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高油花生品种开农88、开农99夏播种植的最佳密度,设置6个不同的密度水平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密度的增加,花生的荚果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密度16.5万穴/hm2水平下,不但荚果产量最高,饱果率、百仁重、出米率、单株产量等性状也最优,能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协调生长。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中,开农88农艺性状整体较为稳定,百仁重变异系数最大(9.94%);开农99的分枝数、荚果产量、百仁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1.36%、11.30%、10.95%。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开农88和开农99的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饱果率、单株产量等性状均是影响荚果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最大程度发挥开农88和开农99产量潜力,建议在河南及周边地区夏播种植密度为16.5万穴/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油酸花生开农 1768 在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开农 1768 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株饱果数 > 结果枝数 > 主茎高 > 侧枝长 > 总分枝数 > 百果重 > 百仁重;相关分析表明,侧枝长和结果枝数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两两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X1)、侧枝长(X2)、总分枝数(X3)、结果枝数(X4)、百果重(X5)、百仁重(X6)、单株饱果数(X7)、出仁率(X8)、生育期(X9)与小区产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Y=-7535.67+52.14X6+96.47X8+61.32X7+23.01X2;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侧枝长、结果枝数、百果重、百仁重、单株饱果数和出仁率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因此,在开农 1768 推广种植过程中,应当侧重提高品种的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百仁重和出仁率,一定量的地上部结果枝数和地下部单株饱果数是确保高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花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花生产量的农艺性状依次为百果重>百仁重>单株生产力>侧枝长>千克果数>饱果率>出米率>结果枝数>主茎高>市斤仁数>单株结果数>总分枝>生育期.在花生高产育种中,应以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生产力三个影响花生产量的主导因素为主攻目标,提高花生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在高产栽培中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采用增加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生产力等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2009-2013年广西花生区域试验39个品种(组合)的48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果数、百果重、全生育期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果数对产量直接正作用最大且对产量的贡献值最大;总果数和百果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饱果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认为广西花生品种高产育种应在保证一定单株总果数的基础上,主攻百果重和饱果数,同时协调全生育期与出苗率和株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夏播花生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英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花生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北省1998-2007年间春播花生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系、对照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及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系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近年来不断增加;与对照品种相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结果枝的平均值有所降低;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在增加;在生育期、出米率上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福建新育成花生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花生新品种,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7个花生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泉花551’平均荚果产量4873.5 kg/hm2,居参试种首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5.58%,增产极显著,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品种还有‘莆花4号’、‘福花8号’、‘泉花8号’和‘闽花8号’。对各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百仁重、百果重、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出仁率、单株结果数、公斤果数;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公斤果数、百仁重、结果枝数。  相似文献   

8.
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17年河南省联合体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参试花生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明确了各主要农艺性状与花生产量的主次关系,为花生的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生育期﹥饱果率﹥出米率﹥单株生产力﹥主茎高﹥总分枝数﹥侧枝长﹥结果枝数﹥千克仁数﹥百果重﹥千克果数。说明生育期、饱果率、出米率、单株生产力、主茎高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大,而总分枝数、侧枝长、结果枝数、千克仁数、百果重、千克果数对花生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258-6264
对花生品种进行可视化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分析,为高产品种筛选和生产应用提供指导。本研究以2014年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为基础,利用GGE (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评价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以参试品种‘开农70’为例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豫花43号’、‘开农70’、‘开农0316’、‘豫花44号’、‘豫花42号’是理想的高产高稳品种。其中‘开农70’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综合排名第二;单株生产力和百仁重与荚果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二位。综上所述,GGE双标图可以全面有效的评估参试品种,其中‘开农70’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合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利用,在生产中可侧重做好单株生产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花生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4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主茎高、主茎节数、第一侧枝长、第一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枝长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质在植物学性状上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11.19%~82.41%之间,多样性指数在0.3095~2.0468之间,平均数为1.6805,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主茎高和主茎节数、侧枝长、单株生产力,第二次分枝数与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叶片长与叶片宽,荚果长与荚果宽、种子长、百果重,荚果宽与种子长、种子宽、百果重,种子长与种子宽、百果重,种子宽与百果重,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它们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测得相关性极显著的一对表型性状中的一个就可以描述另一个性状。  相似文献   

11.
对花生品种驻花2号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驻花2号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饱果数的相关系数最大;主茎高、生育期对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百仁重对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可通过百果重对产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百果重、饱果数、结果枝数对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可将其作为驻花2号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花生品种驻花2号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驻花2号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饱果数的相关系数最大;主茎高、生育期对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应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百仁重对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可通过百果重对产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百果重、饱果数、结果枝数对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可将其作为驻花2号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试验以6个花生品种组配的15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进行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主茎高和饱果数的遗传符合加性遗传模型;果枝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侧枝长、总分枝数、秕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和单株果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侧枝长和总分枝数表现为部分显性到完全显性,秕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的遗传表现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出米率的遗传表现为部分显性,单株果重的遗传表现为超显性。此外,还分析了各亲本中控制各性状遗传的显隐性基因比例。  相似文献   

14.
1品种来源濮科花3号(原濮花18号)系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濮8507作母本,以鲁花9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大果出口专用型花生新品种。2006年3月31日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特征特性濮科花3号为普通型疏枝直立早熟大花生,生育期116d。株高41.3cm,侧枝长45.3m,总分枝80条,结果枝6.0;荚果为普通型果,百果重161.60g,500g果数479.3个,单株结果数13.8个,单株生产力13.45g,饱果率66.30%,壳薄整齐,双仁果多;籽仁椭圆型,粉红色,百仁重63.8g,500g仁数960.3个,出米率71.57%。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以及为引种工作提供依据,根据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国内审(鉴)定的688个花生品种进行育种方法、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审(鉴)定品种中有85.3%的品种由杂交选育而成,其中,单交占75.1%,单交是国内花生品种选育的主要杂交方式。不同省份品种在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株高、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果枝数极差分别为17.2 cm、18.1 cm、2.7个和2.2个;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极差分别为41.46 g、18.36 g和8.46%;果仁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差为4.08%和3.77%;产量极差1107.45 kg/hm2。南方花生区品种单株分枝数和果枝数较少,黄河流域花生区品种百果重和百仁重较高,长江流域花生区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南方花生区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花生群体密度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系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产量和性状差异,可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高油花生冀花4号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7.5、10.5、15.0、19.5和24.0万穴,探索种植密度对高产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形成因素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用GGE双标图法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一,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荚果产量表现最敏感,而主茎高、侧枝长、出米率、籽仁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对较稳定。随花生密度增大,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荚果产量则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降低。冀花4号种植密度每公顷10.5~15.0万穴时可获最大经济效益。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密度下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反应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花生农艺性状重要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评价了2001~2003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的7个参试种。结果表明:用加权关联度对花生品种进行评价与用传统产量比较结果一致,百果重、百仁重、单株生产力、饱果率、出米率在影响产量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主茎高、侧枝长对产量影响较小,且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绿豆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为绿豆高产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绿豆新品种(系)联合鉴定试验(2016-2017年)的25份绿豆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荚粒数变异系数最小,仅7.30%(2017年),产量变异最广泛,变异系数为35.86%(2016年);产量除与荚长(r=0.609)、荚粒数(r=0.679)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荚长>株高>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并且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荚长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高产育种中,荚粒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且直接与间接效应均表现优良,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荚长和百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值,也应作为主要筛选对象,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性状的相互影响与均衡发展,充分挖掘种质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9.
小麦-花生套作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花生(MC)为对照,观测分析了麦田套作(RC)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花生相比,套作花生苗期和饱果期光合色素含量高,盛花期延迟,花期较长,日开花数少;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及侧枝数均比单作小或少,但结果枝数和果针数多于单作,荚果产量低于单作;根茎叶生物产量低,饱果数、百果数及百仁重小,秕果数多。  相似文献   

20.
文冠果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敖妍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300-304
作为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种子产量问题是制约其大力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通过观测357个单株树形树势、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含油率等方面共26个性状,进行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产量与地径、冠幅、叶长、叶面积、果长、果宽、每果种子数、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厚、心皮数、种长、种宽、百果重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鲜重、出籽率、结果个数、每果种子数、种宽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和出籽率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是选择高产单株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