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义 《福建农业》2004,(9):38-38
南极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那里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  相似文献   

2.
南极览冰     
林元芳 《农村实用科技》2007,(4):48-48,F0003
1.重冰覆盖的大陆南极大陆面积是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95%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大约有1330万平方千米。由于纬度和季节的不同,海冰的厚度从几十厘米。2米以上不等。这个大冰盖就象一顶巨大无比的帽子,把南极大陆大部分地方捂得严严实实,把南极大陆的地壳压得凹陷下去,以致于许多地方被压得低于海平面。南极冰盖本身的巨大压力,使得冰层缓慢地从中心高原向四周运动.其速度一般为每年几米~几十米。  相似文献   

3.
南极磷虾是南极动物的主要摄食对象,其资源量尤为丰富.在每年鱼和贝类的全球产量不足一亿吨的今天,磷虾丰富的资源量有着巨大的意义和超强的吸引力.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先后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对南极大磷虾进行试捕和商业性开发.而目前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仍处在刚起步阶段.通过介绍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发展历程及世界各国捕捞...  相似文献   

4.
南极地区是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以及国际岩石圈-生物圈计划(IGBP)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全球大气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统一整体,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就必须对南极地区有所研究。本文主要根据2008—2009年南极中山站气象观测资料,对站区周围风、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中山站地区的气候概况,对将来的南极科学考察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背景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环境恶劣,缺乏大型动植物。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而成为南极大陆土壤的主要生命形态,具有生物量大、丰富多样、遗传信息复杂等特点,在南极土壤生物化学变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极气温低,紫外线辐射强,冻融循环频繁,土壤贫瘠且干燥,这些特殊的生态环境导致南极陆地及海洋微生物具有独特的进化过程,使南极土壤成为一个天然的微生物资源库。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采集的中山站附近海域5个站点海水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鉴定微生物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中山站取样的海水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最为丰富,其次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属水平上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含量最多,均超过20%。首次在南极海水中发现UBA1315属微生物,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含有丰富的DNA修复基因,可能有助于适应南极恶劣环境。对中山站和罗斯海上层海水以及南北极不同地理位置海水微生物比较发现,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在所有海水中普遍存在,变形菌门为优势菌,蓝细菌在南极海水中含量丰富,罗斯海上层海水比中山站海水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且主要菌群丰度不同。初步揭示了中山站附近海域微生物群落组成,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南极中山站海水微生物资源调查和功能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南极磷虾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在近年得到不断发展,但由于捕捞、加工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我国南极磷虾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因此,分析南极磷虾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对我国发展南极磷虾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介绍国内外南极磷虾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蛋白质、脂质、矿物质元素含量3个方面综述了南极磷虾的营养成分;从酶类、甲壳素、虾青素含量3方面介绍了南极磷虾的活性成分,并列举了南极磷虾加工产品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南极磷虾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南极磷虾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极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由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多年来始终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在南极海域内设立的48.1区的捕捞限额控制在1.55×105 t,从而引发了众多争议,采用CCAMLR公布的2006-2015年生产统计数据,利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对FAO 48.1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的渔业资源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当前48.1区南极磷虾资源的环境容纳量为(1.93~7.84)×107 t;渔业资源综合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0.4~0.6;2016年48.1区南极磷虾的平均生物量为3.88×107 t;48.1区南极磷虾资源当前最大持续产量(MSY)为5.5×106 t;当前的触发产量远低于MSY的阈值,48.1区内南极磷虾资源几乎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建议提高48.1区南极磷虾的触发产量至5.5×105t。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南极鱼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揭示不同种类南极鱼皮肤微生物的差异,提取伯氏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bernacchii(TB)和革首南极鱼Notothenia coriiceps(NC)皮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16S rDNA分子标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样品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对两种南极鱼的6个样本分别进行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数378 517条,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s)740个;两种南极鱼皮肤的优势菌门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以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较高;两种南极鱼皮肤的优势菌属为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火山岩菌属Vulcanii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青枯菌属Ralstonia、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同种南极鱼不同个体间皮肤微生物菌群差异较小,且伯氏肩孔南极鱼和革首南极鱼间皮肤微生物菌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高通量测序可以精准地对两种南极鱼皮肤微生物主要菌群进行分析比较,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是伯氏肩孔南极鱼和革首南极鱼皮肤微生物的优势菌门,两种南极鱼间的皮肤微生物菌群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基于海上水箱试验,采用渐变式(16.2~54.5)和急变式(15.9~55.2)两种不同的盐度变化方法对南极磷虾个体在不同盐度下行为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了南极磷虾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在低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26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16左右;南极磷虾在高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43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55左右。研究表明,南极磷虾对盐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适应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为中国南极科考站设计建造的南极蔬菜温室项目为例,论述了在极端环境中温室项目设计、生产制造等过程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以下简称"科考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泰山站致信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说,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国南极泰山站和已经建成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既是我国极地工作者开展科学考察的平台,又是我国对外科学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对南极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南极牡丹产业发展的优势,并提出了推进南极牡丹产业发展的建议,以促进南极牡丹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海霞  赵惠娅  陈发荣  王燕  林学政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68-1270,1282
以尖刀镰孢菌为指示菌,从第27次南极科考采取的南大洋海水样品中筛选到20株活性菌株,其中2株属于嗜冷杆菌,2株属于假单胞菌,16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对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抑菌谱研究,结果表明,菌株312-1、83-1、195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番茄早疫病菌、瓜亡革菌、水稻纹枯病菌、芦笋茎枯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中国南极磷虾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采用Thomson Innovation数据库、CCAMLR数据库等多源数据,分析辽渔集团南极磷虾渔业全产业链条发展特征。结果显示:1)自2009/2010年渔季以来,连续投入渔船参与南极磷虾捕捞生产;2)在南极磷虾油研发环节申请6项发明专利,储备了产业开发核心技术;3)开发10余种南极磷虾相关产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建立了销售渠道,因此认为辽渔集团已经初步建立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探讨新时期辽渔集团南极磷虾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制定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规划、统筹专利技术保护战略、构建南极磷虾信息平台、加强高端产品研发投入和推动新型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建设等相关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辽渔集团南极磷虾渔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张训途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71-7273
[目的]对比分析南极中山站与我国内陆的气象要素。[方法]利用南极中山站建站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与我国内陆商河站的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地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要素间的不同变化关系。[结果]虽然两站的地理环境不同,分处南北半球,但两站各气象要素之间存在同一变化规律。气象要素年际间的距平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正负距平的变化超前或滞后1~2年。[结论]该研究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低温胁迫过程中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ubcaudata)色素的变化,分析了低温对南极冰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过程中,叶绿素a和α-胡萝卜素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而叶绿素b和叶黄素含量相对稳定,说明富含叶绿素b的集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是南极冰藻产生低温弱光适应性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甜菜是世界两大糖料作物之一(甘蔗),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的其它大陆约有43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甜菜。其生产的食糖约占世界食糖生产总量的29%~30%。为食品、饮料和制药工业等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国际关注。随着南极磷虾捕捞与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不同国家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策略也发生了变化。分析了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瓶颈,以及在自主设计研发南极磷虾捕捞装备和虾粉、虾油制备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分析有关南极磷虾专利申请信息,认为当前国内研发主体较为关注磷虾油和饲料的制备及生产工艺,而国际上已将研发重点和专利申请的焦点转移至医药领域。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战略需求下,认为应进一步加快设计与建造南极磷虾捕捞加工专业船的进程,同时完善南极磷虾加工技术与专利布局,为抢占和开拓南极磷虾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南极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4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46.9~55.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6.8 mm,最大体长为62.2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纬度方向,各单元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经度方向,大部分单元(71.4%)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一半以上(60.3%)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6个水层间(0~120 m,20 m为间隔),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各水层南极磷虾平均体长较接近(52.5~53.6 mm)。12月,南极磷虾体长范围为26.8~62.4 mm,平均体长为53.1 mm;1月,体长范围为39.1~62.0 mm,平均体长为52.4 mm。12月中旬明显存在一定数量的小个体南极磷虾,优势体长为32~35 mm,约占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