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不同pH对大蒜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和不同浓度大蒜素对3种病原菌抑菌效果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提取大蒜素的最佳pH6.5;紫皮蒜体内的大蒜素含量高于白皮蒜;同一大蒜素浓度下,紫皮蒜的抑菌效果优于白皮蒜: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愈加明显。对于假单胞菌,当大蒜素浓度达到25%时,病原菌可以完全被抑制;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大蒜素浓度达到50%时,病原菌可以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法,考察兰香草挥发油及沐浴盐对4种菌的抑制效果,同时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兰香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325 mg·g~(-1)、37.2 mg·g~(-1)、37.2 mg·g~(-1)和2.325 mg·g~(-1)。兰香草沐浴盐对4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25 mg·g~(-1)、0.1125 mg·g~(-1)、0.0625 mg·g~(-1)和0.1125 mg·g~(-1)。结论:兰香草挥发油及其沐浴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3.
姚芹  宋浩  宋京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93-10594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不同处理方法蒜液抑菌效果及大蒜素最低抑菌浓度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大蒜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大蒜提取蒜液为材料,定硫法测定其中蒜素含量,研究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大蒜液中含有的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过机械破碎或挤压得到的蒜液抑菌效果比蒸煮后蒜液好,紫蒜抑菌效果优于白蒜,蒜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2 mg/ml。细菌生长曲线表明,对数生长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蒜素敏感,而稳定期的菌体抑制作用较弱。[结论]大蒜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库拉索芦荟在医药、养殖、食品防腐等方面抗菌性能的深度开发提供依据,以库拉索芦荟老叶、中叶、嫩叶的皮+凝胶和凝胶为样品,通过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分析不同部位组织库拉索芦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6种典型致病性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组织的芦荟样品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库拉索芦荟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菌效果。不同叶龄库拉索芦荟皮+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不同叶龄间抑菌活性接近,最小抑菌浓度为0.0078g/mL,与阳性对照红霉素相近,优于阳性对照芦荟胶制剂。不同叶龄库拉索芦荟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不同叶龄间抑菌活性接近,其MIC为0.0078g/mL,抑菌效果略低于阳性对照硫酸庆大霉素,与阳性对照芦荟胶制剂相近。建议在开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应用时,结合生物学产量,选用中叶库拉索芦荟皮+凝胶;抑制大肠杆菌时,选用中叶库拉索芦荟凝胶。  相似文献   

5.
藜麦种子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6孔板微量法和牛津杯法研究藜麦种子总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藜麦种子总黄酮对供试菌株的抑制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没有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大肠杆菌32 mg/m L、枯草芽孢杆菌64 mg/m L、白色念珠菌128 mg/m L、铜绿假单胞菌256 mg/m L、金黄色葡萄球菌512 mg/m L。说明藜麦种子总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考察不同香辛料(乌梅、石榴皮、鼠尾草、公丁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腐败希瓦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并探讨香辛料可能存在的协同增效效应。【方法】采用牛津杯平板扩散法,以最小抑菌圈直径确定不同香辛料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采用棋盘法测定乌梅、石榴皮的联合抑菌效果。 【结果】 4种香辛料(乌梅、石榴皮、鼠尾草、公丁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2、15.62、125、31.25mg/mL;对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为7.81、3.905、250、62.5mg/ml;乌梅与石榴皮复配对大肠杆菌的FIC为1.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为2.5;对荧光假单胞菌的FIC为0.25;对腐败希瓦氏菌的FIC为0.75;对枯草芽孢杆菌的FIC为2.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FIC为1。【结论】乌梅与石榴皮单独使用时表现出较鼠尾草和公丁香更好的抑菌效果;腐败菌对香辛料更为敏感;乌梅与石榴皮复配后对荧光假单胞菌有协同增效作用;对腐败希瓦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有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细菌在不同食品表面以及食品工业环境中形成生物膜引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中药材火炭母提取物为对象,对不同供试菌株进行抑制细菌及抑制细菌生物膜试验,探讨其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91、1.95、15.63、15.63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火炭母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其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分别为0.98和0.49 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煎煮法和乙醇回流提取法对苦参及其炮制品进行提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提取方法、炮制方法对苦参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醇提液中生品提取液和醋炙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的是生品提取液,MIC值均为0.012 5 g/mL;水提液中炒焦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MIC值分别为0.1和0.2 g/mL。其中醇提液抑菌效果较水提液抑菌效果好;醇提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好于大肠杆菌。因此,苦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马齿苋、盐角草乙醇提取液的独立抑菌作用和协同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肠杆菌,马齿苋和盐角草提取液最佳抑菌作用的体积比为3∶5;对于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佳抑菌作用的体积比为5∶1,协同抑菌作用大于单一提取液.每种菌的最佳复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都低于单一提取液,复配液在较低质量浓度下即可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3种金乡大蒜中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从化学分子水平探讨不同品种的差异,对于优化种质资源、提升大蒜后期加工利用的品质和附加值具有指导作用。[方法]采用食品化学的常规方法并结合大型仪器检测,测定大蒜中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基本营养成分可溶性糖、粗脂肪、蛋白质含量,以金乡紫皮蒜最高,金乡白皮蒜次之,独头蒜最少;金乡紫皮蒜维生素C含量最高,独头蒜次之,金乡白皮蒜最少;金乡白皮蒜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紫皮蒜次之,独头蒜最差;锗和大蒜素DADS含量则是独头蒜最高。[结论]对于偏重营养成分的利用,金乡紫皮蒜有较大优势;而对于大蒜素和锗的特色保健功能利用,独头蒜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杨进  李晓玲  朱习红  汪鋆植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03-1240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湖北海棠提取液对三峡紫皮大蒜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用1%、2%和5%浓度的湖北海棠提取液浸泡三峡紫皮蒜种24h后播种,在20和35d统计出苗率,收获时计算产量。[结果]5%浓度湖北海棠提取液浸泡蒜种后,能提高出苗率23.29%,提高光合速率,增产32.49%。[结论]湖北海棠提取液能够杀灭大蒜中的病毒,促进出苗和提高产量,适宜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蒜素是由蒜氨酸在内源蒜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的,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以白皮大蒜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白皮大蒜中的大蒜素并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提取液中的大蒜素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对白皮大蒜中大蒜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的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4(g/m L)。在上述的最优条件下大蒜素的提取率可达0.62 mg/g。该结论可以为大蒜素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对三峡紫皮大蒜和百合大蒜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峡紫皮大蒜染色体数目为2n=2x=16,染色体基数x=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16=12m+4sm,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2L+6M2+6M1+2S,属于"2A"型,核型不对称性为60.04%;百合大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6,染色体基数x=8,染色体核型公式K(2n)=16=14m+2sm,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6M1+6M2+2S,属于"2B"型。核型不对称性为60.88%。通过这2种植物核型分析比较,表明三峡紫皮大蒜和百合大蒜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物种,百合大蒜的进化程度稍高于三峡紫皮大蒜,两者核型相似表明亲缘关系比较近,可能两者基因交流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4.
大蒜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抑菌率,比较不同浓度的生熟大蒜对常见的3种细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蒜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生蒜的抑菌作用极显著高于熟蒜.不同浓度生熟蒜汁的抑菌率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高浓度的蒜汁的抑菌作用比低浓度的抑菌作用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不同外皮颜色、不同熟期的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生长发育影响,以期明确大蒜辐射育种的最佳剂量。试验设置6~11Gy共计6个辐照梯度,分别对金乡紫皮蒜、金乡白皮蒜、苍山白皮蒜和广东紫皮晚熟蒜进行了辐射处理,研究发现辐射剂量9Gy处理的紫皮蒜田间表现优良,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的广东紫皮晚熟蒜大蒜田间长势较好,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后的苍山白皮蒜蒜薹综合性状优于对照,辐射剂量9Gy处理的金乡白皮蒜鳞茎性状优异。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的影响集中在大蒜的鳞茎重、株高、株幅、叶长等数量性状上,质量性状不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大蒜的适应效果较强,有利于筛选更多的优异突变株,进一步丰富大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利用蒜汁和从鲜蒜中提取的蒜氨酸、蒜氨酸酶和蒜素,对交格链孢菌、指状青霉、灰霉、稻瘟病菌和意大利青霉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采用平板打孔法和液体2倍稀释法.结果显示蒜汁和蒜氨酸酶、蒜氨酸+蒜氨酸酶、蒜素对5种试验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蒜氨酸+蒜氨酸酶对供试的五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且抑菌效果与未经稀释的农药亮碘相当或是亮碘的1.4~2.4倍.蒜氨酸+蒜氨酸酶和蒜素对指状青霉、灰霉和意大利青霉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0.09和0.5 mg/mL.  相似文献   

17.
大蒜生理活性物质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蒜汁和从鲜蒜中提取的蒜氨酸、蒜氨酸酶和蒜素,对交格链孢菌、指状青霉、灰霉、稻瘟病菌和意大利青霉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采用平板打孔法和液体2倍稀释法。结果显示蒜汁和蒜氨酸酶、蒜氨酸+蒜氨酸酶、蒜素对5种试验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蒜氨酸+蒜氨酸酶对供试的五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且抑菌效果与未经稀释的农药亮碘相当或是亮碘的1.4~2.4倍。蒜氨酸+蒜氨酸酶和蒜素对指状青霉、灰霉和意大利青霉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0.09和0.5 mg/mL。  相似文献   

18.
人工延长光周期对大蒜抽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二水早为试验材料探究人工延长光周期对大蒜抽薹的影响。在大蒜花芽分化前2周喷施外源GA3后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和单独采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共2个处理,测定大蒜抽薹期生长量及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以及大蒜素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400 W日光纳灯每天处理5 h补光40 d可使大蒜抽薹提前20 d,大蒜品质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及大蒜素含量略有升高;喷洒外源GA3后人工延长光周期可使大蒜的抽薹提前30 d,蒜薹及蒜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干物质含量较对照提高2%和8%,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从本试验可以得出,人工延长光周期可以满足大蒜抽薹对光周期的要求,促进大蒜的早期抽薹,喷施外源GA3能诱导相关酶的合成,打破休眠,显著促进大蒜早期抽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