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舟山牙鲆人工培育及促熟催产中的技术措施。采用自然海区捕获的牙鲆亲鱼,逐年筛选、精心培育,共获得健康的2~4龄成熟亲鱼300尾(雄鱼200尾、雌鱼100尾),体重1 000~5 000 g。在自然产卵和外源激素HCG(1 500 IU/kg)及LHRH-A3(5μg/kg)的作用下(雄鱼减半),共采卵536.2×104粒,上浮率51.3%,受精率69.5%,孵化率84.2%。与自然产卵相比,激素催产产卵数量多,受精率和孵化率相对偏低;而自然产卵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但产卵不够集中且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江河中收集南方鲶亲鱼,在14.5℃~15.0℃水温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和药物催产。雌鱼自行流出的卵经人工授精发育良好,孵化率高;雌鱼注射催产药物后人工挤压能获得部分卵粒,但受精率、孵化率低。  相似文献   

3.
石鲽、牙鲆精子冷冻保存研究及其在人工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4 55(n=3),孵化率是 42 7%±7 35(n=3),胚胎发育正常;5 000尾杂交鱼苗有102尾成功度过变态期。在牙鲆冻精和大菱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的受精率只有2 7%,部分受精卵虽能孵化出膜,但仔鱼全为畸形。这两个杂交实验,特别是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冷冻保存的精子完全可以应用在杂交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5.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6.
人工繁殖鲤鱼与“四大家鱼”相比,其难处首先是由于鲤鱼属多次性产卵鱼类,卵子发育不同步,易导致零星产卵,其次是鲤鱼对激素反应不如家鱼敏感,由于亲鱼成熟度不一,效发时间差异性较大,常常发生雌鱼排卵与雄鱼排精不协调,致使“白卵”多,受精率低。给生产造成损失,再者,鲤鱼卵易感染水霉,孵化率低,鉴于以上各种情况,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加强亲鱼培育,实行人控产卵。鲤亲鱼培育池,以面积1~3亩,水深1.5米左右较好,一般宜专池培育。秋季是鲤鱼性腺发育的重要阶段,要大量投以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让其吃饱吃好。冬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讲座(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霁霖  门强 《齐鲁渔业》2002,19(10):47-48
2大菱鲆人工繁殖技术大菱鲆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在欧洲进行了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菱鲆的人工繁殖与其它鲆鲽类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大菱鲆亲鱼在人工条件下不能自然产卵受精,排卵节律特殊,最佳采卵“窗口”狭窄和日采优质卵率低等,卵子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苗种的成活率低等,人工育苗难度大,成为发展规模养殖的瓶颈。要达到理想的繁殖效果,就必须从亲鱼培育着手,严格执行生产和技术操作规程。2。1亲鱼培育和采卵2.1.1亲鱼的选择 从2龄养殖成鱼中选择体形完整、色泽正常、健康活泼、体表光亮、体重在1.5~2.0kg以上的亲体作为繁殖用亲鱼。雌雄比例为2:1,至少要达到1:1。单茬育  相似文献   

8.
石鲽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石鲽亲鱼培养、产卵习性、卵子孵化、仔稚鱼培育的试验结果。人工培养条件下,石鲽亲鱼性腺虽能发育,但难以自然产卵,需人工催产。石鲽性腺发育适宜水温为4-10℃,受精卵正常孵化水温为4~8℃。在6~10.5℃条件下,经34天培育,共获1.3cm接近完成变态的稚鱼804尾。  相似文献   

9.
家化暗纹东方鲀全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纹东方Tun在家化环境下进行全人工繁殖。运用人工调控环境因子和使用适宜的促熟与催产方法,能诱导雌雄亲鱼性发育同步,平均受精率为80%左右,平均孵化率78%左右。在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速度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对翘嘴红鲌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分别用活鱼、颗粒饲料与活鱼、颗粒饲料等3种不同饲料培育3足龄的翘嘴红鲌,对其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及鱼苗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培育的亲鱼,其相对怀卵量、卵巢系数、卵径无显著差异;而卵的重量,长期投喂活鱼的明显重于投喂颗粒饲料的。亲鱼的催产率和受精率不受饲料的影响,但孵化率和鱼苗活力(体质),长期投喂活鱼的好于投喂颗粒饲料的。  相似文献   

11.
对条斑星鲽人工繁育技术,孵化适温、适盐范围及亲鱼、仔稚鱼营养强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盐度、营养强化与性腺、胚胎、胚后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先降温再升温+营养强化方法促熟亲鱼可获得优质卵子。最适孵化温度(10.5±0.5)℃,最适孵化盐度33.6。以小球藻强化轮虫有助于提高仔鱼开口率、生长率及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杨州 《内陆水产》2003,28(7):19-19
效应时间是指亲鱼末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效应时间的长短与催产剂的种类、水温、注射次数和亲鱼种类、年龄、性腺成熟度以及水质条件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准确把握效应时间是取得鱼类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很多鱼类在效应时间到来时,具有很明显的雌雄相互追逐的发情行为,如四大家鱼,比较容易确定人工采卵时间,但有些种类,如目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的淡水养殖新对象河,进入效应时间后并不出现象四大家鱼那样明显的发情行为,稍不留意就错过了最佳采卵时间,导致卵子过熟而受精率很低,甚至造成繁殖的失败。有时为了避免卵子过熟…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受精技术,以星斑川鲽为母本,石鲽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受精卵在13~14℃海水中培养。利用DCM130-2.0显微电子成像系统观察受精卵胚胎发育,借助XTZ-D体视显微镜拍摄发育过程,分别在卵裂期、孵化前期统计杂交胚胎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试验结果表明,杂交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器官发生、脱膜孵化5个阶段,在水温13~14℃条件下,受精卵历时98h完成孵化,该杂交组合胚胎发育时间介于双亲之间,杂交胚胎受精率为15.6%,孵化率为42.1%。杂交胚胎发育在卵裂、囊胚、原肠、器官形成和孵出期均有畸形胚胎出现,畸形率为57.1%。本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和石鲽杂交育种提供了直接的发育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总结研究了国外有关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对鲆鲽鱼类的研究,从大西洋牙鲆繁殖习性、性腺发育指数、繁殖力、卵仔鱼发育和变态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大西洋牙鲆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亲鱼选择、促熟培育、受精孵化和鱼苗培养的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影响四大家鱼孵化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孵化是人工繁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是指受精卵孵化出的鱼苗数与受精卵的百分比。经过近三年对湖北随州鱼种场、钟祥南湖渔场及洪湖新堤渔场孵化分析得知:影响孵化率的因素除了受精卵的质量外,还有许多环境因素,如水温、水质和溶氧、水流、敌害生物及孵化设备、管理水平等。 一、受精卵的质量 受精卵质量是影响孵化率最根本的因素,它主要取决于亲鱼发育好坏、精子和卵子质量,如果亲鱼培育不好,卵巢发育速度较慢,这类亲鱼在夏初,如注射高剂量的催情剂,有些鱼也可能产卵,但产出的卵大小不一,而且比正常卵小 1/5至 …  相似文献   

16.
真鲷与黑鲷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黑鲷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开展杂交试验,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 000尾。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引进条斑星鲽亲鱼64尾,培育成活率95.3%,催产率80%,孵化率89%,幼苗成活率73%.2009年共育出商品苗18万尾,苗种平均体长规格8 cm以上,卵受精率81.9%.2009年放苗1.5万尾,存活1.22万尾,平均体长29.2 cm,平均体重824 g.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黑鲷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开展真鲷♀×黑鲷♂及黑鲷♀×真鲷♂,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 000尾。  相似文献   

19.
半滑舌鳎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5年通过对半滑舌鳎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在人工温光调控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对半滑舌鳎亲鱼室内培育方法、性腺发育规律、产卵习性、产卵规律及产卵期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卵子质量等的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结果表明,半滑舌鳎野生亲鱼经人工驯化、强化培育和调控温度、光照等技术,可使亲鱼自然产卵,并有规律的连续产卵,产卵期长达40~50d;产卵量在整个产卵期间呈抛物线式变化;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增高,以产卵盛期时最高,说明此时卵子质量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培育到3龄的人工亲鱼又可成熟自然产卵,但产卵效果明显不如野生亲鱼。  相似文献   

20.
云纹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使用外源激素诱导法所得的云纹石斑(Epinephelus moara)雄鱼和雌鱼作为试验用鱼。亲鱼经营养强化后,进行人工催产和采卵授精,受精率达68.5%~83.2%。研究结果表明:该鱼受精卵在水温20~22℃、盐度28~31‰、pH 7.9~8.0的外界水环境下,44 h后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76%~91%;初孵仔鱼经56d培育,完全变态成为幼鱼。在试验中收集到人工授精上浮好卵(受精24 h后)9.6 kg,共获体长>3 cm的云纹石斑鱼苗23万尾,成活率为1.5%。研究结果将为云纹石斑鱼在我国大规模人工繁育提供数据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