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从郑州、焦作等地奶牛场采集乳房炎奶样47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16S rRNA基因PCR扩增、序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中的26株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47份奶样中共分离出17种42株细菌,环境性病原菌32株,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检出率17.6%~20.6%。郑州2家奶牛场分离出的23株致病菌对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4.35%~56.52%。焦作1家奶牛场分离出的3株病原菌只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耐药。部分菌株多重耐药严重,同时对3~11种药物耐药。结果说明分离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很多,并且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情况,试验从内蒙古、河北、黑龙江、上海和山东等省市自治区的乳房炎病牛乳样中收集497份样品,分离克雷伯氏菌。采用染色镜检法、PCR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鉴定克雷伯氏菌及检测其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497份样品中分离出46株克雷伯氏菌,分离率为9.26%;分离得到的克雷伯氏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为短粗状的杆菌;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500 bp的目的片段;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到73.91%,其次为复方新诺明(45.65%),耐药率均高于40.00%,耐药率低于10.00%的药物有氧氟沙星(8.70%)、美罗培南(2.17%);河北与上海地区分离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内蒙古地区分离菌株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下半年克雷伯氏菌的多重耐药性较上半年严重。说明我国奶牛乳房炎克雷伯氏菌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且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特性,为奶牛乳房炎治疗选用敏感性药物提供依据。采集该地区奶牛场71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份奶样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分离率最高,为16.9%,大肠杆菌11株,占15.5%,克雷伯氏菌8株,占11.3%,粪肠球菌5株,占7.0%。药敏试验显示,4种主要病原菌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磺胺异唑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5.0%~100.0%,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较敏感,敏感率在60.0%~100.0%;多重耐药菌株共16株,占22.5%,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存在同时对9种和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较严重。说明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庆大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上海和河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其耐药情况,对采集自上海和河北两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进行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选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采集自上海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8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8%;采集自河北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4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4%;且上海和河北地区2017年下半年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上半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单一耐药菌株占21.88%,多重耐药菌株占53.13%,全部敏感的菌株占12.50%。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上海、河北地区奶牛发生的乳房炎是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上应及时监控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变迁,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湖南省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致病菌类型和耐药性,从4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77头患有乳房炎的鲜奶样品,共分离出37种、162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95株(58.64%)、芽孢杆菌28株(17.28%)、克雷伯菌10株(6.17%)、埃希菌9株(5.56%)、棒状杆菌、链球菌、沙门菌及其他菌属均在5株以下。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强。综上所述,湖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四川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并确定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采集了四川地区不同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牦牛肺脏、咽拭子、鼻拭子共127份病料组织,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PCR扩增法检测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率较高,为65.12%~90.70%;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大观霉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20.93%~48.84%之间;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3药物的耐药率在18.60%~25.58%之间;多数筛选分离得到的菌株均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9、10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3.3%和20.9%。通过使用PCR扩增法检测分离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blaTEM、blaSHV、sul2、sul3、floR 5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62.8%~69.8%之间;ant (3″)-Ⅰa、aph (3')-Ⅱa、aac (6')-Ⅰb、aacC2 4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检出率在7.0%~20.9%;blaCTX-M、Mcr-1、qnrA、qnrS、rmtB 5种耐药基因未检出。综上所述,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携带有较多的耐药基因,为了更好的促进四川省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并通过药敏试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病兔中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特征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检测、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对细菌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康凯平板上生长有奶油状菌落且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Khe基因扩增为阳性;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9种药物高敏,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呋辛等5种药物中敏,对先锋V、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不敏感甚至耐药;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株能使小白鼠在24h内死亡;分离株携带有wabG、uge和fimH三种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导致兔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肺炎克雷伯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是重要的条件性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对30份奶牛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共分离肺炎克雷伯氏菌3株,遗传进化树关系显示分离菌株KP1、KP3与CP031810株、CP031562株、CP032185株亲缘关系较近,分离株KP2则相对较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均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表现敏感,分离菌株KP1和KP3对青霉素表现中度敏感,菌株KP2则表现耐药。本研究为奶牛场针对该菌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高倞 《中国兽医杂志》2019,(3):94-96,99
为了分析驻马店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从驻马店地区不同养殖场中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猪肺脏、鼻拭子等病料组织74份中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分别检测4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43株分离菌株以K5、K20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7.2%、27.9%;43株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在51.2%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8.6%~234.9%之间,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耐10、9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6%、27.9%。本试验为该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河北省奶牛乳房炎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和耐药特性,本试验从河北省某大型奶牛养殖场无菌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245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16S rRNA扩增试验鉴定奶牛乳房炎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并利用药敏试验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获得45株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8.4%。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红色的短棒状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可分解葡萄糖、赖氨酸、鸟氨酸、卫茅醇和尿素;PCR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株的DNA大小约为1 500 bp。与此同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3%、53.3%、48.9%和46.6%,对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和头孢喹肟的敏感率分别为60%、46.7%和44.4%。本试验对防控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源阴道加德纳菌(GV)的耐药情况,从宁夏部分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94份、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样7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到2株GV(均来自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动物试验结果表明GV对奶牛乳房炎没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万古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对阿莫西林中介,对其他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四川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并确定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采集了四川地区不同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牦牛肺脏、咽拭子、鼻拭子共127份病料组织,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PCR扩增法检测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率较高,为65.12%~90.70%;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大观霉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20.93%~48.84%之间;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3药物的耐药率在18.60%~25.58%之间;多数筛选分离得到的菌株均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9、10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3.3%和20.9%。通过使用PCR扩增法检测分离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bla_(TEM)、bla_(SHV)、sul2、sul3、floR 5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62.8%~69.8%之间;ant(3″)-Ⅰa、aph(3′)-Ⅱa、aac(6′)-Ⅰb、aacC2 4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检出率在7.0%~20.9%;bla_(CTX-M)、Mcr-1、qnrA、qnrS、rmtB 5种耐药基因未检出。综上所述,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携带有较多的耐药基因,为了更好的促进四川省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并通过药敏试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对呼和浩特市周边患有奶牛乳房炎的5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初步探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比较蒙药与抗生素的抗菌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分离菌的37%;链球菌13株,占分离菌的27%;大肠杆菌17株,占分离菌的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药物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8%以上;而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4.6%以上,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等中度敏感或不敏感。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56 mm。在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酰胺类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的情况下,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无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某规模化羊场患乳房炎母羊病原菌种类,构建病原菌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分析其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对患临床型乳房炎湖羊乳样中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优化PCR体系,建立病原菌多重PCR快速鉴定方法,并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3种致病菌,共计2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大肠杆菌10株,粪肠球菌4株;多重PCR方法能够特异稳定地扩增出目的条带,敏感性满足临床需要;药敏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对左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有较强耐药性。该结果对于临床上绵羊乳房炎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昆明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昆明某地区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样71份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15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林可胺类等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多重耐药现象也比较严重,分离菌共出现10种耐药谱,其中7耐和8耐的占有60%。对青霉素严重耐药,其耐药率达到了100%。其中,PCR扩增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结果显示,15株无乳链球菌均含有pbp1a、pbp2b、erm B基因,表明,本地区不能继续使用青霉素等药物来治疗奶牛乳房炎,应选择敏感性的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等。同时应合理交叉用药,以防细菌产生耐药性。本试验为昆明地区无乳链球菌引起的隐性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源肠球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采集石河子地区乳房炎奶牛奶样进行肠球菌的分离,通过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选用19种抗菌药物对肠球菌进行了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出10株肠球菌;通过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保守区PCR扩增后测序确定其中有4株是屎肠球菌,6株是粪肠球菌;分离菌株对杆菌肽、新霉素、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卡那霉素基本全部耐药,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相对敏感,两种肠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沧州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细菌学常规的分离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法,从沧州地区不同养殖场中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猪肺脏、肝脏、鼻拭子等病料组织123份,分离得到了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和PCR法分别检测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结果显示,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氟苯尼考等9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在55.6%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3.3%~22.2%;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耐11、10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4.4%、28.9%;bla_(TEM)、ant(3″)-Ⅰa、aph(3′)-Ⅱa、sul2、sul3五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80.0%以上;bla_(SHV)、floR、qnrA三种耐药基因检出率在37.8%~46.7%;bla_(CTX-M)、mcr-1、qnrS、rmtB四种耐药基因未检出。说明该地区分离的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携带耐药基因复杂。  相似文献   

18.
刘大程  程艳  张智勇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7):71-72,I0001,I0002
本试验对113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3大类5种91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溶血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停乳链球菌1株;大肠杆菌2株,沙雷氏菌1株,克雷伯氏菌1株。经过绵羊血溶血试验及小白鼠动物试验,确定部分菌株为致病菌。8类1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链球菌对洁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以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敏感,肠杆菌对新霉素、磺胺、四环素、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等均高度敏感,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等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对石河子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85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85份奶样中分离到127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7株,占21.26%。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27株大肠埃希菌全部对杆菌肽耐药,66%以上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80%以上对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头孢哌酮5种药物敏感。调查结果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猪群中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2019年采集存栏生猪肛拭子样品125份、宰后生猪肉类样品50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以及PCR扩增16S rRNA、khe基因、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等方法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25份肛棉拭子样品、50份宰后生猪肉类样品中各分离得到32、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四环素耐药性最高(83.3%),其次是氯霉素(63.9%)。对36株分离菌进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发现携带耐药基因tet(A)的达30株、携带floR、mcr-1的分别为23、10株,且有23株菌同时携带tet(A)和floR基因,少部份菌株携带aadA1、blaTEM、blaCTX-M-1、blaOXA、qnrB、aac(6')-Ib-cr;携带毒力基因wabG的达26株、携带uge和fimH的25株、携带kfu的23株、携带aereobactin的7株,且有20株菌同时携带wabG、uge、fimH和kfu基因。结果表明,我国猪群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可能较高,菌株携带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较为集中,对部分抗生素耐药性较强。本研究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检测、诊断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同时也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