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卵子体外受精率低的原因之一是猪精子体外获能比较困难。本试验利用猪精子对去透明带仓鼠(Hamster)卵子的穿透实验,探讨了用苯甲酸钠咖啡因促进猪精子体外获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许多动物的精子,在被自然射出或由副睾中取出时,并不具备同卵子结合的能力。只是当它们在母畜生殖道内存留一定时间,形态上和生化上发生一些变化之后,才能同卵子正常结合。这一现象称为精子的“获能”(capacitation)。二十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兔子精子的获能至少需要10小时,这同兔子的排卵反应需要10—14小时是相适应的。绵羊精子的获能,需要1.5小时。牛精子大约需要二十小时。此外还证实,田鼠、小鼠、雪貂、猫、猪、马、猴的精子都需要获能,而狗、鸡的精子则不需经过获能即可同卵子结合。至于人类的精子也是需要获能的。  相似文献   

3.
“试管牛”是从“试管婴儿”一词转意而来,它是卵子体外受精与受精卵移植科技成就结合的产物。从上一世纪起,生物学家就在寻找允许哺乳动物卵子在体外直接观察下受精的条件。结果令人失望。随即认为,精子穿入卵子似乎依赖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这些环境条件,在当时是无法被满意地确定下来。到了本世纪50年代,我华裔科学家张明觉发现了“精子获能作用”(Capacitation)之后,我们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分析研究了:(1)猪卵子体外成熟所需要的培养时间;(2)促性腺激素和猪卵泡液对猪卵子体外成熟的作用;(3)不同体外受精次数对猪卵子体受精率的影响;(4)不同精子获能辅助剂对猪精子体外获能的作用;(5)不同种类猪精液的体外受精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猪卵子体外成熟所需培养时间是32-36小时,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加入0.25IU/ml PMSG(或FSH)和10%猪卵泡液可以促进猪卵子体外成熟,在精子体外获能培养液中加入0.05mg/ml肝素,在体外受精培养液中加入2mg/ml咖啡因可以促进猪精子体外获能并可提高体外受精率,体外成熟后的猪卵子进行2次受精可以获得较高的体外受精率,本试验用新鲜射出精子,冷冻射出精子,新附睾精子,冷冻附睾精子对体外成熟猪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后卵裂率(2-4细胞期)分别是24.26%、23.40%,22.65%和24.24%。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肝素和钙离子载体诱导猪射出精子体外获能,根据对去透明带仓鼠卵的穿透情况评价获能效果,并用台盼兰·姬姆萨染色观察精子的死活及顶体状态。结果表明,未经获能处理的猪精子不能穿透仓鼠卵,肝素和I-A均能诱导猪精子体外获能并引起顶体反应。经获能处理的精子,在授精后2小时穿透卵子,4小时开始形成雄原核,6小时形成发育良好的雄原核。肝素处理以100μg效果最好,穿透率达77.8%,有原核卵百分率达47.2%;I-A处理以0.3uM为宜,穿透率达66.7%,有原核卵百分率达42.4%。咖啡因与肝素和I-A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精子的穿透能力。有顶体反应的活精子百分率与穿透率呈强正相关(肝素组:r=0.97,P<0.01;I-A组:r=0.94,P<0.01)。  相似文献   

6.
First  NL  陈东宝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3):11-14
无论在体内或体外,精子和卵子的成熟对于受精的成功都是必需的。精子的成熟不仅包括在雄性动物体内所发生的过程,亦包括在雌性动物所发生的获能过程。牛精子是在输卵管中获能。在体内,获能活性存在于发情时的输卵管液中,而不存在于黄化输卵管液中。实验证明,发情输卵管液的获能活性是因其中含有氨基多糖(Glycosaminoglycan):肝素或硫酸肝素。在体外,肝素可使牛精子获能,使鲜精或冻精的受精率超过70%。用肝素获能的精子作体外受精,已能使胚胎发育,并已出生犊牛。肝素使精子获能的机理尚不清楚。肝素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猪冷冻精子的体外获能。用 I—A 诱导猪冷冻精子体外获能,可穿透去透明带仓鼠卵。I—A 浓度以0.3μM 为宜,穿透率为60%,有原核卵百分率为39.2%。咖啡因可促进 I—A 的作用,并能促进卵内原核的发育。I—A 可诱导猪冷冻精子的顶体反应,有顶体反应活精子百分率与穿透率呈强正相关(r=0.968,P<0.01,n=12)。结果说明,用 I—A 诱导获能的猪冻精可用于猪的卵子的体外受精。猪冻精在卵内的发育能力较低,推测这是猪冷冻精子受胎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由于精子须受到子宫或输卵管的分泌物作用2~4小时后,精子的顶体内的酶才能渗出发挥受精作用,即才具有能穿透过卵子的透明带、进入卵子内,使卵子受精的能力。在自然情况下,公母交配时间是在母畜发情的盛期,而排卵是发生在发情结束时或结束后,在自然规律上,是精子一般要比卵子先到达受精部位、是精子等候卵子的到来。同时完成精子的受精获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精子与卵母细胞融合形成新生命是高度契合的复杂事件,获能反应的发生对该进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精子为完成获能反应,会释放稳定质膜状态的因子,这些因子被定义为去获能因子,过早释放或者异常释放去获能因子,将引起精子的质膜不稳定提前获能,最终影响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的运动能力。目前,对去获能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鉴定及功能探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探究的去获能因子按照作用机理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了功能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为改善精子获能条件和提高精卵结合发生率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解释获能现象及精卵结合机制提供更深层次的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10.
BSA在精子获能中的作用及其替代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精子获能(Capacitation)是受精过程能否完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殖机理研究和体外受精(IVF)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精子获能的机理仍然不甚明确。精子获能孵育液和促获能物质的研究是研究精子获能的基础,牛血清白蛋白(BSA)是经典的精子获能液中不可或缺的添加物,具有促使大多数哺乳动物精子获能、防止精子质膜之间发生黏连等作用。但由于BSA 是生物制剂,化学成分不确定并且作用复杂,给试验研究带来不便。因此,成分和功能相对确定的替代物被研究,像聚乙烯醇(PVA),环化糊精(Cyclodextrin)和合成蛋白等。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精子的体外获能是体外受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元素成分又在精子获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Yanagimachi(1982)提出仓鼠精子的体外获能与钙元素有关;Mrsny等(1987)发现钾、镁元素是仓鼠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所必需的;Hyne(1984)又证实钠也是豚鼠精子体外获能或顶体反应最重要的元素。然而,在野生动物水貂和银狐精子获能前后元素成分的变化,至今国内外尚  相似文献   

12.
自Needham等早在1667年提出“子宫乳”的命题以后,母畜生殖道粘液的研究,曾引起很大重视。这些粘液是精子在与卵子结合之前经受孵育所必须的一种生理环境。如输卵管液中适量的重碳酸盐能刺激精子呼吸,并促进卵子放射冠细胞的消散,这对受精有重要作用(竹内)。输卵管内钙离子浓度是否适量直接影响小白鼠卵子的受精。Eiichiro shirai等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6,(3):544-548
26S蛋白酶体是一个多亚基蛋白酶,在人、鼠、猪、牛、海鞘和棘皮动物受精研究中,表明它是一种特异性的靶蛋白。在研究哺乳和非哺乳动物物种受精过程中发现蛋白酶体的位置,蛋白酶体和精子移动有关,蛋白酶体与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结合促进顶体胞吐,精子泛素化和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有助于阻碍精子多精入卵,蛋白酶水解被抑制改变精子获能进程,精子表面结合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消耗阻碍猪和棘皮动物受精,蛋白酶体水解抑制剂阻碍精子穿过ZP,但是不改变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效率,不改变和精子有关的去泛素化活性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时单精受精和多精受精的平衡。总的来说26S蛋白酶体与人和动物受精的诸多事件有关,为精子和卵子结合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参与了许多精子相关的获能和受精过程,并在获能和受精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综述了精子获能过程中UPS的参与以及发生的相关变化,包括一系列已知的蛋白酶体相关的精子蛋白,并讨论了这些蛋白质与蛋白酶体之间的关系。蛋白酶体抑制剂能显著改变获能并阻止顶体反应,26S蛋白酶体降解AKAP3部分调节导致获能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的释放。此外,在整个获能过程中,20S核心亚基的定位和丰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许多哺乳动物如大鼠、雪貂、金黄地鼠、绵羊、山羊、猪、马、牛等存在受精的精子有一个获能期的现象。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一个体外试验获得一个直接的证据,以证明鸡的精子与卵子受精,是否需要一个获能期。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精了入卵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 2 0年内 ,哺乳动物受精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有关精子入卵的“分子途径”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将就精子入卵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1 精子穿透卵丘细胞层哺乳动物排出的卵子包裹在 30 0 0个左右的卵丘细胞中。这些卵丘细胞在排卵前细胞间间隙增大 ,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增加。获能精子要与卵子结合 ,首先必须穿过卵丘细胞层。大量研究表明 ,精子头后部具有透明质酸酶活性的膜蛋白pH - 2 0协助精子穿透卵丘细胞层[1、2、3] 。pH - 2 0是一种单链蛋白质 ,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 (GPI)固定在精…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前,获能是关键环节之一。精子获能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改变,包括离子含量的改变、质膜重组、胆固醇外排和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等,此外,去能因子能使精子顺利完成受精。通过这些变化可以检测精子的获能状态,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s ACcAMP-PKA通路检测、质膜流动性变化检测、胆固醇再次分布检测、酪氨酸磷酸化检测和顶体反应检测等。对哺乳动物精子获能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调节因子、离子通道以及精子获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精子体外培养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精子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并使卵母细胞受精之前,获能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先决条件。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进一步成熟的复杂现象,其赋予精子以增强活性的能力,使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透明带(ZP)相互作用,进行顶体反应并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进而完成受精过程。然而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确,但获能后的精子会有诸多结构及生化方面的变化,如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蛋白质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等一些重要的现象,这是精子到达、结合、穿透和融合卵母细胞所必需的过程。因此蛋白磷酸化是获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在酪氨酸残基处的磷酸化是获能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且酪氨酸磷酸化可能是细胞中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作者主要针对蛋白磷酸化、精子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发现、作用和定位,以及影响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几个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简称为IV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它由精子采集、体外获能和卵母细胞采集、体外成熟、受精、受精卵培养等技术组成。目前已有10多种哺乳动物的"试管动物"相继出生。但在羊的体外受精技术研究中,一直存在着精子获能效果差和卵母细胞卵裂率低等问题。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在幼龄绵羊的卵母细胞体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以家兔、小鼠等为实验材料,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在精子由最初在同种或异种雌性生殖道孵育获能,发展到用溶液、卵泡液,子宫内膜提取液或血清在体外培育获能,最后用化学成分明确的溶液培养获能。同时通过射出精子和附睾精获能效果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射出精液中含获能因子,并认识到获能的实质是去除精子表面的去能因子。这些理论和方法上的成功推动了体外受精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