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筛选适应南方栽培的小白菜高产品种,对南方11个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小白菜新品系京绿A457、京绿A475的商品性较好,产量分别为2 631、2 556 kg/667m2,分别比对照(CK)新安1号增产29.7%和26.0%,增产极显著(P 0.01),且比其他品种(系)增产也达极显著水平。该两新品系粗纤维含量较小,维生素C、可溶性糖、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K(P 0.05),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地区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阿拉尔垦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长绒棉品种(系),以7个品种(系)为材料,在第一师阿拉尔市良繁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结果表明,THC-03、THC-06这2个品种(系)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宜在阿拉尔垦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金华市丘陵地区的马铃薯新品种(系),开展了11个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G56、兴佳2号、中薯5号表现产量较高,品质较优,综合性状优良,可在全省扩大面积示范应用;AG370、N108、希森6号、AG187、N143较适合金华地区种植,可在金华地区扩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塔额垦区种植的大麦品种(系),以11个大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塔额垦区开展了品种(系)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系)适应性、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性状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11个大麦品种(系)在塔额垦区均能正常成熟,产量较高的品种有2020C/106、21-6、20-9、2018C/95,分别为4 932.84、4 783.58、4 626.87、4 626.87 kg/hm2。参试品种(系)株高、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均与产量成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在品种筛选上应将株高和千粒重作为优势选择性状。综上,结合试验综合表现,适宜塔额垦区种植的高产大麦品种(系)为2020C/106、21-6、20-9。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合黔东南地区种植的理想薏苡品种(系),引进了6个省内外优良品种(系),开展了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薏苡品种(系)中,YY02-03和YY02-05两个品种(系)生育期较短,产量较低,不适宜黔东南地区种植,可考虑不予以引进种植;而YY02-02和YY02-04品种(系)在生育期、经济性状、适应性、产量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优势,可以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8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会单4号为对照,在12个不同地点连续两年进行试验,以确定各个品种(系)的适宜栽培区域,为云南省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收获后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海拔高低等环境因素在适宜种植区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明显;8个品种(系)中,JF08-2、楚07-1两个品种(系)可在云南省大部分玉米产区推广应用,A07-56、德玉14号、红2005-13三个品种(系)可在云南省部分玉米产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适宜大兴安岭地区种值的优质玉米品种,对黑龙江部分新审定的早熟玉米品种(系),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经2016-2017年的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初步选出产量较高的品种(系)有DN 270、南北1141,极早熟玉米品种克玉17、丰早303、胡德美。  相似文献   

8.
以青藏高原区域主要春青稞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春青稞新品种(系)进行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鉴定,为河谷盆地灌溉产区筛选高产、超高产适宜推广的接班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5个品种(系)中,2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品种藏青25增产的有10个品种(系),其产量增幅为1.30%~27.28%,其中QB14(5 172.41 kg/hm~2)较对照增产27.78%,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等综合性状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宜四川省推广种植的冬青稞新品种(系),于2014-2015年度结合国家冬青稞新品种(系)预试在四川省成都市进行了冬青稞新品种(系)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间产量性状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以迪青3号产量最高,达380.1kg/667m~2,居第一位。结合各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幼苗习性及抗逆性等,认为冬青11号、云稞1号和迪青3号的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推广种植。NQK07(洋大麦)、NQK08(长芒裸大麦)、NQK09(米大麦)、NQK10(勾芒米大麦)和NQK11(玖格)这5个品种(系)的产量产量较低,不宜在四川省推广种植,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播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南方冬闲田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播种技术,分别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蔬菜试验基地进行春马铃薯播种时期、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产量(20 952.60~24 924.30 kg/hm2)较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良好的套种模式和筛选适合广西冬闲桑园免耕套种的马铃薯品种,采用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冬闲桑园免耕套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免耕栽培(CK)相比,青薯系列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性状均表现较好,产量结构得到改善,单株薯重与单株薯数分别提高21.14%和16.32%,鲜薯产量平均提高5.92%,大薯比例平均提高11.94%。在5个青薯系列品种中,以青薯8号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7 070.37kg/hm2,比CK增产8.98%。桑园免耕套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青薯8号是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较理想的免耕套种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种免耕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广西冬季免耕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适宜的施肥水平,2008年在平果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免耕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虽然免耕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以及产量随之增加,但马铃薯农田纯收益并没有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单位肥料马铃薯生产量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反而逐渐降低.其中N_(180)P_(180)K_(360)处理的农田纯收益最高,单位肥料生产量也较高.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N180 kg+P_2O_5180 kg+K_2O360 kg(即复合肥1200 kg+50%硫酸钾360 kg),是比较适宜广西马铃薯免耕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宜昌市低山丘陵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对引进的4个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适应性和丰产性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川芋56号品种品质优、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在宜昌市低山丘陵区种植;川芋10号因生育期早、商品薯率高、单薯重及抗性强,可作为宜昌市低山丘陵区的补充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出适合常德冬闲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特引进中薯系列、克新系列等12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以费乌瑞它和东农303为对照,对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商品率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薯5号、兴佳2号、中薯20号和中薯1号品种表现突出,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在常德市冬闲田种植;其中以中薯5号的综合表现最好,生育期62d,较抗晚疫病,块茎整齐,扁圆型,芽眼浅,商品薯率85%以上,产量达2073.3kg/667m^2,非常适合在常德市冬闲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选育适合青岛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对16个引进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为中早熟品种,其中有8个品种植株性状较好,抗病性强,产量及商品率突出,较适宜在青岛地区种植,下一年度可在青岛种植区进行多点试验和推荐区域试验,进一步筛选出适宜青岛地区春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冬季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解决广西马铃薯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广西马铃薯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对2010年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田间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抗性等.[结果]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3号和宣薯2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商品薯率、淀粉含量高、产量较高,其产量分别为38821.5、37953.0、34986.0和33262.5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40.6%、37.4%、26.4%和20.4%.其余品种的表现一般,需继续试种观察.[结论]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3号和宣薯2号等4个品种在外观品质、产量、抗性和生育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合广西冬季种植,可进行扩大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水田条件下,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广东冬种马铃薯的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设计了冬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如株高、单株结薯块数、薯块干物质含量等;但对产量影响最大,其中,N2P2K1处理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为28485kg/hm2.比N0P0K0处理增产18030kg/hm2,增产率为172.5%。同时,初步建立了广州市马铃薯产量(Y)与N、P、K三种肥料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初步得出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氮肥(N)290kg/hm2,磷肥(P2O5)153kg/hm2,钾肥(K2O)298kg/hm2,最佳施肥量比例为1:0.5:1.03.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全国马铃薯冬种生产区域。脱毒种薯未能自繁是制约这一地区晚秋和冬季马铃薯发展的主因。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3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微型薯,在广西那坡县海拔800m地区进行春夏繁育脱毒种薯试验,2月25日种植,6月18日收获,植株生长良好,大西洋、中薯3号、费乌瑞它种薯产量分别为34504.5、29004.0、37500.0kg/hm2。为广西高海拔地区建立脱毒马铃薯春夏繁种基地提供了初步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氮密调控对两个冬小麦品种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品种、施氮量、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豫东南黏壤潮土区冬小麦碳氮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该区冬小麦适宜的氮密调控处理组合,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20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豫东南黏壤潮土区设置品种(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品种,鑫华麦818;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品种,百农207)、施氮量(N0,0;N240,240 kg·hm-2;N360,360 kg·hm-2)和种植密度(M1,225 万株/hm2;M2,375万株/hm2;M3,525万株/hm2)三因素裂裂区试验,重点分析三因子处理下冬小麦碳代谢(可溶性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蔗糖合成酶SS活性)、氮代谢(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品种、氮肥、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冬小麦的碳氮代谢,氮肥是影响2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主控调节因子。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碳氮代谢的影响因生育时期、品种而异。总体来看,氮密调控对2个品种碳代谢的调控优势主要在灌浆后期,对氮代谢的调控优势主要在灌浆中期,灌浆中后期M2N240处理的碳氮代谢指标参数值较最小处理组合平均增幅达358.28%。碳氮代谢平衡对不同分蘖成穗特性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生育后期,这可能是鑫华麦818整体产量高于百农207的主要生理原因。两年度试验均以M2N240处理下的产量较高,较产量最低的M1N0处理提高96.49%。【结论】综合考虑品种、氮肥、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平衡及产量的影响,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2个冬小麦品种碳氮代谢的调控优势主要在灌浆中后期,M2N240处理可作为豫东南黏壤潮土区适宜的氮密调控组合。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三抗一丰一优"为总体育种目标,联合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冬小麦新品系。2005—2007年参加平凉市山塬组冬小麦区试,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1.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15.13%,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06—2008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2 a 9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423.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4.1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5位。该品系株高85 cm,平均穗长5.6 cm,平均小穗数15.8个,平均穗粒数33.6粒,平均千粒重48.9g,容重784 g/L。籽粒含粗蛋白108.7 g/kg(干基)、赖氨酸4.04 g/kg(干基)、湿面筋184.7 g/kg(14%水分基)、淀粉值32.5 mL(14%水分基)。抗旱抗冻,高抗条锈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群体结构好。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和丘陵干旱山区,以及陕西省陇县,宁夏固原等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