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2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肉牛肌肉度线性评分,并屠宰测定其肉用性能,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3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性状、屠宰肉用、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46等位基因D(211bp)对3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肩部、腰厚、大腿肌有负相关;等位基因B(205bp)在腰厚方面有正相关。等位基因F(249bp)对牛的胸深、坐骨端高等生长性状有正相关。BM1824等位基因C(211bp)对腿围性状、净肉率和净肉重性状均有正相关。IDVGA2等位基因C(209bp)对牛的肉用性能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40头牛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3个体尺性状有正向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向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123bp)对腰角宽具有正向影响;IDVGA46等位基因C(211bp)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和4个屠宰肉用性状有负向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171bp)对十字部高、腰厚2个性状有正向效应,等位基因C(179bp)对胸深性状有正向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肉用性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草原红牛体尺体重性状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体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三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123bp)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171bp)对十字部高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179bp)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体重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203bp)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3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123bp)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171bp)对十字部高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179bp)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体重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基因组DNA的提取、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电泳分型、各座位等位基因分析以及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的计算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及其杂交牛群体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发现了6个微卫星标记对试验牛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性状和肉用性状存在正面或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1):227-231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 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3个品种牛的育肥实验和屠宰实验证明,在科学饲养管理条件下,幼龄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及肉的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夏洛来牛的产肉力最好。在平均日增重上,夏洛来牛比西门塔尔牛和草原红牛分别增加148g和212g,差异极显著;西门塔尔牛比草原红牛的平均日增重增加64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杜蒙羊的肉用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方法] 选取60只杜蒙羊,公母各半,于5月龄时利用超声波背膘检测仪对羊只进行活体肉用性能检测,于6月龄时对羊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屠宰性能指标以及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对杜蒙羊公羊和母羊的活体肉用性能指标、主要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杜蒙羊活体肉用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公羊的腰肌厚度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背膘厚度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肉用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公羊的背脂厚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屠宰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宰前活重均显著(P<0.05)高于母羊,公羊的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高于母羊,但无显著(P>0.05)差异;母羊的大腿骨重、小腿骨重、大腿骨长、小腿骨长均显著(P<0.05)低于公羊,公羊和母羊的4个骨指标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大腿骨重和小腿骨重更接近线性相关。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P<0.05)低于母羊;公羊的胴体肌肉水分含量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和母羊肌肉中的铅、铬、汞、砷元素含量均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母羊肌肉中的铬含量和汞含量显著(P<0.05)低于公羊。[结论] 杜蒙羊公羊的活体肉用性能和屠宰性能优于母羊,母羊的肉品质优于公羊。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木赞杂交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选择断奶后小公牛利草F139头、草原红牛79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结果表明,利草F1出栏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体躯高度、体斜长、坐骨端宽、胸围、管围、腿围均极显著地大于草原红牛(P〈0.01),整体结构趋向于偏肉体型;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等主要产肉指标极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利草F1肉中的粗脂肪含量较草原红牛有一定的下降,而粗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上升;利草F1的油酸含量比草原红牛下降2.43个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利草F1与草原红牛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牛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简写为MSTN)外显子1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SSCP方法对草原红牛和利木赞与草原红牛的杂交牛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到了多态性,表现为从、BB和AB3种基因型。对两种纯合子进行测序,结果发现282位碱基发生突变,由C突变为A,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经独立性检验发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含利木赞血液的多少有关;并通过不同性状在该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等位基因B可以显著的提高草原红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DNA与延边黄牛肉用生长性状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择与肉牛主要生产性状紧密连锁的 5个微卫星位点 ,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作为衡量肉牛生长发育的指标 ,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 ,分析了延边黄牛肉用生产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关系 ,并分析了微卫星 ETH10和IDVGA4 6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肉用生产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卫星 EHT10位点的等位基因 2 0 9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背线性状、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肩部性状有正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13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系部、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尻形状和细致度线性评定中的骨骼及皮肤性状有正面影响 ,而等位基因 2 15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背线性状、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尻形状有负面影响 ;微卫星 IDVGA4 6位点的等位基因 2 4 9对背线、前肢和后肢等外貌线性评定性状 ,肌肉度线性评定的腰宽以及细致度线性评定的骨骼和皮肤性状有正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0 3对外貌评定性状的头部、背线 ,肌肉度评定性状腰宽以及细致度评定性状骨骼和皮肤有负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4 5对腰宽性状也起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探讨了2个与HSP70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座位与牛运输应激性状的关联分析。选择120头12月龄、体重250 kg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进行运输应激试验,并根据牛基因组遗传图谱,选择23号染色体上与HSP70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座位BMS468和BM1258检测其在西门塔尔杂种肉牛样本群体中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拟合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微卫星座位与运输应激性状部分指标之间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微卫星座位BMS468共检测到5个等位基因(128、134、140、146、154 bp),优势等位基因为128和134 bp,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e)分别为3.66、0.68和0.73,遗传多态性较高,关联分析显示与运输后7 d平均日增重和发病率显著相关,其中128/128 bp基因型个体的运输后7 d平均日增重最大(P < 0.05),134/128 bp基因型个体的发病率最低(P < 0.05);微卫星座位BM1258座位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99、101、103、113、117、119 bp),优势基因为101 bp,Ne、PIC和He分别为4.30、0.73和0.77,遗传多态性较丰富,关联分析显示,其与发病率显著相关,其中99/99 bp基因型个体的发病率最低(P < 0.05)。综上所述,2个微卫星座位可作为牛运输应激性状的潜在遗传标记,为开展牛抗运输应激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微卫星作为地方山羊品种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微卫星技术及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利用崂山奶山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和莱芜黑山羊4个地方山羊品种中的10个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分析了微卫星基因座及其等位基因对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与品种、性别和年龄等因子比较,标记因子对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较小,但发现BM6404、BM1818、BM812和BM6444基因座对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BM6404、BM1818、BMS12484、MAF70基因座对主要体尺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或P〈O.01)。BM6404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30可能对山羊的胸围、体高、尻宽均有正效应;120对胸围有较强的负效应,而对体高、尻长则有较强的正效应;168对尻长、尻宽均表现为负效应。MAF70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42对体长有正效应,178对体长有负效应。BMS1248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28对管围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的方法测定了143头南阳黄牛,皮埃蒙犊牛(Piemontese)及二者杂交后代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淀粉酶和碳酸酐酶的多态性,并对全部个体进行了线性体型评分和体尺测定。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各标记基因型的效应及不同标记基因型间生长性状指标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与牛乳中体细胞数紧密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BM1818、BM302、BM4505和CYP21,分析了其在北京荷斯坦奶牛中的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依次为4、6、6和7,在奶牛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386 9、0.712 2、0.714 4和0.615 4.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间体细胞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微卫星BM1818座位基因型为284 bp/284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286 bp/286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284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微卫星BM302座位基因型为142 bp/140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154 bp/145 bp、143 bp/143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142 bp、140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微卫星BM4505座位基因型为240 bp/236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240 bp/238 bp、240 bp/239 bp、240 bp/219 bp、236bp/219 bp、235 bp/219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240 bp、236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微卫星CYP21座位基因型为215 bp/198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除215 bp/194bp以外其他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215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体重70~140 kg阶段120头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分析了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00 kg体重阶段,随体重增大,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皮脂率、肉色和大理石纹显著升高,后腿比例、瘦肉率、骨骼率、L和b值显著降低。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70~140 kg阶段,胴体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瘦肉率、皮脂率、骨骼率、肉色和L值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他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