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印记”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印记性状的特点、基因组印记的可能机制及一些最新定位的“印记”基因,并论述了基因组“印记”在遗传学、育种学、发育生物学和物种进化研究中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力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郭文武、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研究所教授费章君合作完成基于480份桃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桃育种历史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该研究采用目前最大规模的桃重测序,揭示了桃驯化和改良的基因组印记,阐明桃果实大小和风味性状的分子演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作为发育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农业、医药、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核移植的低成功率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而体细胞核在卵母细胞中的重编程效率低下是造成该瓶颈的重要诱因.DNA甲基化作为支配基因正常表达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手段,在胚胎正常发育过程中具有显著调节基因组功能的作用.本研究论述了DNA甲基化、基因印记、microRNA、X染色体失活等因素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基因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又称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是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机制,属于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阐述了印记基因的基本特征(可逆性、成簇分布、时空性、组织特异性和保守性),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为研究动、植物遗传育种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外遗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外遗传 (Epigenetics)这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提出、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 .指出外遗传是DNA碱基序列之外的遗传系统 .阐述了DNA甲基化、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基因组印记和组蛋白密码等外遗传相关因素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作用 ,以及这些因素与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并提出了从外遗传角度探索物种进化和生物适应逆境的新途径 .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因组印记重组对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蚜虫基因组联盟已成功地对农业害虫"蚜虫"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根据对蚜虫基因信息的解读,研究人员期冀将来能开发出防治蚜虫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2月23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8.
芜菁花叶病毒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寄主范围广、危害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病毒生物学、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株系划分、抗性遗传规律、鉴定检测方法及抗病育种等方面介绍了TuMV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郭文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Thompson研究所费章君教授合作完成了基于480份桃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桃育种历史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桃驯化和改良的基因组印记,阐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卫宁教授团队在基因组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GenomeBiology》上发表论文,发布了小麦7DL基因组改善和比较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前期小麦基因组测序结果填补了"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小麦基因组图谱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卫宁教授团队在基因组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Genome Biology》上发表论文,发布了小麦7DL基因组改善和比较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前期小麦基因组测序结果填补了"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小麦基因组图谱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以来基因组脆性区域被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近期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项新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基因组的脆性区域经历了一个"产生与消亡"的过程。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11月30日的《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杂志上。新研究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黄三文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颠覆性创新,第一代基因组设计的杂交马铃薯问世,用二倍体育种替代四倍体育种,用杂交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6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 design of hybrid potato(《杂交马铃薯的基因组设计》)"的研究成果。这标志着"优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15,(8)
<正>最近,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研究所")宣布,该所取得了梅花鹿基因组测序研究和亚洲群体棉变异组图谱两项最新科研成果。据悉,梅花鹿全基因组图谱的发现,除了可以促进鹿茸再生、提高鹿茸产量外,还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亚洲棉群体变异组图谱,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并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大部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基因数量、排列顺序及组成上具有保守性.随着甘蔗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甘蔗叶绿体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文章从甘蔗叶绿体基因组图谱、结构和功能基因、叶绿体RNA编辑以及甘蔗属叶绿体系统进化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甘蔗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从甘蔗叶绿体遗传转化、甘蔗及近缘属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和叶绿体基因组cpSSRs开发利用等方面指出甘蔗叶绿体基因组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重点介绍了在水稻基因组序列分析方面取得的几项最新研究结果.内容主要包括:水稻基因组被证实曾发生过全基因组倍增;水稻基因组大小变化的趋势;水稻籼粳亚种的分化时间比以前估计的100万年前要迟得多;对水稻基因产生GC含量负梯度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日,《Nature》在"Research Highlights"栏目下以"Genetic clues to more rubber"为题,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唐朝荣团队的橡胶树基因组及产胶生物学研究新成果进行了报道。该研究获得了一个高质量橡胶参考基因组,提出橡胶物种进化和乙烯刺激产胶新观点。相关结果将极大推动橡胶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重要分子标记发掘和高产优质抗逆遗传改良。以上研究成果已于2016年5月23日以Open access形式在  相似文献   

18.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3,(10):60
<正>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小麦基因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研究团队发起并领衔,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合作,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草图的绘制,从而开启了全面破译小麦基因组的序幕。"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是一种异源六倍体,含有A、B和D三个基因组。"  相似文献   

19.
DLK1基因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印记基因,DLK1蛋白促进哺乳动物肌肉的生长发育,但抑制脂肪的生长发育。禽类不存在基因组印记现象,目前禽类DLK1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针对鸡等13种动物的DLK1蛋白进行了多序列比较分析、分子进化分析及糖基化分析,同时还比较了人、鼠及鸡的DLK1基因结构、基因同线性、启动子结...  相似文献   

20.
牦牛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牦牛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现状,以"牦牛、基因组、转录组和高通量测序"为关键词,对2012—2018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检索。研究发现:在牦牛基因组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对牦牛基因组进行了首次测序和重测序分析,构建了基因组"草图"和变异图谱,比较了家、野牦牛及与其他物种间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异同,阐释了牦牛高原适应的遗传学机制,探究了牦牛的驯化和群体历史发展动态,初步揭示了牦牛与普通牛种间杂交渐渗状况,并对部分性状(如角、多肋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遗传机理揭示;在牦牛转录组研究方面,已有研究对牦牛睾丸、卵巢、心脏等多个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和胚胎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掘出一批潜在的与牦牛经济性状及一些生物学变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推动牦牛分子育种进程,应进一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牦牛大数据,继续完善牦牛全基因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