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对鸡脾脏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从鸡脾脏组织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至24 h、72 h、120 h单核细胞的分化过程;通过PCR扩增ALV-J特异性引物H5/H7,验证脾脏巨噬细胞对ALV-J的易感情况;同时,通过qPCR验证感染ALV-J后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干扰素及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分化至第120 h形成形态正常的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鸡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蛋白发现,84.9%的细胞为KUL01阳性细胞;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对ALV-J易感,并且ALV-J可整合进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基因组中;对感染ALV-J的鸡脾脏巨噬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发现ALV-J感染导致鸡脾脏巨噬细胞形态逐渐萎缩直至死亡;ALV-J感染6 h、12 h、24 h及48 h可诱导鸡原代脾脏巨噬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的表达显著上调,在ALV-J感染24 h、48 h诱导肿瘤抑制因子(TNF-α)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2.
岭南黄鸡快,慢羽品系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黄鸡快、慢羽新品系雏鸡在出壳后24小时内利用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94.1%,快羽C系和慢羽D系0,4,8,12周龄的平均体重及12周龄的料肉比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12周龄存活率快羽C系为95.03%,明显高于慢羽D系的88.76%。  相似文献   

3.
利用找到的鸡快羽和慢羽基因,采用双重PCR方法建立了一种高效的鸡快、慢羽分子鉴定方法,在快慢羽自别雌雄鸡群体当中验证表明准确率达100%。采用该方法和经典表型鉴定方法对同一群鸡进行快慢羽判定,结果发现,除表型鉴定为微长型的个体与分子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4.1%外,其它羽型符合率均达100%。对该鸡群快、慢羽个体早期生长速度比较研究发现,除出壳重差异不显著、第1周差异显著(P0.05),在其后各周,快、慢羽个体间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博普总碱散改善蛋鸡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将试验鸡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博普总碱散(BP)组,结合q RT-PCR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TNF-α、IL-1β、NF-κB、IL-8和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试验发现:BP组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显著下降(P<0.05);BP组十二指肠IL-8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TNF-α、IL-1β、和NF-κB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NF-κB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TNF-α、IL-1β和IL-8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回肠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TNF-α、IL-8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十二指肠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KEGG通路富集结果均包含PI3K-Akt信号通路。结果表明:博普总碱散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改变肠道炎症因子的表达量从而改善蛋鸡肠道...  相似文献   

5.
快慢羽品系贵妃鸡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周龄的6只快羽贵妃鸡与6只慢羽贵妃鸡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系间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均为慢羽鸡大于快羽鸡,且髋宽、半净膛率两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两品系间的内脏器官的体积大小和骨架结构大小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骨架指数与睾丸重慢羽鸡均大于快羽鸡,器官指数则是慢羽鸡小于快羽鸡.  相似文献   

6.
禽白血病和羽速基因对白壳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700只白来航母鸡禽白血病检测,慢羽鸡的白血病阳性率(56.78%)极显著高于快羽鸡(10.93%)。对快羽鸡(k)、慢羽鸡(K)、白血病阴性鸡(-)和阳性鸡(+)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几种鸡之间的死淘率都无显著差异;K的140日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k,开产日龄(od)K比k推迟(P<0.01);产蛋数(tn)k比K多(P<0.01)。阴性鸡和阳性鸡之间在od和tn方面差异显著(P<0.01)。慢羽阴性鸡和慢羽阳性鸡之间、以及快羽阳性鸡和快羽阴性鸡之间140日龄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总产蛋数快羽阴性鸡最多,与慢羽阴性和慢羽阳性差异都显著(P<0.05)。慢羽阳性鸡产蛋数最少,和慢羽阴性鸡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坝上长尾鸡快慢羽基因对育成期体重与羽毛生长的影响,了解羽毛脱换规律,为饲养管理提供参考,对坝上长尾鸡快慢羽类型体重与尾羽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观察了主翼羽、副翼羽、轴羽的脱换过程。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育成期间快慢羽公鸡体重差异不显著,快羽母鸡的生长要早于慢羽母鸡,但育成结束时快慢羽鸡的体重并没有显著差异。育成期间快羽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要显著早于慢羽鸡,母鸡主翼羽、副翼羽的更换显著早于公鸡;8~14周龄主翼羽的更换速度比较快,而14周龄以后更换速度变慢,育成结束时快羽鸡仍有1~2根主翼羽未更换,慢羽鸡则有2~3根主翼羽未更换。育成期同系别母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公鸡早,同性别快羽鸡的第一副翼羽和轴羽脱换要比慢羽鸡早。坝上长尾鸡尾羽较长,育成前期快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而后期慢羽鸡的尾羽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8.
快慢羽基因对坝上长尾鸡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坝上长尾鸡快慢羽基因对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对0~10周龄坝上长尾鸡体重与羽速生长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坝上长尾鸡快羽与慢羽0~10周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快羽鸡主翼羽和副翼羽长度在2周龄时显著大于慢羽(P0.05),随着周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育雏期末差异不显著(P0.05),8周龄慢羽鸡主翼羽和副翼羽长度显著大于快羽(P0.05)。快羽鸡1~3周主翼羽与副翼羽差异较小,随着鸡的生长差异增大,慢羽鸡1~4周主翼羽与副翼羽差异较大,随着鸡的生长差异减小,育雏期结束时,主翼羽发育优势体现出来,因此,1~4周翼羽的生长可以作为坝上长尾鸡快慢羽鉴定的辅助方法。快羽鸡在1周龄开始长出尾羽,慢羽鸡在3周龄以后开始长出尾羽,可以根据尾羽的生长情况对坝上长尾鸡进行快慢羽鉴别,鉴定时间最好控制在1~6周。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为北京油鸡品系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选用北京油鸡纯系母雏534只,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母鸡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差异。北京油鸡保种群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表型特征鉴别,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6周龄时通过PCR方法进行再次鉴定快慢羽。7 d内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 d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每周测定体重,9~18周每隔1周测定体重;产蛋期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初生雏鸡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通过PCR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快羽鸡占总数的25%,慢羽鸡占75%,慢羽鸡又以M2为主,有少量M1和M3。21日龄以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与慢羽鸡相比,快羽鸡70日龄后体重显著增加(P<0.05),且开产日龄显著提前(P<0.05),但是43周产蛋数较低(P<0.05);快羽鸡除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慢羽鸡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产蛋性能上有一定差异,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应有所差异化,包括加强慢羽品系早熟性即开产日龄的选育和调整快羽品系育成期饲料能蛋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清远麻鸡快慢羽群体共200只,通过对初生羽毛长度、体重、鸡冠高度和羽毛成熟性等指标的测定,并对初生羽毛长度和羽毛成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清远麻鸡快慢羽系各阶段生产性能的差异,解析初生羽毛长度与早熟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日龄快羽R2型的主翼羽长度和平均羽毛长度均极显著长于慢羽倒长型(L2)(P<0.01),但其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差值极显著短于慢羽倒长型(L2)(P<0.01);(2)42日龄时,慢羽倒长型(L2)公鸡体重极显著大于快羽R2型(P<0.01);110日龄时,快羽R2型母鸡的冠高显著高于慢羽母鸡(P<0.05),同时,快羽R2型母鸡羽毛成熟性也极显著优于慢羽倒长型(L2)母鸡(P<0.01);(3)快羽R2型鸡羽毛成熟性与初生翼羽长度呈中度正相关(r=0.264~0.322),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提示,清远麻鸡快慢羽系中最常见的快羽R2型和慢羽倒长型(L2)的各阶段的生产性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快羽R2型的初生羽毛长度可对羽毛成熟性实施间接选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感染大肠杆菌白羽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回肠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将60只60日龄白羽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组分3笼饲养,每笼分别饲养7、7、6只),分别记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复方中药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2组每羽腹腔注射2 mL大肠杆菌菌液,观察鸡只反应,待出现明显腹泻症状时开始给药。复方中药组按照100 g/L(以生药量计算)饮水给药,连用3 d,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不给药。结果显示,感染对照组和复方中药组鸡只接种后均出现腹泻症状,给药第3天,复方中药组粪便分数恢复到与健康对照组相似水平;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组可显著改善鸡只体重下降(P<0.05),显著降低鸡只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P<0.05),显著下调回肠炎性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基因mRNA表达(P<0.05),显著上调回肠抑炎因子IL-10和TGF-β基因mRNA表达(P<0.05)。综上所述,复方中药提取物能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白羽鸡体重下降和肝肾损伤,并通过抑制肠道促炎因子分泌,以及促进抑炎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71-177
旨在mRNA水平上研究催乳素受体(PRLR)、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雌激素受体2 (ESR2)、多巴胺受体2(DRD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5个繁殖调控基因在5个不同日龄的太行鸡卵巢中的表达变化,为太行慢羽鸡的高产蛋性能提供依据。应用RT-qPCR方法检测快慢羽太行鸡卵巢组织中5个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2~(-ΔΔCt)表示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羽型和日龄的差异分析,2~(-ΔCt)表示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基因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52(育雏末期)~300d(产蛋高峰期)太行鸡PRLR表达持续升高,慢羽鸡表达均高于快羽鸡,且在250d产蛋高峰期慢羽鸡表达显著高于快羽鸡((1.20±0.23)vs(0.58±0.16),P0.05);但0d表达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且快羽鸡表达显著高于慢羽((2.76±0.00)vs(0.70±0.54),P0.05);FSHR表达量随日龄逐渐降低,但慢羽鸡表达均高于快羽鸡,且在0,52d显著高于快羽鸡((23.97±1.28)和(12.93±4.37)vs (18.00±0.00)和(6.00±2.15),P0.05);DRD2表达呈现波动降低,0d慢羽鸡表达显著高于快羽鸡((51.86±9.42)vs(15.88±0.00),P0.05);5个日龄ESR2表达慢羽鸡均高于快羽鸡,且在250d产蛋高峰期慢羽鸡显著高于快羽鸡((2.71±0.75)vs(1.11±0.40),P0.05);VIP表达在139(开产期)~300d(产蛋高峰期)逐渐升高,产蛋高峰慢羽鸡表达高于快羽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PRLR和FSHR对卵巢卵泡发育发挥关键作用,与慢羽太行鸡的高产蛋水平密切相关;DRD2、ESR2和VIP在太行鸡发育和产蛋过程中表达波动变化,对PRLR和FSHR的表达存在调控作用影响太行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3.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AvβDs 4和AvβDs 10的相对表达量;收集鼻黏膜洗液,检测sIgA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试验鸡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β-防御素4、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鼻腔黏膜sIgA显著增高。提示前炎因子、趋化因子、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对副鸡禽杆菌感染的免疫调控,分泌的sIgA在抗副鸡禽杆菌感染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了副鸡禽杆菌感染后细胞因子及抗体变化,对探寻新的免疫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8周龄健康肉鸡 6 0只随机分成 2组 ;其中试验组 4 5只 ,对照组 15只。试验组每只鸡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10 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 ,研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类风湿因子 (RF)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鸡血清中 RF水平自第 1天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第 2 8天达到峰值 5 .5。血清中 TNF-α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在接种后第 3、5天差异显著 (P<0 .0 5 ) ,第 14天差异极显著 (P<0 .0 1) ;血清中 IL- 6的含量在第 2周上升的幅度最大 ,随后持续至少 3周 ,第 14天开始该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与关节炎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紫草素凝胶对驴伤口愈合的效果,为皮肤无瘢痕愈合提供参考。用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驴巨噬细胞进行处理,分别检测细胞中TGF-β1、IL-10、TNF-α和IL-6的mRNA与细胞上清液中蛋白的表达水平,以确定紫草素的最佳添加浓度;建立驴皮伤口模型,在伤口表面涂抹紫草素凝胶,拍照、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检测驴皮肤中伤口愈合相关基因和血清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均能降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其中10 μmol/L紫草素效果最佳。在驴皮伤口上涂抹紫草素凝胶第11天时,紫草素组的伤口收缩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发现,第11天时紫草素中的组织逐渐排列整齐;第60天时,紫草素组中表皮层的厚度相对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第11天时,紫草素组中TGF-β1、IL-10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TNF-α、IL-6 mRNA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第3天时,紫草素组血清中TGF-β1、IL-10的浓度升高,TNF-α、IL-6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第7天时,紫草素组TGF-β1浓度显著降低(P<0.05),TNF-α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且IL-10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均能降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其中10 μmol/L紫草素效果最佳,能促进驴皮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用羽髓物鸡胚接种法诊断鸡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魁 《中国家禽》2000,22(3):33-33
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试验 ,以绒毛尿囊膜(CAM)上病毒痘斑生长情况为依据 ,诊断鸡MD ,收到满意效果。1健康鸡胚经隔离饲养、血清学检验(AGP)并证明无MD抗体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的鸡胚。2羽髓浸液MD可疑鸡5只(70日龄) ,每只鸡取翅羽20根 ,剪下带羽囊的羽根放入消毒过的试管内 ,加入灭菌生理盐水3mL ,用消毒过的镊子挤出羽髓 ,弃去羽囊壳 ,破碎羽髓 ,搅拌后即为1份羽髓浸液 ,备用。3接种试验用上述羽髓浸液 ,按常规方法 ,即时(不加保存)接种于已孵化4~5d的健康鸡胚卵黄囊 ,每份羽髓浸液接种12个鸡胚 ,每胚…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尤其是α-干扰素(IFN-α)在控制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IFN-α在流感过程中的作用,给感染流感病毒的模型动物猪接种IFN-α中和单克隆抗体(Abs)K9。首先确定了IFN-α中和Abs的最佳接种剂量与接种途径,据此研究Abs对猪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给猪气管内接种半数鸡胚感染量为106的H1N1流感病毒,接种18 h后,分别给试验猪气管内和腹膜内注射高剂量的IFN-α中和Abs和对照Abs。试验猪分别于接种后0、24、30、487、2 h安乐死。在接种后24和30 h,接种K9猪的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α明显减少,并伴随IL-6和IL-12的减少,而对照抗体处理组TNF-α和IL-1的水平未受影响。最重要的是,IFN-α中和单克隆抗体处理组动物出现临床症状推迟了24 h,同时伴随IFN-α的减少,但是并没有对病毒的复制及肺脏的病变产生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IFN-α对IL-6和IL-12有诱导作用,3种细胞因子在抗猪流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1日龄清远麻鸡快慢羽参数与羽毛发育和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随机选取1日龄清远麻鸡快羽公母雏各80只,慢羽公母雏各80只,测定出雏时快慢羽参数(主翼羽长、覆主翼羽长、羽长均值和羽长差)、42日龄和110日龄时的体重和冠高及110日龄时的背部干毛率和翅膀干毛数,分析清远麻鸡快慢羽性状和性别与羽毛发育及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快羽系的主翼羽长、羽长均值和翅膀干毛数都极显著高于慢羽系(P<0.01),而快羽系的覆主翼羽长极显著低于慢羽系(P<0.01),羽长差显著低于慢羽系(P<0.05);母鸡的覆主翼羽长和背部干毛率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羽长均值和羽长差显著高于公鸡(P<0.05);快羽母鸡的翅膀干毛数极显著高于慢羽公母鸡(P<0.01),快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极显著高于慢羽母鸡(P<0.01);快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与主翼羽长和背部干毛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覆主翼羽长和羽长均值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慢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与覆主翼羽长和羽长均值都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感染SPF鸡对IFN-γ、IL-2、IL-4和IL-10共4种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4种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其中IFN-γ质量浓度A组于第7、14天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于第7天显著高于C组(P〈0.05);IL-2质量浓度各组于第3、5、7天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以此为:A、B和C组;A组与B组IL-4和IL-10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IL-4质量浓度于第5、7、14天显著高于C组(P〈0.05);且2组IL-10质量浓度于第5、7、14、21天显著高于C组(P〈0.05)。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IFN-γ、IL-2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和IL-4、IL-10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的细胞免疫作用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对固始鸡自然群研究得知,快羽占8.60%,慢羽占91.40%,说明固始鸡的原始种群主要以慢羽为主。其羽型分布结果为:快羽中R1型占68%,R2型占32%;慢羽中,倒长型占58.8%,等长型占16.5%,未长型占24.7%,未出现微长型。依据鸡的快慢羽显隐性关系以及伴性遗传的原理,通过个体选择、测交和纯繁扩群等方法建立了固始鸡快、慢羽纯系。将建立起来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进行纯繁,其后代快羽及慢羽比例分别达到了99.5%和99.7%以上。经两系自别配套知,其后代雏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