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云南松母树林遗传增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曾郁珉  谢红春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30-133,141
对1996年在云南省楚雄州白马河林场营造的不同种源云南松(Pinus Yunanensis)子代林树高、地径测定分析表明:7年生云南松种源间在树高、地径、材积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母树林的子代林与商品种子的子代林在生长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遗传力为11.85%,遗传增益为5.63%。  相似文献   

2.
吴支民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1998,27(3):120-121,128
在桂东南丘陵区进行的种源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两广的邓尾松优良种源有较高的生长量,最优种源广西宁明,容县,忻城和广东信宜种源,比表现最差的四川浦江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益幅度分别在44.0%-56.0%,113.9%-124.3%和425.0%-962.5%。广西藤县和贵港种子园马尾松初级种子园混系种,除贵港种子园混系种,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比最优种源广西宁明种源略低小,其生长所有的参试种源相比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省岑巩县面溪村对11种不同优树种源的油桐生长特性进行了观测并作初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年底,(1)十一号种源油桐地径、树高生长量与其他种源油桐相比较低。十号种源油桐树高生长量较其他种源树高生长量高,六号种源地径生长量较其他种源地径生长量高;(2)六号、十号种源的冠幅增量较大,且十号种源油桐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1992年在白马河林场用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保山林场的云南松母树林的种子与永仁县和全省商品种子营造子代林,作对比试验。1996年2月对子代林树高,地径,材积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进行遗传力,遗传增益的估算。结果表明:母树林的子代林与商品种子的子代林在树高、地径和材积的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为833%,地径生长量遗传增益为674%,树高生长量遗传增益为1647%。经对3个种源幼树期的生长分析,初步得出在白马河林场以古永林场的种源最好。不同地域的云南松母树林第一代初期的表现性状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吉林松花湖试验点4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性状的综合评定,初步确定吉林地区及毗邻地区最佳种源为白石山种源,其树高、地径分别超出其余14个种源平均值的45.7%和28.9%;超出最差种源的68.4%和55.7%。较好种源为松江河青川、和龙、长白县海拔1075m种源。对各种源多性状及地理气候因子分别进行PCA分析,综合划分出4个种源区,即白石山种源区(Ⅰ)、长白山中低海拔种源区(Ⅱ)、小北湖种源区(Ⅲ)、长白山高海拔种源区(Ⅳ)。估算树高、年高生长量、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814、0.8959、0.8291,若选择最佳白石山种源造林,幼林期树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5.1%和20.3%。  相似文献   

6.
白马河林场云南松母树林种源初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在白马河林场用白马河林场、古永林场、保山林场的云南松母树林的种子与永仁县和全省中子营造子代林,作对比试验。1996年23333对子代林树高,地径,材积进行方关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进行遗传力,遗传增益的估算。结果表明:母树林的子代林与商品种子的子代林在树高、地径和材积的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为8.33%,地径生长量遗传增益为6.74%,树高生长量遗传增益为16.  相似文献   

7.
11个香椿种源在瑞昌引种的初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瑞昌市引进栽培了11个不同地理种源的2 a生香椿实生苗,造林后1 a调查分析各种源幼林期生长差异,发现各种源幼林树高生长量存在着显著差异,香椿不同种源单株之间的树高与地径生长量变异幅度较大。综合其树高、地径生长量与成活率、病虫害状况,初步选出福建霞蒲和湖南洞口2个种源为适宜江西栽培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香椿11个种源的引种生长初期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瑞昌市引进栽培了11个不同地理种源的2年生香椿实生苗,造林后1年调查分析各种源幼林期生长差异,发现香椿各种源幼林树高生长量存在着显著差异,香椿不同种源单株之间的树高与地径生长量变异幅度较大.综合其树高、地径生长量与成活率、病虫害状况,初步选出福建霞蒲和湖南洞口2个种源为适宜江西栽培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樟树局部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局部樟树种源开展了苗期试验和造林测定,根据苗期苗高、地径和种源/家系测定林树高、胸径等性状的生长量,分析比较局部种源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樟树种源间1 a生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5 a和7 a生的种源间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在广东省东江林场试验点差异显著。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分地点对参试种源进行评定和选择,评选出在2个试验点早期生长较快且表现稳定的优良种源2个,分别是粤东和粤西沿海种源。入选种源造林后7 a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的选择增益分别为1.04%~1.63%、3.12%~3.23%和5.75%~6.44%。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天然林分遗传增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永仁县白马河林场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测定试验林树高和地径,估算优良林分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天然云南松优良林分子代林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力为87.9%,与对照相比遗传增益为5.7%;地径生长量的遗传力为52.6%,遗传增益为8.6%。  相似文献   

11.
收集福建和江西闽楠自然分布区20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其地理种源试验。2013年11月,调查9年生闽楠幼林的生长量指标,以选择闽楠的优良地理种源,进行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综合树高、地径、冠幅等3个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决选出:福建明溪为最优种源,福建永安、福建浦城与江西上饶为优良地理种源;4个优良地理种源的平均遗传增益,树高为23.73%,地径为27.77%,冠幅为26.11%。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母树林早期遗传增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在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做了3个不同种源50个林分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的遗传测定试验,对3年和一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方差、遗传力、实际增益、遗传增益的分析计算,并对不同种源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母树林子代林与商品种子代林之间在树高、地径生长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生长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遗传增益为8.42%;不同地域的云南松母树林第一代子代初期的表现性状均较  相似文献   

13.
红椿种源试验林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全国27个红椿种源2年生林分的生长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不同种源适应性和生长节律。结果表明:(1)云南普洱、广东云浮、云南保山、西双版纳、云南楚雄、广西西林、广西隆林、广东韶关种源保存率较低。(2)4~5月红椿树高生长较快,树高生长量占年树高生长量的41%,6月份为红椿树高持续快速生长期,其树高生长量占年树高生长量的36%,9至10月份树高生长总体趋于缓慢;6月份为地径快速生长期,其地径生长量占年地径生长量的35%,8月份地径生长缓慢,仅占16%;不同种源树高、地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可开展种源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做了3个不同种源50个林分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的遗传测定试验,对3年生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方差、遗传力、实际增益、遗传增益的分析计算,并对不同种源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母树林子代林与商品种子代林之间在树高、地径生长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生长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遗传增益为8.42%;不同地域的云南松母树林第一代子代初期的表现性状均较稳定,用母树林种子造林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云南松林木材生产量。  相似文献   

15.
对1982年种植在临川荣山的火炬种源林进行生长和材质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各性状的表型差异都较大;选择晚材率高的种源,可以同时具有主的基本密度和大和树高生长量;基本密度种平均值的广义遗传力达0.5283;单株木各性状除树高与胸相关密切外,其余性状之间相关较弱,基本上是独立遗传的,笔者认为,先造反生长和材质性状瘘优的种源、再在其中选育能单株,是火炬松较理想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五个种源(含对照)的81个家系进行云南松母树林单株半同胞后代多点测定。滇西试地的早期测定结果表明,其树高大小依次为:滇西、滇中、对照、川西南、滇东南种源,地径大小次序则与树高相反;滇西种源早期高生长快而径生长慢,其它种源早期高生长慢而径生长快;3年生时树高和地径大于对照的分别有30个家系和63个家系;苗木根系的发育程度影响着针叶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量;种子发芽率与树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柏幼林期种源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柏12个地理种源4年生幼林期树高、地径存在极显著差异。多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4年生种源林生长性状与2年生、3年生种源林生长性状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呈增大的趋势,树高和地径与3年生相关系数分别达0.940、0.843,说明早期选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初步选择出3个优良种源,树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54%~2.12%、4.70%~9.28%.  相似文献   

18.
黑荆树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澳大利亚黑荆天然林19个种源区的168个自由授粉家及我国温州人工林的1个自由授粉家系4年生子代测定林的生长表现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及家系的高、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子代的遗传变草丰富、树高、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3、0.32,单株传力为0.32、0.22;长泰、南康两试点的树高、胸径在选择率为20%时的遗传增益为24%-33%。对两试点共同家系的合并分析发现,家系的生长性状存在较大的环  相似文献   

19.
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国有樟村坪林场营造云杉属5个种18个种源的种和种源试验林,进行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5种云杉18个种源的造林成活率为76%~92%,平均85.0%;保存率为27%~73%,平均46.1%。欧洲云杉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89.0%和60.0%,其中4号、6号2个种源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分别达87.5%和67.0%。6年生欧洲云杉的平均树高比其它4个种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提高36.85%,其中最优良种源是4号和6号种源,该2个种源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比5号和7号2个种源提高26.63%;4~6年生林不同种源的保存率与历年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5年生林树高和冠幅之间、6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指标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云杉引种及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长达14~15a的云杉引种和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研究表明:青海云杉从西北引入齐齐哈尔北部克拜地区造林是成功的,生长良好,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对照大4.1%、15.0%和19.8%;红皮云杉美溪种源在该地区生长量高,生长稳定,为最佳种源,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对照大5.0%、11.9%和27.1%;云杉早期选择是可行的,5~6a可作为早期选择的初选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