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设备不完善、环境防疫消毒不严、加工设备污染、动物疫病等因素是影响屠宰环节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生猪定点屠宰风险等级评估监管机制,加强生猪屠宰兽医卫生风险防控,规范生猪屠宰监管,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是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屠宰环节是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之一,欧盟及美国等均对畜禽屠宰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采取了系统、科学的风险监控措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组织/国家对屠宰环节畜禽胴体的取样计划、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检测不合格所对应的纠偏措施,并将沙门氏菌基底监测和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控制技术规范的基础。鉴于我国生鲜肉品致病微生物监测、风险评估以及限量标准和法规的缺乏,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优化畜禽屠宰环节病原危害监控措施,持续开展微生物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畜禽屠宰环节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和监测控制技术规范。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更好地保障国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山东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山东地区5个不同生猪屠宰场样品1 000份,分离沙门菌,鉴定血清型,并对mogA、sseL、spvC、spvR、hisJ、fliC等6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共分离得到沙门菌菌株188株,分离率为18.8%。鉴定出9种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菌(S.derby)、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汤卜逊沙门菌(S.thompson)为主。上述6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其中,mogA检出率为76.70%,hisJ检出率为62.77%,两种毒力质粒spvR、spvC的检出率较低,仅分别为3.19%和1.06%,且同时含有多种毒力基因的沙门菌菌株较少。不同地区屠宰场毒力基因携带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山东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不同,沙门菌污染较严重,应采取措施降低生猪屠宰中沙门菌的污染,减少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4.
《四川畜牧兽医》2022,(4):58-59
<正>为强化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2022年生猪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一、监测目的动态了解我国屠宰环节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情况和趋势,分析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和危害来源,掌握我国屠宰企业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和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的有效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调查分析柳州市生猪定点屠宰环节中影响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提出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生猪屠宰是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对生猪屠宰企业调查发现,目前在屠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质量安全问题,诸如生猪进场时缺乏临床检查,缺乏必要的静养,屠宰环境卫生差,检验岗位缺失等。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要求,应用HACCP管理体系原理,对生猪屠宰企业已经存在或可能潜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确定屠宰环节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制订纠偏措  相似文献   

7.
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鸡肉中沙门菌的消长变化规律,明确关键风险防控点,采用2015年部分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监测和调研数据,构建以烫煺后为评估过程起点,包括净膛、清洗预冷和分割传送的模块化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以不同分布描述各变量,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结果显示,通过构建的模型模拟屠宰加工后终端鸡肉产品中的沙门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0~9MPN之间,而依据实际监测数据换算为5.3 MPN,说明模型可信。根据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分析了肉鸡携带的沙门菌消长变化,发现预冷后沙门菌污染总量明显下降,但分割传送后污染总量又有所回升。通过拟合的相关系数分析,明确了传送带上的沙门菌是影响终端鸡肉沙门菌污染的最关键风险点。本研究构建的肉鸡屠宰加工全过程沙门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肉鸡屠宰场沙门菌污染的卫生监管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肠道沙门菌引起的沙门菌病是一种全球性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疾病。猪肉是人类感染沙门菌的常见来源,屠宰生产线是控制沙门菌在食物链上传播的关键阶段。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是生猪屠宰场防控的关键,其中新型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好。利用分子分型技术对屠宰生产线上的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追踪溯源可为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根据生猪屠宰场的工艺特点,使用消毒剂和有机酸等方法消毒是大量消减沙门菌的主要手段,利用噬菌体对屠宰场大规模的防控值得期待。本文介绍了生猪屠宰场中沙门菌的污染和传播特点、快速检测和分子分型方法以及消减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湖北畜牧兽医》2020,(2):28-28
日前农业农村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猪屠宰环节大检查,从初步汇总的检查情况看,所有生猪屠宰企业均落实了非洲猪瘟自检制度,有效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肉。为保障春节期间猪肉供给和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猪屠宰环节大检查,在1月10日前已全面完成,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对目前在产的4578家生猪屠宰企业开展了全覆盖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此外,农业农村部由4位部领导和7位司局长带队,对11个省份部分生猪屠宰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9):103-107
本文旨在了解广西南宁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指导临床用药。采集南宁市不同地区生猪屠宰场样品300份,分离沙门菌,鉴定血清型,并对mog A、sse L、spv C、spvR、his J、fli C、stn、fim A等8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大类13种药物的耐药状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沙门菌菌株98株,分离率为32.67%。鉴定出8种血清型,以德尔卑(S.derby)、鼠伤寒(S.typhimurium)为主。8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his J、stn、mog A、fim A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0.61%、79.59%、78.57%、74.49%,且有60%的沙门氏菌同时携带。98株沙门氏菌对13种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88%、45.92%,对氧氟沙星、多粘菌素、奥格门丁未产生耐药性,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5%,多重耐药率为45.92%,优势耐药谱型为DOX。得出结论:南宁部分地区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分离率高,且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存在一定的耐药现象,应采取措施降低生猪屠宰中沙门菌的污染,降低食物中毒风险,注意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