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鱼病,它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从夏花鱼种至食用鱼)、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该种鱼病的流行时间是2月底至11月,发病高峰期是5月至9月。下面将该种疾病的特征及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5~9月份是鱼病高发流行的季节,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是养殖户的重中之重。一旦鱼类得病,能快速、正确地诊断鱼病就成了有效治疗、控制病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养殖户在鱼病流行季节前搞好药物预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其预防要点介绍如下: 一、体外鱼病的预防。一般采用定期用药遍洒鱼池。1.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洒一次,使池水呈1ppm浓度。2.生石灰:为了改良水质,杀灭水中致病菌,每隔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能预防寄生性鱼病,如口丝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中华鳋病等,每月进行一次,使池水呈0.7ppm浓度  相似文献   

4.
一、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1、防治鱼病,强化饲养,要在夏秋季节做好鱼类疾病的预防工作,每2—3d清理一次食台、食场,每半月用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一次,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物。从7月下旬开始,每半月投喂3d杀菌药饵,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8月上旬至9月上旬,对于有鱼类腹内寄生虫病史的鱼池,每半月投喂1—3d杀虫药饵,可预防鱼的肠道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5.
茶饼是油茶、茶梅或广宁茶等山茶科植物的果实榨油后剩余的残渣,含有一种有溶血作用的有毒的皂角甙,对水生生物有杀灭作用。近年来不少地方采用生茶饼在水中浸泡预防鱼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个别农户使用不当,出现了大量的毒鱼事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现将在生产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如下: 1、生茶饼预防鱼病,出现鱼类中毒死亡事件,主要是茶饼中的有毒物质皂角甙经温水浸泡后很快释放出来,使鱼类中毒身亡,因此,用茶饼预防鱼病最好用冷水浸泡,绝不能用开水或温水浸泡茶饼,高温季节的7—9月间不能过多的使用茶饼预防鱼病。 2、严格掌握好茶饼的使用量,具体用量应根据池塘的水深而定,一般每亩水深1米,用1个饼,分成2—3小块分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鱼病纷纷暴发,给养鱼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鱼病的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鱼病的途径很多,除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养殖品种,调节水质,改进饲养管理和操作技术外,笔者认为,从冬季开始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彻底清塘消毒冬季抽干池水捕鱼后,挖去过多的淤泥,仅留10—15厘米,  相似文献   

7.
春季气候回升,是鱼病的多发季节。养鱼户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一、进行“三消毒”预防鱼病。 1、鱼种消毒:放养的鱼苗、鱼种用PV碘500—600ppm进行浸泡消毒20—30分钟。彻底消除病毒及细菌。 2、食场消毒:一是要经常打捞食物的残渣剩饵,并每隔5天,用50克富氯或生石灰5公斤加水溶解后,均匀泼洒于食场水面(注意未溶于水的生石灰不能投入,以免草、鲤鱼当饵料食后致死)。 3、池水消毒:每过半月,每亩水亩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鱼类养殖,每年的高温季节(7—9月),鱼类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此时水体中有机质污染加剧,病原生物也迅速繁衍,极易暴发各种鱼病,应提前预防。目前全面提倡生态健康养殖,而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天然、绿色、环保、价廉和残留少等优点。现将几种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至2009年9月,通过对铁岭市辖区的开原市、铁岭县、昌图县淡水鱼类主要养殖区的池塘和小型水库鱼类常见鱼病种类、发病季节、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摸清了近三年鱼病的种类、流行、发病特点.共发现鱼病12种:其中细菌性鱼病6种、寄生虫病5种、真菌类鱼病1种,其中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性鱼病是主要水产养...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安徽省阜阳县水产养殖场五号成鱼池在鱼病防治中,采用清塘—鱼体消毒—食场消毒—投喂药饵—鱼病流行前药物预防和合理投饲一条龙的综合防治方法,9.45亩水面放养的4200尾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是现代养鱼、预防鱼病发生的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所谓鱼病的生态预防,就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习性和鱼池水底环境的生态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到消除鱼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91年8月初至9月中旬,我县淡水养殖场5口亲鱼池的草亲鱼先后发生鱼病,且发现大量死亡,严重时日死亡8—10尾,经现场观察,病鱼检查,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确定为草亲鱼烂尾病。现将此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鱼种消毒:在鱼种放养之前,可用5%的食盐消毒,方法是在鱼塘边放上一个装有温度在15—20℃食盐水的容器,将鱼放入浸洗15—20分钟.2.防止泛池:每亩用食盐5—10公斤,用水溶化后搅匀遍洒全池。3.预防肠炎病:在5公斤饲料内加食盐200克和0.5公斤捣碎的大蒜头,在肠炎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拌和好上食台投喂,连喂一个星期,预防效果明显.4.治疗鱼病:①水霉病。对苗、种水霉病,用0.4%的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食盐和小苏打的  相似文献   

14.
预防和治疗鱼病一般采用池塘泼洒药物法和药物拌料投喂法。根据鱼类的食性配制药饵,可有效地对鱼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现将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根据鱼类食性配制药饵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态预防鱼病是利用鱼类生态和养殖水体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的方法。它是按照养殖鱼类的生态属性和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特点,根据鱼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来防止鱼病的发生,抑制鱼病的发展,直至消除鱼病的方法,它是传统养鱼方法和现代生态学原理预防鱼病的有机结合。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精养水面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养殖鱼类疾病日趋严重,但目前防治鱼病的方法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忽略了采用生态预防鱼病的方法和措施,这是应该引起各级水产部门和养殖单位、养鱼户重视和注意的问题。所谓生态预防鱼病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从创造一个有利于鱼类健康生长的生活环境及养殖方法入手的综合防病措施。是传统养鱼方法和现代生态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因为这种预防鱼病方法是结合生产进行的,所以应用简便,成本低,不受污染,没有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鱼病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危害,是影响产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养鱼不发瘟,富的发昏。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鱼病应以防为主,抓好防鱼病预防的几个关键环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地预防鱼病。春季是预防鱼病的重要时期,抓好春季鱼病防治,可为全年养殖打下良好基础,现就怎样抓好春季预防鱼病的主要环节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每年6—9月是鱼类增重的关键时期,也是鱼病的流行季节。特别是草鱼烂腮、肠炎、赤皮病“三症”井发,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对此,采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取材方便,成本低,对鱼病的防治效果明显。1烟叶杆:主治肠炎、烂鳃、赤皮病。每亩水深1米用烟杆2—3千克(或烟叶0.5千克或廉价香烟10包)捣烂煎汁,与发酵的兔粪10—15千克拌匀后撒施。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多年的养鱼实践中,反复运用中草药系列防治鱼病、鱼害,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防治草鱼出血病大青叶性能苦寒,有清热解毒之功:①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1000克,贯众500克,加水5—7公斤煮沸10~15分钟兑水全池泼洒,每20天用药一次,预防草鱼出血病有良效。②每50公斤鱼种用大青叶150克、贯众100克、野菊花10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碾  相似文献   

20.
7、8、9月份是淡水养殖鱼类疾病高发期,各种细菌、病毒性疾病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大量发生。一旦发病往往损失严重、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避免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在保证早春清塘彻底、放养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做好鱼病预防至关重要。鱼病的预防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保持水质清新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恶化,因此要经常换水,若条件限制不能换水,可用1.5克/米3的漂白粉或30克/米3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每半月一次,生石灰对池水有缓冲、解毒、增肥、杀菌的作用,有利于保持水质肥、活、爽、嫩。二、注意肥水消毒后3~5天进行肥水繁殖藻类,以增加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