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罗氏沼虾亲虾培育,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水温28.5±0.5℃时,罗氏沼虾相邻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为30-40天,从产卵到第一期蚤状幼体孵出需14—16天,水温29.5±0.5℃时,从第一期蚤状幼体卵出到虾苗淡化需26天。水簇箱中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取得了淡化虾苗产量为81尾/升和94尾/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与其发育期呈直线相关 ,Z1至Z5体长与发育期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1=0 .4x1+1.118;Z5至Z11与发育期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2 =0 .998x2 - 1.9986。Z11变态为仔虾时体长为负生长。单个蚤状幼体发育变态成仔虾平均需摄食卤虫无节幼体 10 2 9 5个。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症状发生在仔虾期,一般从蚤状幼体变态成仔虾三天后开始出现症状,仔虾身体呈现白点、白斑,严重时全身肌肉发白而混浊,最后发生死亡。在密度很高的培育池,病虾被残食或紧密接触而相互感染,培育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出现症状率从最初的万分之几到培育十天后的4  相似文献   

4.
因罗氏沼虾虾苗个体较大,耗氧量高,故运输密度不能太大,否则成活率将很低,加上空运价高,无形中增加了北方养殖者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以运输罗氏沼虾幼体代替虾苗,然后在本地育苗厂进行幼体孵化,这样既节约了资金,保证了虾苗质量,同时孵化单位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现将罗氏沼虾幼体运输的关键总结如下:   一、幼体选择:罗氏沼虾抱卵过程是胚胎发育过程,经过 20天的抱卵,孵出的幼体为蚤状幼体,个体大,耗氧量高,要想大批量运输,必须取刚孵出来的蚤状幼体第一期运输。取第二期以后的幼体运输,其耗氧量高于一期,还…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幼体及仔虾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华  李广丽  邓筑虹 《水利渔业》2003,23(3):12-13,67
以酶学分析方法对罗氏沼虾幼体及仔虾4种消化酶的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早期个体消化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均为蚤状幼体I朗(Z1)<蚤状幼状IV期(z4)<蚤状幼体x期(Zlo)<仔虾I—Ⅱ期(PI—Ⅱ),各期的类胰蛋白酶比活力明显低于胃蛋白酶;淀粉酶比活力为z<P期,在pH值2—9.8的范围内,蛋白酶活性出现2个高峰分别为pH2.6—3.2和pH5.6—6.25淀粉酶最适pH值为5.2—5.8,呈弱酸性。  相似文献   

6.
渔业纵览     
马氏沼虾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去年引进的新品种———马氏沼虾在上海奉贤湖旺特种水产养殖公司温室内经过6个月越冬强化培育,分别于2002年5~7月孵化出三批蚤状幼体,共计育成大规格虾种4200尾。马氏沼虾是继罗氏沼虾之后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又一大型淡水虾类,该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点,饲养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方式与罗氏沼虾十分相近,预期的发展前景较好。但其育种难度较大,育苗周期较长,成活率亦不够理想。在初步的人繁试验中,科研人员已对幼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抱卵虾脱…  相似文献   

7.
英国斯特林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对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两种幼体生长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两种沼虾幼体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现日本沼虾幼体存活率高于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20%,其日本沼虾幼体变态速度比罗氏沼虾幼体快。但日本沼虾幼体孵化数大大低于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1500尾,而罗氏沼虾幼体平均孵化数为354100尾。仔虾孵化数的严重差异,直接影响了亲虾需要量。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8.
选取450只平均抱卵量为960粒/尾健康活力强的抱卵虾作为亲本进行育苗试验,并对日本沼虾蚤状幼体分期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在孵化期间共获得蚤状幼体408 240尾,孵化率为94.5%,育苗后期共获得仔虾242 086尾,蚤状幼体发育到仔虾的成活率为59.3%,蚤状幼体可分为Ⅴ期。本试验结果为今后日本沼虾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繁殖及养殖技术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罗氏沼虾课题组一、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为了发展罗氏沼虾的养殖,首要的是开展人工繁殖,解决苗种问题。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亲虾的选择和运输、亲虾的培育,虾卵的孵化以及幼体培育等一系列操作技术,现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0.
从虾卵受精到蚤状幼体孵化出膜,这一段时期称为虾卵孵化期。搞好虾卵孵化期的培育,提高虾卵孵化率,是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关键,怎样提高虾卵孵化率呢?其技术关键如下: 1.搞好抱卵虾的饲养。抱卵虾应在蚤状幼体培育槽内单独进行饲养,每天投喂新鲜碎鱼肉、碎蚌肉、螺蛳肉等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饵料,投喂量以第2天早上稍有剩余为宜。并经常要除掉池中污物残饵,防止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罗氏沼虾蚤状幼体与其发育期呈直接相关,Z1至Z6体长与发育期的直线回归方L1=0\4x1 1.118,Z5至Z11与发育期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2=0.998x-1.9986.Z11变态为仔虾的时体长为负生长,单个蚤状幼体发育变态成全虾平均需摄食卤虫无节幼体1029.5个。  相似文献   

12.
3 罗氏沼虾的饲养 罗氏沼虾是大型长臂淡水虾,生长适温25—32℃,温度低于20℃生长极其缓慢,低于16持续数天后死亡。杂食性。近年广东省的部分地区重视发展罗氏沼虾养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国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3.1 幼体的孵化和培育3.1.1 孵化期要满足亲虾和胚胎发育所需的生态条件,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4—30℃,最适为26—28℃。产卵受精后的12天为孵化后期,此时虾卵由橙黄色变为灰色,要逐步加注海水(或人工海水)直至幼体孵出时盐度达到12‰—14‰。在孵化期间,应不断充气增氧,使池水溶氧量接近饱和。孵化期间,要给亲虾投喂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饲料,并经常吸掉污物和残饵,防止水质变坏。受精卵约经20天发育、蚤状幼体即脱膜而出。  相似文献   

13.
姜增华  叶金明 《内陆水产》2001,26(12):32-32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在养殖过程中,罗氏沼虾病害越来越多,直接妨碍罗氏沼虾的生产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了罗氏沼虾综合防病技术,现简述如下。1苗种选择罗氏沼虾要选体质健壮的苗种。其规格整齐、个体0.7厘米以上,没有蚤状幼体参杂其中,淡化后在1‰以下盐度的水中暂养1~2天,活力较强,耐运输。在育苗过程中,育苗水温不超过30.5℃,育苗时间要达24天,饵料上以卤虫和蒸蛋为主,药物使用上较少使用抗生素类,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这样育出的苗体质较健壮、抗病力强。2消毒除害养殖(暂养)…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虾育苗场的设计进行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于136m^3水体中投放状幼体1438万尾,育出商品仔虾964万尾,幼体培育成活率为67%,平均每尾亲虾出苗4725尾,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为7.09万尾,最高为10.2万尾/m^3。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罗氏沼虾雌性亲虾可抑卵三次以上,前后抱卵批次所孵出的幼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证明,幼体培育池内氨氮浓度高达1056.4μg/l对成活率没有多大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育苗失败。 一、病原体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都容易感染聚缩虫,尤以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危害最大。1999年,大连市金州区北海村育苗室对虾蚤状幼体第Ⅲ期时,5月14日发现第20号培育…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幼体刚从卵孵出时呈潘状,称溞状幼体。这是罗氏沼虾整个生命周期中唯一在咸淡水中度过的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幼体要求一定的盐度、温度、饵料和氧量等,才能完成多次蜕皮,变态成幼虾。因此,观察幼体阶段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研究它的生活习性,以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这对提高幼体质量,提高幼体培育成活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广徽 《水产科技情报》1982,(4):29-29,M032
广西水产研究所于1977年引进罗氏沼虾苗。1978、年至1981年,该所对罗氏沼虾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生物学观察,取得了一些必要的技术参数,为罗氏沼虾养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基本掌握了虾的越冬、幼体培育及成虾养殖的主要技术关键。1981年生产虾苗131万尾,  相似文献   

18.
本规范规定了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亲虾来源、质量要求、亲虾培育、产卵与孵化、幼体培育和幼虾培育以及罗氏沼虾池塘饲养所需要的条件和技术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月,对采自江苏吴江、广西三塘和广西南宁国家级良种场共3种不同来源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从幼体阶段至变态苗阶段的培育试验;干量容积法推算产苗量,计算育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幼体的育苗成活率分别为73.6%、65.2%和90.4%,成活率差异明显;其中,国家级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在育苗生产中,必须注重罗氏沼虾亲本的种质复壮与培育,才能保证幼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月,对采自江苏吴江、广西三塘和广西南宁国家级良种场共3种不同来源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进行从幼体阶段至变态苗阶段的培育试验;干量容积法推算产苗量,计算育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幼体的育苗成活率分别为73.6%、65.2%和90.4%,成活率差异明显;其中,国家级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在育苗生产中,必须注重罗氏沼虾亲本的种质复壮与培育,才能保证幼虾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