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某些真菌或霉菌具有产生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当人或牲畜吃了含有这些化学物质的食物或饲料,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作真菌毒素。 人们认识真菌毒素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1960年才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当时在英格兰有10万只火鸡因吃了带有霉菌的花生粉而死亡。人们发现这种饲料中含有真菌毒素,后来人们把这种真菌毒素称作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由两种真菌产生:即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通常合称作A.flavus。之后,人们很快鉴定出这些花生粉来自南美。但是经过对美国花生抽样检查,发现少量花生中也含有这种毒素。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等产毒真菌产生,属生物源危害物,是毒性极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历史上因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造成过多次人及家养动物群体中毒死亡事件。黄曲霉毒素通过污染农产品与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全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为了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非常有必要掌握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食品主要种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其制品的主要种类,包括:谷物及其制品、调味品、饲料等12个类别,共计143种产品。通过归纳总结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种类,可以为农产品及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治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保障消费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年对山东省主产区的玉米进行采样和主要真菌毒素的测定,采用期望值排序法对真菌毒素进行排序。以毒性(致癌性)和毒效用以判定真菌毒素危害的严重性,用风险控制程度、检出率和残留水平判定真菌毒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排序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生产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真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_1,重点关注的为黄曲霉毒素B_2、G_1,AFG_2为一般关注指标,FB_S、DON、ZEN为暂不关注指标。山东省玉米真菌毒素污染水平处于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黄曲霉及其毒素的毒性 1.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它本身还有很多品种。有一部分黄曲霉(不是所有黄曲霉)能在适宜条件下,在花生、粮食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使花生、粮食霉变并产生毒素。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有很多种,已发现有十二种,较为常见毒性也较高的是黄曲霉毒素B_1。 2.黄曲霉毒素损害动物肝脏,可使肝脏坏死,并引起肝癌。肝脏损害的表现是肝细胞变性,脂肪浸润,胆小管增生,纤  相似文献   

5.
污染粮油食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菌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残留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粮油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化合产物,发生范围分布世界各地,通过感染食物和饲料,致使家禽、家畜及人类发生黄曲霉中毒及各种并发疾病,是目前人们认识最多、研究最广的一种微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污染程度主要受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栽培及收后储藏与加工过程等环节影响.由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潜在致癌性,因而受到特别的关注,许多国家对用作食物和饲料的农产品给出黄曲霉毒素最低含量限定指标,以此减轻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收获前玉米籽粒中产生毒素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as 和 A.parasificus 菌丝以及伴随它们的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业已明确(Zuber 等,1976)。在一些作物收获前,如玉米和花生上常可发现产生毒素的真菌、酵母以及细菌。在籽粒发育早期在玉米上常发生自然的黄曲霉侵染。以前的报导表明在乳熟期用真菌田间接种籽粒最有效。在收获前控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作过很多努力,通过应用化学或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概况一、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理化性质: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有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强致癌物质,它比已知的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强七十五倍.一九七三年十月,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化学污染会上,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被列为十六个优先研究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同年,我国也将黄曲霉毒素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早在1915年,就已知道油料种子和油饼在发霉以后,作家禽饲料,可能变成毒性物质。首先被注意的是发霉落花生。  相似文献   

9.
姜依何  胥伟  朱旗 《茶叶科学》2018,38(3):227-236
微生物胞外酶催化动力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黑茶产品的后期贮存也会带来黑茶微生物体系的改变。为探讨黑茶的真菌体系对黑茶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影响,本文检索了黑茶真菌污染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多种污染真菌毒素在黑茶样本中有可能被检出,如: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素(Ochratoxins)、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等。研究表明,黑茶样本的毒素暴露处于较低水平,并且黑茶多种活性成分可下调表达黄曲霉毒素的基因簇部分基因,从而抑制黄曲霉在黑茶基质样本上产毒。指出正规地生产和饮用黑茶是安全的,而定向发酵技术在黑茶加工中的应用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脂和食品原料,是我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创汇经济作物.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等真菌感染后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具有偶然性和不均匀性,黄曲霉毒素超标是目前我国花生出口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针对我国花生出口贸易实际,分析提出了我国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生产、收购、贮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植物油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效率,研制免疫亲和柱,建立检测方法。以纯化的抗黄曲霉毒素(AFT,包括AFB_1、AFB_2、AFG_1、AFG_2)、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抗T-2毒素、抗伏马B1毒素(FB_1)的四种单克隆抗体为特异性抓捕元件,通过研究比较3种载体材料和2种抗体偶联方法,成功制备出以CNBr-activated Crystarose4B作为固相载体材料的真菌毒素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同时研究比较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和上样缓冲液等条件,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建立了植物油中7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免疫亲和净化——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7种真菌毒素的检测线性范围宽,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2;对AFB_1、AFB_2、AFG_1、AFG_2四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02~0.08μg/kg,对ZEA、T-2、FB_1三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10~0.50μg/kg;添加回收实验中,低、中、高三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0.22%~106.1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6.56%。该方法操作简便、净化彻底、回收率高、有机溶剂消耗量少,为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多组分同步确证性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灵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园园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张兆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4):438-442
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标记二抗的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fluorescenc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FLISA),并研究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可行性。采用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水相中直接合成碲化镉(CdTe)量子点,并利用EDC与兔抗鼠二抗进行共价偶联,以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建立cF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值分别为0.023ng/mL和0.001ng/mL,与传统的有机染料FITC-二抗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0倍,花生样品加标0.1、0.05和0.025ng/g,回收率范围在88%~116%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建立的cFLISA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并为其它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资料文摘     
敌敌畏作为小麦、玉米、水稻和花生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抑制剂 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工业》1976.6 据CA.83 73256报导敌敌畏可作为阻止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抑制剂。试验表明,小麦若附着20PPM敌敌畏,就可抑制黄曲霉毒素生成。当敌敌畏剂量降低到20PPM以下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就大。当培养基为玉米,水稻或花生也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Fr)产生的一种致癌毒素.由黄曲霉毒素造成的严重污染影响玉米籽粒的销售和运输.试验目的是:(1)测定由理想的抗病玉米自交系导致F1 对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相对抗性,而不考虑杂种优势类型.(2)通过双列分析分析该自交系的遗传基础.(3)找出哪个自交系在分子标记图谱和育种程序中是最理想的抗性资源.在所有组合中,将两个重要自交系和6个暂定与降低穗腐病和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有关的自交系进行杂交.对其F1杂交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评价.中丝期20~24 d后,用针板法将黄曲霉菌分离菌的分生孢子混合物接种果穗.在接种区将各小区的果穗按可见穗腐病百分率进行分级.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收获果穗的黄曲霉毒素B1水平.测得抗病自交系×抗病自交系F1对穗腐病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抗性水平最高,它们与许多自交系×已知抗性的自交系F1没有显著差异.双列分析表明所有杂交种和自交系Tex6和Oh516的穗腐病黄曲霉毒素水平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高度显著.结果表明在多种遗传背景下,Tex6和Oh516位分子标记图谱测定和抗性育种程序中是最理想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5.
建立防范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GMP设想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可以减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因此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本文通过对出口花生全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因素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监控措施和建议 ,提出建立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 ) ,以期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预防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大多数花生生产国,当花生被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侵染后,就会发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预防干旱、及时收获、收后迅速干燥,荚果、籽仁在大田和仓贮期间尽量避免虫害,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但也受到一定限制,特别在落后国家。因此,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另一种可行的措施是种植对黄曲霉菌侵染具有抗性的品种。另外是寻找籽仁虽能被黄曲霉菌侵染,但不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18.
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进展,并结合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将新型纳米材料吸附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脱毒、去毒方法。以期对我国开展粮油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液相芯片整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高分子材料、微流控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分析等多方面技术,可实现少量样本高通量定性定量检测。本文主要阐述液相芯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液相芯片在小分子高通量分析中的工作模式及其当前技术难点,分析黄曲霉毒素等粮油主要真菌毒素免疫分析研究进展,指出液相芯片在粮油主要真菌毒素检测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是各种微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它在各种农产品中分布较广,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当然,最根本的措施是防止粮油霉变,杜绝黄曲霉毒素的生成。但是粮油中如果污染了黄曲霉毒素怎么办呢?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易行的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