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研究着色虹鳟在摄食状态和饥饿状态下的虾青素降解规律,实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101.9±1.3)g的未着色虹鳟和已着色虹鳟,对未着色虹鳟饲喂含虾青素(100 mg/kg)饲料以研究虾青素在机体的沉积规律(虾青素沉积组);对着色虹鳟,饲喂含虾青素(100 mg/kg)饲料(正对照)、不含虾青素饲料(摄食降解组)或予以饥饿处理(饥饿降解组),实验共设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实验共持续4周,每周采样一次,测定肌肉、肝脏和全鱼虾青素含量,血清类胡萝卜素含量,肌肉色差值(L*,a*,b*)和肌肉罗氏比色卡得分.结果表明,虾青素沉积组的虹鳟肌肉、肝脏虾青素含量、肌肉红度值和罗氏比色卡得分随饲养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在第3周时达到基本稳定,与第4周测定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4周养殖期内,全鱼虾青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全鱼虾青素沉积率则呈下降趋势,第1周、第4周时的全鱼虾青素含量和全鱼虾青素沉积率分别为3.71 mg/kg、8.59 mg/kg和21.31%、15.26%;饥饿降解组和摄食降解组虹鳟的全鱼、肌肉、肝脏虾青素含量、肌肉红度值和罗氏比色卡得分随养殖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其中饥饿降解组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3周后,这种降低趋势减缓.上述研究表明,在虹鳟饲料中添加100 mg/kg虾青素,经过3周饲养即可使肌肉达到着色要求,虾青素的沉积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饥饿和投喂不含虾青素的饲料均可使已着色虹鳟肌肉虾青素含量和红色度显著下降,饥饿使虾青素的减少更加迅速,虾青素在鱼体内的减少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100 mg/kg的虾青素、角黄素,混合色素(50 mg/kg虾青素+50 mg/kg角黄素)饲喂初始体重为(56.60±0.63) g的虹鳟60 d,考察虾青素和角黄素对虹鳟肌肉着色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了虾青素、角黄素和混合色素后对虹鳟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肌肉常规成分、肌肉失水率、含肉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虾青素组、角黄素组和混合色素组虹鳟肌肉的比色卡得分、红度、虾青素含量和血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0.05);虾青素组虹鳟肌肉比色卡得分(26.25)和红度值(18.40)显著高于角黄素组(22.38, 14.13)和混合色素组(24.00, 15.70)(P< 0.05);虾青素组虹鳟肌肉虾青素含量为4.75 mg/kg (30 d)和6.45 mg/kg (60 d),均显著高于混合色素组的3.87 mg/kg (30 d)和5.48 mg/kg (60 d)(P< 0.05);在虹鳟血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虾青素组 > 混合色素组 > 角黄素组;虾青素组、角黄素组、混合色素组虹鳟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分别为2.39 U/mg,2.25 U/mg,2.39 U/mg,均较对照组(2.03 U/mg)显著提高(P< 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0 mg/kg虾青素、角黄素及虾青素+角黄素混合(1∶1)均能有效改善虹鳟肌肉颜色,提高肝脏总抗氧化能力,虾青素、虾青素+角黄素混合(1∶1)对虹鳟肌肉的着色效果优于角黄素。  相似文献   

3.
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以不同质量浓度(0、20、40、60、80、100 mg/kg)添加到凡纳滨对虾的饲料中投喂7周,研究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虾青素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其中添加量80 mg/kg组最高,80 mg/kg组特定生长率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至第4周后逐步稳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第4周酶活力降至最低.以生长、存活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为80 mg/kg,最佳投喂时间为4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饲料色素对大黄鱼成鱼体色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对照组D1)、100 mg/kg(D2)、200 mg/kg(D3)、300 mg/kg(D4)叶黄素和虾青素(1∶1)混合色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饲料,选择平均体质量为(365.54±5.83)g的大黄鱼1 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尾,进行为期60 d投喂试验。结果表明,投喂30 d后,色素添加组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黄色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除D2组的大黄鱼腹部皮肤的红色值(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外,各组之间大黄鱼背部及腹部皮肤亮度值(L*)和红色值(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色素添加组的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黄色值(b*)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着色素添加水平的上升而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色素添加水平的上升而降低。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虾青素(1∶1)混合色素可以改善大黄鱼成鱼体色及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综上并考虑饲料成本,建议混合色素添加量为100~200 mg/kg。  相似文献   

5.
水温12~18℃,将体质量(435.63±21.32)g的哲罗鲑饲养在6.0 m×2.5 m×1.2 m的流水水泥池中,投喂含100 mg/kg人工合成虾青素(对照组)和10、20、40、60 mg/kg天然虾青素(雨生红球藻)饲料,每两周检测试验鱼肌肉中的虾青素含量和鳃、肝脏、前肠、后肠、幽门垂、肌肉、血清、血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8~16℃下,将初始体质量为(233.30±0.39)g的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饲养在规格为3m×3 m×6 m的网箱中,网箱放在青海省龙羊峡水库,每箱100尾,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35.4%(低蛋白质组)、43.3%(中蛋白质组)和52.4%(高蛋白质组)的等脂等能饲料,每种饲料4个网箱,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三倍体虹鳟生长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8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特定生长率、肠道皱襞高度和上皮细胞厚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与低蛋白组相比,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特定生长率分别高出14.4%和22.1%;肠长指数(肠长/体长×100%)、Zihler指数(肠长(mm)/[10×(体质量(g)~(1/3))])、肠道微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三倍体虹鳟肠道中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投喂高蛋白质水平饲料能促进三倍体虹鳟生长,其原因是投喂高水平蛋白质饲料(52.4%)增大了鱼肠道表面积,提高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投喂低水平蛋白质饲料(35.4%)可能导致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4.88±0.90)g、体长为(4.85±0.32)cm的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为养殖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虾青素对红小丑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尾鱼,饱食投喂2次/d(投喂时间为08∶30和14∶30),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组的红小丑鱼胃肠消化酶活性均高于未添加虾青素组,当虾青素添加量为4‰时,红小丑鱼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以及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6‰时,其胃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P0.05);当添加量为8‰时,其胃和后肠的蛋白酶以及后肠脂肪酶的活性达到最高(P0.05)。因此,在饲料中添加4‰~8‰的虾青素能够较有效地提高红小丑鱼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外源赤霉素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孟春晓  高政权 《水产科学》2007,26(5):249-254,F0002
在对数生长期的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3)溶液后,立即进入胁迫培养(25℃,5000 lx,24 h连续光照 营养盐饥饿),诱导细胞合成积累虾青素。通过显微观察和定期取样测定虾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0 mg/L GA3处理组的细胞比对照组提前14 d完全变红,虾青素产量比对照组提高64.8%,达15.9 mg/L;20.0 mg/L GA3处理组细胞比对照组提前20 d完全变红,但虾青素产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19.0%。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维生素C作为饲料添加剂短期投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其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并寻找出最适的添加量,将规格相同(27 g±3 g)、健康无伤的克氏原螯虾暂养7 d后分5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4个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0.1、0.2、0.4、0.8 g/kg)。投喂5 d后,取试验虾肝胰腺进行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2 g/kg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SOD、CAT、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对于免疫酶ACP、AKP的活力依然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对于肝胰腺中MDA的含量有降低作用(P<0.05)。0.4 g/kg添加组,能够显著提升肝胰腺中CAT活力,并且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由此可以得出在饲料中添加0.2~0.4 g/kg维生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的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920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数生长期的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920后,进入胁迫培养(25 ℃,5000 lx,24 h连续光照+营养盐饥饿),诱导藻细胞合成并积累虾青素.通过显微观察和定期取样并测定虾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0.0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920处理组的细胞比对照组提前9 d完全变红,虾青素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9.9%,达9.98 mg/L.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28~33℃、盐度27~31条件下,将体质量(0.340±0.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养到18个380L玻璃钢桶中,每桶放虾40尾,投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0mg/kg源于七水硫酸锌、蛋氨酸锌、甘氨酸锌、美多C-锌A型(结合型)和美多C-锌B型(包被型)锌的饲料(含锌量为78.28~86.18mg/kg),对照组不添加(含锌36.62mg/kg),喂养8周,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锌添加组虾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蛋氨酸锌组最佳,饲料系数最低。锌添加组全虾粗脂肪和肝体比高于对照组,全虾粗蛋白及除美多C-锌B型组外的全虾粗灰分低于对照组(P0.05)。美多C-锌B型组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蛋氨酸锌组;硫酸锌组虾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最高。蛋氨酸锌组虾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酯酶、酸性磷酸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最高。锌添加组全虾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硫酸锌组虾肌肉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和硫酸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氨酸锌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最佳,是饲料中适宜的锌源。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大小一致、附肢完好的克氏原螯虾幼虾[初始平均体质量(9.84±1.17)g],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D1,投喂普通商品料),另一组为试验组(D2,投喂功能性饲料).连续投喂40 d,分别于试验前(0d)、试验后第10、20、30、40天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虾青素对锦鲤体色、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虾青素对红白锦鲤幼鱼进行了饲喂试验。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为7.31±0.12 g,饲料中虾青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0、400、700、1 000、1 300、1 600 mg·kg-1,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锦鲤皮肤和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700 mg·kg-1组的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的对照组,最高值出现在1 600 mg·kg-1组,但1 600 mg·kg-1组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1 000、1 300 mg·kg-1组间差异不显著;在促生长方面,100、700 mg·kg-1组的体质量增长率(BWG)、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虾青素添加量对锦鲤的肥满度(CF)、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有效改变锦鲤的体色。综合考虑经济效益,饲料中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700 mg·kg-1。  相似文献   

14.
以27%鱼粉组饲料为对照组,用6.0%的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组饲料中的部分鱼粉(相应替代对照组饲料配方中22.2%的鱼粉),配制成2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外4口池塘进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生产性养殖试验。经过一茬养殖,结果发现:投喂玉米蛋白粉饲料组与投喂鱼粉饲料组的日本沼虾在生长速度上无显著差异,投喂两种饲料对池塘水质影响也无明显差异,投喂两种饲料的日本沼虾的总产量分别为1 219.5 kg/hm2和1 033.5 kg/hm2,投喂两种饲料的投饲系数分别为2.4和2.2。使用玉米蛋白粉饲料养殖日本沼虾比使用鱼粉饲料可增收毛利润2 669.00~2 717.30元/hm2。  相似文献   

15.
选取初始体重为(0.32±0.02) g的罗氏沼虾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于基础饲料中添加10 mg/kg、20 mg/kg、40 mg/kg、400 mg/kg植物甾醇,饲养试验为期70天。试验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k/kg植物甾醇组罗氏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40 mk/kg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添加10 mg/kg和400 mg/kg组(P 0.05),添加40 mk/kg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10 mg/kg和400 mg/kg组(P 0.05)。②添加20 mg/kg和40 mg/kg植物甾醇其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肝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则没有显著影响(P 0.05)。③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组罗氏沼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添加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P0.05)。④添加20 mg/kg、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肌肉粗蛋白质含量(P 0.05),添加40 mg/kg和400 mg/kg植物甾醇显著提高了罗氏沼虾肌肉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P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罗氏沼虾基础饲料中添加40 mg/kg植物甾醇可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虹鳟饲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虹鳟的产量和效益 ,因此 ,有必要不断改进虹鳟饲料配方。为此 ,我们进行了该试验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溪虹鳟渔场进行。用条件相同的 1号和 2号两口水泥池 ,面积各为 2 0m2 ,均为头水位池。各池放虹鳟鱼 2 2 2 0尾 ,放养规格 1号池1 0 2 6g/尾 ,2号池 1 1 2 0g/尾。 1号池溶氧为9 37mg/L ,氨氮为 0 46mg/L ;2号池溶氧为9 0 5mg/L ,氨氮为 0 2 3mg/L。两池水温 1 1~1 2℃。 1号池投喂改进配方的虹鳟饲料 ,2号池投喂原有配方的虹鳟饲料 ,两种饲料配方见表 1。改进配方中的“6号…  相似文献   

17.
选取体质量(74.52±1.03)g的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20mg/kg(试验Ⅰ组)、40mg/kg(试验Ⅱ组)和80mg/kg(试验Ⅲ组)植物甾醇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1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80mg/kg植物甾醇可提高团头鲂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其中40mg/kg组效果更佳,对肌肉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对肌肉粗脂肪含量有一定提高(P0.05);添加40mg/kg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81d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40mg/kg植物甾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维生素C对患病尼罗罗非鱼生长和病理的影响,埃及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试验。 试验鱼平均体重20g,分别投喂添加维生素C0mg/kg、50mg/kg、150mg/kg、250mg/kg、500mg/kg、1000mg/kg的饲料,试验12周。测出投喂不添加维生素C饲料的鱼生长差,添加维生素C 50mg/kg防止了鱼体缺乏症状,添加150mg/kg提高了罗非鱼的增重、饲料转换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  相似文献   

19.
包膜微粒饲料培育罗氏沼虾苗种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包膜微粒饲料进行部分和全部替代轮虫、卤虫幼体的对比试验。混合投喂包膜微粒饲料、轮虫、卤虫、鱼糜组罗氏沼虾出苗率最高,为75%;全部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4%;不投喂包膜微粒饲料的试验组为67%。试验表明包膜微粒饲料在仔虾培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大口黑鲈投喂两种不同饲料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投喂两种不同饲料(冰鲜下杂鱼与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28d的饲养试验.对水体中的COD、PO4--P、TP、TN、NH3-N、NO3--N、NO2-N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投喂两种饲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养殖一个月后冰鲜组比饲料组要高许多:杂鱼组COD、PO4--P、TP、TN、NH3-N、NO3--N、NO2--N分别为25.3mg/L、2.4mg/L、2.28mg/L、3.44mg/L、2.91mg/L、0.52mg/L、0.075mg/L,而配合饲料组分别为10.2mg/L、0.58mg/L、0.855mg/L、2.17mg/L、0.29mg/L、0.048mg/L、0.03mg/L.特别是PO4--P、TP,冰鲜组分别为饲料组的4.2倍和2.7倍.这说明投喂人工饲料可以减轻有机污染程度,特别是在控制PO4--P、TP的增加方面效果显著.试验结果对于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