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用人工配合饵料驯化黑龙江鲟稚鱼转口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鲟鱼属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中,幼小个体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成鱼除索食这些生物外,还食小型鱼类、虾类。随着鲟鱼增养殖业的兴起,人工养殖鲟鱼面临的问题之一即饵料。因生物饵料来源不足且成本较高,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鲟鱼业的发展。探索改变鲟鱼食性的可能性使其由食生物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即是本试验的主要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的人工配合饵料系通过对苏联鲟鱼和日本鲑鱼饵料配方对比及黑龙江鲟鱼食性的研究制定出3组配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史氏鲟工厂化控温养殖技术试验,每㎡生产商品鲟鱼14.17kg,平均规格755.8g,成活率85.6%,饵料系数1.45。  相似文献   

3.
木易 《科学养鱼》1987,(3):27-28
当前有几种效果好的鲟科鱼类的饵料配方。可是,用于网箱养鲟鱼时。因抗水性差.饵料损失大.为了改进这些饵料配方。亚速海渔业科学研究所在网箱养鲟鱼过程中.采用了添加碎鱼肉的混合饵科。1985年在罗斯托夫商品网箱渔业生产中进行了这一试验。  相似文献   

4.
用人工颗粒饵料驯养施氏鲟是发展鲟鱼养殖事业的关键。本次试验参试鲟幼鱼数8475尾,经15天驯养能食人工颗粒饵料的幼鱼6950尾,转食率达82%,创历史最好水平。本次驯养试验的成功,将对鲟鱼人工养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饵料蛋白水平(28.13%、31.60%、35.93%、41.11%)对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ki)幼鱼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幼蛋白生物价(BV)及蛋白效率(PER)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的氮收支。在低蛋白水平(28.13%)鲟鱼的尿氮(UN)显著低于其他高蛋白组(31.60%、35.93%、41.11%),生长氮(GN)显著高于其他组,而特定生长率和31.60%的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料组。说明在低蛋白水平下,鲟鱼能够通过降低尿氮而充分利用有限氮源来用于生长,这可能与鲟鱼长期的进化适应有关。因此建议建议史氏鲟幼鱼的饵料蛋白水平在28%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陆生蚯蚓的不同添加量对转食阶段杂交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转食阶段杂交鲟的转食饵料进行了研究,用添加不同配比陆生蚯蚓的混合饵料驯化杂交鲟10天,结果显示,添加50%陆生蚯蚓的混合饵料其鲟鱼的增重率和驯化率都最高。从而得出,杂交鲟转食饵料中添加50%的陆生蚯蚓最佳。  相似文献   

7.
鲟鱼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循环水养殖存在着氨氮、磷酸盐总量不断积累的问题,影响鲟鱼品质和产量。为了提高鲟鱼循环水养殖效果,本文采用了6种水生植物,研究了其调节鲟鱼养殖水体氨氮与磷酸盐等水质、促进鲟鱼生长、改善鲟鱼品质的作用,结果显示:种植了水生植物的A、B试验单元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6.4%与56.6%,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64%与44.0%;鲟鱼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6.8%与96.5%,饵料系数分别为1.52与1.63;鲟鱼肉质口感好,没有泥腥味。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具有极强的去除能力,通过对水质的改良能提高鲟鱼养殖效果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鲟鱼的营养需求与仔鱼投饵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工养殖的鲟鱼主要是原产于黑龙江的史氏鲟、杂交鲟及引自俄罗斯的优良品种———俄罗斯鲟、闪光鲟和小体鲟。一、鲟鱼的营养要求1.蛋白质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示,不同种类的鲟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比较接近。高首鲟(体重145~300克)的饲料蛋白含量的适宜范围为36.5%~40.5%,最高增重率需求为49.6%,用Bro-kenlinemodel确定,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0.5%±1.6%。西伯利亚鲟(体重22~47克)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为40%±2%,最高增重率需求为49%。史氏鲟仔鲟的饵料中粗蛋白含量以…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厂余热水和地下深井水作水源,高密度工厂化流水养殖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3 400 m2,养殖6个月,总产鲟鱼162 520 kg,每平方米产鱼47.78 kg,纯收入275.0万元,饵料系数1.33,投入产出比1:2.12。  相似文献   

10.
孟改青 《河北渔业》2014,(12):24-25
<正>鲟鱼幼鱼饲养1个月左右,体长一般可达到15cm,驯化好后均能以颗粒饵料为食,这时就可转入成鱼的养殖。根据笔者近几年的鲟鱼养殖生产实践经验,现将鲟鱼成鱼健康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1成鱼养殖的基础设施1.1水源选择鲟鱼成鱼对水环境的变化不如苗种敏感,对水质的要求虽不及苗种严格,但也较普通鱼类高。较小的水源如井水,在重复使用时必须  相似文献   

11.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1.1.1 试验鱼 试验用鲟鱼种为北京禧丰达渔业有限公司购进的杂交鲟鱼种。受试鱼 2 0 0 0尾 ,开始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时其体长为 4 5~ 5 5cm ,体重 1g左右。1 1 2 饲料 养殖试验用饲料 ,前期为山东升索渔业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鱼苗专用微粒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5 4%、粗脂肪 10 %、粗纤维 2 0 %、灰分 15 %、钙1 5 %、磷 1 5 %。后期为丹麦进口的“爱乐”牌鲟鱼专用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45 %、粗脂肪 16 %、粗纤维 2 0 % ,饵料为沉性颗粒状 ,粒径 2 0~ 3 5mm。1 1 3 鱼池 利用…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殖鲟鱼成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养殖近年来蓬勃兴起,不光是因为它的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更主要的是它具有病害少,养殖技术简单、效益高等特点。近几年来,北京市场的成鱼价格基本稳定在30~46元/kg。按30元/kg计算,每尾商品鱼大约0.75kg,收入22.5元;鱼苗成本约6元,饵料系数按2.0计算,养殖0.6kg鱼约需1.2kg饵料,成本低于8元。每尾鱼的效益在8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大学石振广研究员撰文剖析我国鲟鱼养殖面临的问题,他概述了以下六个问题制约了我国鲟鱼养殖业的发展。1.相关法规对生产形成制约;2.苗种供应短缺严重地制约了鲟鱼养殖业的发展;3.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问题;4.鲟鱼养殖饲料的营养问题;5.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引领鲟鱼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红线虫和大平二号蚯蚓两种活鲜饵料的碎屑对初孵的西伯利亚鲟仔鱼进行开口喂养试验,比较了二者对鲟鱼仔鱼开口期生长效果的影响。在相同水质条件下,分别等量、等次数地投喂两种饵料,喂食45 d后,测定其成活率和增重状况。结果显示,用红线虫开口和用大平二号蚯蚓开口的仔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可以用人工养殖的大平二号蚯蚓替代红线虫作为鲟鱼仔鱼的开口饵料。但在仔鱼身体增重和体长增长方面二者略有差异,用红线虫开口的仔鱼生长速度好于用大平二号蚯蚓的,这可能是蚯蚓的皮肌囊较厚,粉碎细度不够导致仔鱼摄食率低或消化率较低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渔业协会与哈尔滨市金山堡鱼种场合作,于2002年2月27日成功引进法国产纯种西伯利亚鲟鱼初孵仔鱼12.5万尾。鱼苗放入金山堡鱼种场温室大棚养殖15天,已全部使用进口人工颗粒饵料开口,鱼苗平均尾长达3cm以上,截至日前,鱼苗存活率在93.2%。  相似文献   

16.
在鲟鱼苗种培育转食阶段,多采用先喂活饵,再逐渐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进行转食.利用地下河水进行杂交鲟鱼苗种流水养殖,直接采用微粒饲料进行鲟鱼苗开口,苗种成活率为74.0%,饵料系数为1.31,平均单产为23.64 kg/m2,投入产出比1:2.12,养殖成本为17.9元/kg,取得较好养殖效果,证明利用微粒饲料直接开口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鲟鳇鱼育苗大多为水蚯蚓等活饵开口培育到7cm 后再使用颗粒饵料进行转口,本文从环境条件、苗种培育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鲟鳇鱼鱼苗人工饵料开口技术操作要点. 1 范围 适用于史氏鲟、达氏鳇、西伯利亚鲟鱼鱼苗的开口、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2006年5月份至2007年2月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龙腾高科鲟鱼养殖基地进行了匙吻鲟商品鱼工厂化养殖试验,经过近9个月的精心管理和饲养,总产量达16320干克,每平方米平均产量15千克:平均尾重1.2于克,最大尾重1.5千克;养殖成活率为80%,饵料系数为1.23。现将匙吻鲟商品鱼工厂化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淡水渔业》1975,(11):25-25
水蚯蚓即水生寡毛类,用它来饲养仔鱼,成长度最高,它容易被仔鱼摄食,不易败坏水质,又便于收集和保存。用它来作鲟鱼饵料远优于白线蚓,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养殖岗位为拓展鲟鱼养殖方式,促进京郊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平谷区一室外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鲟鱼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经过210天的养殖,杂交鲟平均规格由250g/尾增重至750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6.5%,饵料系数为1.26,鲟鱼总产量为4342.5kg,系统内单位水体产量为17.37kg/m~3,单位水体经济效益为129.1元/m~3。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鲟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下保持了较高的生长水平,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说明在北京地区利用室外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开展杂交鲟养殖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