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策  徐泉芬 《蚕学通讯》2005,25(3):37-37,46
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密集型的蚕桑业遇到了新的挑战.改变落后的养蚕方式,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技术已迫在眉捷.近年来,铜梁的蚕业工作者和蚕农进行省力化养蚕的结果证明:只要进一步改进养蚕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就能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提高养蚕劳动效益,稳步发展蚕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桑蚕5龄不除沙,自动上蔟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提高了养蚕劳动效益,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蚕劳动效率,缓解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与养蚕劳力不足的矛盾,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养蚕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收益,将行之有效的常规技术改进、组装成从补催青至自动上蔟全程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劳动密集型的蚕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降低养蚕生产劳动强度,减少养蚕用工,降低养蚕成本,就成了蚕业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养蚕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就是5龄阶段.不但天天采叶喂蚕,而且要天天除沙,上蔟时熟蚕要一条一条地捉.由于劳力紧缺,弃桑不管,有桑不养蚕的现象日渐严重.为了稳定蚕业生产,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探,采用固定蚕台育,5龄期不除沙,上蔟不捉熟蚕,让其自行结茧获得成功,受到了养蚕大户的欢迎.为了让这一成果得到健康有序的推广,笔者就相关技术谈谈初见.  相似文献   

4.
邹庙村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栽桑养蚕示范村,2013—2020年该村连续6年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呈现阶梯式增长,推动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做法是:以技术服务坚定蚕农发展生产的信心;推广省力化技术降低栽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低产桑园进行全面改良提高生产效益;培养专业大户积极发挥生产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力迈出农村前往城市打工,使劳动密集性产业的蚕桑生产丧失了许多劳力,加上养蚕的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蚕桑生产竞争力明显削弱.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提倡省力化养蚕成为当代蚕业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长期从事蚕桑生产技术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应用总结省力化养蚕技术,现就农村小蚕木框叠式二回育省力化技术的应用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适应规模化经营和蚕桑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引进和推广了大棚养蚕技术.经过研究和改进,先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了庭院简易大棚、标准活动简易大棚和塑料大棚等三种不同形式的大蚕饲育形式.这项技术的推广,解决了广大养蚕农户蚕室紧张的问题,实现了人蚕分离,养蚕消毒防病更加简便,有利于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由于采用地蚕条桑育的方式,提高了蚕农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推广几年来得到了广大蚕农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这几种不同形式的养蚕大棚作一比较,以便今后更好的运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石泉县针对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多、留在家里的劳动力不足,山区生产条件差、养蚕劳动强度大的状况,组织蚕桑技术人员,积极探索了符合山区实际、深受群众欢迎的"大棚养蚕"技术,在部分蚕区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开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是当前和今后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要介绍我省省力养蚕技术的发展过程,提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规范,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五条技术关键和推广措施以及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稚蚕一回育壮蚕二回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蚕桑生产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当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养蚕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因此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是目前发展蚕桑生产的一项势在必行的措施.全龄少回育试验实行稚蚕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结果表明:减少给桑回数是提高养蚕工效的一项可取措施.少回育与四回育相比,能节省养蚕用工43.1%,节省桑叶31.8%,取得与四回育相当的蚕茧产量与质量,从而达到低消耗、高工效、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劳动力发生转移,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工本,提高经济效益己成必然趋势。传统的养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一些新的养蚕技术便应运而生,全年条桑育取代传统的片叶养蚕、自动上蔟取代拾蚕上蔟等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近年来泾县桃花潭镇晚秋蚕饲养大力推广条桑育、蚕台育等饲养方式取得成功。1晚秋大蚕条桑育、蚕台育的意义1.1有利于提高养蚕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省力化养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摸索,经大量的试验证明,全龄采用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根据小蚕的生理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能保持桑叶新鲜的特点,我们在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蚕期( 1~3龄)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用工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贵蚕三号,贵州省蚕科所家蚕研究室提供。1 .2 供试桑品…  相似文献   

12.
陈子铭 《北方蚕业》2010,31(1):35-36
从降低养蚕劳动强度,缓减农村劳动力紧缺状况,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出发,结合榆林蚕桑生产的实际及气候特点,研制出适宜榆林推广的几种省力化蚕具。介绍了小蚕饲育箱、大蚕笆篱式饲育平台、大蚕省力化平台及活动式饲育平台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桑园速生丰产和桑叶收获、养蚕省力化,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2020年,在淳安县汾口小蚕共育专业合作社宋祁蚕桑基地进行大蚕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和常规片叶育对比试验,经试验得知,杂交桑条桑省力化育除盒蚕种产茧量、盒蚕种产值分别比嫁接桑片叶育低10.7%和9.7%;但是每667 m2桑园多养蚕种18.7%,多产茧5.9%,产值多7.1%,用工量少32.2%,净收入多25.8%,有效地降低农户采桑、养蚕的劳动强度,对现代蚕桑产业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蚕桑生产也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最大障碍是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养蚕方面,因此,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是当前发展蚕桑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施大田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淳安蚕桑产业的发展,淳安蚕桑呈现出勃勃生机.由于蚕茧质量效益较好,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高,随着户均养蚕规模在不断扩大,养蚕设施紧张、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淳安蚕农迫切需要应用一种简单易行、成本较小、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新模式.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是实现浙江省蚕桑"西进"和加快淳安蚕桑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2003年在全县10个蚕桑重点乡镇实施大棚养蚕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省力化养蚕技术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坚 《广西蚕业》2012,(4):64-66
通过省力化养蚕与标准化蚕室养蚕实绩的对比,阐述了省力化养蚕的优点: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既节约用工、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效。同时强调了省力化养蚕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侯的变暖,桑树生产期延长,产叶量增加;加之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在家养蚕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养蚕劳动强度又大,存在着有桑不养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桑叶是家蚕最优良的天然饲料,养蚕必先种桑。所以养蚕生产一直被桑树的生长周期和桑叶产量所限制,尤其是在夏秋蚕期往往由于叶质较差、气候条件恶劣而引发蚕病,导致减产或失收。同时,桑树栽培期较长,肥培管理复杂,采叶养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此,国内外的蚕业科技工作者一直想改革这一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养蚕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产量、质量、省工、省本,是我县今后蚕桑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举。多年来养蚕过程中蚕体消毒,采用纱布袋、细筛等工具撤防僵粉或石灰粉,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通过探索,改装出一种电动喷粉器,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养蚕大户王子贤户为例,介绍了简易、省力、高效的“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以及采取“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摆脱了劳动力和劳动强度对家蚕饲养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家蚕饲养规模小、蚕桑产值占家庭收入比重低的弊端,能够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家蚕饲养集约经营,让日渐式微的蚕桑产业重新走向辉煌,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