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科2号"是利用限性斑纹与多元杂交技术育成的一对双限性易繁四元家蚕新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本文主要介绍了"农科2号"省级农村生产试验的情况,该品种强健好养,产量高,主要经济性状成绩表现优于对照,且蚕种繁育能减轻劳动压力,提高蚕种生产效益,因此为一对具有优良综合经济性状的新蚕品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第五届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4次工作会议)于2021年3月29日在合肥市召开.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家蚕夏秋用三元杂交组合新品种"皖丰×润康"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3.
2020年9月22日,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张耀亭研究员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的特殊性状家蚕品种"萃华×春晖"通过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编号:豫蚕审字202001号).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家蚕品种选育目标也有新的要求,培育的品种不仅是好养、高产、优质,还应考虑省工,高效,为蚕种繁育省力化开创新途径.自1940年日本田岛博士用X射线照射家蚕获得赛白尔斑(P~(sa))基因转座到W染色体的突变体后,开始对限性品种实用化的研究,经过不断改良和提高,终于育成了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日131×中131)实用斑纹限性品种.从这个品种派生育成许多限性新品种都得到国家鉴定通过.如(日140×中145)新限性品种,不仅在国内推广,而且得到国际上的好评,育成者真野保久在今春第14届国际蚕业会议(ISC)荣获国际蚕业的“巴斯德奖”引起了国际蚕业者对限性品种的重视.据统计日本限性品种的普及率近  相似文献   

5.
就家蚕限性品种种类、目前育成的主要限性品种以及国内外限性育种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在家蚕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锦·绣×潇·湘"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合作育成的一对四元杂交斑纹全限性夏秋用新蚕品种,具有强健好养、高产稳产、丝质优良的特点。目前,在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表现出了良好的推广势头。为了在春季繁育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该品种在夏秋季的繁育性能,作者于2019年连续开展了一代杂交种的夏、秋季繁育。在繁育过程中采用1日3回育的定量蚁量育,结果表明新品种中、日系原蚕小蚕发育整齐,大蚕个体开差小,抗逆性强,种茧茧形匀整,繁育系数高,原蚕斑纹限性,可节省传统的鉴蛹工序,是一对好养易繁的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家蚕幼虫及茧丝质诸性状的性别差异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雄蚕比雌蚕食桑量小,饲料效率高,专养雄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雄蚕茧比雌蚕茧茧丝纤度细、净度高、专缫雄茧,可缫制高品位生丝。斑纹限性蚕品种已达到实用化阶段,推广限性蚕品种,利用其限性特征,于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科5号"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近年选育出的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抗病、双限性斑纹易繁四元家蚕新品种,蚕种生产可依斑纹在蚕期区分雌雄蚕,从而显著提高蚕种生产效益,前两年该品种已在我县农村中试养了两期,试验表明与对照种相比对血液型脓病具强抵抗力,2019年和2020年在我县对该品种进行了农村生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选育推广双限性蚕品种的意义家蚕斑纹限性品种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常染色体上的斑纹(色泽)标志基因转座到W性染色体上育成的特殊性状蚕品种,能根据幼虫的斑纹体色区分雌雄,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蚕种年发种量在205万盒左右。如此大的年生产任务,对于蚕种场来说,其削茧鉴蛹工作耗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在技术性强的制种环节,技术、劳力极度紧缺,特别是削茧、鉴蛹时容易出现差错,使种蛹伤耗造成损失,或雌雄分离不彻底制种时出现纯对面影响蚕种质量,进而影响蚕农的收入和茧丝质量。若蚕种场繁殖斑纹限性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来安徽省有关科研、教学、生产等部门相互协作,在家蚕遗传基础理论、家蚕育种技术及家蚕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抗病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家蚕春用、夏秋用品种及斑纹限性、暗化型等特色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在家蚕种茧育微粒子病防治、日眠控制及后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治等蚕种繁育技术方面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探究家蚕新品种桂蚕5号1~2龄湿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在广西来宾市农村的饲育效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来宾综合试验站于202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进行了桂蚕5号的饲育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桂蚕5号在小蚕期1~2龄利用人工饲料饲育,3~5龄进行...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家蚕品种的引进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品种及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是家蚕品种选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有目的地引进适合当地饲养的成对品种及单一品种,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既可以取代现行品种直接用于生产,又可以作为育种的基础素材,育成适合当地使用的新品种;特殊性状基因材料的引进及利用可选育出特色品种,极大地丰富品种资源基因库,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家蚕品种.现将安徽省蚕桑研究所多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大批品种资源,以及对这些品种资源开展研究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染色体工程将常染色体上的标志基因转座到W性染色体 ,育成实用限性蚕品种。推广限性蚕品种 ,实现专养雄蚕 ,可以有效提高叶丝转化率 ,改善茧丝品质。应用茧色限性品种和斑纹限性品种 ,丝茧育可实现雌雄茧分别利用 ,提高生丝利用价值 ;种茧育可提前预知雌雄比例 ,节省削茧鉴蛹用工 ,降低蚕种生产成本 ,提高蚕种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  相似文献   

15.
丝博园景区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也是苏州和吴江地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丝博园中建立起了一整套四季育蚕的技术体系,温室四季培植桑树和四季养蚕的成功,更是丝博园旅游资源中的一大亮点,还可以作为家蚕品种试验和承接蚕桑科研项目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期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和参与培育了家蚕新品种6对,其中春用高产优质家蚕品种2对,秋用高产优质家蚕品种2对.为了充分发挥家蚕新品种在优质丝绸原料茧生产中的优势,本研究团队一方面着力制定对试养推广家蚕新品种的优化和完善方案,另一方面主动向追求高品位生丝的丝绸企业推荐应用家蚕...  相似文献   

18.
新疆蚕业科技发展50年回顾与"十一五"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半个世纪以来新疆桑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筛选、利用研究,农毛渠桑树立体栽培体系,干旱蚕区家蚕品种的选育及其丰产饲养技术体系,蚕桑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蚕业科技发展的里程做了简要回顾,对新疆“十一五”蚕业科技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家蚕蛾粘液腺及其分泌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家蚕散卵限性品种 (H 9)卵表面胶着物质的含量 ,比较了家蚕散卵限性品种 (H 9,5B)和普通卵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粘液腺的形状与大小。结果表明 :家蚕散卵限性品种H 9的卵表面胶着物质的含量约为0 0 2 2mg/粒 ,少于菁松×皓月。此外还发现家蚕散卵限性品种H 9、5B的粘液腺有所退化 ,粘液腺的质量比较轻 ,且形状也有所不同 ,分泌的胶着物质的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陕西家蚕品种资源概况,回顾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建所50多年来在家蚕品种保育、选育以及品种引入、引进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概述了陕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和陕西家蚕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简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