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单糖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从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个方面研究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得出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95℃,料液比1∶50,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2h。运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日本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韩国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2.
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和Sephacryl凝胶柱层析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子实体水提醇沉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纯化到的一种多糖GFP75-2-2B进行了分析.紫外光谱鉴定结果表明,GFP75-2-2B不含蛋白质、核酸和酚类成分;离子色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组成为岩藻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摩尔比为1.0∶1.3∶3.6∶4.0∶4.5.GFP75-2-2B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进行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GFP75-2-2B有明显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张德  向长萍  李俊丽  孔令伟 《园艺学报》2010,37(7):1169-1174
对苦瓜3个自交系果实中的多糖结构和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法得到苦瓜粗多糖,进一步经过脱蛋白、透析等纯化工艺得到苦瓜多糖,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多糖组成,红外光谱法测定其糖苷键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环境下,3个苦瓜自交系多糖在其含量、单糖组成以及结构上均存在差异;苦瓜水溶性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此外3号和8号自交系还含有少量的鼠李糖和木糖;构型分析表明苦瓜多糖主要以α型和β型吡喃糖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蛋白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适的溶剂、方法、条件从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中提取蛋白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游离蛋白、DEAE - 纤维素柱、Sephadex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 纯化的蛋白多糖进行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蛋白质、多糖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松乳菇蛋白多糖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53%和68.83%; 红汁乳菇中分别为15.53%和66.52% , 两蛋白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的能力。经鉴定松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 红汁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5.
采用醇沉法和膜分离法制备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多糖,测定其得率、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并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脾细胞抗体生成、碳廓清、NK细胞活性实验,考察灵芝孢子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膜分离法制备的灵芝孢子多糖得率高于醇沉法,为(4.61±0.28)%;两者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醇沉法、膜分离法制备的灵芝孢子多糖单糖组成均为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山梨糖,其摩尔比分别为0.34∶0.31∶1.44∶4.48∶3.35∶0.31和0.27∶0.10∶1.70∶6.08∶1.84∶0.31,均以葡萄糖为主要组成单糖。两种灵芝孢子多糖均能增强小鼠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可为灵芝孢子多糖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粗多糖,超声辅助法提取粗多糖的得率最低,但多糖含量最高。复合酶法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但多糖含量低。单糖组成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粗多糖的单糖组成不同;复合酶法得到的粗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葡萄糖组成;超声辅助法得到的样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热水法得到的样品由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比其它两种粗多糖样品高。红外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法得到的桑黄粗多糖结构和形态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用菌多糖结构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多糖的结构有助于揭示多糖的构效关系。多糖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阐述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尤其是2D-NMR)在多糖结构鉴定中的作用,提供了多糖链中单糖残基的组成、单糖残基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顺序、糖环构型和糖苷键构型等结构上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多糖结构分析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多糖组成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针菇多糖的组成,以金针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DEAE Cellulose-52、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金针菇多糖的组成、分子量及单糖组分。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由3种多糖组分组成,重均分子质量分布分别为4 191 338、372 779、19 002,其中重均分子质量最大的多糖组分为中性多糖,其余2种重均分子质量较小的多糖组分为酸性多糖,且2种酸性多糖所占比例明显大于中性多糖,分别占44.31%和37.76%,中性多糖仅占17.93%;金针菇多糖由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木糖(Xyl)、岩藻糖(Fuc)5种单糖组成,其中Glc含量比最高,其次是Gal和Man,Xyl和Fuc含量相对较低,5种单糖组成的摩尔比为13.05∶2.75∶3.16∶1.48∶1.00。由此可推断,金针菇多糖可能是以葡聚糖为主,同时含有半乳糖聚糖、甘露聚糖、木糖聚糖或者岩藻聚糖等多个多糖组分构成的混合多糖。  相似文献   

9.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子实体的3%三氯乙酸提取液经乙醇沉淀,去蛋白后得到多糖粗制品。粗制品再经二次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G-200柱纯化得到竹荪水溶性多糖DiA。经Sepharose 4B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DiA为—单一物质。纸层析和气相层析表明,DiA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甘露糖,其摩尔比为:0.29:1.00。多糖的分子量约为168000。  相似文献   

10.
短裙竹荪菌丝体多糖 DdM-S 提取及其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短裙竹荪菌丝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去蛋白后得到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多糖纯品DdM-S。DdM-S.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表明该多糖为单一物质。纸层析和气相层析分析表明,DdM-S.的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甘露糖和L-岩藻糖,其摩尔比为1.28:1.00:0.36。多糖的分子量约为199KD,红外光谱呈现出典型多糖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粘柄丝膜菌(Cortinarius collinitus)子实体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进行多糖样品分子量测定和单糖组成分析;并检测多糖样品体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提取温度68℃,提取时间2.6h,超声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粘柄丝膜菌多糖得率为5.97%,较常规水提(4.73%)提高了26%;粘柄丝膜菌多糖中糖含量为72.35%,该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6种单糖构成的杂多糖;800μg/mL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1%,4mg/mL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63%。  相似文献   

12.
从姬松茸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组分ABP-Ⅱ-a。高压液相层析测得其相对分子量为52500,红外扫描显示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少量阿拉伯糖,摩尔比为35.24:5.19:1.91: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粗多糖,计算其提取率、测定其总糖和蛋白含量。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HS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HSP的相对分子质量,离子色谱法分析HSP单糖组成,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HSP的官能团,并测定其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元蘑粗多糖提取率为(11.83±0.08)%,总糖含量为(38.27±0.66)%,蛋白含量为(1.84±0.02)%。HSP的总糖含量为(87.69±1.34)%,蛋白含量为(0.97±0.11)%,相对分子质量为7.78×106。HSP是一种杂多糖,其单糖由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34.99:5.68:4.85:2.31:1.19:1:0.16:0.13。HSP中存在糖醛酸、吡喃糖环的官能团。此外,3.0 mg·mL-1的HSP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0.45%、55.33%,表明HSP具有较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和分级醇沉得到3种醇沉组分粗多糖CSP40、CSP60和CSP80,并分析这3种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活性较好的粗多糖CSP40经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和Sephacryl S-400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单一组分CSP40-2a,进行乙酰化处理后用GC-MS测得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所得的3个醇沉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CSP40CSP80CSP60。乙酰化分析表明,CSP40-2a主要由3种单糖组成,分别是D-甘露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其摩尔比为1.98︰1.0︰0.67。  相似文献   

15.
对朱红栓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发酵液进行分步醇沉、去蛋白和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3个多糖组分EPS1、EPS2和EPS3。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这3个多糖组分的特征,并以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朱红栓菌胞外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介于3000~30000之间,均含甘露糖和葡萄糖,但EPS1还含有少量半乳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个组分都为含有吡喃糖环的β构型多糖;EPS1、EPS2和EPS3清除羟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0.508、1.051和1.527mg/mL。  相似文献   

16.
王茂胜  连宾  陈烨 《食用菌》2008,30(1):46-47
在分离野生鸡油菌(Canchare llus cibarius)的过程中获得一株伴生真菌LBJ016,对比研究了鸡油菌子实体及其伴生真菌菌丝体的营养成分.对鸡油菌子实体及LBJ016菌丝体中的微量元素、氪基酸、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表明:LBJ016菌丝体中微量元素含量与鸡油菌子实体基本一致,氨基酸含量大约是鸡油菌子实体的2倍;LBJ016菌丝体多糖含量为8.28%,鸡油菌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2.59%,LBJ016菌丝体和鸡油菌子实体粗多糖各由3种单糖组成,其中LBJ016菌丝体多糖的单糖组分是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鸡油菌子实体的单糖组分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核糖.  相似文献   

17.
树舌菌丝体多糖GPI的分离、纯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舌发酵菌丝体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GP),再从粗多糖中分离得到均一多糖并研究其单糖组成.采用DEAE cellulose及sephadex G200注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得GPI,并利用柱色谱、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等方法检验纯度,GC和PC法测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GPI为均一中性杂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单糖组成为Xyl、Man、Gal、Glc,摩尔比依次为0.027:1.0:5.88:3.0,GPI首次从树舌菌丝体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8.
以大球盖菇发酵菌丝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研究了大球盖菇发酵菌丝体提取多糖最佳工艺条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结构进行初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6∶1 mL·g~(-1)、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3.5 h,大球盖菇菌丝体多糖提取量为15.12%。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包含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果糖,对应摩尔比为0.76∶1.64∶0.65∶1.00∶1.24∶1.18∶0.20。红外光谱分析具有典型的糖特征吸收。该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冬枣和金丝小枣的花和不同生育阶段果实中低聚糖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出现的时期和种类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2个品种的花和幼果中未检出低聚糖;金丝小枣在果实白熟期检测到大量的二糖(蔗糖)并随果实进一步成熟含量持续上升;冬枣则在白熟期前3周即可检测到大量的二糖,并随着枣果的成熟出现了三糖和四糖。多糖含量随枣果发育逐渐增加,其中金丝小枣的多糖在白熟期以前变化平稳,之后呈近直线上升趋势;冬枣的多糖则在整个枣果生育期中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和含量也均随枣果发育呈递增趋势,在枣果半红期以前只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中以果糖含量最高;半红期后又检测出了甘露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但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20.
粪鬼伞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粪鬼伞菌丝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提取鬼伞菌多糖(CPS),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及正交实验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在超声波功率为500w、超声波时间为20min,料液比1:80、水浴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h时,CPS的提取率达到最大;经气相色谱分析,CPS由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4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1.38:12.85:4.8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