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已报道的膜整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通过邻位相连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膜整合脂肪酸去饱和酶氨基酸序列都具有3个高度保守的组氨酸簇,说明它们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系统进化树由3个单系群组成:△9-脂肪酸去饱和酶;△12、15-脂肪酸去饱和酶;前端脂肪酸去饱和酶包括△4、5、6、8脂肪酸去饱和酶.△12、15-脂肪酸去饱和酶单系群与前端脂肪酸去饱和酶单系群构成姐妹单系群,它们可能是由△9-脂肪酸去饱和酶单系群进化分枝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植物常受到温度、盐和干旱等非生物以及病原菌和昆虫等生物胁迫。全面了解脂肪酸的去饱和、动员和调控将有助于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文章对近年植物脂肪酸在去饱和、动员和调控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脂肪酸去饱和酶的调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从枯草芽孢杆菌染色体中扩增出受冷诱导的Δ5Des去饱和酶,构建出可以与集胞藻PCC6803染色体发生同源双交换的质粒,将Km抗性基因::PpsbA1::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对照基因分别整合入PCC6803的染色体上,获得转化子后,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30℃条件下脂肪酸成分的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20℃时有新成分的出现,且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核移植法制作转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克隆牛提供供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牛耳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了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载体以脂质法介导转染细胞,通过G418筛选9d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PCR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对...  相似文献   

5.
毛白杨亚油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白杨为材料,利用现有的杨树基因组EST序列库资源,通过同源序列搜索,经过多次拼接合并获得了理论的杨树亚油酸去饱和酶cDNA序列全长,通过RT-PCR手段首次克隆得到了毛白杨PtFAD3基因编码序列cDNA (GenBank 登录号: DQ354393),该 cDNA 全长 1 19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83个氨基酸.通过RT-PCR半定量研究表明PtFAD3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茎和根中的表达量依次降低;用低温、干旱、NaCl、ABA分别处理毛白杨组培苗,叶片中的PtFAD3表达量在逆境初期 24 h 之内没发生变化.该研究为毛白杨脂肪酸去饱和酶的研究以及植物脂肪酸基因工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温度、光照和酸碱度对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10和15℃的低温处理,降低了3种微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丰度,提高处理温度至25和30℃(三角褐指藻除外),则促进该基因的转录;在5 000 lx的光照强度下处理48和72 h,可以提高3种藻类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酸碱度对3种微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影响与不同的物种有关,pH 5~9的培养结果显示,酸碱度对三角褐指藻影响较大,球等鞭金藻次之,而对小球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最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从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基因、抗冻蛋白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抗氧化酶类基因等全面系统地概述了耐冷功能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植物耐冷遗传改良及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耐冷功能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最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从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基因、抗冻蛋白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抗氧化酶类基因等全面系统地概述了耐冷功能基因及其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植物耐冷遗传改良及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EC 1.14.99.5)是存在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是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限速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存在多种亚型,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共鉴定出5种基因亚型。SCD基因不同亚型分布具有组织、物种特异性,该基因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D基因在调控脂代谢、机体脂肪酸比例、糖尿病治疗、肥胖症、抗癌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鱼类的SCD基因已经被克隆出来,并对其分子结构、基因功能进行了分析。对近年来SCD基因克隆、分子结构、基因功能及调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优化后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创建了2个不同的拟南芥脂肪酸去饱和酶6基因(AtFAD6)突变体,其AtFAD6基因的保守位点氨基酸序列均发生变化,同时终止密码子被提前引入,基因功能丧失.脂肪酸组分分析结果显示,这2种突变体的叶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16:1和18:1大量积累,多不饱和脂肪酸16:3和18:3含量则大幅下降,同时伴随着叶片发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抽薹提前2~3 d的表型变化.多不饱和脂肪酸18:3作为茉莉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其含量的下降致使突变体中茉莉酸信号标记基因AtVSP1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有所降低,而茎中的表达量提高了40%以上.所获得的2个AtFAD6功能丧失型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脂类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