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鸡螨虫病屡有发生的情况,对睢县某养殖小区6个鸡场,新郑养殖小区2个鸡场共8个鸡场的不同年龄段的鸡进行鸡螨病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调查地区感染严重。将采集病料后进行显微观察和制片标本鉴定,发现引起这些鸡螨病的病原为禽刺螨属的囊禽刺螨。以杀灭菊酯及阿维菌素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鸡螨病是由多种对鸡具有侵袭、寄生性质的螨类引发的,以鸡群表现为贫血、骚动不安、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的鸡体内外寄生螨病的总称。引起鸡螨病的螨类主要有鸡皮刺螨、林禽刺螨、鸡新棒螨、突变膝螨、鸡膝螨、寡毛鸡螨、住囊鸡雏螨、各类羽螨等,分别隶属于十余个螨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夏地区1590只家兔外寄生虫调查,发现当地兔的外寄生虫有7种:免疥螨、兔瘙螨、兔背肛螨、柏氏禽刺螨、鸡皮刺螨、大腹兔虱、不等单蚤。并对兔背肛螨和大腹兔虱的形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1 病因及病原形态学特征 鸡皮刺螨是鸡的一种体外寄生的节肢动物,流行十分广泛,对养殖业发展有严重影响,它属于中门亚目(Mesostigmata)、鸡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鸡皮刺螨属(Dermanyssus),通过低倍显微镜观察,发现虫体为椭圆形,有4对足(幼虫6对足),棕褐色,饱食后呈红色.前端有长的口器,雄虫体长0.6 cm,雌虫体长0.72~0.75 cm,饱食后可达1 cm以上.假头长,螯肢一对,细长呈针状,足长而强大,有吸盘.  相似文献   

5.
1生物学分类及形态 红螨是一种家禽体外寄生虫,即鸡螨,也叫刺皮螨、禽螨。属于蜘蛛纲螨目。特征为躯体融合,无触角,虫体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对患病小鼠感染的螨进行鉴别诊断,首先,使用透明胶纸法和被毛采集法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初步确定螨的种类;随后,选定螨18S rRNA基因,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确认螨的种类。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的螨呈白色,长椭圆形,中央稍宽,前后两端稍窄,有4对足;在螨体后3对足之间有特征性的突起;尾端的尾乳突有2根特征性的后端毛,初步鉴定为鼷鼠肉螨。PCR扩增虫体18S rRNA基因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螨与鼷鼠肉螨的18S rRNA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98.68%。直接镜检结合PCR检测结果,表明患病小鼠感染了鼷鼠肉螨。  相似文献   

7.
门诊收治1例犬皮肤病病例,疑似蠕形螨感染。采集皮肤刮屑,镜下观察寄生虫形态;取病变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提取病变皮肤DNA,扩增犬蠕形螨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序列并进行产物测序。结果:皮肤刮屑中可观察到具有典型特征的蠕形螨;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蠕形螨寄生于感染皮肤毛囊中;从皮肤样品中成功扩增出一条长度为773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犬蠕形螨几丁质序列相似性达99%。结论:皮屑寄生虫检查、病理学组织诊断和PCR诊断结果证实该病例为蠕形螨皮肤病。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禽业的迅猛发展,在现代化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一些外寄生虫变得严重起来。特别是北方羽螨,靠其短暂的生活史和坚强的抵抗外界环境能力在集约化养鸡场广泛存在。北方羽螨,即林禽刺螨(Ornithonyssussylviarum),属节肢动物门、蛛蜘纲、螨目、刺皮螨科,虫体驱体融合,无触角,四对足,无翅,具有角质化过程较高的游离的背板和腹板,附节上有爪和肉垫。目视只有针眼大小,爬动迅速。北方羽螨主要生活在温带地区,各大中小鸡场极为常见。自然宿主主要包括家禽、野禽、老鼠,靠吸血生活。由于老鼠和野禽也是北方羽螨的宿主,这给预…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地区禽波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河南、山东3省份17个鸡场的74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 avium)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存在,70日龄以下商品代和父母代肉鸡血清样品的禽波氏杆菌抗体阳性率较低(平均5.96%);70日龄以上肉种鸡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平均50.00%),其中广西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26.32%(65/247),河南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76.76%(109/142),山东鸡场的阳性检出率为87.27%(48/55)。回归分析表明,禽波氏杆菌抗体阳性率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928)。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蒜素对鸡皮刺螨的驱避效果和持效时间,本试验使用滤纸片法进行体外试验,测定0.5、1.0、1.5、2.0、3.0和4.0 mg/mL大蒜素溶液对鸡皮刺螨的驱避效果,并绘制驱避活性曲线;使用0.5%、1.0%、3.0%大蒜素水乳剂和长效驱避剂作为处理组,OFF驱蚊液和1.0%驱蚊酯长效驱避剂作为对照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对不同浓度和剂型的大蒜素进行比较,在14 d内每2 d测定1次驱避率,并绘制驱避率变化曲线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素溶液驱避50%鸡皮刺螨时的大蒜素使用浓度(RC50)和驱避100%鸡皮刺螨时的大蒜素使用浓度(RC100)分别为1.98和3.74 mg/mL。随着大蒜素浓度增加,其驱避率升高,持效时间变长;3.0%大蒜素水乳剂在0~4 d内驱避效果优于0.5%和1.0%的大蒜素水乳剂,1.0%和3.0%大蒜素长效驱避剂在0~8 d内驱避效果优于0.5%大蒜素长效驱避剂。大蒜素长效驱避剂在相同时间内的驱避效果优于同浓度大蒜素水乳剂。与市售驱避剂相比,1.0%和3.0%大蒜素长效驱避剂驱避效果更好,且3.0%大蒜素长...  相似文献   

11.
汪明  潘保良 《中国家禽》2012,34(18):49-50
1 我国鸡外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集约化是我国养鸡业的主要饲养方式,集约化鸡场的高密度饲养、大量废弃物的存在以及人和物在鸡场间和鸡场内的频繁流动为鸡外寄生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容易造成外寄生虫在鸡场中的流行.危害我国集约化养鸡场的主要外寄生虫有皮刺螨、北方羽螨和鸡虱子.据王芳菲等[1]对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我国27.76%的鸡场存在皮刺螨、北方羽螨和鸡虱子感染.其中,皮刺螨占总发病率的53.85%,北方羽螨占30.77%,鸡虱子占15.38%.皮刺螨主要危害蛋鸡场,北方羽螨主要危害种鸡场,鸡羽虱主要危害雏鸡.此外,跳蚤、软蜱在部分地区的鸡场也有发生[2,3].  相似文献   

12.
<正>北方羽螨即林禽刺螨(Ornithonyssus sylviarum),属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螨目、刺皮螨科,虫体躯体融合,无触角,四对足,无翅,具有角质化的游离背板和腹板,跗节上有爪和肉垫。目视成虫只有针眼大小,爬动迅速[1-2]。北方羽螨主要生活在温带地区,靠吸血  相似文献   

13.
鸡螨虫病是养鸡业中一种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流行发生,对养鸡业危害最严重的体外寄生虫之中,最常见的螨虫包括皮刺螨和北方羽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Olivier Sparagano 博士经研究发现:即使在养殖业发达的欧洲国家鸡皮刺螨的感染也相当严重,笼养、自由散养鸡感染率可达60%-65%,而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也达到54%。皮刺螨吸食鸡的血液和组织液,并分泌毒素,引起鸡皮肤红肿、损伤和炎症,致使鸡只消瘦、贫血、生长缓慢,蛋鸡产蛋率下降,严重影响肉、蛋等产量和质量;皮刺螨反复不断的侵袭骚扰使鸡群躁动不安,影响采食和休息,饲料转化率降低。据报道,鸡螨虫可使鸡产蛋率下降5%-15%,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鸡螨虫每年给欧盟养鸡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3亿欧元。2012年7月北京养殖户陆续反映在养殖场内发现鸡虱子样寄生虫。我们对该地区的5个养殖户进行了调查、采样、检测,最终确诊为鸡皮刺螨虫。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福建省鸡场圆圈病毒3型(GyV3)的流行及其VP2基因变异情况,2021年在南平市、龙岩市和福州市的36个鸡场,采集365份疑似GyV3感染病鸡的腺胃样品,通过PCR进行GyV3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GyV3核酸阳性55份,阳性检出率为15.06%。对5份GyV3阳性样品进行VP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5份样品的VP2基因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6%~99.9%和98.3%~100%,与参考株山东肉鸡分离株SDAU-1和巴西家鸡分离株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8.3%~99.2%和97.5%~99.2%,均属于Group A分支中的GyV3小分支。结果表明:福建省鸡场存在GyV3流行;其VP2基因遗传序列稳定,可作为GyV3感染流行病学监测的首选基因。本研究为GyV3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鸡刺皮螨也叫红螨、栖架螨或禽螨。广泛分布于世界,过去在温带的温暖地区的老鸡舍中特别严重,如今在现代化的多层笼养蛋鸡中多见。有时是鸡场饲养员在遭受侵袭后,才发现鸡群存在红螨。红螨通常在夜间爬到鸡身上吸血,白天隐藏在周围的设备上休息,如笼子的缝隙、水料槽底下、托蛋板上,看上去是一些明显的红色或微黑色的小圆点,  相似文献   

16.
本调查检测了鲁、豫两省7个地区15个鸡场的552份血清样品,其中14个鸡场有衣原体感染,平均阳性检出率为12.86±9.42%。其中泰安某场阳性检出率最高达32.14%,各场间阳性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鸡品种间阳性检出率差异著(P〈0.05),其中海科蛋鸡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3.81%,蛋鸡与肉鸡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本病阳性检出率与禽霍乱阳性检出率有相关性(r_s=0.565);并且两病混合感染率最高为18.31%。鸡衣原体病是由衣原科(Chlamydiaceae)衣原体属(Chlamydia)的鹦鹉衣原体(C.Psittac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可感染近140种禽类。已发生于约60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有部分地区发生本病,为了查明山东、河南两省本病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我们于1989年,结合畜禽疫病调查,对驻两省7个地区部队的15个鸡场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江苏徐州地区,分别采集18个鸡场共计1800份样品进行p27抗原及禽白血病A/B亚型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检各鸡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禽白血病感染,A/B亚型禽白血病在徐州地区鸡场内普遍存在。1试验材料 试剂为禽白血病 p27抗原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检测试剂盒,禽白血病 A/B 亚群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在江苏徐州地区选取10个蛋鸡场和8个肉鸡场,每场分别采集50份泄殖腔面试子进行p27抗原检测,同时采集血清进行ALV-A/B抗体检测。10个海兰褐蛋鸡场中D1-D5蛋鸡场试验鸡的日龄为45日龄,D6~D10为140日龄,8个肉鸡场R1-R8均为30日龄的白羽肉鸡。具体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邢台县某养鸡场所饲养的一批高峰期产蛋鸡群鸡因发病产蛋率持续下降,虽经多个兽医诊治均未出现好转,并开始出现鸡只伤亡,经笔者进行检查,确诊为由鸡皮刺螨引起的寄生虫性传染病。通过采取有效治疗办法,鸡群明显好转,15日后产蛋率恢复正常。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阿拉尔市散养鸡感染的线虫种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PCR法对阿拉尔市2只林下散养鸡盲肠中发现的43条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虫体外观呈白色短线状,两端较细;雌虫阴门到尾端距离为4.12~6.35 mm;口腔短,食道前部圆柱状;雄虫尾端有2根不等长的交合刺,初步鉴定为鸡异刺线虫。基于线虫ITS基因位点,对2条虫体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经序列比对,2条虫体序列与我国四川省鸡源异刺线虫序列同源性为99.90%,鉴定为鸡异刺线虫。种系发育分析显示,本研究所获鸡源异刺线虫序列与禽源异刺线虫同处于1个进化支,与其他异刺线虫属的线虫形成不同分支。研究结果为鸡源异刺线虫的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吉林省父母代种鸡场禽白血病A/B亚群感染状况,为种禽净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方法,对吉林省5个地区的父母代种鸡场进行禽白血病A/B亚群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50%的鸡场基础设施不完善,20%的鸡场曾监测过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共检测样品900份,检出阳性样品60份,个体真实流行率为6.72%(95%CI:5.08%~8.36%)。[结论 ]该5个地区均有禽白血病流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和良好的环境卫生,对疫病净化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