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40 ℃持续热应激对肉鸡股动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40 ℃持续热应激对肉鸡动脉压的影响,探讨肉鸡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将60只25日龄商品代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40±0.5)℃,相对湿度(70±5)%),分组后自由采食和饮水,对肉鸡的股动脉压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热暴露使肉鸡平均股动脉压((16.66±0.47),(10.81±1.59) kPa)、股动脉收缩压((18.61±0.48),(12.00±1.49) kPa)和股动脉舒张压((15.68±0.47),(10.21±1.66)kPa)极显著下降(P<0.01);热暴露10 h时使股动脉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51.36±20.27),(32.72±4.85) kPa·s-1)显著下降(P<0.05);热暴露后2和5 h使股动脉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54.97±25.91),(31.88±5.49)和(53.49±22.94),(31.92±5.56) kPa·s-1)显著下降(P<0.05);热暴露后10 h股动脉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58.65±18.49),(18.09±4.66) kPa·s-1)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股动脉压与呼吸频率、体温极显著负相关(r=-0.623,r=-0.642;P<0.01).结果表明,40 ℃持续热暴露,使肉鸡的股动脉压极显著下降;股动脉压短时间内极显著下降可能为肉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对肉鸡股动脉压、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的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股动脉压在1~7 d极显著下降(P<0.01),平均下降26.25%、27.72%、27.12%;股动脉收缩和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1.86%、57.14%)和第2天(50.00%、70.27%)极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收缩压第3天(23.57%)显著升高(P<0.05);肺动脉舒张压第1~3天(14.58%、54.61%和49.66%)显著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第2、3天(36.04%、36.27%)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下降不显著,右心室舒张压第1、2天(80%和79.22%)显著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第1天(44.46%)显著下降(P<0.05)、第2天(54.35%)极显著下降(P<0.01);右心室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第2天(70%)极显著下降(P<0.01)。说明大肠杆菌感染严重影响肉鸡的肺及心血管系统机能,肉鸡呈现股动脉压下降和肺动脉压升高的低血流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37℃持续热应激对实验性大肠杆菌病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应激和大肠杆菌感染均可显著降低(P<0.01)肉鸡的采食量。热应激4~7 d感染肉鸡的采食量平均下降了26.01%(P<0.01)。热应激显著降低肉鸡的增重(P<0.01),大肠杆菌感染使肉鸡体重显著下降(P<0.01)。热应激7 d,感染肉鸡体重下降了348.58%。说明热应激显著降低感染肉鸡的采食量,严重影响感染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内源性内皮素-1(ET-1)是否参与肉鸡血压的维持等生理调节活动,采用急慢性给予内皮素ETA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BQ123,研究内源性ET-1对正常肉鸡股动脉压和肺动脉压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免法检测2~6周龄正常肉仔鸡血浆(从(40.82±1.90)升高到(93.70±11.19)pg/mL)和肺匀浆内皮素(从(503.84±27.40)升高到(701.04±16.18)pg/g)的含量随日龄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2)急性翼静脉注射BQ123(0.4和2.0μg/kg)能够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股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P<0.01),注射2.0μg/kg BQ123压力下降程度比注射0.4μg/kg大,肺动脉压达到最低点的时间比股动脉早;3)慢性给予BQ123能够使肉鸡肺动脉收缩压极显著下降(对照组(3.37±0.47)kPa,BQ123组(2.46±0.50)kPa,P<0.01),股动脉收缩压显著下降(对照组(20.95±1.17)kPa,BQ123组(18.85±2.05)kPa,P<0.05)。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和慢性注射ETA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BQ123都能降低肉鸡股动脉压和肺动脉压,推测内源性ET-1参与了肉鸡血压的维持等生理调节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环境胁迫条件下热休克蛋白60 mRNA(hsp60 mRNA)转录水平和应激性损伤的关系,将30日龄AA肉鸡的饲养环境温度从(22±1) ℃突然升高到(37± 1) ℃分别热应激1、2、3、5和10 h后剖杀,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热应激不同时间对肉鸡重要器官心脏和肾脏组织损伤及其hsp60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持续热应激处理后的肉鸡血液肌酸激酶(CK)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显著升高,CK在2、3、5和10 h与对照组(无热应激)差异极显著(P<0.01),ALT在3 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5 h和10 h差异极显著(P<0.01);持续热应激处理2 h后的肉鸡心脏和肾脏组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以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性损伤;心脏和肾脏组织中hsp60 mRNA转录水平在热应激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5、10 h逐渐恢复正常.提示:hsp60 mRNA转录水平与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和肉鸡组织的热应激损伤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高盐负荷导致内鸡肺动脉重建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将160 只7 日龄AA商品代内公仔鸡,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试验组(饮水中含质量浓度为0.30%的NaCl 溶液),分别于处理后6周内,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mPAP);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肺小动脉面积及中膜厚度.结果显示:1)试验组肉鸡的肺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2.91±0.29)~(3.62±O.39)kPa vs(2.18±0.40)~(2.41±0.39)kPa);2)处理4、5、6周时,试验组肉鸡各种管径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Aw/AT=63.40±5.79)(P<0.05)和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值(mMTPA=38.02±3.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肉鸡各种管径肺小动脉 Aw/AT mMTPA 都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AHI(腹水心脏指数)极显著相关.表明高盐诱发肉鸡肺血管结构重建是其导致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热应激初期鸡血清生化指标及其变化幅度与耐热性能的关系,以64日龄的Anak 40(♂)与岭南黄鸡(♀)杂交F1代母鸡(n=30)为试验动物,实施(38±1)℃的热应激处理,并分析了5项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起始水平及热应激12 h内的变化幅度与耐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6 h后热死或存活鸡组(Ⅱ组)血清葡萄糖起始浓度((12.33±0.88)mmol/L)显著(P<0.05)高于24 h内热死鸡组(Ⅰ组),且葡萄糖的起始浓度与耐热时间呈极显著相关(r=0.48,P<0.01)。Ⅰ组葡萄糖、球蛋白在应激初期12 h内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35.6%和5.0%,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且葡萄糖、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变化幅度与耐热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0.01)、-0.53(P<0.01)和-0.45(P<0.05)。因此,热应激起始阶段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幅度与鸡的耐热性能关系密切,可用作对鸡耐热性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肉鸡热应激下肝脏和下丘脑HSP70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优质黄羽肉鸡热应激期间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为揭示该类型优质鸡种热应激反应机理提供参考。64日龄Anak 40(♂)×岭南黄(♀)杂交后代母鸡置于(38±1)℃恒温室内进行持续热应激处理,采取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热应激起始(0 h)、热应激后12、24、36、48和60 h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至热应激36 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值,约为应激起始表达水平的7倍,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48和60 h,下丘脑HSP70 mRNA表达量快速回落至热应激初期的水平,而肝脏表达量极显著地骤降至低于热应激初期10%的水平。在(38±1)℃持续热应激期间,优质肉鸡肝脏和下丘脑HSP70 mRNA表达呈现基本同步的变化规律,即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热应激36 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值。  相似文献   

9.
分别对常温和低温饲养的 31和 38日龄艾维茵肉鸡翼静脉注射 0 5mL·kg-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 1g·mL-1) ,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注射药物前后肺动脉压和股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显示 2日龄段常温饲养肉鸡注射扎鲁司特 5min后肺动脉收缩压 ( ( 3 31± 0 31)和 ( 4 6 3± 0 34)kPa)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高于注射前 ( ( 2 5 3± 0 2 5 )和 ( 3 10± 0 38)kPa) ,但舒张压无显著变化。 2日龄段低温饲养肉鸡在注射扎鲁司特 5min后肺动脉收缩压 ( ( 4 4 2± 0 2 8)和 ( 5 70± 0 4 2 )kPa)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高于注射前 ( ( 3 75± 0 2 3)和 ( 4 99± 0 37)kPa) ,并且肺动脉舒张压 ( ( 2 16± 0 2 4 )和 ( 3 4 0± 0 31)kPa)也显著 (P <0 0 5 )高于注射前( ( 1 71± 0 19)和 ( 2 4 9± 0 38)kPa)。常温和低温饲养的肉鸡注射扎鲁司特后股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变化。静脉注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可使肉鸡肺动脉压升高 ,表明内源性白三烯具有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持续热应激对新西兰兔血细胞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成年雄性兔16只,分为热应激组((35±1)℃)和适温组((24±1)℃),观察人工急性持续热应激24、48、72 h后血细胞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试验观察的3个时间段(24、48、72 h)内,热应激组白细胞数在早中期升高,后期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数早期升高,而淋巴细胞数在后期呈降低趋势,其百分比率在早期显著降低,中后期趋于正常;血小板数在3个阶段均呈显著升高;热应激早期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GPT均呈升高趋势,而血糖变化不大;热应激后期血浆Na+显著降低,早中期Cl-显著升高,i Ca++在中期呈降低趋势,而整个阶段K+变化都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热应激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稀土壳糖胺螯合盐(Rare earth-chitosan chelate,RECC)对热应激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日龄的黄羽肉鸡(90只),按照饲养标准饲养至29日龄时开始热应激,试验持续2周。试验分为3组:即对照组(饲养温度约25℃+基础日粮)、热应激组(饲养温度约37℃+基础日粮)以及稀土组(饲养温度约37℃+基础日粮+0.03%RECC)。在热应激1和2周后,分别计算肉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并分析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应激1周后,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日增重的变化是对照组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和稀土组(P0.01),热应激组和稀土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腿肌pH显著高于稀土组(P0.05);对照组腿肌剪切力与热应激组和稀土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热应激2周后,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和稀土组(P0.01),而热应激组和稀土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应激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稀土组(P0.05),对照组与稀土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腿肌pH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组腿肌持水力显著低于与对照组和稀土组(P0.01)。热应激1和2周后,对照组胸肌pH、持水力均显著高于热应激组和稀土组(P0.05);而剪切力均显著低于热应激组和稀土组(P0.05)。研究发现,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RECC可改善热应激对肉鸡日增重的影响,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热应激对肌肉持水力损害,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蒜素对急性热应激肉鸡物质代谢的影响,选择48只23日龄AA健康肉鸡,随机分为常温组(Ⅰ)、常温添饲大蒜素组(Ⅱ)、热应激组(Ⅲ)、热应激添饲大蒜素组(Ⅳ),各组肉鸡饲养在特定的饲养室内(24±1)℃、湿度50%±5%].Ⅱ组和Ⅳ组日粮中含0.01%大蒜素;Ⅲ组和Ⅳ组肉鸡在试验的第4天迅速置于(36±0.5)℃、湿度70%±5%的饲养室内,24 h后观测4组肉鸡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添饲0.01%大蒜素显著提高(P<0.05)热应激肉鸡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含量、血糖(GLU)浓度,维持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的正常GLU水平,对热应激肉鸡脂类代谢的影响不明显.大蒜素对急性热应激肉鸡糖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显著,对肉鸡热应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热应激肉鸡组织中Hsp90的表达与应激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蕾  鲍恩东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816-3821
【目的】探讨急性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及其Hsp90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0羽。正常环境温度下对受试鸡进行30 d的适应性饲养后,除对照组外,将其余80只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由(25±1)℃上升至(40±1)℃,并分别持续进行2、3、5和10 h的热应激处理。利用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热应激状态下受试肉鸡心脏、肝脏及肾脏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和Hsp90的定位与表达。【结果】在热应激开始的2~5 h,受试鸡心脏、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实质细胞损伤表现出随热应激时间的持续而逐渐加重的趋势,病理变化特征以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为主。热应激2 h后,Hsp90在肉鸡心脏、肝脏、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应激持续到3~5 h时呈现下降趋势,待热应激持续至10 h后,心脏和肾脏组织中Hsp90的表达量又逐渐上升。【结论】热应激状态下肉鸡组织细胞的应激性病理损伤与Hsp90的分布和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Hsp90含量随热应激时间延长而出现先升高、然后下降并逐渐回升的波动,与同期各组织细胞所呈现的病理损伤变化相吻合,表明在热应激初期促使Hsp90表达量增加,以增强细胞在不利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证实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钙调蛋白 (calmodulin,CaM) 基因参与热应激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基因表达并明确其作用条件.[方法]取12.5 d孕鼠胚胎制备成纤维细胞(MEF),上述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对照组在37℃条件下培养,热应激组包括I组(39℃、0.5 h),Ⅱ组(39℃,1 h),Ⅲ组(39℃,1.5 h),Ⅳ组(41℃、0.5 h),V组(41℃、1 h),Ⅵ组(41℃、1.5 h);每组3个重复.将选择的热应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5、50及100 mm=ol·L<'-1>)钙调蛋白拮抗剂W7,运用RT-PCR检测Hsp70、CaM mRNA表达量.[结果] 39℃和41℃热应激组Hsp70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P<0.05):39℃应激1h的Hsp70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39"C应激0.5 h和1 h CaM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41℃热应激组的CaM mRNA表达量与常温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培养液中加100 mmol·L<'-1> W7、分别于37℃和39℃处理1 h后,其成纤维细胞的Hsp70 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 (P<0.01).[结论]中度热应激条件下,Hsp70和CaM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且39℃应激1 h可以显著诱导Hsp70和CaM基因表达;CaM通过某种途径参与了Hsp70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化指标的观测研究了大蒜素对热应激肉鸡脏器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6℃急性热应激对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显著降低肉鸡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热应激和大蒜素同时作用显著降低肉鸡股动脉压(FAP)、红细胞比容(HT)及CK、ALP的活性,但对GPT、GOT活性和肌酐(CR)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大蒜素显著降低热应激肉鸡ALP活性,对GPT、GOT活性、尿酸(UA)和CR浓度的影响不明显,有提高新城疫抗体效价的趋势,显著增加热应激肉鸡血清总蛋白(TP)浓度。表明36℃热应激对肉鸡心、肝、肾和肌肉等组织没有明显的损害;大蒜素对热应激肉鸡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并有疏肝利胆、促进肝脏合成代谢的功能,对肾脏排泌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蒜素对鸡热应激的影响,进行了大蒜素对热应激肉鸡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饲0.01%大蒜素能显著降低(P0.05)持续热应激升高肉鸡AST活性的作用(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对热应激升高ALT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大蒜素、热应激以及二者同时作用均使肉鸡血液中CK、AKP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热应激大于大蒜素降低AKP活性的作用(P0.05)并有迭加效应(P0.05);大蒜素使热应激肉鸡降低的TP、GLO和ALB浓度显著回升(P0.05),但均低于正常水平。表明,大蒜素具有一定缓解热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抗热应激添加剂在高温(30℃以上)条件下对720羽280日龄热应激的伊莎褐产蛋鸡群进行分组试验,结果表明:抗热应激添加剂Ⅱ和Ⅲ号能极显著地(P<0.01)提高平均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地(P<0.05)降低料蛋比和死淘率,极显著地(P<0.01)提高平均每日每羽利润.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对SH-SY5Y细胞中PrP及HSP90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神经细胞SH-SY 5Y常规法培养至长满细胞瓶(120 cm2)后均分为A~I 9个小细胞瓶(30 cm2),37℃培养15 h后,B~D组在42℃条件下分别进行0.5、1和2 h的持续热应激处理,而E~I组于42℃热应激处理0.5 h后,37℃分别恢复1、3、8、12、24 h。持续热应激阶段,朊蛋白(P rP)和热休克蛋白(HSP)90 mRNA水平显著提高(P<0.01),应激2 h时,P rP和HSP 90 mRNA水平分别约为对照组(A组)的2.5和5倍;在应激后恢复初期(1~3 h),P rP和HSP 90mRN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其中恢复到3 h时,P rP和HSP 90 mRNA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9和7倍;当恢复到12~24 h时,HSP 90和P rP mRNA的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提高HSP 90和P rP mRNA的转录水平。应激时P rP mRNA转录水平的提高暗示着P rP在细胞应激中起着一定的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热应激对小鼠睾丸Hsp70-2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温度、相同时间(4 h)热应激处理小鼠睾丸组织中Hsp70-2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研究热应激对Hsp70-2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热应激组小鼠睾丸Hsp70-2 mRNA转录水平下降,并且温度越高,其下降幅度越大。与对照组相比,33℃组小鼠Hsp70-2 mRNA相对转录水平显著(P<0.05)下降,而37℃组和42℃组下降极显著(P<0.01)。42℃组Hsp70-2 mRNA相对转录水平仅为对照组的44.7%。上述结果说明,热应激使Hsp70-2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热应激对雄性生殖机能的影响与Hsp70-2减少有关,而Hsp70-2 mRNA转录水平可以作为热应激对雄性生殖机能损伤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量均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2头,研究不同温湿指数(THI)条件下奶牛生理常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以及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液抗氧化指标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热应激时期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非热应激处理组(P<0.01).(2)热应激可明显地增加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淋巴细胞凋亡率在THI为83.58时达到最高,为17.79%,与非热应激处理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在THI为78.09时,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到最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达到最高,与非热应激处理组相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同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在此时达到最大值.(4)奶牛外周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在夏季高温季节比非热应激处理组均呈极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呈极显著上升(P<0.01);抗活性氧(抗ROS)活性在THI为83.58时最低.(5)血液中SOD、GSH-Px和抗ROS的活性与奶牛淋巴细胞凋亡率均呈中等强度负相关(P<0.01);MDA含量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可见:(1)热应激显著提高了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2)热应激对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与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影响显著;(3)奶牛外周血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与淋巴细胞凋亡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