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规模猪场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d左右。此阶段的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营养要求严格,主要是骨骼,肌肉的生长,育成舍仔猪相对成年猪不耐寒,主要是因为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怕潮湿,所以规模猪场要控制各种可控因素,给猪群提供一个干燥,舒适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产发育的遗传潜力,减少或消灭疾病,降低死亡率,获得最佳增重,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1 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1 育成仔猪的管理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 1.1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 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5.
<正>1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生活35天左右。育成仔猪主要有抗寒能力差、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生理特点。育成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如果长期生活在18℃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这期间仔猪的食欲特别旺盛,常表现出抢食和贪食现象,若是饲养管理得当,仔猪生长迅速,在40~60日龄之间体重可增加1倍,否则容易发生腹泻、水肿病、副伤寒等多种  相似文献   

6.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养猪生产效率,一般均采取全进全出、均衡生产的方式,以周为节律进行生产,即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猪,组成一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由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等环节组成。以饲养60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的万头生产线为例,按每头母猪平均年产2-1窝计算,则每年可产仔1260窝,平均每周产仔24窝,即每周应有24头母猪配上种,24头母猪产仔,24窝仔猪断奶进保育舍,24窝育肥猪出栏。每条生产线都由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舍和育成舍组成,…  相似文献   

7.
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饲养5周-6周,此阶段称为仔猪保育阶段。饲养保育仔猪的工作重点包括: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消除各种应激因素;采取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配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全价日粮,科学饲养。总之要确保仔猪在保育期内有较高的育成率,为以后的生长阶段和育肥阶段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霉形体诱发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霉形体肺炎是一种浆液性炎症疾病,始于由带菌的初产母猪和分娩时被仔猪感染。但在分娩舍和育成舍的6~10周龄期间因认真的严格管理和卫生的环境,使本病处于亚临床状态而常常不被人们所识别。当感染猪后来被混群和移入生长育成舍时,本病临床  相似文献   

9.
吴荣杰 《中国猪业》2013,8(10):62-63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美系猪各阶段饲喂要点,指出,仔猪应尽早让其吃初乳,仔猪出生后5~7天左右开始教槽补料,保育猪,生长育成猪,育肥阶段猪,配怀舍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 影响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因素 哺乳母猪在整个养猪生产线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哺乳母猪管理饲喂得好,母猪断奶后易于发情,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仔猪断奶后转到保育舍易于饲养,为提高育成率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饲喂不好时,母猪过肥或过瘦影响下一次发情,延长了空怀期,仔猪生长不良,转到保育舍后难于饲养管理,育成率低,从而影响整个生产.  相似文献   

12.
在集约化猪场中多采用一次性断奶法,仔猪断奶后在分娩舍内原圈饲养3 ̄4d左右转入保育舍饲养,仔猪离开母体,由原来的吃奶水和饲料转变为单纯吃饲料,再加上转栏和强弱分群等因素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的应激。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奶至60日龄左右仔猪的饲养阶段称为保育,仔猪保育的目的在于控制因为早期断奶给仔猪带来的强应激而造成的生长抑制和疾病发生等问题,帮助仔猪尽快提高生长速度,顺利进入育成育肥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养鸡少不了转群工作,只是次数多少、质量高低的问题。商品蛋鸡一生要经历3次以上的转群,即孵化场到育雏舍一次;育雏舍到育成舍一次;育成舍到产蛋舍一次;产蛋舍至淘汰专有车上,如育雏、育成舍没有一体化,那要经历更多次转群。在转群的过程中,育雏舍到育成舍、育成舍到产蛋舍这2次是最重要的,因为此时鸡只正经历生命中生长的黄金周期,特别是从育成到产蛋舍时,鸡只正处于开产前的烦躁阶段(雌激素水平快速上升),此次转群应激最大,故要重视转群这项工作。笔者以育成舍到产蛋舍转群为例来分析一下心得。此时转群应做到精细安排、环节熟、动作轻、速度快、考虑周全、能及时补救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养猪生产上,为提高母猪单产效益,正在逐步实施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以及采用高床饲养方式,大大提高了年育成仔猪头数和总重。但因仔猪提早断奶,加之转舍培育,在一定时间内无疑加大了仔猪应激反应,引起仔猪断奶后的一系列综合症。表现烦燥不安,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皮肤苍白,腹泻,甚至胃肠道高度充血,抽搐、急性死亡。为此,我们于1988年春对35日龄断奶的高床饲养仔猪进行了注射镇静剂和饮服电解质水溶液的试验,来探讨如何降低仔猪的应激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仔猪成活率及增重。  相似文献   

15.
王成  邹永平 《养猪》2000,(4):16-16
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资料来自本公司原种猪场 1 997~ 1 998年度长白母猪繁殖性能原始记录。1 2 本公司原种猪场采取工厂化全封闭生产模式 ,从配种 -妊娠 -分娩 -保育 -育成实行工厂化作业 ,全进全出的管理。根据其生产特点与要求 ,分阶段进行饲养 ,妊娠母猪产前 5~ 7天转入分娩舍 ,分娩栏采用网上限位栏 ,哺乳仔猪 2 8日龄离乳。离乳后母猪赶到配种舍 ,仔猪原圈留存 3~ 4天后转入保育舍 ,保育舍仔猪采用网上培育于 70日龄转到育成舍。1 3 配种方式是人工辅助的自然交配 ,采用重复配的方式 ,即采用同一只公猪间隔 8~ 1 2小时再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断奶仔猪不同饲养工艺对保育期生产成绩影响,试验将川藏黑猪父母代仔猪35日龄断奶后继续放至产仔舍原圈饲养至双月龄作为试验组,将35日龄断奶后原圈饲养7 d后,由产仔舍转入保育舍饲养至双月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仔猪在保育期的存活率及个体增重成绩,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断奶仔猪存活率高于对照组2.06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在保育期的个体增重比对照组高12.46%,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产保一体的饲养工艺较传统饲养工艺更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5,(5)
试验选择新丰板岭原种猪场连续6周存栏的分娩舍仔猪、保育舍小猪、生长肥育猪,观察统计其排粪地点的选择,结果表明,分娩舍仔猪固定在保温箱对面、2个分娩床相交的栅栏、靠饲料车道的一端,瘦肉型仔猪和地方品种仔猪比例分别为92.91%、84.38%;保育舍小猪相对固定在2个保育床相交的栅栏、靠饲料车道的一端,瘦肉型小猪和地方品种小猪比例分别为87.50%、75.00%;水泥地面生长肥育舍,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和地方品种生长肥育猪一般选择在栏的后面2个角落其中之一排粪,比例分别为89.62%、69.56%;高床漏缝地板生长肥育舍,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和地方品种生长肥育猪一般选择在栏的后面2个角落同时排粪,比例分别为33.33%、30.77%。综合结果表明,猪只一般选择在远离饮水器、门口、保温箱、饲料槽的地方定点排粪。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仔猪早期断奶是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栏舍利用率,减少疾病由母猪向仔猪的垂直传播,并能提高仔猪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在养猪业发达国家,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得到普及应用.在国内,由于受到环境条件、饲料品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常出现腹泻、采食量低、生长受阻、免疫力降低、死亡率高等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所以未得到广泛推广,多数猪场的仔猪断奶时间仍选择在28~35d.  相似文献   

20.
<正>产房是工厂化养猪场中猪群密度最大,周转最快,技术要求最高的猪舍。母猪在产房里的时间约35d,即:母猪提前5~7d进舍上床,仔猪28日龄前断奶,度过分娩、哺乳、断奶的阶段。仔猪在产房内度过初生、开食、补料、生长、断奶的阶段。所以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