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迷迭香酸对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选用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攻毒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地克珠利,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80和160 mg/kg迷迭香酸,在14日龄对攻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后肉鸡第4、7、10天每克粪便中卵囊数量(OPG),21日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血清与肝脏补体3(C3)、补体4(C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15~21日龄平均日增重、21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与肝脏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下降(P<0.05)。2)与攻毒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60 mg/kg迷迭香酸显著降低了堆型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OPG(攻毒后第4、7、10天),21日龄肝脏指数、血清谷丙...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凹凸棒石黏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攻毒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感染组)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抗生素组)和2%凹凸棒石黏...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厚朴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影响。将264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为23 d。对照组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厚朴提取物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厚朴提取物。于18~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口服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悬浮液1 mL(1×108cfu/mL,每天1次),对照组和厚朴提取物组肉鸡灌服等量的灭菌培养基。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肉鸡小肠黏膜损伤,提高了23日龄回肠损伤评分(P<0.05)和血清二胺氧化酶活力,并降低了十二指肠绒隐比(P<0.05)及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而日粮中添加厚朴提取物有降低1~17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P=0.05),降低了23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P<0.05),提高了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下调了空肠occludin、claudin-2及回肠mucin5ac、occludi...  相似文献   

4.
凹凸棒石黏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8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重复),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攻毒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感染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0mg/kg杆菌肽锌(抗生素组)和2%凹凸棒石黏土(凹土组)的试验日粮,在第14~16天用产气荚膜梭菌对试验组肉鸡进行攻毒;于攻毒后的第7天测定肉鸡生产性能,并于攻毒后7d和11d测定肉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攻毒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攻毒后7d,脾和胸腺指数下降(P>0.05),而添加抗生素和凹土则使其有一定的升高趋势(P>0.05);攻毒后7d,各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有下降趋势(P>0.05),攻毒后11d,感染组AKP升高了5.47%(P>0.05),但抗生素和凹土使AKP活性有一定下降(P>0.05);攻毒后7d和11d,感染组血清SIgA含量升高(P>0.05),日粮中添加凹土使血清SIgA含量降低(P>0.05);攻毒后11d,凹土使血清IgG含量升高(P<0.01)。可见凹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L-茶氨酸对球虫攻毒AA肉鸡血清溶菌酶活性和粪便球虫卵囊数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包含2种攻毒处理和2个L-茶氨酸水平(0、800 mg/kg)。240只1日龄雄性AA肉鸡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鸡21日龄,处理组灌喂孢子化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在试验第21、28天采血和收粪,测定血清溶菌酶含量和排泄物卵囊数。结果表明:L-茶氨酸能够显著提高球虫攻毒肉鸡血清溶菌酶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球虫攻毒肉鸡排泄物中卵囊数(P0.05)。结果表明,L-茶氨酸对球虫攻毒AA肉鸡的免疫机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希腊塞萨洛尼基农场动物诊所研究人员开展了限饲对肉鸡肠道生态系统及试验性坏死性肠炎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为诱导亚临床症状坏死性肠炎,试验攻毒模型采用特定日粮配方,常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10倍剂量口服接种抗球虫弱毒苗、口服接种产气荚膜梭菌菌株。240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随机分为限饲、产气荚膜梭菌攻毒、限饲攻毒和阴性对照组。在21~24日龄,收集所有试验鸡肠、肌胃和肝脏,肉眼观察器官损伤程度并进行评分,测定肠道消化物pH值和黏度,每只鸡取盲肠用于微生物指标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BC)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免疫和肠道屏障基因表达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和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感染+LF组和感染+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和1×1010CFU/kg的LF和BC。感染组、感染+LF组及感染+BC组肉鸡从第14~21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菌液,对照组肉鸡灌喂1 mL不含产气荚膜梭菌的肉汤培养基。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平均日采食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28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感染+LF组及感染+BC组肉鸡21日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IgA含量均降低(P<0.05)。2种益生菌均下调了由感染造成的21日龄空肠白介素-8、十二指肠黏蛋白-2(mucin-2)及回肠连接蛋白(claudin-1)基因表达上调(P<0.05);感染+BC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感染对黄羽肉鸡肠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初步机制,为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控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0羽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感染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试验全期,各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于14~16日龄,对照组肉鸡灌服PBS,高、中、低剂量感染组肉鸡分别灌服1×109、1×108和1×107 CFU产气荚膜梭菌,连续灌服3 d。测定感染1和3 d的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空肠和回肠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观察空肠和回肠组织病理损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感染组肉鸡的炎性相关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呈不同程度变化,其中高剂量组感染1 d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空肠丙二醛(MDA)含量、空肠和回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P<0.05),并降低了空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480只1日龄肉公鸡(Ross 308)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CP组)、CP+10 mg/kg恩拉霉素组(ENRA组),CP+10 mg/kg枯草芽孢杆菌(1010CFU/g)组(BS组)和CP+5 mg/kg恩拉霉素+10 mg/kg枯草芽孢杆菌组(ENRA+BS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期42 d。所有攻毒组肉鸡在第14天时口服混合型艾美尔球虫悬浮液[11 000孢子/(mL·只)],第16~18天时口服产气荚膜梭菌悬浮液[108CFU/(mL·只)]。结果表明:1)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肉鸡第1~21天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P=0.051);与CON组相比,ENRA组和ENRA+BS组肉鸡第1~42天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肉鸡第28天空肠病变计分极显著降低(P<0.01)。3)第21天和第42天时,ENRA组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CP组、BS组和ENRA+BS组(P<0.01)。第42天时,与CP组相比,ENRA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增加(P<0.05),BS组和ENRA+BS组VH/CD有提高趋势(P>0.05)。4)第21天时,与CP组相比,ENRA+BS组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含量显著增加(P <0.05);第28天时,与CP组相比,BS组和ENRA+BS组空肠黏膜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增加(P<0.05)。5)与CP组相比,ENRA组、BS组和ENRA+BS组第21天肉鸡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 ENRA组、BS组和ENRA+BS组第28天肉鸡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得出,枯草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当与恩拉霉素(5 mg/kg)合用时,其效果更好,从而起到减少抗生素使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对球虫/产气荚膜梭菌联合感染(E/Cp)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病变积分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64只1日龄艾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 000、2 000 g/t三丁酸甘油酯。在12日龄时,各处理组口服等体积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22 000球虫孢子囊/mL/只),在球虫感染后第4天连续3 d口服产气荚膜梭菌1 mL(CVCC49,菌液浓度为1×10~8CFU/mL,1 mL/只)。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不同剂量三丁酸甘油酯在数值上有改善E/Cp感染早期饲料转化率的效果,2 000 g/T三丁酸甘油酯添加组可改善因E/Cp感染所致的肠道形态结构破坏和降低肠道病变积分、抑制盲肠病原菌生长,促进肠道乳酸菌生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三丁酸甘油酯可以缓解球虫/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的肉鸡饲料转化效率的下降和肠道损伤,改善肠道健康。综合来看,肉鸡在球虫/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情况下,三丁酸甘油酯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 000 g/T。  相似文献   

11.
蔡建平 《兽医导刊》2012,(11):26-30,49
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是集约化养鸡业生产中流行最广、危害最重的两种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分别由艾美耳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所致,二者常相伴发生,互为预置影响因素。本文从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基本特点出发,在简单介绍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基本特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病变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312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公雏,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产气荚膜梭菌分为无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和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日粮中凝结芽孢杆菌水平分别为0和400mg/kg。试验期35d。结果表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15~35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28日龄肠道病变严重(P0.01),35日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15~35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能缓解感染导致的肠道损伤(P0.05),28日龄肉鸡胸腺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35日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肠道病变结果分析表明,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增强动物免疫能力,并能缓解由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导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丁酸梭菌(CB)早期干预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炎症因子和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肉鸡200只,在1~3 d时,随机选择100只每天灌喂1 mL浓度为109cfu/mL的丁酸梭菌,另外100只灌喂1 mL生理盐水。在7日龄阶段,生理盐水灌喂肉鸡分成: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EC);丁酸梭菌处理肉鸡分成:丁酸梭菌组(CB组)和丁酸梭菌+大肠杆菌组(CB+EC组),其中EC组和CB+EC组均分别灌喂1 mL 108cfu/mL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进行攻毒,而对照组和CB组则灌喂1 mL生理盐水。ETEC攻毒后记录鸡群的下痢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天(10日龄)和7天(14日龄)屠宰取回肠组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炎症因子和抗菌肽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大肠杆菌攻毒后,丁酸梭菌灌喂的雏鸡均未出现死亡的情况,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中雏鸡死亡率为3%。鸡群在灌喂大肠杆菌后出现了明显的下痢,大肠杆菌组下痢率为73.52%,而丁酸梭菌早期干预使得大肠杆菌攻毒引起的下痢率降低为29.41%。(2)在回肠组织中,攻毒3 d后,CB组与EC组和EC+CB组相比,IL-8和TLR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而IL-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攻毒7 d后,CB组IL-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C组(P 0.05),而对照组和CB组TLR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EC组与CB+EC组(P 0. 05)。(3)对于肠道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水平,攻毒3 d后,CB组回肠组织AvBD10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1)。攻毒7 d后,CB组与EC组AvBD9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CathB1表达量各处理组均显著增加(P 0.01)。综上所述,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中的炎症反应和提高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将560只Ross 308肉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日粮处理如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未感染产气梭菌,T1组感染产气梭菌,T2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阿维霉素,T3组感染产气梭菌+0.40 g/kg百里香酚,T4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血根碱,T5组感染产气梭菌+0.5 g/kg香芹酚、肉桂醛和辣椒素混合物,T6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百里香酚和茴香混合物。结果显示:T2组第3周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屠宰率显著下降(P<0.05),小肠重量显著增加(P<0.05)。第4周时,T6组血液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T5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T5和T6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同样,T5和T6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也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与抗生素相比,肉鸡日粮添加中草药制剂在维持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特性方面具有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鸡小肠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小肠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原虫寄生侵害鸡消化道上皮,造成鸡只肠道损伤、饲料转化率降低和不同程度的死亡率,耐过鸡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等.由于球虫寄生造成肠道内酸碱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常引起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264只1日龄雌性科宝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CP)组、复方组和复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复方+CP)组。对照组和CP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组和复方+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复合植物活性成分,CP组和复方+CP组肉鸡于第17~23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悬浮液(1×10~8CFU/mL),每只鸡每天接种1 mL。试验期为30 d。结果显示,在0~16日龄和24~30日龄各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且显著降低23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30日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显著提高了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和3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P0.05),但降低了23日龄空肠隐窝深度(P0.05)。通过肠道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下调了23日龄肉鸡空肠和回肠Claudin-2和TFF-2的相对表达量(P0.05),上调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及回肠TFF-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但降低了回肠Claudin-2水平。此外,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空肠Occludin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可改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缓解肉鸡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球虫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双因子设计,选用54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白羽肉公鸡,2种攻毒处理(灌服无菌生理盐水或30倍球虫疫苗),3种苯甲酸源[饲粮中不添加苯甲酸(N-B)、添加0.05%肠溶型缓释苯甲酸(ES-B)或0.10%未包被苯甲酸(NC-B)],共计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有提高肉鸡42日龄时体重(BW)和1~42日龄时体增重(BWG)的趋势(P=0.058,P=0.057);球虫攻毒显著降低BW(除14日龄时外)、BWG和平均采食量(AFI)(除1~14日龄时外)(P0.05),显著提高15~21日龄时的料重比(F/G)(P0.05),且N-B组的生长性能下降幅度大于ES-B和NC-B组。2)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时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胸腺指数和42日龄时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5),有降低42日龄时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趋势(P=0.068);球虫攻毒显著提高42日龄时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21日龄时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42日龄时的血清IgM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与球虫攻毒对21日龄时的血清IgM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在球虫攻毒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提高血清IgM含量,且以ES-B组效果最佳。3)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时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与球虫攻毒对42日龄时的血清MDA含量和GSH-Px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在球虫攻毒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提高血清GSH-Px活性及降低血清MDA含量,且以NC-B组效果最佳。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在球虫攻毒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可通过改善机体健康和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球虫攻毒造成的生长性能下降,且以添加0.05%ES-B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葛根提取物(Pueraria Extract,PE)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感染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采用2×2双因素设计,将264只1日龄健康雌性科宝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1羽。试验全期,对照组和CP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PE组和PE+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mg/kgPE,CP组和PE+CP组肉鸡在18~23日龄每天每只灌服1×108CFU的A型CP,对照组和PE组肉鸡灌服不含产气荚膜梭菌的灭菌培养基。试验期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PE降低了1~17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CP组相比,添加PE抑制了18~23日龄CP感染肉鸡耗料增重比的增加(P<0.05);CP感染提高了23日龄肉鸡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力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CD)(P<0.05),并降低了肉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VH)、十二指肠绒毛高隐窝深比值(VH/CD)及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P<0.05);添加PE抑制了23日龄CP感染肉鸡...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180只健康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无抗对照组、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无抗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 mg/kg黄霉素、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吉他霉素,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未显著影响肉鸡21日龄和42日龄体重、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P<0.01)。2)与无抗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3)与无抗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尿酸含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改变了肉鸡脂类代谢,提高了血清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了蛋白质代谢废物含量。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单脂肪酸甘油酯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288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单戊酸甘油酯(1 500 mg/kg)组和感染+单己酸甘油酯(1 500 mg/kg)组。在14~20日龄,所有感染肉鸡每天灌服1×108CFU/mL产气荚膜梭菌菌液1 mL。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采食量有降低趋势(P=0.080)。两个单脂肪酸甘油酯组降低了感染造成的21日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升高(P<0.05),增加了感染引起的21和28日龄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下降(P<0.05)。与感染组相比,感染+单己酸甘油酯组下调了21日龄空肠Zo-1和FABP2基因表达上调(P<0.05),添加单戊酸甘油酯上调了肉鸡21日龄空肠claudin-1表达(P<0.05),有降低21日龄盲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的趋势,降低了28日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综上所述,单脂肪酸甘油酯可改善感染肉鸡空肠形态结构和屏障功能,单戊酸甘油酯可抑制盲肠有害菌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