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10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29.03%;无乳链球菌36株,占29.03%;停乳链球菌24株,占19.36%;大肠杆菌16株,占12.90%;其他菌12株,占9.68%。4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可选择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作为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每种菌20株,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的4种主要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10%~100%,未发现1种对4种菌均高度敏感的药物.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左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哌酸和头孢类药物,其敏感度达60%~100%;对4种菌产生较强耐药性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达30%~100%.试验结果对进一步监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原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0头泌乳奶牛进行乳房炎的CMT检测、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68%,500个有效乳区中,隐性乳房炎的乳区有311个,乳区阳性率为62.2%。从102个待检乳汁样中共分离出96株细菌,经生化鉴定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数的39.6%、27.1%、15.6%;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还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中药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使用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52头奶牛的260份乳样,用乳腺炎诊断液(SMT)诊断奶牛乳房炎,并从奶样中分离鉴定出乳房炎病原菌;在此基础上,选取4株肠杆菌2、株链球菌和3株葡萄球菌进行中药及其复方的抑菌试验,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260份乳样中共分离出176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71株,占总数的40.34%,肠杆菌62株,占总数的35.23%,链球菌25株,占总数的14.21%,这3个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75.57%的乳房炎由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结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对单味中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中药复方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新疆昌吉郊区部分奶牛场进行调查,从两个大型奶牛场集乳样,主要针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共采集12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71株,占55.04%;牛链球菌18株,占13.95%;大肠杆菌1株,占0.78%。这些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新生霉素等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吴忠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吴忠市某奶牛园区的9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3株细菌,即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杆菌、2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园区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有广泛的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自郑州某奶牛场采集9份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11株细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敏感,而对青霉素G、链霉素、克林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部分奶牛场采集的奶样所分离的419株葡萄球菌分别进行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苯唑西林等5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试验中分离的葡萄球菌对5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5.20%;其次是头孢他啶,耐药率为52.98%;苯唑西林耐药率为37.95%;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较低分别是4.53%和2.63%。419株葡萄球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blaZ、mecA的检出率分别是22.37%和1.08%。证明对部分奶牛场进行耐药监测有助于临床抗生素的选用,为奶牛乳房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中常用乳酸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微生态制剂生产选育无耐药因子的菌株提供参考,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为质控菌.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为试验菌,研究了其对8大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头孢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及其他类)共3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1)长双孢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头孢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均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耐药,对糖肽类、四环素类抗生素表现不同的药敏性。2)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多数、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多数表现出耐药,对头孢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糖肽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敏性。3)粪肠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抗生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糖肽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头孢素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敏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奶牛乳房炎病例中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状况和生物学特性,建立特异、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集新疆4个不同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奶样,分别用鉴别培养基和绵羊血琼脂平板进行无乳链球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致病性和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检测出的139份乳房炎阳性奶样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24株.所分离菌株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符合该菌特性;依据无乳链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所得PCR产物在405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均敏感,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Granada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和PCR扩增均可用于乳房炎奶样中无乳链球菌的特异、快速鉴定;新疆乳房炎奶样中无乳链球菌感染率为17.27;.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中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在内蒙古、甘肃、四川和上海4地部分奶牛场采集的472份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奶样中检出细菌48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9株,占30.91%;表皮葡萄球菌91株,占18.88%;无乳链球菌60株,占12.45%;停乳链球菌60株,占12.45%;乳房链球菌35株,占7.26%;大肠杆菌33株,占6.85%。各个地区优势菌群存在差异,药敏试验结果也不相同,分离出的细菌绝大部分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和万古霉素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浙江省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耐药情况,评估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本研究从浙江省主要奶牛养殖区奶牛乳房炎病例分离到7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它们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性,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这些细菌耐青霉素G、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基因mecA、aac(6')/aph(2″)、erm和tetM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的符合率较高.7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表型耐药率分别为90.0%、67.1%、50.0%和60.0%,耐药基因mecA、aac(6')/aph(2″)、erm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是92.9%、77.1%、48.6%和61.4%,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7.1%、70.0%、87.1%和8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青、链霉素作为对照药,以"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为治疗组,肌肉注射,在宣化县某个体奶牛场试用,治疗组共治疗临床型乳房炎病牛30头次,74个乳区.青、链霉素对照组共治疗临床乳房炎病牛25头次,45个乳区;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3.9%,总有效率98.6%,对照组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84.4%.结论 结果表明,用复方蒲公英注射液治疗奶牛乳房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4.
对信阳市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奶牛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1.81%,个体饲养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达68.49%;从12份被检乳汁中共分离出87株细菌,其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5.
消乳灵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新城  褚景生  赵兴华  刘永超  邱凤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6-11147,112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乳灵"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8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8头)。选用清热燥湿中药黄柏、大黄和公英经乙醇提取后加入冰片制成涂搽剂"消乳灵",局部涂搽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2周。[结果]涂搽"消乳灵"2周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47%,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乳汁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消乳灵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疆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素敏感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为该病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以来对乌鲁木齐市、昌吉、呼图壁、奎屯、伊犁和库尔勒6地区16个奶牛养殖场乳房炎奶样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药敏试验显示,新疆70%以上分离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40%的菌株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并且67.1%菌株同时对5种以上抗菌素耐药,10.5%的菌株对所测试的10种抗菌素耐药。此外,发现了19.6%的牛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新疆奶牛乳房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当前临床上允许使用的多种类型的抗菌素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使用抗菌素进行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这类菌株的存在和蔓延将对新疆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奶制品的安全构成威胁,建议在选择奶牛乳房炎治疗的抗生素时,应以流行菌株的耐药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亭  胡松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1-19542
[目的]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于4℃分别静置8、12和24 h,牛奶被分割成上、中、下3等份。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各部分牛奶中的细菌数。[结果]两种致病菌菌落数在牛奶中从下到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上部牛奶中的菌落数显著高于中、下部(P〈0.001),中部与下部差异不显著。[结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经乳头管侵入后可以随牛奶中的脂肪滴上浮,进而侵入到乳腺的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8.
对中草药复方透皮吸收搽剂乳房炎康复液(简称"乳炎康")的药效学作用进行探讨。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检测"乳炎康"对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检验其抗炎作用;通过"乳炎康"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LD50)和家兔皮肤刺激试验验证其安全性。体外试验表明,"乳炎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MIC分别为31.25、15.63、31.25、62.5、31.25g/L,MBC分别为31.25、15.63、62.5、62.5、62.5g/L,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抗炎试验表明,阿司匹林组和"乳炎康"高(75mg/kg)、中(50mg/kg)、低(25mg/kg)剂量组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0.65%、39.65%、51.75%、39.07%,"乳炎康"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乳炎康"的LD50为44 005mg/kg,属于无毒性药物,而皮肤刺激试验表明其无刺激性,安全性良好。乳炎康体外抑菌效果和抗炎效果明显,属于无毒、无刺激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对湖北省一奶牛场开展为期1年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65份乳样中共分离鉴定出9个科16个属的235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83株,占35.0%;中型无绿藻36株,占13.5%;鲁氏不动杆菌28株,占11.9%;大肠杆菌12株,占5.1%;停乳链球菌7株,占2.9%;其他病原菌占31.6%。耐药试验结果显示,20株分离菌对测试的14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最少对1种药物产生耐药性,最多达到14种。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氟苯尼考,敏感率达到75%。研究结果可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20.
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药治疗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奶牛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用抗生素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致使耐药菌株产生,乳中的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我们在调查乳房炎发病情况的同时,根据中兽医的基本理论和乳房炎的发病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中药复方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