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花药培养方法诱导出来的花粉植株7—9年生开始开花,9—10年生大量开花。对已开花的部分花粉植株进行了花粉育性的检查,其结果如下: 1.杨树花粉植株一般是混倍体和非整倍体。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加,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由单倍向二倍,由非整倍向二倍体自行调整和加倍,当7—8年生时已成为正常二倍体。现已开花的花粉植株全是雄株。  相似文献   

2.
利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枸杞单倍体植株是新品种选育和基因组测序、制作遗传图谱、研究遗传规律的良好材料。以"宁杞1号"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MS+5%蔗糖+0.7%琼脂+0.8%活性炭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花粉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花培植株的倍性,再经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花粉植株的倍性。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BA和0.1 mg/L NAA时,花药离体培养花粉胚状体诱导率最高。花粉植株经过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其DNA在荧光通道值100处有一条很明显的尖峰,说明获得的花粉植株为单倍体。又经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染色体数为12条,验证了来自花药中花粉发育成的花粉植株为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根癌农杆菌LBA4404(含质粒反义CYP86MF基因片段)介导转化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 Plenck)下胚轴,经卡那霉素选择压下连续选择、扩繁和生根培养,获得了青花菜转基因植株。经PCR、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检测证明,CYP86MF基因已经整合至转基因植株染色体中。经花器官观察,转基因植株中有雄蕊发育不良、花粉不萌发的植株。转基因植株自交不能结实,用转基因植株花粉对正常植株进行人工授粉,不能正常结实,表明转基因植株花粉是不育的。用正常花粉对转基因不育植株进行人工授粉,转基因不育植株能正常结实,表明转基因不育植株的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其不育性与CYP86MF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CYP86MF反义基因转化获得青花菜雄性不育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根癌农杆菌LBA4404(含质粒反义CYP86MF基因片段)介导转化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 italica Plenck)下胚轴,经卡那霉素选择压下连续选择、扩繁和生根培养,获得了青花菜转基因植株。经PCR、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检测证明,CYP86MF基因已经整合至转基因植株染色体中。经花器官观察,转基因植株中有雄蕊发育不良、花粉不萌发的植株。转基因植株自交不能结实,用转基因植株花粉对正常植株进行人工授粉,不能正常结实,表明转基因植株花粉是不育的。用正常花粉对转基因不育植株进行人工授粉,转基因不育植株能正常结实,表明转基因不育植株的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其不育性与CYP86MF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花药培养中,由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植株,只有通过自然加倍或人工染色体加倍变成纯合二倍体后,方可正常结实,并可成为快速培育优良品种的宝贵材料。我们在多年的花粉培养实践中观察到,从花粉诱导出的花粉植株中,其倍数性表现是多样的。有一部分花粉植株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核内有丝分裂实现了自然加倍,而另有一部分花粉植株则是单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快速、高效鉴别花粉植株倍性的,选用9个春麦基因型,4个冬麦基因型和3个冬性核不育集团作为花药供体植株进行花培并对花粉植株进行了保卫细胞长度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十余年来对粳稻花粉植株后代性状遗传的观察研究,证明花粉植株一代染色体的倍性表现出多种效型,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不同性状的植株.从第二代(H_2) 开始,花粉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相对稳定性,差异不显著,没有随世代的演变而发生退化或分离现象,也未发现育性的逆转现象. 实践证明,应用粳稻花粉植株进行育种是可行的,它能迅速稳定杂种后代和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因此,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油菜7B为试验材料,利用花粉介导法将携带RNA干扰的HKL1基因的pCaMHKL1-RNAi质粒转入7B中,获得转基因油菜植株,通过PCR分别对T_1,T_2植株进行了转基因鉴定,并对转基因植株后代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_2的RNAi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出真叶时间较晚,株型较矮小;qRT-PCR结果表明,RNAi植株中HKL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野生型植株的24.6%~67.9%;不同的RNAi植株中HKL1基因的表达量各不相同;利用花粉介导法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RNAi质粒转化,外源基因可以在后代植株中稳定遗传。花粉介导法较之农杆菌侵染、基因枪法等基因转化方法操作更加简单、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蔬菜花粉植株诱导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十字花科蔬菜花粉植株诱导技术的发展进程 ,影响花粉植株诱导的多种因素以及诱导植株加倍技术和倍性研究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辐射花粉授粉是获得单倍体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该途径中影响单倍体再生率的关键因素。本试验利用60Coγ对不同黄瓜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系统研究了辐射剂量、花粉供体基因型、母本基因型对诱导黄瓜单倍体植株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花粉供体基因型(5211、CC3、南抗一号)花粉经150 Gy辐射处理后,花粉供体基因型5211诱导的植株再生率、单倍体再生率均高于花粉供体基因型CC3和南抗一号。花粉供体在辐射剂量150 Gy辐射处理下较250 Gy及350 Gy更有利于诱导植株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3.92%,单倍体再生率为1.96%。10个母本基因型中6个母本基因型没有诱导出再生植株,占母本基因型总量的60%;4个母本基因型诱导出再生植株,占母本基因型总量的40%,单倍体诱导率为0.26~0.54。  相似文献   

11.
光(温)敏核不育系花粉植株的育性转换及纯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培选S以及农垦58S进行花药培养,其花粉植株均具有育性转换的特性。在H3代花粉植株的株系中,获得花粉不育度>99.5%的植株比率,高于对照的株系,证实了应用花培对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花粉植株中,一般比较健壮的植株染色体较易自然加倍,而比较细弱的植株自然加倍率则较低.据此,在分蘖期根据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把健壮的、茎粗和叶宽与种子植株相近或接近的材料选出来使其自然加倍,对较弱的植株进行药物处理染色体加倍,自然加倍与药物处理加倍技术相结合,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大幅度提高了花培后代的加倍率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肖霞  殷家明  林呐  柴友荣  李加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11-6012,6018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植株及其小孢子成苗的遗传表达,为甘蓝型油菜的转基因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通过GUS报告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对外源转基因在花粉植株中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均获得了胚状体和花粉植株;转基因在花粉培养后代和有性自交后代中遗传行为一致;在每个独立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植株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均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3个独立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符合15∶1,同样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结论]通过转基因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转基因纯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 玉米是花粉量很大的作物,一棵植株的花粉量足够多棵植株进行授粉。玉米雄穗的抽出需要消耗较多的养分,通常情况下,大量的花粉最终都是死亡。保留所有的雄穗会浪费大量养分,控制雄穗的抽出,提高花粉的授粉率,可以明显的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与单位产量。本实验通过去雄与不去雄的小区对比,为玉米生产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花和异花授粉、电镜扫描、花粉活力测定等方法,对转pCAMBIA1301基因蓝猪耳的9个转基因株系的F1代植株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不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但其转基因植株出现花粉败育;对9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测定,发现其花粉活力与对照(77.3%)差异显著,仅为9.8%~30.6%,表明转基因蓝猪耳花粉败育不是由于基因的插入引起的,普通培养基组培瓶蓝猪耳花药活力与在土壤中萌发的蓝猪耳花粉活力均为75%左右,表明组培环境也不是引起花粉败育的原因,因此继代培养基是引起花粉不育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6.
芸苔(B.c.ampestris)与甘蓝(B.oleracea)之间杂种F_1得到F_2,回交杂种B_1。上述杂种进行细胞学研究,所测定植株被分为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植株的根尖细胞有29条染色体;第二个类型植株根尖有38条染色体。第三个类型植株根尖有29条,或38条染色体。在第一个类型的植株中花粉育性变化范围是从0到96.6%,平均53.2%,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用60Co-r射线吸收剂量0~700Gy处理小豆风干种子,对其M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及畸变率、M1代植株花粉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M1代根尖细胞异常率达10%、植株花粉育性达50%时的吸收剂量为400Gy左右。),除多极外,其余2种畸变类型的频率与剂量间的关系也达极显著,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加以描述:桥:Y=0.89+0.0129x(r=0.9096):断片:Y=1.16+0.0056x(r=0.9584);总的畸变:Y=1.36+0.020x(r=0.941),如图1。野生小豆染色体极小,未能观察。2.260Co-r射线处理对小豆M1、M2、M3代植株花粉育性的影响在小豆开花期取植株外形生长较为正常的植株上的花粉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花粉育性随辐射吸收剂量的加大而育性降低很快,呈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图2),而野生小豆未进行辐射处理的植株花粉其本身的育性就相当低,仅为32.5%,进行辐射处理后其花粉育性略有下降,400Gv以内仅比对照下降30%以下,处理剂量达到500Gy,花粉育性大幅度下降,为对照的34%,其花粉育性仅为11.0%,处理剂量达700Gy的植株上开花极少,几?  相似文献   

18.
白桦花粉的生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荥光法研究了白桦不同无性系。同一无性系接穗的不同砧木及不同年龄间植株的花粉生命力差异,并用培养基法进行了白桦花粉人工萌发试验。通过比较荧光法与人工萌发法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效果,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可用荧光法代替人工萌发来测定白桦花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 pekinensis)的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大白菜花粉胚诱导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粉胚诱导效率约比花药培养高10倍;游离小孢子培养花粉胚的植株再生率只有花药培养的10%~15%。因此,游离小孢子培养需进一步提高植株再生率等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利用噻菌灵诱导pRNAi-IP-UGP2转化植株,对pRNAi-IP-UGP2载体在水稻花粉中的诱导条件及相应诱导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用50 mL噻菌灵溶液(0.8%)隔天喷施转化植株,需要在水稻抽穗前10d以上诱导才能使该载体的IP启动子在花粉中具有较好的驱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