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果园营养状况是合理施肥的基础。为了解甘肃省东部地区苹果园的营养状况,对甘肃省静宁县和泾川县的44个苹果园的土壤和苹果树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最高值仅为1.33%;全氮含量适宜或偏低;大部分果园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正常或富余;速效钾含量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了230mg·kg-1;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硼的含量适中,分别为1.23、8.98和0.88mg·kg-1。不同果园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速效养分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全氮、全磷、全钾,中微量元素明显高于大量元素。土壤pH值8.0的果园占81.8%,变异系数为2.81%。不同果园苹果树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正常;除铁含量较高外,其余微量元素均为适量。不同果园土壤中的硼(13.94~199.27mg·kg-1)、锌(10.31~70.11mg·kg-1)和铜(2.71~21.78mg/kg)含量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6.74%、49.60%和48.96%;锰、镁、钙、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48%、28.08%、27.96%、26.3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分析的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135个土壤样点数据,分析该区域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利用空间分析法,对研究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冕林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其土壤呈酸性,p H值为4.39-4.64,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97-39.46g/kg,土壤碱解氮含量为97.18-171.84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性较大,整体含量为26.29-184.98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32-3.09mg/kg。根据区域养分等级划分标准,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范围均在中等以上水平,而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为极低。黄冕林场各分场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较为缺乏,在其施肥推荐方案中可适量添加铜、锌与硼等微量元素。研究结果为桉树人工林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香黄檀是海南岛名贵的乡土树种之一,明确其土壤肥力特征对降香黄檀养分管理及指导经营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以海口市龙桥镇3块降香黄檀样地为研究对象,对3块造林样地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含量和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 H均值为6.81,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均为1.2%,全氮含量为0.056%、全磷含量为0.182%、全钾含量均为1.58%;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8.5mg/kg、土壤速效钾为46.5mg/kg;土壤微量元素中铜、锰、铁含量丰富,硼含量处于低水平。从土壤养分分级水平来看,该区降香黄檀林下土壤属于中等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广东东莞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直接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为了弄清广东省东莞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为该地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8月果实采收后,选取该地区的7个具有代表性的阳光玫瑰葡萄园,采集土壤(0~20 cm)样品,测定分析了各个土壤样品的pH值和有机质、氮、磷、钾、钙、镁、锌、锰、硼、铜等养分元素的含量。【结果】东莞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园的土壤pH值为3.42~6.72,有机质含量为8.4~35.7 g/kg;全氮含量为0.33~2.82 g/kg,碱解氮含量为66.25~461.76 mg/kg;全磷含量为0.57~1.81 g/kg,有效磷含量为34.74~282.51 mg/kg;全钾含量为8.55~25.39 g/kg,速效钾含量为115.0~497.5 mg/kg;交换性钙含量为56~589.2 mg/kg;交换性镁含量为6.48~108.24 mg/kg;铁、锌、锰、铜、硼的含量分别为40.1~257.3、1.27~15.43、7.77~62.73、1.11~8.81、0.19~1.63 mg/kg。【结论】东莞地区葡萄园的土壤pH值偏低,有机质含量少,多数葡萄园的土壤氮素含量偏低,但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均较高;钙和镁元素含量处于中等或偏低水平;部分葡萄园的土壤中缺乏硼元素;而磷、钾、铁、锌、铜、锰元素含量均处于高水平。在东莞地区葡萄园的生产管理中,应根据土壤养分元素的丰缺情况合理施肥,注意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适量施用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以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采集浙江省松阳县5个乡镇18个村144个样点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0~30 cm土壤,对其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6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及贫瘠化评价。结果表明:松阳县毛竹林土壤p H值范围在3.90~5.60,处在毛竹适生范围(p H4.5~7.0);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为42.94 g/kg,全氮含量平均2.15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59.79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27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61.28 mg/kg。松阳县毛竹林土壤养分存在富氮低磷缺钾的现象,不同乡村间毛竹林土壤养分失调的种类和程度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毛竹鞭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竹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毛竹鞭根根际土壤p H值、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其中p H值平均提高0.82、水解氮含量平均提高111.6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0.57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92.33 mg/kg;毛竹鞭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差异不显著。毛竹鞭根根际土壤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行鞭期较高,在孕笋期和出笋期偏低。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圈地保护小区内凋落物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取样分析,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表比较,结果表明:广西青梅保护小区内凋落物、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存储量及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603 t/hm~2、702.115 kg/hm~2、23.56 kg/hm~2、1 100.96 g/hm~2、2 323.09 g/hm~2、213.01%。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值分别为1.15g/cm3、0.30%、436.18%、43.62%、56.75%、13.13%,土壤较为疏松透气。土壤碱解氮、有效铁含量分别为153.00、79.82 mg/kg,等级为1级;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锌含量均值分别为32.75 g/kg、1.74 g/kg、0.89 g/kg、1.16 mg/kg,等级为2级;全钾含量均值为16.26 g/kg,等级为3级;有效锰含量均值为3.77mg/kg,等级为4级;速效钾、代换性钙、代换性镁、有效铜、有效硼含量较为缺乏,等级为5级;有效磷含量极度缺乏,等级为6级。  相似文献   

8.
对1996~2002年广西区各地送检的八角(Illicium verum)林地土壤样品的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八角林地土壤普遍呈酸性,pH值4.5~5.5。土壤氮素含量中等,速效氮100~200mg/kg;土壤严重缺磷,速效磷0.8~1.5mg/kg;钾素含量中上水平,速效钾30~70mg/kg;有机质含量25~55g/kg,中等水平;有效微量元素硼、铜、锌、锰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南北坡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秦岭东段伏牛山南坡和北坡针阔混交林土壤的养分状况,有助于对该区森林土壤的保护及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在伏牛山南坡的宝天曼和北坡的白云山设置样地,分层采集土样,对比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的分布特征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伏牛山北坡土壤肥力水平高于南坡,除pH值小于南坡外,北坡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比南坡高1.91 g/kg、0.41 g/kg、16.97 mg/kg、7.62 mg/kg;南坡和北坡土壤养分垂直分布均呈现出表聚性特征。(2)土壤pH值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但略有上升。(3)各层土壤养分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在13%~69%之间。0~20 cm土层养分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4)伏牛山南坡和北坡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层深度之间有着较显著的回归关系,R2在0.472~0.692之间。土壤pH值与土层深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不显著。(5)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与土壤pH值之间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土壤pH值之外,不同林龄土壤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林土壤容重最低为1.16 g/cm3,成熟林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67mg/cm3,20.17%和19.38 g/kg;近熟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8.01 mg/cm3,67.86 mg/cm3,1.33 g/kg,0.67 g/kg和28.18 g/kg;不同肥力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计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1.
对高峰林场场内15350 hm2桉树林地进行了土壤监测,监测数据显示:桉树林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处于中下水平,全氮含量平均值处于中下水平,全磷含量平均值处于极贫水平,全钾含量平均值处于贫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值处于富水平,速效磷含量平均值处于极贫水平,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处于中下水平,有效硼含量平均值处于贫水平,有效铜含量平均...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皮毛硝染对周边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壤容重、含水率、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盐量等理化指标,运用土壤综合指数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营镇农田土壤容重在1.13~1.48 g/cm~3之间,平均值为1.35 g/cm~3,土壤容重较大;土壤含水量在7.39%~21.73%之间,平均含量为16.13%,土壤含水量处于适宜程度;土壤有机质在4.84~18.91 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2.87 g/kg;土壤速效氮在22.56~42.75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31.71 mg/kg;土壤速效磷在5.90~34.59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8.28 mg/kg;土壤速效钾在15.11~34.57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24.38 mg/kg,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较低。土壤含盐量在0.77~3.38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91 g/kg,土壤大部分处于轻度盐化。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40,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高原顶坛花椒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喀斯特高原峡谷区顶坛花椒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土壤综合肥力情况,为其施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亚热带喀斯特高原乡土经济植物顶坛花椒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不同生长径阶(2、4、6、8 cm)的顶坛花椒代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测定其生长的土壤的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计算土壤中C、N、P、K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顶坛花椒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顶坛花椒生长过程中,土壤全氮含量0.79~3.73 g/kg,全磷含量0.64~1.65 g/kg,全钾含量1.01~4.61 g/kg,碱解氮含量65.8~204.4 mg/kg,有效磷含量46.51~81.97 mg/kg,速效钾含量53.14~217.5 mg/kg,有机质含量13.07~45.94 g/kg,土壤养分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在水平方向上,顶坛花椒土壤养分含量呈现变异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顶坛花椒土壤养分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顶坛花椒土壤的C、N、P、K化学计量比呈现出随径阶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顶坛花椒土壤综合肥力系数为1.30~1.50,土壤肥力等级为Ⅲ级,土壤肥力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喀斯特高原顶坛花椒的土壤肥力一般,在顶坛花椒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变化特征具有变异性,垂直方向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葡萄栽培中,研究了秸秆还田后不同年份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不同年份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硫、镁、钙和微量元素铁、锌、硼较还田前均有提高,含量均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秸秆还田5年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镁、钙、铁含量分别较还田前提高了1.22个百分点、134.46mg/kg、862.12mg/kg、309.11mg/kg、337.76mg/kg、569.35mg/kg、104.68mg/kg。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8月,在杭州市余杭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产区共设置了292个样地,对其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长期覆盖及重施肥对雷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06 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2、111.61和206.99 m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很丰富的林地分别占51.4%、62.5%和40.7%;平均p H值为5.0,其中强酸性(p H4.6)的占34.7%;土壤p H值与4个肥力指标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碱解氮、有效磷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含量的氮、磷、钾和土壤酸化导致林地养分不平衡,影响雷竹生长,存在面源污染风险。建议雷竹林经营过程中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土壤养分,适量施用石灰,减轻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特有极危种馨香木兰分布集中地西畴县生境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馨香木兰现有分布区海拔1 300~1 700 m,坡向以北偏西为主,北偏东次之,南坡未出现。pH值平均为5.9,为弱酸性红壤;土壤有机质30.905~91.631 g/kg和水解氮141.216~328.041 g/kg,为二级以上土壤划分标准;土壤速效磷1.148~3.698 mg/kg,为五级以下土壤划分标准;全磷0.705~2.096 mg/kg,为三级以上土壤划分标准;土壤速效钾21.559~47.229 mg/kg,全钾1.351~3.250 mg/kg,为五级以下土壤划分标准。由此表明,馨香木兰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养分含量水平较高,而土壤速效磷、钾含量缺乏。为进一步研究馨香木兰最适生境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元阳梯田核心景区坝达、小水井两个区域的森林系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各养分含量,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各养分的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性,对坝达、小水井两个区域的森林土壤p H值、有机碳、氮素、磷素及钾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森林土壤p H值为4. 61-5. 21,为酸性土壤;(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较高,分别为32. 34-66. 44g/kg和1. 69-4. 63g/kg,处于含量丰富水平;土壤磷元素含量较低,全磷含量为0. 43-1. 64g/kg,速效磷含量介于1. 55-6. 13mg/kg,处于含量缺乏水平;土壤钾元素含量最低,全钾含量为5. 06-21. 06g/kg,速效钾含量介于23. 81-91. 57mg/kg,处于含量贫乏水平;(3)研究表明,坝达和小水井两区的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在15%-60%之间,7个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都属于中等强度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秃杉人工林对林边土壤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县、凤山县和天峨县的秃杉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秃杉引种区具有相似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0~40 cm)密度为0.89~1.16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43.68%~ 53.65%,土壤最大持水量为46.36% ~ 74.61%;土壤pH为4.30 ~4.88,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78~68.30g/kg;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分别为0.82~3.37 g/kg和81.5~347.6 mg/kg;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为0.24~0.41 g/kg和0.40 ~ 2.87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28.3~136.2 mg/kg.表明桂西北秃杉引种栽培区林地土壤较疏松、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养分含量高.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土壤密度呈下降趋势.表明秃杉人工林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选取包含中央公园、鸿恩寺公园、南山植物园在内的12个主要公园作为研究公园绿地土壤肥力的对象,对有机质、pH值、有效态氮、磷、钾磷及全量氮、磷、钾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综合评定绿地土壤的肥力水平,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法,对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pH值为7.0~8.7,以碱性为主;有机质平均值为13.6g/kg;速效钾、全钾平均值143mg/kg,18.76g/kg较为丰富;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全磷均值分别为57.9mg/kg、0.72g/kg、12.3mg/kg、0.53g/kg,处于较缺乏水平。根据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公园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58~2.13之间,平均值1.13,说明重庆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贫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