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实验室合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在水相中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进行吸附,研究EGM在体外对AFB1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合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对AFB1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当EGM的浓度达到0.11%的时候,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和饲料成品中,对各阶段猪群造成严重危害,是当前猪场养殖中首先预防工作之一。对猪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AFB1)、呕吐毒素(ZON)、 T-2毒素、烟曲霉毒素(FB1)、赭曲霉毒素(OTA)等。本文对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霉菌毒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伏马菌素B_1人工抗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化二亚胺法将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与载体蛋白进行偶联制备免疫抗原FB1-BSA及包被抗原FB1-OVA,比较了不同偶联条件对抗原合成的影响。紫外扫描初步显示载体蛋白与伏马菌素偶联成功。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获抗FB1多克隆抗体,间接非竞争ELISA分析所得抗血清效价,最高可达1∶23000,间接竞争ELISA显示所制备的抗血清能有效识别伏马菌素B1,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季铵盐及载金属离子对5种吸附材料改性处理,测定改性前后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脱毒效果,分析pH、吸附时间对最佳吸附材料改性前后吸附能力影响及解吸特性,并表征吸附材料结构。结果显示,蒙脱石吸附能力最强,改性处理后对3种毒素吸附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改性处理后脱毒能力最强。pH和吸附时间对其脱毒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STAC改性处理显著降低毒素解吸率(P0.05)。改性后蒙脱石结构疏松,层间距变大,红外光谱中出现STAC特征峰。蒙脱石为5种材料中最佳脱毒材料,对3种毒素脱毒能力最强。季铵盐改性效果优于载金属离子,其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处理是最佳改性方式。改性后STAC基团成功插层至蒙脱石分子结构中,增强其对霉菌毒素吸附能力。研究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筛选和改性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乳酸菌剂对FTMR中6种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将不同乳酸菌剂组(无添加组、添加BM组、添加CL组和添加YX组)FTMR贮存发酵64 d,采用多功能色谱柱净化-电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TMR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无添加组、添加BM组、添加CL组和添加YX组的AFB1含量分别为23.37、19.71、21.81和20.39 μg/kg,ZEN含量分别为1 159.95、665.71、964.12和851.74 μg/kg,DON含量分别为140.34、117.46、130.89和130.09 μg/kg,4个处理组中均未检测出AFG1、AFB2和AFG2.以上结果说明,乳酸菌剂能够显著降低FTMR中霉菌毒素含量,其中以BM乳酸菌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圈养丹顶鹤饲料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丹顶鹤饲料真菌毒素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样采集东北、华北、华东8家丹顶鹤饲养机构的62份饲料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真菌毒素含量。【结论】3个不同地区丹顶鹤饲料中AFB1、DON、ZEN、T-2、OT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2、871.49、616.34、65.62和14.50μg/kg。其中华东地区饲料中AFB1的水平显著高于东北和华北地区(P<0.05),东北地区饲料中T-2的浓度显著高于华北地区(P<0.05)。在污染率方面,3个地区DON和ZEN检出率较高,均达到85%以上。在混合污染方面,98.39%的被检样品中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毒素。东北地区含有全部5种被检毒素的饲料比例最高;华北、华东地区污染DON+ZEN+T-2+OTA的饲料比例最高。【结论】所有饲料样品中,AFB1、DON、ZEN、T-2和OTA的污染率分别是43.54%、90.32%、93.55%、69.35%、74.20%。其中,AFB1、DON、ZEN的超标率分别是3.23%、16.13%、41.94%,T-2和OTA没有超标。在混合污染方面,抽检的3个地区饲料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试剂盒法对酿造酱油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霉素(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ZEA)4种霉菌毒素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霉变程度的原料对酿造酱油食品安全的危害.结果表明:即使添加较低比例的霉变粮食,对生产也有明显影响.产品中黄曲霉素B1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且其他3种毒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吸附剂HG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吸附效果.[方法]以水合硅酸铝钠钙(HSCAS)为基础,配合葡甘露聚糖(GM),以合理配比制备成一种新型复合吸附剂HG,通过体外等温吸附试验、不同pH值下的吸附试验以及蛋雏鸡体内试验等,综合评价其吸附效果.[结果]HG对AFB1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平均吸附率为90.24%;HG对DON的等温吸附则无规律,平均吸附率为28.08%.HG能够改善由霉变饲料引起的肝脏、肾脏、脾脏的肿胀,以及胸腺和法氏囊的萎缩,可将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血清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且可改善霉变饲料引起的氧化应激作用.同时,单纯添加HG对蛋鸡的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影响.[结论]体外试验中HG对两种毒素的吸附表现良好;体内试验结果同样证明了HG对动物机体几乎无损害,各检测指标充分表明HG具备与体外试验同样效果的吸附性,这对实现畜产品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翅静脉分别注射0.5 mg/kg.BW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伏马毒素B_1(Fumonisin B_1,FB_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毒素纯品对蛋鸡生产性能、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组产蛋率均显著下降,软破壳蛋率均显著升高,DON、OTA和ZEN组采食量显著降低。血常规指标中,毒素处理组PLT较对照均显著降低,其中ZEN组尤为明显;FB_1组WBC、LY、MO和GR较对照显著升高,而其他处理组无显著变化。血清生化指标中,4种毒素分别导致蛋鸡ALP和GLUC指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ALT、AST和TBIL则显著升高。可见,翅静脉注射DON、FB_1、OTA和ZEN毒素均可使蛋鸡生产性能下降,血小板数目减少,对肝脏、肾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损伤,其中ZEN对蛋鸡生产性能、凝血系统以及肝脏、肾脏功能的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对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饲料中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B_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霉毒素(DON)、T-2毒素、赭曲霉毒素(OTA)、烟曲霉毒素(FB_1)。文章对6种霉菌毒素的特征及对猪的危害作以详细阐述,并对霉菌毒素防控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研究了小麦灌浆后期赤霉病显症后遇雨药剂防治的效果,以及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以下简称DON)、玉米赤霉烯酮(以下简称ZEN)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灌浆后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时,雨前药剂防治效果不佳,48%氰烯·戊唑醇SC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只有18.56%,病指防效只有23.96%。药剂对成熟麦粒中DON毒素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DON毒素的检出量为400μg/kg,与提前收割处理区和药剂处理区DON含量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因此脱除食品中的AFB1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碳素纳米材料对AFB1的吸附机理,研究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对AFB1的吸附,建立等温吸附曲线,进行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分析,结合结构表征,探究其吸附过程,并用这3种碳素纳米材料脱除食品(食用醋、花生奶、花生油)中的AFB1.结...  相似文献   

13.
彭俊  励飞  刘维  聂勇 《饲料博览》2020,(1):28-32,36
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呕吐毒素(DON)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及其原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脱除AFB1和DON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而利用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且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AFB1和DON的特点、危害和致毒机制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肉鸡生产性能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方法检测肉鸡临床试验粪便样品中黄曲霉毒素(AFB1)、伏马毒素(FB)、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并分析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饮用水中添加200×1010 CFU/t、100×1010 CFU/t贝莱斯芽孢杆菌)肉鸡试验末平均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死淘率、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14~21日龄肉鸡粪便中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均比对照组低。这说明添加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降低料肉比及霉菌毒素代谢量,减少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验证了应用免疫层析技术测定小麦、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赭曲霉毒素A(OTA)3种生物毒素的快速、定量测定方法。空白样品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为:小麦中DON、ZEN和OTA的回收率分别为85.1%~92.2%、82.0%~89.2%和76.8%~87.9%;玉米中DON、ZEN和OTA的回收率分别为88.0%~92.7%、81.1%~85.6%和80.0%~90.9%。与国家标准检测参考值相比,免疫层析快速法测定DON的百分比在87.0%~106.9%;ZEN的百分比为76.5%~120.4%;OTA的百分比为79.2%~117.8%。结果表明,免疫层析快速定量测定法满足了一般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此外,该方法具备易于操作、仪器便于携带、操作快速、检测定量化、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不仅适用于小麦、玉米农产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等生物毒素的现场检测,而且非常适用于我国县级、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开展小麦和玉米生物毒素的快速定性、定量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凹凸棒土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储量丰富,价格便宜,可作为黄曲霉毒素B1( AFB1)的吸附剂.通过选择凹凸棒土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出其吸附为简单的单分子层优惠吸附,属于二级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压缩检测时长、实现进出口食品快速通关,研制阵列装置用于多毒素同步快速检测。设计并以3D打印技术构建了卧式和立式2种适配于胶体金侧流免疫分析(LFIA)试纸的阵列装置,并对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价。以阵列装置同时集成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以及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等4种真菌毒素的LFIA试纸并应用于玉米、玉米面和麦仁等食品的检测。试验结果显示:4种毒素的检测限分别达0.031、0.190、0.780、0.220 ng/mL,回收率为74.42%~112.40%,结果无交叉反应,包括前处理时间在内单一样品的四指标同步检测可在40 m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18.
评估市场上不同脱毒剂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脱毒效果,为饲料厂家及养殖户选择优质脱毒剂提供参考依据。从市场上收集了7种不同的脱毒剂(1~7号),对DON进行体外脱毒试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测定脱毒前后霉变玉米中DON的含量,并计算其相应毒素的下降率。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脱霉剂脱毒效果差异显著,7种脱毒剂对DON的脱毒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7号、5号、6号、4号、1号、3号和2号。属酵母细胞壁类脱毒剂的5~7号对DON的脱毒效果比属铝硅酸盐类脱毒剂的1~4号明显,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能对动物和人类产生毒性的真菌毒素。研发灵敏而准确的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动物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以PicoGree荧光染料为检测探针,利用其仅与dsDNA结合后才发出荧光的特性(激发波长:480nm,发射波长:520nm),当ZEN不存在时,适配体能够与其互补链结合而形成dsDNA,导致荧光强度增强;当ZEN存在时,适配体与ZEN结合而不能形成dsDNA,导致荧光强度减弱。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的ZEN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度试验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1μg/L(0.1ppb),线性范围为0.1~1μg/L(0.1~1ppb)。检测时间可以控制在40min内。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ZEN核酸适配体与桔青毒素(CTN)、赭曲霉毒素A(OTA)、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伏马毒素B_1(FB_1)等真菌毒素不会出现交叉反应。本研究与传统的基于抗体识别的ELISA快检方法进行比较,Kappa值为0.805,表明二者一致性相当。由于核酸适配体价廉,检测时间短,因此本文开发的ZEN检测方法较常用的ELISA方法更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青贮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B_2(AFB_2)、G1(AFG1)、G2(AFG2)、T-2毒素、H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C18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净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青贮玉米中9种真菌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9种毒素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1.86%~1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09%~8.94%。方法检出限(LOD)在0.05~7.5μg/kg之间,定量限(LOQ)在0.18~25μg/kg之间。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青贮玉米中9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