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Different preirrigation soil moisture levels under drip irrigation in the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of the Moscow oblas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commended mineral nutrition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key growth force indicators in pear seedlings (leaf surface area, volume of the root system, and stem diameter). Irrigation is ascertained to greatly affect the growth force indicators in seedlings (approximately 70%)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to decrease, on average, by 10—15% in the next year.  相似文献   

2.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outdoor cucumber yield formation cultivated with drip irrigation are given. It is found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the Lower Volga region, the maximum water-saving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variants is observed with maintaining the preirrigation moisture content at the level of 80% FC in the 0.3-m layer before the start of flowering, 90% FC in the 0.5-m layer during fruiting, as well as 90% FC in the 0.5-m layer during the entire period of cucumber growth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ineral fertilizers in a dose of N165P65K65. The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e need for a daily irrigation dose of 30–60 m3/ha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the soil water-air regime and providing the minimum water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regardless of the level of mineral nutrition.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平原棉花形态发育和源库关系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淮海棉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棉花形态发育和源库的调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棉花的株高、营养枝载果量、植株总叶面积、果枝数、营养枝数和叶果比均有显著的提高,而营养枝倾角、果枝倾角和单位叶面积载果量则显著减小。土壤水分低于70%(相对土壤含水量,试验场地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4%,下同)时,果枝叶面积所占植株总叶面积的比例减小,主茎叶面积所占比例增加;土壤水分高于70%时,果枝叶面积和主茎叶面积所占比例同时下降,营养枝叶面积所占比例上升。花铃前期,70%土壤含水量的棉花籽棉干重/茎枝叶干重、铃和蕾量最大,分别达到了1.31,9.3个/株和53.7个/株。研究认为,黄淮海平原棉区,棉花蕾期至吐絮期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70%,这样既改善了棉花植株的形态发育,又促进了源库关系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有机肥配方设计及对梨幼树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源有机肥配方的设计及其在沙地梨幼树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养分总量最大化、单一元素含量较高和元素间的平衡关系为基准,鸡粪为参比,从果园常见的间作物种类中优选出黄豆、绿豆、白三叶、紫花苜蓿、沙打旺植株地上部分作为基本配肥材料,加入夏季剪掉的梨树嫩梢,正交设计出32种肥料配方,腐熟后同基准选择出5种配方肥料(T1—T5)施用作为处理,农家肥(T6)施用与不施肥(T7)为对照,分别对盆栽黄金梨幼树根际土壤和幼树叶片中养分相关的指标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施肥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失水率;提高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比例;提高植株生长高度和粗度、叶片干物质的积累量、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比例,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各种供试的配方肥对梨幼树根际土壤和幼树的营养效应不同:其中,T1对提高土壤碱解N、交换性Ca含量、有效Fe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幼树叶片Ca、Fe含量的效果最优;T2对提高土壤有效Cu含量,叶片K含量、Cu含量,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效果最优;T3对提高土壤有效K、Mn含量,叶片Mn含量,植株光合速率的效果最优;T4对提高土壤交换性Mg、有效Zn含量,叶片平均N、Mg、Zn含量,幼树株高效果最优。综合评价结果为T1>T2>T4>T3> T5>T6>T7。【结论】施用植物源有机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失水率,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平衡关系,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改善梨幼树的生长状况,优化叶片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改良幼树叶片的效能,其中T1、T2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夏播旱地谷子渗水地膜穴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对夏播谷子产量的影响机制,测定并分析了谷子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农艺性状以及抽穗期功能叶光合性能等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浇水、降雨量356 mm的情况下,渗水地膜穴播栽培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48.57%。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在各生育时期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表现为株高略高于对照,茎秆粗壮,穗子较大;抽穗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主要功能叶片的叶面积高于对照,说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抽穗期个体和群体叶面积较大,有效光合面积增加,光合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是增产的关键;在群体亩穗数和出谷率相当的基础上,个体产量要素单穗重、穗粒重显著提高,使产量大幅提高。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了45%以上。渗水地膜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穴播既保证了群体顶土出苗,又减少了多余谷苗对水肥的浪费,因此,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可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谷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1987~1988年对处于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的夏玉米农大高油一号进行了以探讨叶片营养状况对其光合强度影响为线索的光合性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叶面积增大,光合时间延长,光合生产力增强。但器官干物质的转移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相对减小。玉米叶片光合强度与叶片中的氮含量关系密切,而与磷、钾关系稍差,但在营养水平较高或者氮素过多时,磷、钾往往成为叶片光合强度提高的限制因子。处于营养水平较高下的叶片其光合强度对光、CO_2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本试验以纯氨225kg·hm~(-2)、五氧化二磷75kg·hm~(-2)、氧化钾187.5kg·hm~(-1)的营养水平,玉米叶片的光合强度最高、干物质生产最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降低,叶绿素(Chl)含量减少,净光合速率(Pn)减弱,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但施氮处理的上述各指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表明氮素营养的施用在干旱胁迫下对烤烟的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桃树大久保为试材,研究果树干注营养液对其生理指标及叶片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干注营养液不同程度地增加桃树新梢生长量、叶面积、萌芽率、坐果率及叶片光合速率。同时施用干注营养液显著增加桃树叶片中大量元素N,P,K,Ca及微量元素Fe,Mn,Cu,Zn,B的含量。干注营养液对促进桃树生长发育、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东北北部地区大豆主产区早春低温、保墒能力差,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探究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不同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田土壤温湿度、大豆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大豆产量稳定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试验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进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黑河43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不同的中耕处理:常规培土(T1)、提前培土(T2)、常规深松(T3)和提前深松(T4),研究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大豆叶面积指数、株高、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同中耕深度的基础上,提前培土处理(T2)较常规培土处理(T1),盛花期(R2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5.88%—6.54%、3.57%—4.03%(P<0.05),鼓粒期(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和SPAD值分别提高9.48%—16.86%、5.40%—10.57%、2.39%—6.81%(P<0.05);与常规深松处理(T3)相比,提前深松处理(T4)显著提高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净光合速率(Pn)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大豆产量。(2)在相同中耕时间的条件下,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R2期土壤温度、湿度和R6期株高分别提高4.14%—6.42%、10.08%—13.19%和7.43%—8.29%(P<0.05),R5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同化贡献率分别提高49.75%和32.95%(P<0.05);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各时期土壤温度、R6期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Pn)、结荚期(R5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同化贡献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增幅度达5.03%—6.02%(P<0.05)。(3)比较不同中耕措施,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R2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11.68%—17.15%和4.70%—8.66%(P<0.05),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SPAD分别提高12.64%—27.42%、11.67%—13.50%、5.43%—6.87%(P<0.05);T2、T3、T4处理提高R6期气体交换参数和大豆产量,其中T4处理净光合速率(Pn)提高14.25%—29.68%(P<0.05)、产量增幅达10.69%—18.71%(P<0.05)。【结论】提前深松处理(T4)能够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气体交换参数,促进植株净光合产物积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大豆产量,适宜于东北北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下扩行缩株(扩行距缩株距)栽培模式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和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方法】2018—2019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即60 cm(B1)、80 cm(B2)、100 cm(B3)等行距;2个种植密度,即67 500株/hm2(D1)和82 500株/hm2(D2),采用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结果】与D1密度相比,D2密度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群体叶面积和光合势,改善群体的光能利用,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产量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在67 500株/hm2密度下,扩行缩株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82 500株/hm2密度下,B2处理较B1和B3处理2年平均增产9.45%和11.48%,主要是由于行粒数增加引起的穗粒数增加。在此密度下,B2处理较B1处理显著提高花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延缓中下部叶片衰老,增加花后夏玉米群体光合势,茎叶夹角增大,叶向值减小,穗位叶层和底层透光率明显增加,消光系数减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转移量降低。表明高密度条件下,80 cm扩行的等行距模式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光合群体结构,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夏玉米群体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从而提高产量。【结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并适当扩行缩株可实现光能资源高效利用和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推荐82 500 株/hm2密度搭配80 cm等行距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光合机制,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氮肥利用率、土壤氮素盈余量等的影响,为当地合理施用氮肥,促进春玉米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仲玉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9、2020年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试验农场的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供氮水平,分别为0(不施氮)、90 kg·hm-2(低氮)、180 kg·hm-2(适量氮)、270 kg·hm-2(农民习惯施氮)、360 kg·hm-2(高氮),记为N0、N1、N2、N3、N4。于拔节期、吐丝期和灌浆期测定叶面积,分别计算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于灌浆期测定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以及吐丝期、灌浆期测定叶绿素含量;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测定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时测定产量,分析各部位氮含量,计算土壤氮素盈余量、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和施氮经济效益。【结果】(1)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持平,2019、2020两年都是N2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9 746 kg·hm-2,相较于N0、N1处理分别增产179%、28.7%(P<0.05),而N2与N3、N4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两年产量经线性+平台拟合,平台施氮量为134.8 kg·hm-2,平台产量为9 604 kg·hm-2,此时产投比也最高(12.6)。(2)适量施氮(N2)相比不施氮均显著提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等,继续增施氮肥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甚至显著降低。(3)结合光合特性与收获期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春玉米光合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b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影响春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是叶绿素a+b。(4)收获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地上部氮总积累量两年都是随施氮量增加先显著上升,在N2处理后(超过180 kg·hm-2)微弱上升或基本持平;经拟合表明土壤氮素盈余量为0时施氮量为139 kg·hm-2;春玉米氮肥表观利用率两年都是N2处理最高,平均达73.7%,较N1处理提高10.8%(P<0.05),继续增施氮肥,氮肥表观利用率则显著下降,N3、N4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相较于N2处理分别降低32.9%和48.1%(P<0.05)。【结论】适量施氮能明显提高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延缓穗位叶总叶绿素的降解,延长光合作用持续期,优化总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春玉米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同时,适量施氮能显著增加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降低土壤氮素残留,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综合产量、施肥经济效益、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盈余量等因素,试验区(四川雅安)氮素投入量为139—180 kg·hm-2能维持春玉米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田间小区下研究不同钾水平对棉花前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棉田钾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土壤速效钾浓度,k1(99.77 mg/kg)、k2(110.90 mg/kg)、k3(123.48 mg/kg)、k4(140.13 mg/kg)、k5(154.43 mg/kg)、k6(165.77 mg/kg)。于棉花子叶期选择10株测定干物重和全钾含量,苗期和蕾期分别选择10株和5株棉花测定干物重、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SPAD值、全钾含量。结果 棉花株高和茎粗在苗期的范围分别为5.10~6.37 cm和2.43~3.01 mm,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增加,而苗期至蕾期的单日增长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在0.63和0.12 mm/d。k6处理的棉株干物重、果枝数、现蕾数、棉花叶面积及叶面积单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k1。在苗期和蕾期,不同土壤钾水平处理间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各处理的棉株全钾含量和主茎叶钾含量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土壤速效钾水平在100~160 mg/kg时,对棉株前期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但高钾(>150 mg/kg)水平处理能够增加棉株叶面积和果枝数以保障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协优9308的5个浓度处理盆栽试验,对水稻主茎叶片的生长速率,重金属Cd对水稻分蘖期叶、鞘、根中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叶片的生长受低浓度Cd处理促进,高浓度抑制其生长,与矿质元素在叶片和叶鞘中的积累有正相关的趋势。(2)矿质元素在水稻的叶和鞘中的积累受重金属Cd抑制.但在根中矿质元素除Cu外与Cd的相关关系不显著。(3)Cu在叶、鞘、根中的含量与Cd含量显著负相关,P的含量与Cd含量再叶中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旱育秧和湿育秧苗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旱育秧苗群体的光合强度均较高,光饱和点降低,旱秧抗高温和土壤干旱的能力增强,总光合时数增加。通过测定叶面积系数和土壤含水量,提出旱育秧成秧期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为3~5,秧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不低于66%。  相似文献   

15.
覆草、覆膜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土壤水分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覆草、覆膜效果明显好于清耕。果园覆草、覆膜后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其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 3.4 4 % ,18.39% ;苹果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新梢长度、叶面积大小、叶绿素含量等均高于对照 ,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强度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际生产中大型农业机械碾压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改善耕作措施、实现作物壮根高产和土壤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小麦—玉米两熟制中前茬小麦收获时节受谷物联合收割机反复碾压的地块(JS处理)和常规收割未经反复碾压地块(CK),以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和登海3号(DH3)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玉米播种前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及玉米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果穗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JS处理地块0~5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较CK增加,其中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显著大于CK(P<0.05,下同),即大型农机反复碾压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20 cm耕层。耕层土壤紧实进一步造成玉米根系发根数量减少,根干质量降低,根冠发育失调,茎、叶分化受阻,单株叶片数量和茎节数量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株高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穗粒数和百粒质量下降。2个品种比较,DH3根系生长受紧实胁迫影响较大,根层数、根条数、根干质量、根冠比较CK分别显著减少17.9%、26.9%、45.2%和32.9%,而DH605分别下降0、14.4%、31.7%和12.7%,仅根干质量达到显著差异;JS处理下DH605的叶面积指数和穗位叶SPAD较CK分别显著降低36.9%和14.4%,穗位系数显著增加,茎粗、百粒质量显著降低;虽然DH3根系生长受紧实胁迫影响较大,JS处理下DH3的叶面积指数较CK显著降低21.8%,但穗位叶SPAD值、穗位系数、茎粗、百粒质量则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且干物质向叶片、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最终减产幅度(20.8%)与DH605(24.4%)差异不大。【结论】当前生产中大型农机反复碾压造成的耕层土壤紧实现象已十分严重,使免耕直播的玉米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产量显著降低;不同玉米品种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生产中可通过深松深耕、秸秆还田、选用抗土壤紧实品种等措施消减土壤紧实对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磷条件下VAM对桃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高磷条件下对VA菌根真菌对桃实生苗(Prunus persica Sieb.et Zucc.)的生长和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土壤灭菌后接种VA菌根真菌增加桃实生苗的叶面积、叶片干重,促进Zn、B等元素的吸收;土壤不灭菌接种VA菌根真菌效果不很显著。实验认为高磷条件下,接种Glomus epigaeum对于桃实生苗体内各元素的吸收和协调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1985s-2005s期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在开花期设置了轻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55-60%),重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35-40%)和正常水分管理(田间最大持水量75-80%),对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不同年代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品种育成时间的推移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等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重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下降百分率与年代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覆草及覆膜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土壤中的水分直接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覆草、覆膜效果明显好于清耕。果园覆盖后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其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 3 44 %、 18 39%。覆草、覆膜后 ,苹果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新梢长度、叶面积大小、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 ,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强度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玉米主栽品种久龙8为试材,采用自然条件下对比观测的方式开展玉米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土壤湿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湿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差异,玉米发育进程、叶面积、植株干物质对不同土壤湿度的反应不同。玉米全生育期内不同土壤相对湿度的偏差在±5%之间不会对玉米发育进程造成差异。玉米叶面积、植株干物重对不同土壤湿度反应明显,土壤相对湿度高于70%,尤其中层(30~50cm)土壤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土壤水分适宜,对叶面积增加为正效应作用,且对玉米干物质增加和玉米籽粒灌浆均有利,可使玉米果实重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