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大新  刘秀梵 《中国家禽》2001,23(24):1-4,17,18
本文对MD基因工程疫苗中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苗、基因疫苗和活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重点介绍了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结合其他疫苗的研究方法,可从鸡痘病毒载体插入部位的选择、增加外源基因的表达、使用多个抗原表位构建多价重组基因工程疫苗、使用两种病毒载体构建的重组病毒二次免疫、共表达细胞因子或细胞表面受体、表达微基因等方面来增强重组病毒活病毒载体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某种病原体中具有保护性抗原基因分离再插入一定的载体,并在相应的宿主系统表达,用以产生高效疫苗,这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疫苗,它的出现为畜禽疫病的免疫揭开了新篇章。 近几年来,马立克氏病毒M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主要进展为:①以其他病毒载体(如FPV)建立能表达MDV 糖蛋白的重组病毒疫苗;②以非致病MDV为载体建立能表达其他病毒如鸡新城疫(ND)免疫原的重组病毒;③以火鸡疱疹病毒HVT为载体,表达其它病毒主要免疫抗原基因的重组病毒。 Yangida[22]等以 FPV为载体构建了…  相似文献   

3.
所谓核酸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核酸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3代疫苗。199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和免疫规化等三个机构在日内瓦联合召开核酸疫苗会议,与会者充分肯定了核酸疫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由于其不需要任何化学载体,又称裸DNA疫苗,主要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直接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外源抗原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抗原基因,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传染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疫苗免疫来保护易感群体是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菌减毒活疫苗减少了疫苗的副反应,同时还考虑到接种疫苗群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能有效侵入和持续刺激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重组减毒细菌具有能够在体内稳定表达保护性抗原的能力,将一段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中可提高其稳定性,但一般抗原表达水平较低,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应答,而使用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后,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水平将远远超过载体维持的需要,增加了重组疫苗中的能量消耗,过度表达的基因产物进一步致弱了疫苗。同时宿主-载体的重组应使外源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最大化,细菌载体抗原产生的完全免疫应答最小化。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系列关于注射外源基因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报道揭开了核酸疫苗研究的序幕。核酸疫苗(nucleicacid 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人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制成的,  相似文献   

7.
细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是以细菌为活载体的疫苗。细菌活载体疫苗的优点.可将保护性抗原在细菌的质粒、基因组的某些部位或细菌表面表达。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脱氧核糖核酸 (DNA)疫苗。它是将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 ,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 ,使外源基因在该动物体内表达 ,产生的抗原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 ,诱导免疫应答反应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与疫苗史上前两代疫苗 :减毒、灭活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苗相比 ,被誉为疫苗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现将近十几年来核酸疫苗的研究情况简介如下[1~ 6 ] 。1 核酸疫苗的理论基础1990年Wolff[1] 等人将DNA重组表达载体注入小鼠的骨骼肌中 ,结果意外发现载体上的基因在局…  相似文献   

9.
所谓核酸疫苗,就是把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核酸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3代疫苗.199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和免疫规化等三个机构在日内瓦联合召开核酸疫苗会议,与会者充分肯定了核酸疫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药杂志》2009,43(6):11-11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物工程产品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工程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与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是指用重组DNA技术研制的疫苗,包括将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以某些病毒或细菌为外源基因载体的活载体疫苗和通过基因组突变、缺失或插入的基因缺失疫苗;质粒DNA疫苗;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等。虽然目前世界上已经注册并正式投放市场的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并不多,但是它代表疫苗研究的新途径,为克服一些常规疫苗的缺陷带来希望,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工程技术给兽用生物制品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多个编码抗原表位的DNA序列片段进行串联组合,然后重组入原核、真核表达载体或者病毒构建重组子,并进一步表达重组蛋白而制成的疫苗.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是最具开发前景的疫苗之一,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新型疫苗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猪流行性腹泻口服疫苗,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心保护性抗原基因(COE)插入到穿梭表达载体,并电转化至乳酸杆菌基因工程菌株内,进行诱导培养,通过Western blot能够检测到大小约27 KD的蛋白表达。该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为动物体内免疫试验的开展和新型黏膜免疫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猪带绦虫六钩蚴cDNA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重组抗原用血清学方法和猪体免疫试验进行鉴定,筛选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重组抗原纯化,并与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结合,制成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对工程菌的培养发酵、重组抗原的下游纯化及疫苗的配制、疫苗的中间试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工艺。应用昆明小鼠建立了猪囊虫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上述疫苗的免疫预防试验,免疫1次和2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6.9%和98.4%。本动物的免疫预防试验显示,疫苗安全性好,免疫保护率达92.2%,且免疫组发现的囊虫多数已死亡。在流行区进行了田间和区域试验。免疫猪未有不良反应,囊虫感染率分别由20%降为1.1%和5.4%降为0.21%。用该疫苗对人工感染的囊虫病猪进行免疫治疗,发现在感染早期的治疗效果较好。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检测结果显示,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效价高;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及E-RFC和Ea-RFC细胞、ANAE^ 细胞和粗粒型ANAE^ 细胞、抑制/杀伤性T细胞亚群的数量。以上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制备的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安全、高效,且成本低廉,可规模化生产,有成为预防猪囊虫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4.
<正> 1 基因工程疫苗1.1 重组活载体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较多,如用鸡痘病毒作为载体,表达成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就有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狂犬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艾美尔球虫等。2005年12月24日,农业部在北京宣布,我国已成功研制出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并正式批准生产。1.2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已经制成并用于生产的主要有口蹄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用于预防仔猪  相似文献   

15.
DNA疫苗又称DNA免疫、核酸免疫和基因免疫等.它是指将编码抗原的基因以重组表达载体的形式经各种基因转移途径转入机体细胞,借用宿主细胞的表达加工机构合成抗原分子,以MHC-Ⅰ和/或MHC-Ⅱ类分子抗原处理和输送途径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从而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6.
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苗在上海通过由教育部主持的成果鉴定。据该项目主持人郑兆鑫教授介绍,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像灭活疫苗那样培养大量高致病性强毒,不存在散毒的问题,在生产和使用中是安全的,这项研究技术创新表现在疫苗基因的构建上,找到了最佳病毒抗原表位基因结合串联结构;连接肽和表达载体设计新颖。科研人员还建立了常规方法不同的免疫蛋白变性和复性以及发酵的工艺路线,通过免疫实践证明,该疫苗具有很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禽》2005,27(14):55-55
在科技部863计划的支持下,以提高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能力和安全性为目标,在畜禽基因工程疫苗和免疫佐剂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克隆抗原或疫苗研制用相关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效表达的稳定载体,建立并完善了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评价体系和规模化生产工艺。成功研制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二价基因工程疫苗、4种DNA疫苗(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核酸疫苗)、  相似文献   

18.
可饲(食)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内提取的免疫原基因与适当的能促使该基因活化的启动子一同植入植物的基因组中,使重组的外源蛋白在该植物的可食用部分稳定地表达和积累,从而使人类和动物的免疫接种通过摄食这些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过的植物而实现--即以转基因植物为疫苗抗原的抗原传输载体,通过动物或人类的进食刺激肠黏膜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引发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其构建方法是将抗原基因插入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转染到动物体内,使抗原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作为一种高效的疫苗,DNA疫苗日益成为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突出的标志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创的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抗体多样性遗传控制的研究以及在单克隆抗体和Ig分子(V,C区)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因免疫(Genetic Immunity)的研究及核酸疫苗(Nucteic acid Vaccine)的诞生,使免疫学又出现了新的革命。基因免疫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质的外源基因与载体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