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农业防治措施 1.1合理轮作换茬大豆种植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2.
1、合理轮作换茬 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区,至少应实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3.
大豆主要害虫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危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现笔者将大豆生产上常见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大豆食心虫1、症状识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入豆荚内咬食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发生年份达30%~40%,使大豆  相似文献   

4.
为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大豆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然而近年来,大豆病虫害有明显的加重趋势,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如果不进行综合防治,就会影响我国大豆的稳产稳收。因此,本文主要从大豆病虫害的为害症状、防治方法着手,对我国常见的大豆病虫害进行分析。一、我国常见的大豆虫害我国常见的大豆虫害有30余种,如:大豆潜根蝇、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苜蓿夜蛾、烟夜蛾、尺蠖蛾类、灯蛾类、毒蛾类、草地螟、卷叶螟、大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外形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的病虫害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一、农业防治(一)合理进行轮作换茬对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发现为害大豆的害虫100多种,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有10余种。为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  相似文献   

8.
正为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1.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入豆荚内咬食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发生年份达30%~40%,使大豆产量和商品价值大大降低。1.1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在我国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  相似文献   

9.
<正>为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1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入豆荚内咬食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发生年份达30%~40%,使大豆产量和商品价值大大降低。1.1发病特点大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关于大豆种植技术的概述出发,分别从大豆种植的立枯病与根腐病、菌核病与灰斑病、蚜虫与食心虫以及红蜘蛛与潜根蝇等方面,对大豆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豇豆、蚕豆、菜豆、毛豆等豆类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害虫为害严重。其中豆野螟、豆荚螟、潜叶蝇等发生普遍,近年来有加重趋势,已成为豇豆等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另外苗期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还有蓟马、红蜘蛛、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卷叶  相似文献   

12.
焦瑞莲 《北京农业》2006,(10):26-27
危害果树的主要病虫 危害叶部的病虫鳞翅目的食叶害虫有危害苹果的潜叶蛾、舞毒蛾、苹果舟蛾、苹小卷叶蛾、棉铃虫等,危害枣树的枣尺蠖、黄刺蛾等;同翅目的食叶害虫,如危害苹果、桃树的蚜虫类,危害梨树的梨木虱,叶蝉类等;鞘翅目害虫,如危害多种果树的铜绿金龟子;蜱螨目的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病害主要有由病原真菌引起的褐斑病、灰斑病、叶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穿孔病等.  相似文献   

13.
<正> 谷子苗期害虫是威胁我县谷子生产的重要害虫,常造成谷苗枯心,成片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苗期害虫的发生种类、发生规律与防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一、苗期害虫通过近年来的系统观察,发现苗期为害谷子的主要是粟鳞斑叶卿、谷跳(虫甲)及粟秆蝇,尤以粟鳞斑叶(虫甲)和粟秆蝇危害严重。粟鳞斑叶(虫甲)多以成虫在谷子发芽刚刚出土前后咬断生长点,造成块苗断垄;粟秆蝇以幼虫潜入谷子心叶危害嫩心,导致枯心或不实;谷跳(虫甲)主要是幼虫蛀害出土后不久的谷子幼苗,并迅速造成枯心。在谷田内,粟鳞斑叶(虫甲)的发生早于谷跳(虫甲)和粟秆蝇。1985年5月21日在左权县曹家寨村调查,每平方米有粟鳞斑叶(虫甲)成虫12头,谷苗出现成片死亡,约占幼苗覆盖面积的30%以上。5日后继续调查,谷苗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已知害虫约400种,可分为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刺吸害虫及蛀食害虫等。为害蔬菜叶部的害虫有菜夜蛾类害虫、烟粉虱、棉粉虱、蓟马、潜叶蝇、瓜绢螟、豆野螟、黄条跳甲、茶黄螨、烟青虫、刺皮瘿螨、红蜘蛛等。这些害虫不仅造成蔬菜减产,而且影响蔬菜的品质,降低商品价值。总之,在蔬菜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受到害虫危害。为保证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做好害虫防治工作。一、夜蛾类害虫  相似文献   

15.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八五○农场进行了大豆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根据二年试验证明所得结果,其防治效果为:大豆苗期根腐病54.9—75.6%;灰斑病61.4%—75.2%,并兼治了褐纹病;大豆食心虫的虫食率下降到0.8—1.6%,并控制了潜根蝇、蚜虫与蓟马的危害,在15.8万亩豆田上的综合防治实践证明,研究制定的综合防治技术行之有效,经济效益显著,两年纯收入达83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16.
一、大豆主要病害 1、大豆根腐病:垦区各农场均有发生,尤以东北部农场发生普遍并且较重,近年来北部农场也有发生,有的豆田发生很重. 2、大豆孢囊线虫病:主要发生在西北部农场,近几年东北部农场亦有发生,面积扩大,有逐年危害加重的趋势. 3、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在垦区各农场均有发生,东北部农场发生普遍较重. 4、大豆霜霉病、细菌斑点病:各农场都有发生、但以西北部农场发生较重. 5、大豆菟丝子:在一些农场有所发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危害就较重.  相似文献   

17.
简析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大面积种植,尤其以东北种植大豆为最多。大豆要想获得高产,就必须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本文就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大豆的病害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立枯病、菌核病、灰斑病、根腐病等。大豆的虫害也有非常多的种类,主要有蚜虫、食心虫、红蜘蛛、潜根蝇等。1大豆病害的防治1.1大豆立枯病大豆苗期会发生立枯病,病症为贴近地面的茎根部呈红褐色稍病斑。病害严重时,植株矮小,贴近地面的茎杆开裂,植株会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综合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方法很多,其中化学防治措施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一、种子药剂处理通过药剂拌种,推迟病、虫的侵染危害,保主根、保幼苗。1、对大豆根腐病发生较重地区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总量为种子重的0.5%。2、对大豆潜根蝇发生较重地区可选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或35%甲诺硫环磷或35%乙基硫环磷乳油,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病虫害近年来有明显加重趋势,成为制约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力推广运用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势在必行。大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其中包括:农业技术、种子处理、测报调查、土壤施药处理、田间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单项措施1.1大豆病害和虫害的种类大豆病害约20余种,主要有:(1)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灰斑病、褐纹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已发现为害大豆的害虫100多种,发生普遍、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有10余种。为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将大豆生产上常见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