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以浸泡蚕豆和脆化专用配合饲料投喂平均规格为3.0~4.5 kg/尾的草鱼,观察其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口感的影响,以及对水体中氮、磷排放量的影响。A组为土池养殖,投喂浸泡蚕豆120 d,增重率为35.56%,饲料系数4.8;B组为网箱养殖,投喂浸泡蚕豆125 d,增重率为54.67%,饲料系数4.7;C组为网箱养殖,投喂草鱼脆化专用配合饲料110 d,增重率为65.00%,饲料系数3.15。试验结果表明:与投喂草鱼脆化专用配合饲料相比,投喂浸泡蚕豆显著降低了草鱼生长性能(P0.05),草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提高。三组草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普通草鱼相比,粗脂肪含量降低,羟脯氨酸及胶原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草鱼肌肉滴水损失(P0.05)。感官检验中,三组鱼片均比普通草鱼耐煮且风味独特。投喂脆化专用配合饲料组比投喂蚕豆组氮的排放量减少14.5%~21.7%,磷的排放量减少15.5%~20.6%。由此可见,投喂草鱼脆化专用配合饲料可显著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减少氮、磷排放量,减轻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以进口鱼粉、膨化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4种不同蛋白水平的全价配合饲料,分别饲喂野生健康黄鳝苗(体重37.83~39.75 g,P>0.05)110 d,以探讨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的增重、体长、腹肌嫩度、净膛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背肌嫩度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根据屠宰率、肥满度、肝胆指数、肌肉蒸煮损失、肌肉成分、饵料系数、养殖效益等指标判断,黄鳝饲粮粗蛋白质最佳水平为42%,其次为40%.  相似文献   

3.
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进口鱼粉、膨化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4种不同蛋白水平的全价配合饲料,分别饲喂野生健康黄鳝苗(体重37.83~39.75g,P>0.05)110d,以探讨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不同蛋白质原料和水平对黄鳝的增重、体长、腹肌嫩度、净膛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背肌嫩度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根据屠宰率、肥满度、肝胆指数、肌肉蒸煮损失、肌肉成分、饵料系数、养殖效益等指标判断,黄鳝饲粮粗蛋白质最佳水平为42%,其次为40%。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14):58-64
试验以"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1.6%、3.2%的钝顶螺旋藻,投喂初始体重为(102.08±0.38)g的异育银鲫60 d,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钝顶螺旋藻对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生理生化、抗氧化、消化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1.6%、3.2%组最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0%组,饵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方面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等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间对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的T-AOC和GSH-Px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钝顶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大,异育银鲫血浆及肝胰脏的T-SOD及CAT活力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肝胰脏中GOT和GPT活性显著降低(P<0.05);钝顶螺旋藻添加水平在3.2%时,血浆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浆及肝胰脏中AK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3.2%组显著高于0%组(P<0.05),在1.6%、3.2%组脂肪酶活力显著低于0%、0.8%组(P<0.05)。由此得出,钝顶螺旋藻添加量在3.2%时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抗氧化机能,消化酶活性、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并起到保护肝胰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投饲频率对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晶体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冷向军  王冠 《饲料研究》2005,(12):50-52
分别设计高鱼粉饲料(A组,鱼粉含量12%)、低鱼粉饲料(B组,鱼粉含量6%)和低鱼粉饲料 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C组)3种饲料,其中C组与A组的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保持一致,A组和B组日投喂3次,C组设日投喂2次、3次、4次3个处理组(分别为C2、C3、C4),共5个处理组,以考察在低鱼粉低蛋白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的效果和不同投饲频率对补充晶体氨基酸效果的影响。采用平均体质量为(6.5±0.17)g的异育银鲫525尾,随机分配到15口水泥池中(每处理3个重复),进行了为期4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A组、B组、C2组、C3组、C4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92.7%5、7.3%5、9.0%6、1.3%7、1.9%;在日投饲为2次、3次的情况下,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改善,但在日投饲率为4次时,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鱼体增重率有显著改善。上述结果表明,增加投饲频率可改善异育银鲫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蚯蚓粪营养组成及其对异育银鲫增重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将12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蚯蚓粪。连续投喂60d后,测定蚯蚓粪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鱼体增重率。结果表明,蚯蚓粪中含水分22.6%、粗蛋白质12.44%、粗脂肪0.86%、灰分35.88%、碳水化合物27.74%、总氨基酸6.06%、必需氨基酸为2.48%(占总氨基酸的39.81%),其中可提高适口性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及甘氨酸等含量也相对较多。生长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5%蚯蚓粪异育银鲫增重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29.75%(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23.77%(P<0.05),并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色氨酸在仔猪的玉米-豆粕型或玉米-鱼粉型饲粮中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仔猪饲粮中添加色氨酸能够促进采食量的增加,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试验选取32头28日龄断奶体重约为(8.63±0.79)kg法系长白阉公猪,2×2因子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21天。采取限饲和自由采食饲喂方式,研究两个不同色氨酸浓度的饲粮(0.12%,0.26%)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的第一周,饲喂方式之间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色氨酸水平之间的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之间没有互作效应。第二周,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都对仔猪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料重比在自由采食情况下极显著高于限饲情况(P<0.01),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没有互作关系。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的仔猪日增重高于0.12%组(P<0.05和P<0.01),料重比明显低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组(P<0.05和P<0.01)。第三周的结果和第二周相似。整个试验期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对仔猪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但两者没有互作效应。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中,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组的仔猪日增重极显著高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组仔猪(P<0.01),同时不同饲喂方式之间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饲喂0.26%色氨酸饲粮的仔猪料重比极显著低于饲喂0.12%色氨酸饲粮的仔猪(P<0.01)。限饲条件下色氨酸水平由0.12%升高到0.26%,仔猪血清尿素氮水平由15.37mg/mL下降到12.13mg/mL,差异显著(P<0.05);同样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血清尿素氮明显下降(P<0.05),由原来的16mg/mL降到11.38mg/mL。结论,在其他营养素进食相同条件下,增加饲粮色氨酸量能够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血清尿素氮,说明色氨酸本身对仔猪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作用;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增加饲粮色氨酸量还可提高仔猪采食量,结合其本身促生长作用,能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投喂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浸泡蚕豆、配合饲料(对照组)饲喂体重为(1540.9±57.5)g的草鱼以考察蚕豆对草鱼肉品质的影响.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投喂蚕豆使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和肌肉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含量和肌原纤维长度显著增加(P<0.05).蚕豆组草鱼肌肉肌原纤维长度、失水率均与喂养时间呈现指数关系,其中肌原纤维长度与喂养时间呈现正指数关系,方程式为y=25.7891nx+43.007(R2=0.9946),失水率与喂养时间呈现负指数关系,方程式为y=-7.40831n x+28.441 (R2=0.9983).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鲤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室内鲤鱼饲喂试验基础上,应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益多菌Ⅰ”(试验4组)、“益多菌Ⅱ”(试验5组)对鲤鱼进行生产试验,同时设商品鱼饲料(试验1组)、4mg/kg黄霉素(试验2组)、“益畜宝”(试验3组)为对照,在水库网箱饲喂35d。结果表明:试验4组与试验5组比商品鱼饲料分别提高增重9.4%、7.2%,降低饵料系数5.6%、4.1%,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4组比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提高增重16.8%、15.4%,降低饵料系数8.5%、7.5%,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5组则比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提高增重14.5%、13.1%,降低饵料系数7.0%、6.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说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比活性酵母、4mg/kg黄霉素及“益畜宝”提高鲤鱼增重、降低饵料系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饲喂蚕豆对草鱼生长性能和品质的影响,分别以青草、浸泡蚕豆饲喂体质量为2. 92±0. 45kg的官垌草鱼90d和120d,对其生长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投喂蚕豆90d和120d的官垌草鱼增重率分别为80. 51%和101. 06%,均显著高于青草组,其余的指标包括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AST含量、ALT含量和ALP含量也均高于青草组,表明投喂蚕豆后官垌草鱼生长性能有所提高,血液中AST和ALT含量增加说明其肝脏受损;投喂蚕豆后官垌草鱼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高于青草组。综合以上表明投喂蚕豆的官垌草鱼在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上均优于普通的官垌草鱼,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外源酶对异育银鲫鱼种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均重60.0g的异育银鲫鱼种300尾随机分为5组,即Ⅰ、Ⅱ、Ⅲ、Ⅳ、Ⅴ组,每组设3个重复。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250、500、750、1000mg/kg,饲喂6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能有效地改善异育银鲫对干物质、蛋白质及磷的消化吸收,其中以对改善磷的利用率最显著,以添加500~750mg/kg为佳,但超过750mg/kg时消化率有下降趋势;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500~750mg/kg外源酶制剂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而过量添加时,外源酶则会抑制异育银鲫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设计草鱼和花鲈饲料各3种,分别等氮等能。3种草鱼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CI-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80%鱼粉的CI-PPB80组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CI-PPB100组。3种花鲈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LJ-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50%鱼粉的LJ-PPB50组和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LJ-PPB100组。草鱼初始体重为(153.40±0.30)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花鲈初始体重为(12.97±0.03)g,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喂8周后,检测2种试验鱼的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及鱼片质构特性、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CI-FM组相比,CI-PPB100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花鲈肌肉粗脂肪含量则随替代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LJ-PPB50组显著高于LJ-PPB100组(P0.05)。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生物胺前体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生物胺前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2种试验鱼肌肉中存在各自的特异性成分。2种试验鱼生、熟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草鱼的CI-FM组和花鲈的LJ-FM组生鱼片的硬度、黏性、咀嚼力、回弹力及剪切力均分别显著高于同鱼种的其他2组(P0.05)。对于熟鱼片,草鱼的CI-PPB80组内聚力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花鲈的LJ-PPB100组硬度及黏附性显著高于LJ-FM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结果,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降低了草鱼和花鲈鱼体脂肪的蓄积,对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造成影响,使花鲈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减少,生物胺前体含量升高,货架期缩短;高植物蛋白质源饲料使得草鱼和花鲈的肉质均出现明显下降,而高鱼粉饲料可以保证2种试验鱼有较高的肉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生长和前肠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选用540尾均重11.7 g的鲤鱼,随机均分为6组,随机选取3组分别饲喂鱼粉含量为10%、15%、20%的3种等蛋白基础饲料,另外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175 mg/kg蛋白酶AG的以上3种饲料,试验期60 d.试验Ⅱ选取120尾均重48.7 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一组饲喂鱼粉含量6%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饲喂添加175 mg/kg蛋白酶AG的基础饲料为试验组,试验期为30 d.试验Ⅰ结果表明:摄食10%鱼粉饲料和20%鱼粉 175 mg/kg蛋白酶AG饲料的鲤鱼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在1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P<0.05),但在15%、2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Ⅱ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鲤鱼增重率提高了6.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4%(P<0.05).试验Ⅰ和试验Ⅱ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在鱼粉含量为10%、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显著提高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P<0.05),但在鱼粉含量为15%、2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较低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提高鲤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油鸡剩余采食量(RFI)与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关系。试验测定了400只北京油鸡70~98日龄的RFI及98日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对RFI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饲料转化率(FI/GW,FCR)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红度(a*)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RFI与FCR、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胸肌率和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母鸡RFI与FCR和ADFI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DG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腿肌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公鸡RFI与胸肌亮度(L*)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度(C*)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RFI与胸肌a*和C*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调(H*)和pH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和黄度(b*)显著正相关(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北京油鸡公鸡的饲料利用效率优于母鸡,且部分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与RFI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甜菜碱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96头杜长大生长猪 ,随机分成 4组 ,以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碱 (10 0 0、15 0 0、2 0 0 0 mg/kg)对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及肉质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日粮中添加 10 0 0 mg/kg和 15 0 0 mg/kg甜菜碱组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13.2 0 % (P<0 .0 1)、9.2 8% (P<0 .0 5 ) ,日均采食量分别增加 7.30 % (P<0 .0 5 )、7.33% (P<0 .0 1) ,料重比分别下降 7.93% (P<0 .0 1)、6 .5 5 % (P<0 .0 5 )。此外 ,10 0 0 mg/kg甜菜碱组猪的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7.15 % (P<0 .0 5 )、19.12 % (P<0 .0 5 ) ,胴体脂肪率与背膘厚分别减少 2 7.2 1% (P<0 .0 5 )、14 .86 % (P<0 .0 5 ) ;背最长肌中的肌红蛋白和肌内脂肪分别提高 34.2 1% (P<0 .0 1)、2 9.5 6 % (P<0 .0 1)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地榆、五倍子三味中药水煎液单用及联用对鲫鱼的免疫保护作用.选取200尾鲫鱼,随机为5组,每组40尾.对照组鲫鱼饲喂基础饵料,试验组鲫鱼饲喂中药包被的饵料,黄芪、地榆、五倍子、联用浓度分别为2.500、2.500、1.250、0.625 g/mL,中药水煎液与饵料按1∶1比例混合,对鲫鱼进行定时定量饲喂...  相似文献   

17.
复合酶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  黄峰  刘军  周艳萍 《中国饲料》2007,(23):36-39
选择360条体重6.71g左右的健康异育银鲫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mg/kg和400mg/kg的复合酶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期为56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0mg/kg复合酶制剂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该组异育银鲫对饲料粗蛋白质、磷及能量表观消化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200mg/kg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同时有效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8.
紫苏籽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1日龄艾维茵肉鸡27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50 mg/kg金霉素(试验Ⅱ组)和在基础日粮上添加150 mg/kg紫苏籽提取物(试验Ⅲ组),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肉鸡生产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紫苏籽提取物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显著提高,料肉比显著降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差异不显著,效果相当。②紫苏籽提取物对肉鸡的肉品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肉鸡腿肌嫩度和胸肌嫩度分别提高6.20%和15.08%;腿肌、胸肌滴水损失分别降低了1.00%和18.60%;腿肌、胸肌水分含量分别提高了0.37%和1.74%;腿肌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04%(P<0.05),胸肌粗蛋白含量也略有提高;腿肌粗脂肪含量降低了22.04%(P<0.05),胸肌粗脂肪含量降低了39.19%(P<0.01);腿肌、胸肌总还原性糖、肌苷酸、谷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表明,紫苏籽提取物能促进肉鸡生长,改善鸡肉品质,作用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年龄陕北白绒山羊的胴体特性和肉品质特点,为陕北绒山羊羊肉生产加工和分割优质切块提供营养参数支持和理论依据。分别随机选取舍饲条件下体重相近、健康无疾病的12只绒山羊饲养至4、6、12月龄和成年(各3只)对其屠宰,检测胴体指标和羊肉品质。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脏重、眼肌面积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不同年龄陕北白绒山羊的羊肉品质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肉质嫩度变差,肉色加深,保水能力降低,而干物质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加,氨基酸结构相对稳定;宰前活重与胴体重、肾脏重、胴体脂肪含量、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陕北白绒山羊的羊肉品质存在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肉质嫩度变差,肉色加深,保水能力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加,氨基酸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