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胎次长大二元杂母猪的繁殖性能,探讨胎次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为猪场控制胎次分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记录不同胎次(1~8胎)共312头长大二元杂母猪分娩原始数据,用SPSS 24.0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Pearson法计算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母猪第4胎次的受胎率与分娩率表现最佳,显著高于第8胎次(P<0.05,下同);第4胎次在产仔数和健仔数方面均表现最好,并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第1和8胎次;第4胎次初生窝重表现最好,显著高于第1和7胎次,极显著高于第8胎次.仔猪断奶成活率以第3胎次最高,为97.00%;第4胎次的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第1、2、7和8胎次.总产仔数与健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健仔数与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长大二元杂母猪第2~6胎次繁殖性能处在高水平,建议第6胎次后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好的可在第7或8胎后淘汰.  相似文献   

2.
对465头母猪、1064胎次的繁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0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胎次(P<0.05).夏季高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表现为产仔数的减少(P<0.05)和仔猪的初生重降低(P<0.05).母猪的乳头数与其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和仔猪乳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仔猪乳头数不受母猪胎次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对皖南黑猪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胎次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仔数、产活仔数随着胎次逐渐上升,到第5、6胎达到高峰,自第6胎最高点开始下降;初生窝重、断奶窝重随胎次不同有显著差异,随着胎次逐渐增加,皖南黑猪仔猪初生窝重和28 d断奶窝重基本呈上升趋势,在第6胎达到峰值,第6胎以后开始下降;胎次对断奶头数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皖南黑猪母猪在第5、6胎繁殖成绩最好,第3~7胎处于高峰稳定期,在第8胎以后应开始逐渐淘汰.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了解长白猪的繁殖性能,为长白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方法]对长白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对后备母猪的不同胎次产仔数、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等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白母猪第1胎产仔数最少,逐步上升至第3胎开始稳定,到第4胎达到最高水平,第5、6胎略有下降。第1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低,第3胎仔猪的断奶成活率最高。不同胎次的断奶窝重以第1胎最低,从第2胎到第4胎稍有上升并在第5胎后趋向稳定,并且断奶窝重主要与断奶仔猪数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第2胎与第6胎的断奶仔猪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反映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长白猪中第3胎次的繁殖性能可作为淘汰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母猪若干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65头母猪、1064胎次的繁殖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10胎次的母猪繁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胎次(P<0.05),夏季高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产仔数的减少(P<0.05)和仔猪的初生重降低(P<0.05)。母狸的乳头数与共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断奶窝重和仔猪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仔猪乳头数不受弱猪胎次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母猪的繁殖能力是养猪业的一个核心指标.最能反映养猪的经济效益和区域养猪水平的高低。母猪的繁殖能力更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主要包括年产胎次、窝产活仔数、哺乳期成活率、断奶窝重几个方面。其中,年产胎次=365/繁殖周期,繁殖周期主要由妊娠期、哺乳期、断奶至配种间隔组成。妊娠期是固定不变的,哺乳期、断奶至配种间隔是可变的。  相似文献   

7.
胎次、配种季节对丹系长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丹系长白母猪288个生产记录统计分析丹系长白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第5胎次达到高峰,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缓慢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窝总产仔数最高,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高。  相似文献   

8.
泌乳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规律,统计分析了母猪的胎次、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泌乳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及其变动幅度等记录资料.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产活仔数也在增加,母猪的背膘厚度在第2胎时达到高峰;断奶窝重越大,母猪在泌乳阶段的背膘厚度变动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集约化养猪分胎次饲养管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分胎次饲养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可行性。[方法]将头胎、二胎、三胎母猪分开饲养后进行人工授精,并将一胎母猪后代猪群与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猪群实行隔离饲养,记录每头母猪年产仔数和地方性肺炎病变等数据。[结果]分胎次饲养的头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5头,二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4.2头,三胎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3头,不同胎次母猪平均年产断奶仔猪22.8头,头胎母猪的生产水平接近平均水平。头胎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为31%,二胎以上母猪后代的地方性肺炎病变率是11%,为头胎母猪后代发病率的1/3,稳定了二胎以上母猪的健康水平。[结论]集约化分胎次饲养可提高猪场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猪ES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长白猪、大白猪以及长大杂种的ES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分析ESR各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群在该位点均存在多态性,A等位基因频率占有优势均在0.75以上,而B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均小于0.25。不同基因型与初产胎次、经产胎次母猪的各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成活数)呈AA相似文献   

11.
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纯种长白猪、大白母猪、杜洛克猪的5 505窝繁殖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及21日龄断奶窝重的资料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着重讨论胎次、分娩季节、品种等固定效应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分娩季节、品种等对主要繁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因素,并估计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参数,为猪场育种规划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材料为2011—2016年间采集的华南地区2个场区(A场和B场)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繁殖记录。采用Duncan’s法对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并使用DMU软件的AI-REML结合EM算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分娩胎次和断奶年份对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极显著(P0.01);断奶季节对A、B 2个场区长白母猪及B场大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极显著(P0.01),而对A场大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带仔数对A、B 2个场区的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不显著(P0.05)。A场大白和长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遗传力分别为0.02和0.04,B场大白和长白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力均为0.06。【结论】华南地区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为低遗传力性状,受分娩胎次与断奶季节的影响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应缩短母猪初产后断奶至配种间隔,并尽可能使母猪在冷季断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因素,并估计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参数,为猪场育种规划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材料为2011—2016年间采集的华南地区2个场区(A场和B场)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繁殖记录。采用Duncan’s法对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并使用DMU软件的AI-REML结合EM算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分娩胎次与断奶年份对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断奶季节对A、B两场长白母猪及B场大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而对A场大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带仔数对A、B两场的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影响均不显著(P0.05)。A场大白和长白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遗传力分别为0.02和0.04,B场大白和长白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力均为0.06。【结论】华南地区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为低遗传力性状,受到分娩胎次与断奶季节的显著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尽可能缩短母猪初产后断奶至配种间隔,并尽可能使母猪在冷季断奶。  相似文献   

14.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法系皮特兰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胎次及产仔季节对法系皮特兰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对皮特兰母猪的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哺乳成活率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怀孕天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影响不显著。产仔季节对皮特兰母猪的配种情期、怀孕天数、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产仔胎次、木乃伊数、死胎数、死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胎次、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福建省某猪场3 972窝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选择不同阶段长大二元母猪508头测定其背膘厚度并记录产仔情况,按胎次、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分别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第1胎总产仔数、初生均重较低,显著低于2~7胎(P<0.05),产活仔数显著低于2~6胎(P<0.05);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在2,3,5月份较高,在1,11,12月份较低,产死胎窝数母猪最多在7,8月份;配种背膘厚18~20 mm组的总产仔数、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度≥21 mm组(P<0.05);断奶背膘厚16~20 mm组产仔性能较好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前背膘厚度为20~23 mm组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0~15 mm组(P<0.05),背膘厚度≥24 mm的母猪产死胎窝数比例最高为58%;泌乳阶段母猪背膘损失4~6 mm之间母猪断奶至下一次发情间隔时间最短,显著少于背膘损失>6 mm组及<0 mm组(P<0.05)。表明胎次、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素芹 《农技服务》2002,(11):31-32
<正> (一)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次 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可调因素只有早期断奶和断奶后促早期发情。 1、母猪早断奶 传统的双月断奶法,每年最多只能产两窝,如果采用28~35天断奶,可使母猪年产2.2~2.3窝。国外还采用14~21天断奶,年产窝数可达2.5~2.7窝。 2、保证母猪断奶后一周内发情  相似文献   

17.
<正>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次。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可调因素只有早期断奶和断奶后早期发情,现在通常用28~35天断奶,可使母猪年产2.2-2.3窝。国外采用14-21天断奶,年产窝数可达2.5-2.7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某规模化猪场母猪21 185窝繁殖记录进行整理,研究胎次、分娩季节、品种及杂交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胎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质量、初生均质量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 0. 05),第4胎母猪最高,第3~6胎繁殖性能较好;母猪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质量在春季最优,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 0. 05),秋季母猪繁殖性能最低;二元母猪的繁殖性能最高,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最低,长白母猪的初生均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 0. 05);三元杂交及大白纯繁的繁殖性能较好,杜洛克纯繁及大白×杜洛克的繁殖性能较差。猪场应优化母猪胎次,高温季节做好降温及避免采用繁殖性能不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胎次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按不同胎次进行分组,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0头母猪生产记录,统计分析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到第4胎达到高峰,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缓慢下降,呈一定的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0.
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胎次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规律。母猪胎次不同,氨基酸、能量、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需求则不同。文章就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及相关营养需求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