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优化添加微胶囊的酸奶发酵工艺,为微胶囊型功能性酸奶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考察了影响酸奶发酵品质的接菌量、发酵温度、微胶囊与牛奶混合比例、菌种比例等因素,通过酸奶发酵过程中的酸度指标与感官评定分值对产品进行评判。[结果]确定了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微胶囊的酸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菌量3%,发酵温度42℃,微胶囊与鲜乳混合比例在0.10 g/mL,菌种配比为1∶1。[结论]试验所得到工艺适合添加微胶囊酸奶的工业化生产,在实际生产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猪苓菌发酵三七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总皂苷得率,试验以猪苓为发酵菌种、三七为发酵培养基中的添加物,以发酵液中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猪苓菌发酵生产三七总皂苷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 g/100mL,蛋白胨0.2 g/l00mL,磷酸二氢钾0.3 g/100mL,硫酸镁0.1 g/1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中药添加量5g/100mL,温度25℃,初始pH 7,发酵8d.采用优化后工艺总皂苷得率为7.233%.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奶粉保护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保护剂对乳酸菌的保护作用,通过梯度实验和正交试验选出保护剂的最佳添加量和最佳复配组合。使奶粉中的乳酸菌具有较高的活菌存活率。试验表明保护剂最佳复配组合为:20g/L脱脂奶粉,5g/L葡萄糖,5mL/L甘油。从而生产出来的乳酸菌奶粉经冲调后,其活菌率达到86.80%,酸度为102°T。  相似文献   

4.
选择产细菌素双歧杆菌L-SN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配伍共同发酵生产酸奶,通过测定4℃贮藏条件下酸奶的pH、可滴定酸度、活菌数、持水力和黏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产细菌素双歧杆菌对酸奶后酸化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双歧杆菌L-SN的加入能有效抑制酸奶的后酸化,以添加水平为(2~5)×106 cfu/mL为最佳,可在20 d贮藏期内维持酸度为100~110°T、pH 4.1~4.2、活菌数≥106 cfu/mL,并能显著提高酸奶的持水力和黏度,赋予酸奶良好的色泽、口感和组织状态.  相似文献   

5.
任文彬  张翠媚  刁艳莹  曾婷婷  谢玩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33-21334,21337
[目的]探讨制作西瓜、火龙果复合凝固型酸奶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西瓜汁、火龙果浆和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西瓜、火龙果复合凝固型酸奶,研究混合果浆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奶粉用量、接种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并评价该产品的感官指标。[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果浆添加量对感官评定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奶粉用量、蔗糖的添加量和接种量的影响。该酸奶的最佳配方为:西瓜汁与火龙果的比例为7∶1,混合果浆添加量为40%,蔗糖添加量为17%,奶粉用量为25%,接种量为16%,在43℃发酵4.5 h,所得酸奶品质最佳。[结论]该产品色泽均匀一致,呈浅红色,凝乳均匀细腻,无气泡,有发酵乳味与西瓜、火龙果混合果浆味,且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6.
以红茶、枸杞粉、酸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复合发酵剂,经发酵后研制出一种新型营养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红茶枸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9%,复合发酵剂添加量为0.19%,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温度为42℃,以此条件制得的红茶枸杞酸奶色泽微红、口感细腻、均匀无气泡、酸甜适中。同时,对酸奶的品质方面进行了测定,包括理化指标,酸奶贮藏期内活菌数的测定。以期为红茶枸杞酸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鲜石榴籽粒压榨制备石榴汁,与纯牛奶混合,接入酸奶发酵剂后经乳酸发酵制作石榴风味酸奶,再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将酸奶制成酸奶粉。结果表明,石榴风味酸奶粉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50℃,进料速度250mL/h,进风量3m~3/min,酸奶固形物含量20%,卡拉胶添加量0.02%(均为质量分数);该石榴风味酸奶粉加水复原后能够得到组织状态良好的酸奶。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茯苓酸奶的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茯苓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确定茯苓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茯苓多糖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26℃,15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5.6,接种6%的菌龄为2 d的茯苓菌,摇瓶振荡培养7 d,发酵液中茯苓多糖含量为6.91 mg/ml。各因素对茯苓酸奶发酵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液(奶粉、发酵液、水)的构成质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糖浓度。[结论]茯苓乳酸制作的最佳工艺为:奶粉∶发酵液∶水=1∶1∶7,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菌=1∶1)接种量6%,糖浓度6%,发酵温度40℃,发酵6 h后后熟12~24 h,制取的酸奶品质最好,兼具茯苓发酵液的香味与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白蚁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蚁肠道中筛选出1株强降解纤维素的菌,经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隶属于放线菌类链霉菌属菌株.液体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其最佳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CMC 5 g、(NH_4)_2SO_4 6 g、牛肉膏6 g、KH_2PO_40.50 g、MgSO_4·7H_2O 0.50 g、CaCl_2 0.10 g、FeSO_4 0.10 g、水1 000 mL;产酶最佳条件:发酵时间约120 h、起始pH为5.0、装料量为60~80 mL.此时分解菌所产酶酶活最高,其CMC酶活、滤纸酶活、脱脂棉酶活分别达到583、1 654和28单位.  相似文献   

10.
对含双歧杆菌碳酸发酵乳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表明,采用嗜热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混菌发酵工艺是可行的。发酵乳中的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9cfu·mL~(-1)。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2:1,接种量6%,生长促进剂0.1%。发酵终点为 pH≤4.7,OD≥4.3,发酵时间为3~4 h。产品在4~5℃贮藏一周后,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0~5 cfu·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