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意义,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多渠道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阐述我国目前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隐性失业、转移成本较高、永久性城市居住意向强以及外出就业环境差等问题,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政策及建议,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我国目前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隐性失业、转移成本较高、永久性城市居住意向强以及外出就业环境差等问题,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政策及建议,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引导、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确保十八大提出的“双倍增”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介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阐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困难所在,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为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普及,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也得以逐渐从繁忙的农活中解放出来。然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也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同时,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又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转移方向。为此,本文通过查询统计年鉴和政府相关文件,以湖北省大悟县为特定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民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阐明了农业机械化是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昌吉州经济快速发展,鼓励乡村人口进城,既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城镇输入新鲜血液,促进城镇化进程,又可以增添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有效缓解"三农"问题。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即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东宁  惠宁 《农机化研究》2006,(11):8-10,21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为此,分别从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两个角度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经济学分析得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应引起社会各界给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高度的关注和理性的思考,并为合理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献策献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有近七成生活在农村,而农村又有3亿多剩余劳动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使农村人口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大量增加,如此之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不仅能使农民工有效就业、增加收入和发展自我,还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达到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才能使其有效就业及更高层次地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