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孔雀爆发组织滴虫病的诊疗我场从广州引进的一批蓝孔雀发生组织滴虫病,发病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两翅下垂,拉白泡水样稀粪。病后期,孔雀站立不稳,不愿走动;其中有1只雌孔雀,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拉白色带血稀粪,于发病后第二天死亡。剖检见肝脏肿大,表面...  相似文献   

2.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侯学新夏国平项东(江苏省扬州市郊区兽医站225002)1996年10月份,扬州市某公园饲养的孔雀发病,并出现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孔雀组织滴虫病,现报道如下:1流行情况与临床症状该公园饲养孔雀共86只,...  相似文献   

3.
兰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制李大心尉雅范靳兆江张恩珠(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5)(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饲养的孔雀感染了组织滴虫病,近几年内共发病12只,死亡5只。1症状病孔雀极度衰弱,两眼无神,卧地不能站起,触诊见腹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我们采用病理组织学和寄生虫学手段对自然发病的病死孔雀的病变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的蓝孔雀对组织滴虫病较易感;饲料营养不全和多变可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为出血性坏死性盲肠炎,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同时心肌纤维和肾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兰孔雀的饲养越来越普遍,不仅动物园大量饲养用来观赏,各地有许多养殖场也饲养繁殖兰孔雀,供观赏和食用,因此兰孔雀也逐步向经济禽发展。其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是组织滴虫病,尤以幼龄孔雀最为敏感。一组织滴虫病的感染途径分析根据组织滴虫的生活史分...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6年8月至1999年9月期间,在广州地区对510只蓝孔雀群进行三年多的饲养观察,蓝孔雀的常见病有如下几种:新城疫、组织滴虫病、盲肠虫病(异刺线虫病)、孔雀羽虱病、内脏型痛风、干瘦病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幼孔雀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滴虫病是禽类一种常发的寄生虫病,是山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因为表现盲肠和肝脏坏死性炎症,又叫盲肠肝炎。火鸡发病时肉(?)呈暗紫色,所以又有黑头病之称.1994年哈尔滨动物园在孔雀育雏过程中,群养的23只45~80月龄的幼孔雀有5只感染了程度不同的组织滴虫病,由于治疗及时和采取的措施得当,仅有一只死亡,另外发病的4只幼孔雀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健康,同群未发病孔雀,同时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昆山市巴城镇,饲养孔雀专业户薛某,由于办场初期没有经验,曾一度发生自孵自养小孔雀组织滴虫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后经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发生,至目前已有4年不发病。现就该场孔雀组织滴虫病如何控制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盲肠肝炎又称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以肝脏坏死、盲肠出血坏死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孔雀多发于3周龄至2月龄之间,耐过后生长缓慢,产蛋下降。现将本院诊治的孔雀盲肠肝炎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衡水市南赵常村张某在庭院地面散养蓝孔雀52只,其中成孔雀22只,1月龄孔雀30只。2001年8月23日,发现1月龄的孔雀中有的采食减少,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羽毛蓬乱,拉水样稀便。截至8月29日,已有10只1月龄的孔雀死亡,遂来本院求诊。二、症状及病变病孔雀表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离…  相似文献   

10.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所引起的原虫性寄生虫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盲肠和肝脏形成坏死性炎症,由于患病后机体血液循环障碍,病禽头部呈暗黑色,所以又称黑头病,孔雀进入育成期后对该病较为敏感。2005年9月,辽西动物园饲养的70多只孔雀有部分陆续发病死亡,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组织滴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组织滴虫病是以禽类盲肠和肝脏形成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原虫性传染病。该病在家禽发病较普遍,但有关稀有珍禽孔雀感染组织滴虫后的病理变化研究报道较少。作者通过发病孔雀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组织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确诊为组织滴虫病,并从病理学方面描述了孔雀组织滴虫病的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崔嵘(邗江县畜牧兽医站225002)蒋正发(邗江县杨庙乡兽医站)组织滴虫病也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肉足鞭毛门,动鞭纲,毛滴虫目,单毛滴虫科组织滴虫属的原虫——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家禽急性寄生虫病。我县鸡发生该病较多,但孔雀组...  相似文献   

13.
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内的一种急性寄生虫病。本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多发于火鸡,但也可使鸡、鹌鹑、孔雀、珍珠鸡、野鸡等感染发病。笔者曾在我市某珍禽养殖场的珍珠鸡群中,诊治一起组织滴虫病,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该诊禽养殖场创办于1986年,主要饲养鹧鸪、珍珠鸡、麻鸡等珍禽,开始引进种苗繁殖,后来自孵种苗和饲养商品珍珠鸡。1998年5月,该场一批950羽雏珍珠鸡饲养至35日龄时突然发病,数天后,发病鸡数超过一半,死亡205羽,发病后曾用过…  相似文献   

14.
绿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州市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饲养的绿孔雀,近年来接连有组织滴虫病发生,给1~3月龄幼孔雀的存活造成较大威胁。经笔者诊治,有效地控制并预防该病的发生。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本研究中心1992年从外地引进4对成年绿孔雀作为种用,1993年夏天孵出的孔雀在1月龄左右就开始发病,以后每年孵出的幼雏都有类似症状出现,表现为精神萎糜,食欲渐少至绝食,羽毛蓬乱,翅膀下垂,身体蜷缩,下痢,排绿色稀粪或水样液夹带淡黄色未消化的食物。发病率可达65%,病程约为2~3周,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以肝脏坏死、盲肠溃疡,出血为特征。近些年来,各地动物园、养殖场均不断发生该病。孔雀组织滴虫病已成为孔雀饲养的主要预防病之一。一、发病原因组织滴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虫体多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孔雀食入即可感染。但更多见的形式是组织滴虫被寄生于孔雀盲肠内的异刺线虫吞食,在其体内循环。最终带滴虫的线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孔雀吃了这种带组织滴虫的线虫卵或吃了带滴虫的线虫卵的蚯蚓,线虫的卵壳被消化,线虫幼虫和组织滴出共同移行至盲肠部…  相似文献   

16.
1临诊症状孔雀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垂翅嗜睡,排泡沫状黄绿稀粪,恶臭。病情严重者卧地不起。2病理剖检特征性病变见于盲肠和肝脏。盲肠一侧明显肿大,肠壁增厚,肠腔内充满暗红色内容物。肝脏肿大,表面散布大小不等灰黄色坏死病灶。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初步诊断为组织滴虫病。3实验室检查取盲肠内容物,用40℃左右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滴标本,镜检,发现有呈钟摆状来回运动的原虫,因此确诊为孔雀组织滴虫病。4治疗情况4.1日粮中添加0.04%的痢特灵,连用7d。4.2逐只投服甲硝唑片20~30mg/kg体重,连用5d,病情…  相似文献   

17.
组织滴虫病是禽类常发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对孔雀也有较大的危害,不仅影响幼孔雀的生长发育,而且由于治疗不及时,常引起死亡,造成一定损失.锦州北湖公园作为观赏饲养的孔雀,于1984和1986年曾两次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病原体检查结果,确诊为组织滴虫病.我们对发病的孔雀应用914(新砷凡纳明)按每公斤体重25  相似文献   

18.
绿孔雀即中国孔雀,又称爪畦孔雀或真孔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产于我国西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濒危种。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引起的疾病,该病以侵害火鸡为主,其他家禽易感性不高。孔雀、珍珠鸡、鹤鹑等也时有本病的发生。贵州市某绿孔雀养殖场发生组织滴虫病,  相似文献   

19.
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寄生原虫病,主要感染火鸡、鸡、稚科野禽等。孔雀是稚科野禽,是易感动物,幼孔雀最易感染发病,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高;成年孔雀感染,呈慢性消耗而造成死亡。仅2008年上半年,贵州省都匀市西山公园饲养的孔雀感染此病而造成死亡幼孔雀7羽,死亡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20.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以盲肠发炎和肝脏表面产生坏死溃疡灶为特征的一种原虫病,多发生于4~6周龄散养、有运动场的鸡群,发病末期,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头部皮肤瘀血呈蓝紫色,故又称鸡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其他禽类有时也可感染。据报道该病也可感染野雉、孔雀、鹌鹑、鹧鸪等禽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