产量最高是阿迪娜,达14 706 kg/hm^2,其次是金皇后、甘农3号、阿尔冈金,分别达到14 402 kg/hm^2,14 231 kg/hm^2、13 804 kg/hm^2。[结论]根据综合生产性能表现,阿迪娜是比较适应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评价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西走廊盐碱地的适应性,遴选出适宜河西走廊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SR4030和巨能的出苗率较高,甘农3号的出苗率最低;16个紫花苜蓿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BR4010、WL343HQ、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的分枝数显著大于标靶和金皇后的分枝数;岩石和德宝的叶茎比显著高于金皇后和骑士3的叶茎比;德宝、亮苜2号和骑士T的产量大于其他品种;亮苜2号和骑士3的越冬率显著高于甘农3号和SR4030的越冬率;阿迪娜和WL343HQ的倒伏率最小,骑士T和标靶的倒伏率最大。以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为变量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紫花苜蓿品种聚为6类,综合评判结果认为,亮苜2号、骑士T、德宝适宜种植于河西走廊盐碱地。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选择一直是制约该地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2021-2022年连续两年通过田间试验对40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年产量、越冬率和越冬芽、根颈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完成4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综合评价,为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科学选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越年干草产量最高的品种为‘4030’,为17 082 kg·hm-2;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越冬率、越冬芽数量不同,其中‘巨能601’和‘肇东苜蓿’越冬率最高,分别为93.48%和89.4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3010’越冬芽数量最多,为16.20,其与‘4030’和‘巨能耐盐’越冬芽数量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越冬前‘阿迪娜’品种根颈可溶性糖(SS)含量最高,‘巨能801’根颈淀粉(S)含量最高,‘WL168HQ’可溶性蛋白(SP)含量最高;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得出,‘阿迪娜’‘4030’‘康赛’‘3010’‘中苜一号’‘WL168...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和加速甘肃省酒泉地区牧草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引自国内外的9个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阿尔岗金、金皇后、WL343、阿迪娜、公农1号、中苜1号、新农3号、苜蓿王)在酒泉金塔县进行了适应性比较,研究其耐寒性、丰产性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的越冬率和青干草产量间差异较大。通过综合分析,阿迪娜、金皇后、公农1号、WL343、甘农3号的适应性、丰产性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其他品种,稳定性较好,适宜在酒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对甘农3号、三得利、旱地、WL343、巨能601、威神等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开展根瘤菌接种试验,以越冬率、分枝数、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行评价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促进紫花苜蓿提前接瘤,促进提高苜蓿产量和饲草品质,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饲草品质的有效措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类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根颈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在越冬前期挖取科尔沁沙地种植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骑士T’、‘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紫花苜蓿的越冬器官,在程序式低温处理箱进行模拟低温处理,检测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及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对LT50和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极熊’ > ‘草原3号’ > ‘巨能3010’ > ‘骑士T’。相关分析表明,-20℃处理下苜蓿淀粉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20℃及以下温度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果糖和蔗糖是苜蓿越冬抗寒保护物质,-20℃处理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20℃及以下低温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可以作为苜蓿衡量抗寒性强弱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12个紫花苜蓿初花期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含量和相对饲料价值(RFV)9个营养因子为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以期筛选出陇东旱塬区营养价值优良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苜蓿王的CP含量比对照品种陇东苜蓿高5.03%(P <0.05);中王1号的NDF含量较对照品低13.85%(P <0.05);甘农5号的ASH含量较对照品种高24.34%(P <0.05),且各参试品种的DM、ADF、EE、Ca、P和RFV差异不显著(P> 0.05)。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得出,苜蓿王、中王1号、中兰1号、甘农5号和阿迪娜综合表现较好,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对低磷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以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甘农10号、WL358HQ、WL343HQ、WL363HQ、WL354HQ、金皇后9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株高、生物量、磷含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结合鲜重和干重,WL343HQ品种生长速度较其他品种快;9个苜蓿品种的磷含量排序为:甘农10号>WL354HQ>WL343HQ>WL358HQ>WL363HQ>金皇后>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WL343HQ磷吸收效率最高,为1.32 mg/pot,金皇后最低,为0.58 mg/pot,总体表现为WL343HQ>WL358HQ>甘农5号>甘农9号>WL363HQ>甘农10号>甘农3号>WL354HQ>金皇后;甘农3号磷利用效率最高,为0.84 g/mg,甘农10号最低,为0.53 g/mg.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WL343HQ、WL358HQ、WL354HQ和甘农5号为低磷土壤条件下表现较好的4个品种,适宜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水分渗透胁迫,模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对我国西北地区3个广泛种植的苜蓿品种: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牧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jiang Daye)的萌芽和幼苗部分保护酶活性及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PEG-6000浓度5%~25%),甘农一号杂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种子萌芽、幼苗叶片含水量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皆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含水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苗本体保护酶活性变化各不相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根据综合评价均值来看,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而牧歌紫花苜蓿稍弱。  相似文献   

14.
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吕林有  何跃  赵立仁 《草地学报》2010,18(3):365-371
为筛选适宜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于2007年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对3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返青期差异较大,最多相差22d,其中甘农3号(Gannong No.3)返青最早,其次为公农1号(Gongnong No.1)、敖汉(Aohan)和甘农1号(Gannong No.1),国内品种普遍返青早于国外品种;抗寒性方面,国内品种强于国外品种,具有较高的越冬率;5个入选生产性能因子中,分枝数和越冬率决定苜蓿的鲜草和青干草产量,在晾制青干草过程中,还受到主枝侧枝数的较大影响。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生产性能,以公农1号、保丰(Baofeng)、甘农3号、陇东(Longdong)、德福(Defy)、皇冠(Phabulous)、爱菲尼特(Affinity)7个品种表现最佳,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和较高的株高,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山西大同盆地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研究比较了国内外21个苜蓿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越冬率、干草产量。结果表明:国内品种甘农1号、甘农3号、甘农4号、公农1号、公农2号、新牧1号、中苜1号、放牧苜蓿及目前大面积推广国外引进品种阿尔冈金苜蓿抗寒性强、越冬率较高、产草量高,适合在雁门关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国外引进品种前期生长快、产量较高,但越冬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雁门关地区苜蓿主推品种应以抗寒性较强的国内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6.
32个苜蓿品种田间耐盐性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在不同盐碱程度的耕地上生长良好的苜蓿品种,试验在不同盐碱程度的耕地引进3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筛选。结果表明:3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盐碱地的出苗率、越冬-返青率、株高、鲜草产量指标中,甘农1号、苜蓿王、中苜1号、陇东苜蓿、42IQ、盐宝、TG3、龙牧801、普沃、劲能、A-25在田间表现较好,这几个品种在盐碱地种植成活率高,土地的覆盖面积大,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耕层盐碱含量,可在轻中度盐碱地进行示范种植,也为今后选育耐盐苜蓿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分析,甘农1号、苜蓿王、中苜1号、陇东苜蓿、42IQ、盐宝、TG3、普沃等品种耐盐性较强,可作为盐碱地引种品种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高产优质饲草料供应,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进行了引种筛选试验,通过生育期、越冬率以及不同茬次的株高、产草量、茎叶比和主要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利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模块下的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紫花苜蓿生育期无明显差异,越冬率均在90%以上,未发现病虫害侵染,在当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金皇后、阿迪娜、巨能2和骑士2产草量较高,阿迪娜、巨能2和骑士2粗蛋白含量较高。综合评价8个品种,阿迪娜、巨能2、金皇后和骑士2表现良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垦区引进种子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筛选优异苜蓿育种材料,为晋北地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选取15个苜蓿品种对其9个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变异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15个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以鲜草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以粗脂肪(EE)的变异系数最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EE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FV)、株高、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综合成为2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苜蓿产量、品质性状74.142%的数据信息量,且在15个苜蓿品种中,评分最高的为甘农1号295.8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15个苜蓿品种可以聚为3个类群,第一类有甘农1号、中苜3号、阿迪娜、德国大叶、甘农7号、中苜1号、6010、金皇后、宁苜1号,第一类苜蓿品种的RFV最低,但产量和得分情况最高;第二类有甘农6号、巨能2号、皇后、甘农8号、陇东,其各性状除了EE含量最低,其他性状均在中间水平;第三类为太阳神,其产量和评分最低,但RFV最高。研究表明,第一类苜蓿品种更适合晋北农牧生态区种植,太阳神虽产量不佳,但品质表现突出,可在今后苜蓿育...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标记对不同耐盐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耐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对耐盐紫花苜蓿品种改良,本试验筛选出9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对10份耐盐、敏盐材料进行SSR多态性分析。并利用MEGA6.0软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份紫花苜蓿品种中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7.1%~71.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观察数与等位基因观察数的比为0.680~0.890;平均杂合度为0.759~0.828;平均香农指数为1.753~1.9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35~0.811;遗传分化系数为0.100。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内的遗传变异程度大小排序,排列顺序为: "巨能" > "骑士T" > "巨能7号" > "Asi" > "兴平" > "阿迪娜" > "秘鲁" > "抗旱15" > "草原3号" > "国产苜蓿";利用MEGA6.0软件对Nei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知:5份敏盐材料始终聚为一类;"巨能"与"巨能7号"聚为一类;"阿迪娜"和"抗旱15"又聚为一类,说明他们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比较研究了NH4+-N 0、105、210、315、420mg/L 5个水平对紫花苜蓿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处理下2个品种紫花苜蓿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并随供氮水平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210mg/L达到最大。紫花苜蓿胞间CO2浓度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N210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性能调节作用最大。2个品种对N210氮素水平的敏感度最高,且在N210处理下,甘农3号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陇东苜蓿;而陇东苜蓿叶面积和胞间CO2浓度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甘农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