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探明银杏Ginkgo biloba雌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用酶联免疫等方法对银杏雌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雌花芽在生理分化期(花芽诱导期),花芽中赤霉素(GA1 3)和脱落酸(ABA)质量摩尔浓度下降,玉米素(ZRs)、异戊烯基腺嘌呤类(iPAs)质量摩尔浓度出现峰值,ZRs/GA1 3,ABA/GA1 3及iAPs/GA1 3的值也出现峰值。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ZRs和iPAs的质量摩尔浓度、ZRs/GA1 3和iPAs/GA1 3的值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雌花芽中的ABA质量摩尔浓度、ABA/GA1 3的值在高于雌叶芽的水平上波动。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雌花芽叶中钾和淀粉质量分数均高于同期雌叶芽叶的质量分数;而雌花芽叶全氮的质量分数基本低于同期雌叶芽叶全氮水平;在生理分化期中雌花芽叶内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叶芽叶质量分数。说明银杏雌花芽分化过程中,ABA,ZRs,iPAs及钾和银杏雌花芽的诱导及分化密切相关。图11参16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处理对油茶花芽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赤霉素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芽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湘林系列高产油茶良种为试验材料,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前期,用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油茶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对油茶新梢数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00 mg·L-1赤霉素对油茶新梢数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春梢数量比对照减少38.6%;200 mg·L-1赤霉素处理下,油茶新梢节间距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8.4%;300 mg·L-1赤霉素处理油茶,对油茶花芽形成和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最大:新梢长度和新梢长枝的比例比对照分别增加9.4%和49.2%;花芽体积和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3.1%和5.3%;油茶花芽分化率和果实品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单株花芽分化率、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单果果仁质量、出仁率分别达到0.38,20.06 g,10.20 g,9.10 g,45.36%,比对照分别增加29.2%,60.5%,62.9%,70.7%和6.4%。  相似文献   

3.
毛棉杜鹃芽形态分化期间封顶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与叶芽的分化进程,测定了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过程中封顶叶内源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变化,探讨了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芽分化形态特征与所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花芽分化时期从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历时约40~45 d,而叶芽分化持续35~40 d;在花芽和叶芽形态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ABA和ZR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GA3和IAA则相反,花芽封顶叶中ABA/GA3、ABA/IAA、ZR/GA3和ZR/IAA的比值都明显高于叶芽,并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封顶叶内源激素及其各自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毛棉杜鹃的花芽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棉杜鹃花芽分化期叶片C、N、P质量分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花芽和叶芽分化过程,测定了花芽分化各时期花芽和叶芽封顶叶的总糖、总氮、可溶性蛋白和磷的质量分数,探讨了C、N、P等营养物质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总糖和磷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叶芽封顶叶,而且其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而总氮则相反;花芽和叶芽封顶叶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但质量分数则是花芽封顶叶的高,并且在分化的  相似文献   

5.
杉木雄球花芽分化中前期核酸含量比雌球花芽和叶第高17%~33%,后期雄的下降而雌的上升。RNA/DNA前期为2~3,后期为5~6。初期花芽的蛋白质含量与叶茅相近,随后增加。花芽中有16种氨基酸,脯氨酸与花芽分化关系密切。雄球花芽发生赤霉酸(GA3)水平很高而脱落酸(ABA)很低。雌球花芽的GA3稍低于叶茅而ABA相近。开花时的雌球花ABA显著减少而雄球花ABA、引味乙酸(IAA)上升,GA3下降。花茅中玉米素(ZT)变化平稳,仅略高于叶芽。文章讨论了花茅分化与各类含氮物质及其内源激素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茶花器官形成过程花芽与叶片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器官形成和花的开放过程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结果,也是油茶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花器官各个发育阶段的春梢各部位器官(上叶、下叶和花芽)生理生化分析,以了解花器官发育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为探讨花器官形成机制、自交可育性、花期变化以及油茶优质高产及多花不多产现象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比叶片中高,在花开放时达到最高;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果糖均比芽中高,在花开放时春梢各部位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达到最高,此时蔗糖与果糖含量则最低,叶片中蔗糖与果糖含量最高则在花苞膨大中期,花芽在花苞膨大前期达到最高;春梢各部位器官內源激素在花瓣形成前叶片中含量高于花芽中,此后到雌雄蕊成熟前则叶片中含量低于花芽中,而后花芽发育3个阶段叶片中含量表现为"高于—低于—高于"花芽中,花芽中各类激素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含量相对较高,叶片在花芽成花转变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牡丹花芽分化进程,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3个牡丹品种花芽分化进程及花器官原基发生时期,结果表明:牡丹品种‘琉璃贯珠’最早进入花芽分化(6月初),其次为‘玉面桃花’(6月中旬)、‘红丽丽’(6月下旬),从苞片原基产生至雌蕊原基产生所需时间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红丽丽’(102 d)、‘玉面桃花’(88 d)、‘琉璃贯珠’(75 d)。为了解花芽分化过程内源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及淀粉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花芽分化的进行,3个牡丹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淀粉质量分数在前期保持平稳,8月初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多效唑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湘林系列高产油茶良种在花芽生理分化前期,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油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并对春梢生长、花芽分化及当年果实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油茶春梢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1 000 mg/L浓度的多效唑对油茶春梢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春梢数量和春梢长度分别比对照减少14.96%和17.35%;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油茶花芽分化率及花芽饱满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其作用大小依次为:1 500 mg/L,1 000 mg/L,500 mg/L;1 000 mg/L的多效唑对果实品质的提高作用最显著,单果果仁重和出仁率分别达到7.42 g、42.84%,比对照增加7.70%、9.17%。综上,1 000 mg/L的多效唑可显著抑制油茶枝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及提高果实品质,可产生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长春花叶片内源激素及黄酮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内源激素及黄酮与长春花花芽分化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了长春花幼苗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及黄酮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春花幼苗叶片IAA、GA3、ZR的质量分数均在第一个花芽分化时降低,而ABA质量分数升高,表明内源激素均与第一个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叶片ABA/ZR、GA3/ZR、IAA/ZR、ABB/IAA和ABA/GA3也是在第一个花芽分化时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说明向生殖生长转变时叶片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叶片黄酮质量分数在第一个花芽分化时期明显下降,部分黄酮通过枝输出消耗于第一个花芽分化.幼苗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黄酮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油茶的大小年现象,确定合理的留枝类型,对油茶不同类型新梢中营养分布进行了研究。选取油茶6种不同类型新梢,并测定了与对不同类型新梢并生的果,新梢上的枝、叶、花芽的干物质量,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等生理指标,以研究油茶6种类型新梢的营养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Ⅰ类长枝的营养优先供给自身,Ⅱ类长枝和短枝会为来年储备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在疏果时可以疏与Ⅰ类长枝并生的果,尽可能保留Ⅱ类长枝和Ⅱ类中枝作为下一年的挂果枝。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地区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叶片为研究对象,从2003年5月至8月,每隔15 d对梭梭叶片内激素进行测定,研究其内源激素在自然干旱胁迫下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梭梭叶片内赤霉素(GA)质量分数表现为波浪式下降的态势;在生长前期叶片脱落酸(ABA)质量分数甚微,盛夏期间,ABA迅速积累,生长后期ABA急剧积累为生长发育过程的最高质量分数;梭梭叶片内吲哚乙酸(IAA)的质量分数在整个生长季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细胞分裂素(CK)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与IAA质量分数动态变化规律类似;梭梭叶片内的CK/ABA的比值一直呈下降趋势.表1参14  相似文献   

12.
毛棉杜鹃花芽分化与叶片某些碳代谢物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花芽和叶芽分化过程观察的基础上,测定了其花芽分化各个时期花芽和叶芽封顶叶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α+β)-淀粉总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探讨了这些碳代谢物质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封顶叶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比叶芽封顶叶的高,而且其含量呈上升趋势;而(α+β)-淀粉总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则相反.这些碳代谢物质在分化的关键时期都出现了明显的高峰和低谷.其次,在花芽分化的动态变化中,花芽封顶叶片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值明显高于叶芽封顶叶片,说明对于毛棉杜鹃花芽分化来说,淀粉的作用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3.
切花秋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日处理下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方法】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通过对短日处理下花芽的形态解剖观察及顶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顶芽中GA3含量下降且大多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GA3变化与之相反;顶芽中IAA含量先下降,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达到最小值,到花冠形成中期达到最大,叶片内源IAA含量在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到花冠形成期趋于平稳;内源CTK含量大幅增加,均高于未分化期;顶芽中ABA含量先下降,后期呈现上升趋势,叶片中ABA含量变化与顶芽相反,呈现先积累,经短暂平稳期后逐渐减少的趋势。花芽分化开始后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的比值均增大。【结论】高水平的CTK和ABA与菊花花芽分化相关联。在花芽分化初期,顶芽中低浓度IAA、GA3,以及叶片中高含量的IAA、GA3关系到菊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在花芽分化后期,顶芽中GA3和IAA的积累关系到花冠形成。从激素平衡来看,维持高比率的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从玉  陈在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80-681,684
[目的]研究鄂栗1号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E-Chestnut Number One)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雄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6年生鄂栗1号板栗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测定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5种内源激素(ZT、ABA、IAA、GA3和Eth)的含量变化。[结果]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内,雄花芽中ZT和GA3含量低于同期叶芽,而IAA、ABA和Eth含量高于同期叶芽。[结论]该研究可为了解板栗雄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探索控制雄花芽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提供指导,同时为板栗开花授粉、提高产量、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温度与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关系,以及顶芽中内源激素随温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制定西红花开花期间的室内环境条件标准化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以西红花球茎为材料,观测顶芽在自然温度和恒温(15,20,25和30 ℃)条件下的花芽分化进程、花芽分化比例等,测定花芽分化进程中内源激素IAA、IBA和GA3含量的变化。【结果】自然温度下,花芽分化时间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整个分化过程持续45~50 d,属于向心型发育;在25 ℃恒温下,花芽分化时间从7月中旬至8月中旬,历经30~40 d。同时,在15 ℃和30 ℃下没有花芽分化,在20和25 ℃下,花芽分化的比例分别为55%和96%。ABA和IAA含量从休眠期至花芽分化初期持续降低,花芽分化期略有升高,且花芽中的ABA和IAA含量低于叶芽。GA3含量从休眠期至雄蕊分化期持续升高,之后略有降低,且花芽中的GA3含量高于叶芽。同时,在花芽分化期ABA/GA3、IAA/GA3保持低水平,花芽低于叶芽,但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叶芽中ABA/IAA在顶芽分化前升高,之后降低;而花芽中在分化初期降低,分化过程中略有升高。【结论】温度能显著影响西红花花芽分化的起始和持续长短。低水平的IAA和ABA有助于顶芽向生殖生长转变,GA3是顶芽休眠解除、花芽分化的促进物。同时,较低的ABA/GA3、IAA/GA3、ABA/IAA有利于西红花顶芽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叶城县种植的‘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为试材,观察分析不同芽的发育特点、花芽分化过程以及相关成花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新新2号’结果母枝和当年一年生枝上的雌花芽和混合芽都大于‘温185’,尤其是混合芽的生长点明显大于‘温185’。同时花芽分化质量也优于‘温185’。说明‘新新2号’不仅雌花芽可以坐果还可以通过混合芽进一步发育成花芽进行开花坐果。对不同成花基因在芽中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与花芽分化有关的可能是JrFT和JrLFY基因,而JrFLC基因与核桃花芽分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了探讨苹果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活性变化关系,改变了以往测定短枝混合样本(含花芽和叶芽)的传统作法,而采用花芽和叶芽分开测定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测内源GA#-3、CTK和ABA等激素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均存在。三者在叶芽和花芽中祗是数量和比例方面有差别。初步明确,花芽叶中CTK/GA#-3比值明显高于叶芽叶,前者为4.02,后者为1.69。显然,CTK/GA#-3比值与苹果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文中对这二种激素的比值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进入结果期的香花油茶植株为材料,采用摘叶法和赤霉素法每隔12 d对香花油茶进行处理,分析花芽分化关键期喷施赤霉素对花芽分化和春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14日至4月19日期间为香花油茶花芽分化关键期,在此关键期喷施800~1 600 mg/L的外源赤霉素对香花油茶花芽形成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在花芽分化初期喷施200~6 400 mg/L赤霉素均促进了春梢的伸长生长,对春梢粗度和节间距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且越早喷施越好,但各浓度赤霉素对春梢腋芽总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杉木花芽分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和内源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杉木雄球花芽分化中前期核酸含量比雌球花芽和叶芽高17% ̄33%,后期雄的下降而雌的上升。RNA/DNA前期为2 ̄3,后期为5 ̄6。初期花芽的蛋白质含量与叶芽相近,随后增加。花芽中有16种氨基酸,脯氨酸与花芽分化关系密切。雄球花芽发生赤霉酸(GA3)水平很高而脱落酸(ABA)很低。雌球花芽的GA3稍低于叶芽而ABA相近。开花时的雌球花ABA显著减少而雄球花ABA,吲哚乙酸(IAA)上升,GA3下降。  相似文献   

20.
<正>山东省邹城市有的草莓种植户种植的保护地草莓,出现了只现蕾不开花现象,我们到草莓地里进行了观察,发现种植的草莓植株根茎粗壮,叶片浓绿,生长正常,可就是"只蕾不花"。草莓只有形成花芽,才能开花结果。花芽是在叶芽基础上形成,由叶芽转为花芽的生理状态和形态的过程叫花芽分化。而花芽分化的数量、质量是影响草莓产量的主因之一。草莓花芽分化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