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深度开发双黄连可溶性粉(金银花、连翘、黄芩,1:1:2),并为家禽、家畜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生产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醇沉物(多糖组分)、滤液(黄酮组分)作为研究材料,以哺乳动物牦牛源轮状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结合平板二倍稀释法,探讨其体外抗菌活性;以牦牛MA-104细胞株、鸡胚成纤维细胞株UMNSAH/DF-1为宿主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细胞病变(CPE)检测法,探讨其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革兰氏阴性菌(牦牛源大肠杆菌、牦牛源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质控菌株)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牦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质控菌株)的抑菌效果,从双黄连可溶性粉中分离的黄酮组分可能是双黄连可溶性粉抑菌的主要成分,而多糖组分则无抑菌活性;黄酮组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黄酮组分和多糖组分对鸡胚胎成纤维细胞UMNSAH/DF-1的最小无毒浓度(TC0)分别为:2.58、1.17和1.56 μg/mL,对牦牛细胞MA-104的TC0分别为:1.290、0.585和0.780 μg/mL,对牦牛轮状病毒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抗病毒效果优于黄酮和多糖组分。研究结果为双黄连可溶性粉深度开发和对畜禽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动物轮状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和分离方法,建立FQ-PCR检测方法,旨在为研发诊断试剂盒和疫苗莫定基础.37℃5%CO2下用细胞培养液C培养ELISA检测的阳性猪粪便样本,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用RV感染MA-104细胞,分离纯化病毒,测定VP6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同源性,在普通PCR和实时定量PCR的基础上,建立FQ-PCR检测方法.结果,MA-104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37℃5%CO2 ;接毒后18 h出现细胞膜缩融合、细胞层裂开、细胞核固缩及空泡化等明显的细胞病变(CPE),CPE达到90%时可收毒;分离到1株猪轮状病毒(暂命名为GSPRV01株),得到VP6为1 200 bp,与标准株(AV-55)的同源性为88.50%.  相似文献   

3.
旨在评估连翘体外抗H5N1和H9N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增殖及其介导炎症的效果,本试验制备了连翘水提液,首先采用CCK-8法测定了连翘水提液对DF-1细胞的安全浓度,并通过3种处理方法(药液预处理病毒后感染细胞、先感染病毒后给药、先给药后感染病毒)来筛选连翘水提液的最佳给药方式;在最佳给药方式下,使用TCID50法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的增殖情况,并采用qRT-PCR检测了炎症相关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连翘水提液对DF-1细胞的最高安全浓度为4 mg·mL-1;先感染病毒后给药是最佳的给药方式;在最佳给药方式下,连翘水提液能显著降低H5N1和H9N2 AIVs在各个时间点的病毒滴度,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与对照组相比,H5N1 AIV给药组中CX3CL1、IL8L1、CCL5、SCYA4、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H9N2 AIV给药组中CX3CL1、IL8L1、CCL5、IFN-β、IL-6和TNF-α的表达也有类似的下降趋势。这表明连翘能够抑制H5N1和H9N2 AIVs在DF-1细胞中的增殖,降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良好的抗炎和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通过DF-1细胞增殖获得高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抗原。通过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5个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对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接毒量在0.01%~0.1%之间,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48~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1%~2%,收毒时间为病毒接种后60~72 h。在此培养条件下增殖病毒毒价在108.3~108.7 TCID50/0.1 mL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Marc-145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活性提取物成分体外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感作后同时加入),初步探讨中药活性提取物的抗病毒机制。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水提物体外对PRRSV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连翘、黄芪水提物和黄芪多糖体外对PRRSV均具有明显的阻断和抑制作用,为筛选抗PRRSV中药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抗病毒药物对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的作用,作者对5种常见的抗病毒药金刚乙胺、脱氧若卡素钠、病毒灵、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进行抗鸭坦布苏病毒体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巴韦林药物浓度为0.156~0.625 mg/mL时在DF-1细胞中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的增殖,利巴韦林在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绿原酸的提取及其对猪细小病毒的体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水煮醇提方法提取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通过观察PK 15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绿原酸不同加药方式(先加药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对猪细小病毒(PPV)的体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对PPV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和明显的体外阻断作用,对PPV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56 μg/ml,对PPV的最小阻断浓度为0.391 μg/ml。  相似文献   

8.
对岩生忍冬不同提取成分进行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为岩生忍冬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采用理化反应方法对岩生忍冬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岩生忍冬不同提取成分对14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鸭坦布苏病毒(DTMUV)和牛轮状病毒(BRV)分别感染BHK-21细胞和MA-104细胞,通过光镜观察细胞病变结合噻唑蓝比色法,选择治疗指数作为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药物对病毒入侵细胞的阻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及增殖抑制作用3种方式分别检测岩生忍冬提取物体外抗DTMUV和BRV的效果。结果表明,岩生忍冬含有多糖、黄酮类、有机酸类、酚和鞣质类、三萜、甾体类和皂苷类等化学成分;岩生忍冬的多糖、黄酮、鞣质和皂苷4种成分对14种实验菌株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岩生忍冬水提物对DTMUV和BRV均表现出阻断作用、抑制作用和杀灭作用;岩生忍冬水提物3种作用方式抗DTMUV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01 mg/mL、0.81 mg/mL和0.28 mg/mL,TI值分别为5.81、14.42和41.71;岩生忍冬水提物通过3种作用方式抗BRV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06 mg/mL、0.27 mg/mL和0.19 mg/mL,TI值分别为121.67、27.04和38.42。说明岩生忍冬不同提取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疫苗病毒在DF-1细胞系上的最佳培养工艺以及由此方法制备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对鸡的保护效力,通过进行培养基和血清选择、病毒在DF-1细胞上接种稀释度和接种方式选择以及滴度测定,并制备以DF-1细胞为基质的CVI988和FC-126病毒疫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检验合格后与其他商品苗进行保护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探索了CVI988和FC-126病毒在DF-1细胞系上的培养工艺,以DF-1细胞为基质制备的疫苗也取得了和其他商品苗保护率相当的良好效果,因此推断DF-1细胞可以作为马立克氏病疫苗病毒的传代细胞培养候选基质。  相似文献   

10.
为体外筛选具有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的中药单体,本研究选择4味有效的中药单体成分,以Marc-145细胞为靶细胞,从阻断吸附、抑制复制和直接杀灭3个层面进行抗PRRSV研究,以CPE、病毒滴度评价药物抗PRRSV的效果。结果显示,绿原酸和连翘苷可明显抑制PRRSV在细胞内的复制|适当浓度的奎宁酸、绿原酸和连翘苷对PRRSV有较好的直接杀灭效果。综合阻断吸附、抑制复制和直接杀灭效果,绿原酸和连翘苷是理想的抗PRRSV中药单体药物。本研究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防控提供了试验依据。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中药单体|抗病毒|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是由黄芩、金银花与连翘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为进一步了解双黄连制剂及其药物组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自的药理作用及抑菌效果,本文将从药理作用机制、体外抑菌效果研究、影响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双黄连制剂的综合疗效、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和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等后续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及保障生乳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随机从南北疆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10份生乳样品。采用增菌培养、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及PCR法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10份奶样中分离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呈浅黄色、光滑凸起的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紫色、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点,经16S rDNA及nuc基因PCR扩增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6.36%(18/1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及磺胺异噁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83.33%和77.78%,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呋、利福昔明及环丙沙星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100%、94.44%、94.44%、94.44%、94.44%和94.44%。其中有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77.7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检出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mecA,检出率为27.28%,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的检出率为22.22%。【结论】新疆奶牛场生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仍较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因此,对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探讨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接种至不同pH和含不同浓度胆盐的PBS,以及人工胃肠液中,使用菌落计数分析其对酸、胆盐和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使用牛津杯法检测GX20200417-1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通过与霉菌毒素共培养后使用ELISA方法研究GX20200417-1菌株对霉菌毒素的降解能力,并饲喂小鼠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能够耐受pH 2.0及0.3%胆盐,并在人工胃肠液中有至少1×104 CFU/mL的活菌数;GX20200417-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赤霉素及黄曲霉毒素均有降解作用,但对呕吐毒素无降解作用;灌服GX20200417-1菌株后小鼠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在畜禽生产中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张钰  马曦  赵金标  鲁琳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812-2819
【目的】探究不同培养及发酵条件对地衣芽孢杆菌19148抑菌作用的影响及地衣芽孢杆菌19148的耐药性。【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分别在不同温度、酸碱度、金属离子、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的条件下培养地衣芽孢杆菌19148菌液,将培养后的菌液离心、过滤制成无菌滤液,并通过牛津杯抑菌试验探究无菌滤液对大肠杆菌K8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82的抑制能力。通过药敏纸片法探究地衣芽孢杆菌19148对27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地衣芽孢杆菌19148在4和75 ℃下生长受到抑制,25、37和45 ℃能正常生长,其中在37 ℃抑菌活性最好。在pH 5.0~9.0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pH为6.0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对铜离子不耐受,但对镁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且不同浓度镁离子处理组间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发酵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19148在3%种子液接种量、150 r/min发酵28 h时,体外发酵的抑菌活性最好。耐药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19148对青霉素、四环素、头孢他啶、呋喃唑酮和多黏菌素B 5种抗菌药中介,对头孢哌酮和红霉素等其他22种抗菌药敏感。【结论】地衣芽孢杆菌19148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应用于工业发酵饲料生产,对抗菌药不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基于对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筛选,寻找新型非核糖体肽类抗菌物质。通过对烟台沿海地区的土壤、海水及近海常见海洋生物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离纯化得到细菌的单克隆,以大肠杆菌(E.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为指示菌进行初步筛选,以耐多黏菌素和碳青霉烯E.coli B2(blaNDM-5+mcr-1)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T144作为指示菌对有活性的细菌进行二次筛选。通过提取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产物测序比对,确定活性菌种属。采用有机萃取法对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萃取,通过凝胶层析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利用分析型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进—步利用质谱对纯化后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测序结果表明,活性菌属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种,将其命名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9-14(活性菌9-14)。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活性菌9-14的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RSA T144、E.coli ATCC 25922和E.coli B2均具有高效抑制作用。活性菌9-14代谢产物是由氨基酸链组成的环状脂肽,属于伊枯草菌素的衍生物。对活性菌9-14代谢产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谱研究发现,活性菌9-14的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该抗菌物质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减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抗菌物质对所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不表现活性。本研究得到一种新型的抗菌物质,以该抗菌物质为抗菌药物的前体,可为食品安全和疾病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4种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水煎法对4种复方中草药进行提取,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大肠杆菌标准菌ATCC 2592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ATCC 25923的体外抑菌活性; 在测定复方中草药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作用。【结果】 泻心汤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最好, 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均为7.81 mg/mL; 三黄虎杖汤和黄连解毒汤次之, 其MIC和MBC为31.25~125 mg/mL; 清瘟败毒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差: MIC和MBC均>250 mg/mL,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和三黄虎杖汤非常敏感, 其MIC和MBC为0.24~0.98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 泻心汤、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49、0.49、3.90和1.95 mg/mL。4种复方中草药对PRRSV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较好, 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均在0.98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作用, 泻心汤和三黄虎杖汤在0.24和0.12 mg/mL时对PRRSV有阻断效果。【结论】 4种复方中草药中泻心汤的体外抑菌及抗PRRSV的效果最好, 其次是三黄虎杖汤、黄连解毒汤和清瘟败毒散, 4种清热解毒复方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 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金银花-连翘1∶1)对北疆地区携带fneB毒力基因的马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equi, SEE)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影响。【方法】 首先对1 g/mL的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金银花-连翘1∶1)水提物进行中药配比浓度梯度试验, 然后与携带fneB毒力基因的L1菌株、lytA+fneB+ply毒力基因的D1菌株和qnrA+blaTEM+fneB基因的Y1菌株3种SEE菌株共培养, 检测中药对SEE菌株耐药基因blaTEMqnrA及毒力基因plyfneB的影响; 将192只SPF级昆明小鼠均分为16组: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金银花组、连翘组、金银花-连翘1∶1组、阴性对照组(Y1、L1和D1菌株组)及3种菌株分别与金银花、连翘和金银花-连翘1∶1共培养组, 各组药物或菌液经腹腔注射0.5 mL进行小鼠体内抑菌试验, 检测药物对小鼠的致病性和fneB毒力基因的影响。【结果】 中药最适配比浓度为中药水提物∶THB培养基∶待测菌液(D600 nm值均为0.6)为1 000 μL∶500 μL∶20 μL; 与中药水提取物共培养的3株SEE菌株均未检出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且菌株形态结构均未发生改变。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 阴性对照组的小鼠成活率分别为16.7%、8.3%和0;而L1+连翘、L1+金银花共培养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3.3%、75.0%, 金银花-连翘1∶1药对与3株SEE菌株共培养组小鼠成活率分别为41.7%、16.7%、50.0%;小鼠病理解剖结果显示, 除接种SEE菌株的小鼠肝脏肿大淤血、边缘钝圆外, 其余各组肝脏均正常。小鼠体内fneB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Y1+金银花、Y1+连翘、Y1+金银花-连翘1∶1、L1+金银花、L1+金银花-连翘1∶1、D1+金银花、D1+连翘、D1+金银花-连翘组均携带fneB毒力基因, L1+连翘组未检出fneB毒力基因, 表明小鼠体内SEE菌株有重新获得fneB毒力基因的能力, 出现菌种反毒复壮,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金银花、连翘及金银花-连翘药对能够减弱SEE菌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 从而对马腺疫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为减抗、替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是否同时具有降糖、抗菌以及抑制α-溶血素活性,从而抑制糖尿病细菌性肺炎。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联合用药对高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共同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检测D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来考察胰岛素、利奈唑胺单独或联合胰岛素的抗菌活性;通过溶血试验考察药物组合对α-溶血素活性的抑制效果;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判定药物组合的体外安全性;借助Western blotting药物组合对炎症通路蛋白的作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胰岛素组未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株和DU1090株的MIC值,利奈唑胺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对这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5 μg/mL;由生长曲线结果可知,胰岛素不抑制正常组和高糖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是在利奈唑胺组和胰岛素+利奈唑胺药物组合组,0.25~4 μg/mL利奈唑胺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溶血试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胰岛素均不抑制α-溶血素活性,0.25~4 μg/mL利奈唑胺均可抑制α-溶血素活性;细胞毒性试验显示,正常组和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均大于88.038%,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50 nmol/L胰岛素+0.25 μg/mL利奈唑胺药物组合可提高高糖诱导的MH-S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50 nmol/L胰岛素单独使用对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中TLR2、MAPKs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没有抑制作用,而50 nmol/L胰岛素联合0.25 μg/mL利奈唑胺可降低高糖和α-溶血素共同诱导MH-S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利奈唑胺时显著。综上所述,胰岛素联合利奈唑胺可通过降糖、抗菌和抑制α-溶血素活性的方式抑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