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海水库浮游植物调查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和掌握金海水库水质状况,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对金海水库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逐月监测。采样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33属45种,其中绿藻门最多,15属24种;硅藻门次之,8属11种;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金藻门分别鉴定出4属4种、2属2种、2属2种、1属1种、1属1种。金海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20.1×104~335×104个/L,夏季最多,春季最少。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主要受水温以及总磷浓度影响。优势度分析表明,金海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小球藻、肥壮蹄形藻、中型脆杆藻、微小色球藻等31种。金海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变化在1.29~3.52和0.38~0.82。金海水库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整体上以绿藻-硅藻型为主。金海水库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江苏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综合分析水质,为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设置5个采样点,每月上旬上午9时左右、天气状况良好时采水样1次。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7门63属147种(包含变种及变型),绿藻门28属63种、硅藻门16属46种、蓝藻门10属23种、甲藻门3属6种、裸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3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密度2.3×106~8.0×106个/L、平均4.2×106个/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密度占比分别为57.3%、29.8%和8.4%。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2~3.67,平均2.48;均匀度指数J 0.53~0.86、平均0.71;丰富度指数d 0.83~3.32、平均2.05。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美丽鼓藻(Cosmariumformosulum),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等。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水温、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关系,与总氮没有相关关系。硝酸盐和溶解氧对浮游植物密度有显著影响,亚硝酸盐氮、氨氮、CODMn、浊度、p H、UV254的水平变化和浮游植物密度没有相关性。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富营养化指数值TLI(∑)评价,横山水库水质属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红水河流域梯级水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红水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2009年夏季(6-7月)对其干流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6座梯级水库及主要支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5属、84种,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其中硅藻51种,占60.71%;绿藻17种,占20.24%;蓝藻门10种,占11.90%;甲藻门、金藻门、红藻门各2种,分别占2.38%。优势度分析表明,龙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和绿藻,岩滩水库、大化水库、乐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蓝藻,桥巩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绿藻和金藻;6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2.12×105~6.03×105个/L,百龙滩水库的密度最高,龙滩水库的密度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范围0.60~2.45 mg/L,龙滩水库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大化水库的生物量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4~3.22,均匀度指数为0.56~0.85。各梯级水库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35~0.70,龙滩水库和桥巩水库之间浮游植物组成相似性最大(0.70),岩滩水库和百龙滩水库的相似性最小(0.35)。综合多种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估,龙滩水库为贫-中营养型,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水库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4.
2011-2012年对三角湖浮游植物进行季节性调查,以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三角湖共采集浮游植物94种(变种),隶属于8门、25科、51属;其中,绿藻种类最多,约占总种数的59.6%,其次是硅藻、蓝藻和裸藻,分别占12.8%、11.7%和8.5%,其他门类种类较少。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32±59.89)×106个/L;其中,蓝藻密度最大,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86.69%,其次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7.77%和4.91%,其他门类密度较低。浮游植物密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的密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较低。夏季和秋季蓝藻细胞密度占绝对优势,绿藻和硅藻次之,而冬季蓝藻密度下降,硅藻和绿藻占优势,春季蓝藻又重新占据优势。三角湖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5、1.78和0.46。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冬季和春季较高,秋季最低,表明冬季和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而秋季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综合水质生物学和水体理化指标评价结果,三角湖水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5.
北运河浮游植物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运河水系是北京和天津的主要纳污水系,关乎着京津区域发展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009-2010年对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和水质进行了4次调查,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以及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浮游植物有41种;其中,蓝藻门14种,占34.1%;绿藻门14种,占34.1%;硅藻门7种,占17.1%;裸藻门5种,占12.2%;其它种类2种,占2.5%。夏季以蓝藻为主,秋季、冬季和春季均以绿藻为主,整体表现为蓝藻-绿藻型,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绿藻门的耐污种;北运河的CODMn、NH3-N、NO3-N、TP和TN含量大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的2.12~9.79倍,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氨氮和总磷。北运河的水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为中污染,部分断面为重污染,水体质量在中-重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6.
2016年8月—2017年7月对水口水库雄江段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0种,浮游植物全年以硅藻、绿藻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密度年平均值为1. 81×105cells/L,9—10月以隐藻为主,11—3月以绿藻为主,4—6月以硅藻为主;藻类密度全年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3、8月;水体低溶氧高发期为9—10月;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3. 07,该水域水质状况呈贫-中营养程度,属中-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河流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湖北恩施大龙潭水库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水库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到186种藻类,隶属于7门89属,其中硅藻门(79种)>绿藻门(55种)>蓝藻门(29种)>甲藻门(9种)>隐藻门(7种)>裸藻门(6种)>金藻门(1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0.94~1.30,依据丰富度指数水质评判标准判断水质整体为中污染。水库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夏季较高,在冬季显著下降。水库从夏季至秋冬季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3.889×105~282.983×105cell/L的区间内变化,其均值为79.864×105cell/L。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温度、溶解氧、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硝酸盐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温度、pH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大龙潭水库较高的海拔和较大的流域面积,有利于硅藻生长;水库年平均水深较深,蓝藻通过水流运动停留在水库上层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对潭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潭江丰水期147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67属,而其中以绿藻门种数最多,硅藻门次之,分别为66种和47种,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44.14%和32 41%,在各采样断面,绿藻、蓝藻、硅藻、裸藻的频度均为100%;多度方面,绿藻最高为59.14%,硅藻次之,为30.16%,说明了丰水期潭江浮游植物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90.73×104个/L,各采样断面有明显差异.根据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三种指数结果,可判断潭江丰水期水质污染较轻,属于寡污染或者无污染,但部分水体属于β-中度污染,需要加强管理,控制向中污染类型转化.  相似文献   

9.
沙河水库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进行了四季调查,测定了其初级生产力.共计检出浮游植物7门28属,其中绿藻门为13属,硅藻门和蓝藻门各5属,其它为隐藻门、金藻门及裸藻门.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0×105个/L和0.312 mg/L.生物量以裸藻和隐藻为主,夏季各门类浮游植物均达到最高值.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年平均为2.097 g/m2·d.鲢鱼年总产量约56 000 kg.  相似文献   

10.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进行评价,为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故道上下游共布设10个采样点,于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12年1月(冬季)和2012年8月(夏季)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7属、143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6.3%,以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为主。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个/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7.2 mg/L,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富营养型指示种粘液胶鞘藻(Phormidium mucicol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以群体形式存在。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的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7月),在桃山水库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基于浮游植物优势度、丰度、优势度以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水库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显示:(1)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共有7门46属73种及变种,其中以绿藻为主,分别占44 %;(2)生物量在2.29-10.96 mg﹒L-1之间,丰度变幅在(38.76-124.44)×105 ind.﹒L-1之间;(3)枯水期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丰水期优势种以以蓝藻、绿藻为主;(4)综合营养指数为42.0-60.1。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桃山水库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营养状态为轻富营养化,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桃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贵州花溪十里河滩丰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现状,于2013年丰水期对5个样点进行了采样,并根据浮游植物的组成、数量分布及群落指数,对水体营养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有浮游植物7门、10纲、17目、25科、38属、78种(包括11个变种);其中,硅藻门最多,有45种,占浮游植物种类的57.70%;绿藻次之,有19种,占24.36%;蓝藻门8种,占10.26%。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51.82×104个/L。花溪十里河滩丰水期水质属于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安谷水电站建成后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对其所在的大渡河河口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49属、138种,主要由硅藻(种类数占71.02%)、绿藻(15.95%)、蓝藻(9.42%)、裸藻(1.45%)组成。大渡河河口主河道浮游植物种类数较高,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坝下断面最高。浮游植物密度为31.20×104~66.69×104个/L,其组成以硅藻为主,秋季浮游植物密度高于春季。大渡河主河道各样点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变化大,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样点密度显著高于调查河段的其他样点。对比安谷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密度的季节分布则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明显增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流速、透明度,与氮、磷元素的浓度则未显出相关性;RDA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流速、透明度、总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安谷水电站的建设使得水体理化指标及水文情势分布因素发生改变,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造成了直接影响,特别是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范围在0.07×105 ~16831×105ind./L,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在丰度上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以富营养指示种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特征变化的影响较大,这也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总氮浓度较高且与浮游植物不相关,说明氮元素不是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70属、136种(变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共计占总种类数的87.49%和80.87%,但2个时期种类组成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1×104~127.2×104个/L和24.4×104~99.9×104个/L,泄水过程略高于蓄水过程,且随着蓄水过程的推进持续减少,随着泄水过程的推进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组成分别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蓄水过程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0~3.68和0.09~0.61,与泄水过程相比,此2项指数明显较高且变化幅度大;泄水过程和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聚在一组内,但各组内变化情况不同;在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水文特征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水温、营养盐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泄水后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会持续增加,水华暴发潜在风险增大,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庐山西海生态系统结构,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于2012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庐山西海均匀设置1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8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3种,占总种类的59.43%;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为17种和14种,分别占19.54%和16.09%。优势种共4门、14种,主要有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黏四集藻(Palmellaceae mucosa)、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为4.28×105~5.17×106个/L,平均为2.20×106个/L;生物量为1.24~7.01 mg/L,平均为2.90 mg/L;其中,夏季平均密度为3.1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3.90 mg/L;而秋季平均密度为1.2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1.89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4~4.45,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63~0.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46~3.69。庐山西海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藻类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秋季大于夏季;空间分布上,夏、秋季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程度、群体结构稳定程度及水质清洁程度总体较好,其中夏季过渡区较好,而秋季湖泊区较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对陡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在上游、中游和下游各设1个监测点。结果表明,该水库共有浮游植物6门、75属、118种,以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占总数的33.90%;其次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30.51%。浮游植物年均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1×105个/L和3.99mg/L,藻类个体密度春季最高。同时利用指示生物、细胞密度、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指数及浮游植物多度和频度方法评价其水质。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来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以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01~3.01,水质为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综合结果显示,陡河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18.
包头南海湖非冰封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蓝藻门(Cyanophyta)31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9种,金藻门(Chrysophyta)5种,黄藻门(Xanthophyta)3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15.59×10~6个/L;优势度分析表明,5-6月主要以绿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7-9月主要以蓝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水花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10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和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空间上呈现出沿进水口向湖心区逐渐递增的趋势,湖心区整体密度较高,而排污口和芦苇区处密度相对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化学需氧量、pH、叶绿素-a以及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绿藻与总氮关系密切,蓝藻主要受总磷的影响,硅藻受p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