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分离了红肉蜜柚(Citrus grandis)CYP86A8L基因全长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生信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不同果实发育阶段中CgCYP86A8L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红肉蜜柚CgCYP86A8L cDNA全长1623 bp,编码541个氨基酸,与甜橙CYP86A22L序列有较高的相似度;其C端包含保守的血红素结构域。qPCR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CgCYP86A8L基因在汁胞中的表达急剧下降,推测CgCYP86A8L基因可能在果实发育早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森梅威斯大学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来自匈牙利抗生素耐药性监管系统内的屠宰家禽分离肠球菌进行了研究。他们收集了2005年屠宰家禽肠道内分离的175株肠球菌,对细菌携带的万古霉素基因进行了检测。经过耐药性试验发现,对30mg万古霉素中毒耐药的占86%,完全耐药的占3%。这些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值(MIC)分布为0.25mg/L(4.4%)、2mg/L(8.6%)、4mg/L(8.6%)、8mg/L(61%)、16mg/L(8.6%)、256mg/L(8.6%)。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自20日龄雄性SD大鼠附睾和肾周白色脂肪组织的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采用MTT比色法、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了100~400nmol/L胰岛素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该浓度胰岛素对分化标志基因——脂肪酸合酶(FAS)、乙酰CoA羧化酶α(ACC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胰岛素能有效地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P〈0.05),在400nmol/L以下具有剂量依赖性;胰岛素处理72h能显著提高脂肪细胞FAS和ACC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5)。证实胰岛素对原代培养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1,25(OH)2D3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影响人和动物脂肪形成,为探究其在猪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试验从3~5日龄仔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前体脂肪细胞,并以浓度为0、0.1、1、10、100和1 000 nmol/L的1,25(OH)2D3分别处理,在培养的0、1、2、4、6、8和10 d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在诱导分化后0、1、2、4、6、8和10 d,以油红O染色提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成脂分化及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结果显示,0.1和1 nmol/L 1,25(OH)2D3显著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P<0.05),而浓度为10~100 nmol/L时则抑制细胞增殖(P<0.05);0.1和1 nmol/L 1,25(OH)2D3显著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P<0.05),降低PPARγ和FAS mRNA表达水平(P<0.05),但在浓度为10和100 nmol/L时,显著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P<0.05),上调PPARγ和FAS mRNA表达(P<0.05);浓度达1 000 nmol/L时,可能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综合以上结果,低浓度1,25(OH)2D3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而通过下调PPARγ表达抑制分化;高浓度1,25(OH)2D3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通过上调PPARγ表达促进分化。1,25(OH)2D3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ARV病毒粒子为无囊膜的20面体,双层衣壳,直径60-80nm,氯化铯浮密度为1.36~1.37g/mL。基因组为10个节段的双股RNA,根据核酸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可以分成3组:3个大基因节段(L1、L2、L3),3个中基因节段(M1、M2、M3),4个小基因节段(S1、S2、S3、S4)。编码的蛋白至少有14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维生素A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牦牛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其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5、10和20 μmol/L维生素A,体外培养24 h统计第一极体排出率;对成熟后各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在孤雌激活胚胎培养的第2和8天分别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Ⅱ期卵母细胞中维生素A调控卵母细胞成熟典型信号通路中的节点基因RARα、RARβ、RARγ、RXRα、RXRβ、RXRγ、STRA8及非典型信号通路中的节点基因MEKERK1的相对表达量,筛选最佳维生素A处理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最佳浓度维生素A,成熟6和24 h分别收集MⅠ和MⅡ期卵母细胞,将部分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收集激活8 d的囊胚,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V、MⅠ和MⅡ期卵母细胞及孤雌激活囊胚中RARα、RXRα、STRA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和10 μmol/L维生素A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和卵裂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2 μmol/L维生素A组均达到最高;2 μmol/L维生素A组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20 μmol/L维生素A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10和20 μmol/L维生素A组RARα、RXRα和STRA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2 μmol/L维生素A组均达到最高,因此2 μmol/L维生素A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效果最好。与GV期卵母细胞相比,STRA8、RXRα、RA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MⅡ期卵母细胞均极显著增加(P<0.01),在MⅠ及囊胚期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2 μmol/L维生素A可以促进牦牛卵母细胞的成熟,能够显著提高孤雌激活胚胎的卵裂率,且维生素A主要通过典型信号通路调控牦牛卵母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新城疫F48E9株L基因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根据已知新城疫病毒L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引物1(L1)、引物2(L2)、引物2(L2)、引物3(L3)、引物4(L4),以L1/L2为引物可以扩出4050bpF48E9株L基因的A片段(LA),以L3/L4为引物可扩增出3504bpE48E9株L基因的B片段(LB)。LA和LB2个片段经特异性双酶切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F48E9株L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对克隆后L基因5’端、3’端和连接点处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经DNASIS软件分析表明为NDVL基因,证明我们获得了F48E9株L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α-硫辛酸(ALA)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本实验将不同浓度的ALA(0、10、25、50μmol/L)添加至体外成熟培养液(IVM)和胚胎发育培养基(PZM-3)中培养,体外成熟培养42 h后检测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统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48 h和168 h卵裂率和囊胚率,筛选出ALA最佳添加浓度,并通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GSH)含量、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内的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以及抗氧化基因SOD1、CAT的mRNA表达量,分析ALA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 ALA组提高了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随着ALA浓度增加,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呈下降趋势,50μmol/L ALA组降低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孤雌胚胎发育能力检测显示,25μmol/L ALA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和囊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5μmol/L ALA孵育组卵母细胞内ROS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GSH含量提高(P<...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诊断DNA微阵列,应用RT—PCR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14—2分离株和欧洲型弱毒疫苗株VP046扩增并克隆获得戋洲型重组质粒C14P9(基因号:AY775132)、PRRS—PS9(基因号:AY775134)、Ulb(基因号:AY775135)、Y11(基因号:AY775133)、Y12(基因号:AY775136)和欧洲型基因重组质粒E6和E8。PCR法制备的靶基因和探针纯化后,质量浓度分别为300~600mg/L和200-400mg/L。芯片杂交动力学研究表明,杂堑信号强度随靶基因和探针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最佳靶基因质量浓度为200mg/L,探针适宜范围为3~3000μg/L,系统灵敏性为3μg/L。靶基因杂交特异性研究表明,除个别靶基因在某一温度下存在交叉反应和杂交信号弱外,大多数靶基因在40~56℃下杂交信号强。采用AY775133、AY775134、E6和E8靶基因构建PRRS诊断DNA微阵列在40℃下预杂交1h、48℃湿盒避光杂交6h后经洗涤和扫读分析,杂交信号强、斑点明显、特异性高,按SNR≥1.5为标准能够区分PRRSV蔓洲型和欧洲型。应用PRRS诊断DNA微阵列检测了AMERVAC-PRRS、PRRSV弱毒疫苗、C14—2株、SCU株和临床样本,能正确区分PRRSV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PRRS诊断DNA微阵列可用于PRRS临床诊断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耐羟脯氨酸变异体的筛选及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红  李波  王丽玲  扬伟光 《草业科学》2008,25(10):29-33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敖汉苜蓿和龙牧801苜蓿)种子为材料,培养无菌幼苗。以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用叠氮化钠(NaN3)200 mg/L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以脯氨酸类似物L 羟脯氨酸(L Hyp)作为选择压力,通过在含半致死浓度的L Hyp(8 mmol/L)选择培养基及无L Hyp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分离出抗L Hyp的愈伤组织变异体。该变异体以高脯氨酸含量为特征,其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原型高2.84倍(敖汉)和3.17倍(龙牧801),同时进一步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发现变异体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对照的1.56(敖汉)倍和1.76倍(龙牧80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原型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对2种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聚乙二醇(PEG)(敖汉)和低温(龙牧801)胁迫处理,结果显示,变异体具有更强的抗逆性(抗旱、抗寒),能更好的适应恶劣(干旱、寒冷)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36株2型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应用PCR扩增四环素相关耐药基因tet(M)、tet(O)、tet(K)、tet(L)、tet(Q)、tet(S)、tet(T)和tet(W),将扩增到的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6株2型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00%,MIC90高于512mg/L;其中29株扩增出tet(M)基因,6株扩增出tet(O)基因,5株同时扩增到tet(M)、tet(L)基因,同时扩增到tet(M)、tet(L)基因的菌株MIC均高于512mg/L;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tet(M)基因与GenBank中已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95%~100%,tet(O)基因与GenBank中已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95%~99%。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2型猪链球菌对四环素均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主要耐药机制是由tet(M)基因介导的核糖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稀有鮈鲫雄鱼为研究对象,探讨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稀有鮈鲫精巢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MT(25、50和100 ng/L)处理稀有鮈鲫雄鱼7、14和21 d,处理结束时,每组随机解剖10条鱼,取精巢组织,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nmts)相对表达量。[结果] 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7 d,25 ng/L MT处理组(P<0.05)、50 ng/L MT处理组(P<0.01)和100 ng/L MT处理组(P<0.05)精巢dnmt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5 ng/L MT处理组和50 ng/L MT处理组精巢dnm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50 ng/L MT处理组精巢dnmt7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14 d,100 ng/L的MT处理组dnmt3、dnmt5、dnmt6、dnmt7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50 ng/L的MT处理组dnmt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21 d,50 ng/L MT处理组和100 ng/L MT处理组dnm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100 ng/L MT处理组dnmt8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结论] MT可以干扰稀有鮈鲫精巢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mmts的mRNA表达。MT对DNMTs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水平对稀有鮈鲫精子的发生产生影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鸡apoB基因T123G多态位点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森  石慧  李辉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2):1264-1268
载脂蛋白B(apoliprotein B,apoB)在能量的转运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研究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8世代仔鸡为试验材料,对鸡apoB基因进行SNP检测,探讨npoB基因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尤其是体脂)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测序的方法在apoB基因26外显子上发现SNP(T→G),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对1周龄体重、3周龄体重、7周龄腹脂重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1周龄体重,基因型为GT的个体显著高于GG个体;而3周龄体重,基因型为TT和GT的个体显著高于GG个体;对于腹脂重和腹脂率,TT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GT和GG基因型个体(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该位点的基因型在两系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初步推断apoB基因可能是控制生长发育、腹脂沉积的主基因或与主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灭多威(methomyl,MET)对牛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牛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扩展程度、第一极体排出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线粒体膜电位(ΔΨm)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浓度MET不影响卵丘细胞的扩展程度,但200 μmol/L MET处理组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μmol/L MET处理组的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线粒体膜电位(ΔΨm)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200 μmol/L MET处理组卵母细胞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3和Bax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xl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MET可以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来降低体外培养牛卵母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制FMD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活栽体疫苗,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型口蹄疫病毒(FMDV)全开放阅读框(oRF)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栽体后测序,再将oRF编码基因定向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构建了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所克隆的oRF编码基因序列与原始强毒株Akesu/58的ORF编码基因比较,L、P1、P2、P3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8%、97.9%、99.0%和97.6%,PCR、酶切鉴定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均获得了长约6.9kb的目的基因片段。表明,成功获得了含有。型FMDV全ORF编码基因的阳性克隆,并成功构建了含有完整FMDV开放阅读框架的编码基因表达盒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对羊泰勒虫(ovine and caprine theileria)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 phagocytoph-ilum)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羊泰勒虫MPSP基因和羊嗜吞噬细胞无浆体16S rRNA基因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双重PCR可特异扩增出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目的条带,片段大小分别为875bp和394bp。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6fg/μL和1fg/μL。对采集的60份血液样本进行双重PCR检测,羊泰勒虫阳性率为46.67%(28/60),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为13.33%(8/60),混合感染率为10%(6/60)。结果表明,双重PCR方法可用于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斑马鱼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利用MT处理斑马鱼雌、雄鱼7 d,采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雌、雄鱼肝脏中vtg基因m 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T处理雌鱼7 d,25 ng/L处理组肝脏vt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50 ng/L和10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T处理雄鱼7 d,25 ng/L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5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斑马鱼肝脏vtg基因对MT比较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环境中MT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对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以及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1 μg/100 μL GnIH组(Ⅰ组)、10 μg/100 μL GnIH (Ⅱ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每天07:00和19:00注射生理盐水或GnIH (200 μL/次),连续注射14 d后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肥胖程度,麻醉处死后采集卵巢和睾丸,称重并计算卵体比和睾体比;运用阴道涂片法观察雌性大鼠发情周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雄性大鼠精子活力;HE染色观察卵巢和睾丸组织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和睾丸中糖代谢基因胰岛素受体(I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并用SPSS 22.0软件分析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Ⅰ组雌性SD大鼠和Ⅱ组雄性SD大鼠肥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卵巢大小/重量、卵体比显著升高,睾丸重量、睾体比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雌性大鼠卵泡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减少,卵泡腔变大;Ⅰ、Ⅱ组雄性大鼠的生精小管均出现空泡样改变,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减少。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大鼠发情前期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精子活力显著下降(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雌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中I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Ⅰ、Ⅱ组雄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Ⅰ组雌性大鼠TNF-α、IL-1β基因和雄性大鼠IL-1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雌、雄大鼠TNF-α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注射GnIH后,雌性大鼠的卵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IR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雌性大鼠的发情周期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雄性大鼠睾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精子活力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腹腔注射GnIH能够抑制大鼠的生殖功能和导致糖代谢功能紊乱,而且GnIH可能参与性腺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交叉对话,是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新型联络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瘦肉率金华猪回肠和结肠古菌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其与宿主体脂沉积的相关性。选取35头270日龄金华猪,测定其背膘厚和瘦肉率,从中选择出8头脂肪率最高(高脂组,H组)和8头脂肪率最低(低脂组,L组)的猪,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回肠和结肠的古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为回肠和结肠优势菌门;回肠优势菌属为Euryarchaeota_norank、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和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结肠优势菌属为甲烷短杆菌属、Euryarchaeota_norank和热原体属(Thermoplasma);对不同瘦肉率猪的古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H组的菌群多样性高于L组,且不同瘦肉率猪的古菌结构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Nitrosopumilales_norank、Candidatus Methanomethylophilus、除硫球菌属(Desulfurococcus)、甲烷微球菌属(Methani...  相似文献   

20.
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株(BmNPVsu)光胱氨酸蛋白酶基因(CP)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为972个核苷酸,编码32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BmNPVsu的CP与首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fNPV)、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NPV)、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在DNA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5%、76.2%、74.9%、72.7%、62.9%;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9%、77.1%、79.3%、77.1%、65.6%。BmNPV CP的氨基酸序列与不同来源的木瓜蛋白酶超家族的CP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别与 Trpanosoma brucei的CP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达32%。在组织蛋白酶B、H、L、S以及木瓜蛋白酶的36个保守氨基酸残基中有31种出现在BmNPVsu的CP中,BmNPVsu CP同其它杆状病毒CP一样,可看作木瓜蛋白酶超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