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60-2012年汉中地区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汉中地区9种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2年汉中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暖夜、暖日、夏天日数和热夜日数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冷夜、冷日和霜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升态势最显著的是暖夜、夏天日数和热夜日数,升幅分别为7.94、3.54、3.06d/10a;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冷夜和霜日,降幅分别为5.83、5.14d/10a.除了热夜日数之外,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呈现具有年代际阶段性变化特征,并有突变现象发生.极端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2000-2010年.汉中地区极端气温事件普遍存在30年左右的主周期,冷日和极端最高气温还具有17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冷日、冷夜、暖日和暖夜均具有更小尺度的周期.综合分析得出,目前该区正处于气温突变容易发生的阶段.1960-2012年汉中地区极端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这易于造成农业气象灾害,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11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气温冷、暖指数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全区高温及暖日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暖夜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冷指数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冷夜日数的下降趋势最显著;高温及暖日日数突变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暖夜日数的突变点发生在2005年;低温、冷日及冷夜日数等冷指数的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95、1983和1987年;60年代的降温主要表现为暖指数的变化,而90年代以来的变暖主要反映在冷指数的变化中;高温及暖日日数与平均气温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暖夜指数及低温日数等冷指数与平均气温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高温和暖日指数空间分布不规律,特别是暖日指数全区表现出不一致的变化方向;其他各指数均表现出全区一致的变化方向,但变化倾向率的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变化率较大的多分布于研究区域的东北部,较小的地区则多分布于西部与西南部。  相似文献   

3.
利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6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马鞍山市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并采用回归系数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马鞍山市极端气温的各种指数。结果表明: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0.3℃/10 a,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分别以3.6、2.7、1.3、1.2 d/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分别以-3.4、-0.3、-0.2、-0.3 d/10 a的速率下降。Mann-Kendall检验发现,除结冰日数未发生突变外,其余指数均发生突变,表明了马鞍山市极端气温有偏冷转为偏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孙晓光  王腾  卓永  党星 《农学学报》2017,7(3):47-54
为了解昌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为本地农牧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利用196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 年昌都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增温率分别为0.25℃/10 a 和0.46℃/10 a,霜冻日数、冷夜(昼)日数减少,暖夜(昼)、夏天日数增多;大部分指数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突变现象,冷事件突变点集中在1990s,暖事件集中在2004—2006 年,且只发生1 次突变现象;各项极端气温指数普遍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3~5 年的震荡周期,同时也存在分布时段不同的其他震荡周期;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有很好的响应,冷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暖事件大;由于昌都独特的地理位置,极端气温具有其独特的变化特征。极端气温的变化将对昌都的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87-12391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90个气象站和5个乡村气象站1957~2010年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南北两区分析了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城市化因素对各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暖夜日数、暖昼日数明显增加;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冷日持续指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日较差逐年减小,北区变化更大;其中冷夜日数减少最明显,北区以3.3d/10a的速率下降,南区减少速率为1.9d/10a。城市化对各种极端气温指数序列的趋势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对冷指数序列趋势变化的影响比暖指教更大;城市化对冷夜日教、冷昼日数长期减少趋势的贡献率为35.79%和20.62%,对暖昼日数增加的贡献率为14.46%。  相似文献   

6.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7.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1—202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并运用趋势分析法、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相关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南州7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暖昼等暖指数呈上升趋势,冷夜等冷指数趋于下降,且冷夜下降趋势比暖昼上升趋势更显著,3个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甘南州有明显的变湿、变暖倾向,且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加。极端气温指数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明显,存在着10年和6年附近的周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丽江气象站的1960—2014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出13个极端气候指数,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检验法和Pettitt等方法来对极端气候指数的趋势和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类极端气候指数中热持续天数、夏日日数、暖夜和暖日指数存在显著增加趋势、霜冻日数存在显著减少(α=0. 05),近54a来增温明显。极端降水指数中,连续湿润日数、湿天降水总量显著减少,大雨天数和干旱日数显著增加,降水趋于集中,干旱风险增加。除热持续日数、冷持续数、降水强度和干旱日数外,其余极端气候指数均通过了显著性突变检验,突变期主要集中于2003—2008年时段,而极端降水指数突变期则集中于1974—1984年时段。总体来看,极端气候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丽江地区暖干化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陕南地区6个代表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Morlet复数小波、主成分分析、累计距平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WMO发布的10个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陕南地区各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周期、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54年来,陕南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夏日、热夜、暖夜、暖日6个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冰日、霜日、冷夜、冷日4个冷指标则均呈下降趋势;(2)10个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282013年的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Morlet复数小波、主成分分析、累计距平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WMO发布的10个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陕南地区各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周期、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54年来,陕南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夏日、热夜、暖夜、暖日6个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冰日、霜日、冷夜、冷日4个冷指标则均呈下降趋势;(2)10个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2829 a左右的主控周期;(3)可将10个极端气温指数划分为5个主成分,其总的方差贡献率达到96.0%;除了年极端最低气温外,剩余9个指数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4)气温极值指数的突变时间主要发生在1999年和1980年;绝对指数的突变基本上发生于1990s年代中期;相对指数的突变则集中出现在1970s年代和2000s年代初。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洪渡河流域务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RClimDex模型计算出了该流域12项极端气温指数,采用一元线性回归、10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月最低气温极大值、暖夜日数、暖昼日数、热夜日数和夏日日数分别以0.230、12.50、5.00、3.20、1.24 d/10年的趋势显著上升,其中暖夜日数、热夜日数、月最低气温极大值变化最显著;月最高气温极小值和极端最低气温均上升,冷昼日数、冷夜日数、结冰日数和霜冻日数均减少,其中冷夜日数的减少趋势最显著。这些充分表明了洪渡河流域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岳元  贾萍  王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41-10744
利用1963 ~2012年长春市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百分位阈值法确定暖日、暖夜和冷日、冷夜的标准,采用非参数Z统计量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长春市50年的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的暖日和暖夜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44和5.50个/10a;而冷日和冷夜则呈现减少的趋势,减少的速率分别为1.61和5.35个/10a;同时夜间增暖幅度大于白天;极端温度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近50年的暖日和冷日、冷夜存在突变.秋季的暖日增加最为显著,春季次之;夏季的暖夜增加最为显著,冬季次之;而冷日和冷夜的减少主要存在于春季和冬季;四季的气温均在变暖,其中以春季、冬季变暖最明显;2月暖日的增加和冷日、冷夜的减少最为明显,暖夜则在6月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阿拉善盟1962-2016年逐日温度观测资料,着重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的方法针对近55年来阿拉善盟极端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阿拉善盟极端高温频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7次/10年;暖夜及暖昼日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9d/10年及2.0d/10年。极端低温频次有所减少,气候倾向率为-1.5次/10年,冷夜及冷昼日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9d/10年及-2.7d/10年。  相似文献   

14.
1960~2013年陕南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陕南地区6个代表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Morlet复数小波、主成分分析、累计距平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WMO发布的10个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陕南地区各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周期、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54年来,陕南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夏日、热夜、暖夜、暖日6个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冰日、霜日、冷夜、冷日4个冷指标则均呈下降趋势;(2)10个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28~29 a左右的主控周期;(3)可将10个极端气温指数划分为5个主成分,其总的方差贡献率达到96.0%;除了年极端最低气温外,剩余9个指数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4)气温极值指数的突变时间主要发生在1999年和1980年;绝对指数的突变基本上发生于1990s年代中期;相对指数的突变则集中出现在1970s年代和2000s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利用邢台地区10个国家级气象站1964~2013年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邢台地区近50 a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日数、霜冻日数、暖昼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和极端低温事件均表现为减少趋势,每10 a的减少天数分别为2.2 d、5.2 d、2.0 d、2.8 d、7.7 d和5.7 d;极端高温事件和暖夜日数表现为显著增多趋势,每10 a的增长天数分别为3.1 d和5.9 d。霜冻日数在1996年后出现明显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在1983年后出现明显减少,1996年后又出现明显增多;暖昼日数在1996年后出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增多。市区和中东部地区总体上比沙河、内丘和临城等西部地区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60~2013年河套地区13个站点的每日气象资料,应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Morlet复数小波和R/S分析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近54年里,河套地区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热指数(夏日、热夜、暖日和暖夜)均呈现上升趋势,冷指数(冰日、霜日、冷日和冷夜)均显著减少;河套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伴有突变现象,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暖指数的上升和冬季气温升高是河套地区全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发生的次数较多,在全年各月中以7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尤其是7月中旬;AO与NAO指数对河套地区冬春季(尤其是冬季)极端气温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602013年河套地区13个站点的每日气象资料,应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Morlet复数小波和R/S分析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近54年里,河套地区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热指数(夏日、热夜、暖日和暖夜)均呈现上升趋势,冷指数(冰日、霜日、冷日和冷夜)均显著减少;河套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伴有突变现象,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暖指数的上升和冬季气温升高是河套地区全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发生的次数较多,在全年各月中以7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尤其是7月中旬;AO与NAO指数对河套地区冬春季(尤其是冬季)极端气温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71—2018年浙江省常山县逐日气候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和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常山11个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证实分析气候条件对常山油茶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山极端最高(低)气温、暖昼(夜)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最长连续有雨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冷昼(夜)日数、最长连...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荣成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 ~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温度资料计算极端高温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暖日(夜)有增加趋势,冷日(夜)有减少趋势,但冷日变化趋势较小;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和最低气温极大值均呈上升趋势,而最高气温极小值呈下降趋势;结冰日数和霜冻日数均有减少,全年霜冻日数多于结冰日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1962~2016年以来阿拉善盟八个有代表性的地面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研究分析阿拉善盟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以来,阿拉善盟极端低温事件年平均频次为5.8次,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5次;冷夜与冷昼日数均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