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在林业中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针叶树种中,云杉(Picea abies.P.glauca,P.sitchensis)、松(Pinus elliotti,P.palustris,P.radiata,P.resinosa,P.rigida,P.teada,P.virginiana,P.contorta)、侧柏(Thuqa plicata)、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si)等已由离体胚、芽或下胚轴等培养出完整的植株~([1,2])。  相似文献   

2.
杨树花粉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从1964年Guha等人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成功地获得曼陀罗花粉植株以来,世界一些国家和我国相继开展了杨树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的研究。我们于1975年春开始杨树花药培养的研究,5、6月份开始进行器官分化,当年12月获得了杨树小植株。1976年春移入苗圃,通过几年的工作,诱导成功的有小叶杨×美杨+旱柳、小叶杨×黑杨(P.simonii×P.nigra)、P15A、北京杨、中东杨(P.berolinensis)、美杨、美杨×青杨(P.nigra.var.italica×P.cathayana)健杨、欧洲黑杨、美杨×欧洲黑杨(P.nigra var.italica×P.nigra)、箭杆杨×欧洲黑杨(P.nigra var.thevestina×P.nigra)、银白杨×小叶杨(P.alba L×P.simonii)、欧洲黑杨×小叶杨(P.nigra×P.simonii)、胡杨14种杨树花粉植株,已移入苗圃九百余株,三年生最高3.9米。小叶杨×滇杨、香杨、合作杨、山海关杨(美洲黑杨)、草杂杨(小叶杨×美杨天然杂种)、加杨、格鲁德杨和新疆杨都已进行过器官分化,其中部分未能从小芽抽茎长成植株,部分在试验中因污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 1934)Nickle1970)是松萎焉病的病原体,以松褐天牛(Monochamus aiternatus Hope)为主要传播媒介,并随病枝、材转运而加速扩展蔓延.该病最早于1905年在日本九州长崎发现,现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朝鲜、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我国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病树,近几年病害迅速发展,已波及南京市近郊6县及江苏镇江、安徽马鞍山等地,为害面积20万亩以上,累计病死树70余万株(本市于1985年发现病树,从1986~1988年为害面积1.0万亩左右,累计病死松树约2.23万株).该病除危害黑松(Pinus thunbergii)外,寄主范围已扩大到黄松(P.thubergii×massoniana)、红松(P.koraiensis)、海岸松(P.pinastcr)、赤松(P.densiflor)、白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种类、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辖区共有42种马先蒿属植物(含变种及亚种),分属10群27系,其中30种为中国特有,特有性高达71.43%;马先蒿属植物在辖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上区域(39种、92.86%),其中海拔3 500 m以上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区域尤为集中(27种、64.29%);邓氏马先蒿(Pedicularis dunniana)、台氏管花马先蒿(P. siphonantha var. delavayi)、甘肃马先蒿(P.kansuensis)、康定马先蒿(P.kangtingensis)、法氏马先蒿(P.fargesii)、红毛马先蒿(P.rhodotricha)、欧氏马先蒿(P.oederi)、扭旋马先蒿(P.torta)、伯氏马先蒿(P.petitmenginii)、粗野马先蒿(P.rudis)、迈氏马先蒿(P.merrilliana)等11种(含变种)为保护区新记录种;辖区马先蒿属植物多呈集中连片分布,但也有少数种类呈狭域分布;调查中还发现2种疑似新种马先蒿属植物,已采集标本和分子材料,便于后续深入研究;同时对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森林害虫。主要为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赤松(P.densiflora)、油松(P.tabulaeformis)、黄山松(台湾松)(P.hwangshanensis)平头赤松(P.dens-ifloravar.umbraculifera)和垂枝赤松(P.densiflora var.pendula)等松树。由  相似文献   

6.
热水加温处理病死木防治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福元  李广武 《林业科学》1991,27(2):179-185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在我国江苏南京、镇江、安徽马鞍山、和县和广东深圳等地普遍发生。江苏发生的面积达30余万亩,被害树种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马尾松(P.massoniana)、湿地松(P.elliottii)、海岸松(P.pinaster)、黄松(P.thunbergiixp.massoniana)、千头赤松(P.densifloraxp.umbraculifera)、白皮松  相似文献   

7.
杨树无性系沙区引种造林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是在引选育杨树无性系苗期综合评价基础上 ,对苗期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造林综合评价的初步结果。经 5~ 8a造林对比试验 ,并通过 5项主要因素指标评价和 2项次因素指标综合评价 ,初步选出了2 3个无性系。其中 ,建 1 0 #(P .×euramericanacv’ND1 82 )、小黑 84 0 1 (P .simonii Baicheng×P .nigra Aeriai84 0 1 )、白林 2 #(P .Nigra×P .pyramidalis)、欧美I M (P .euramericanacl.“I M”)、中林 86 2 2 (P .Zhonglin 86 2 2 )、黑林 1号 (P .xiaohei×P .p1 5Acl.)、辽杂 2 #(P .simonii×Xiaozhuannicacl.Liaoza 2 )、拟青×山海关 (P .nigra×P .deltoidescv.“Shanhaiguan”)、中赤黑小 (P .nigra×P .simoniicvZhongchi’)、法库 1 #(P .simonii×Xiaozhuannicacl.’Faku 1 )等 ,其生长量明显超过当地主栽树种白城 4 1 #(P .simonii×Xi aozhuannicacl’Baicheng 4 1 )和白城 2 #(P .simonii×Xiaozhuannicacl’Baicheng \|2 ) ,抗寒、抗病、抗虫性、树干干型也都表现突出 ,适合科尔沁沙地有选择性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与危害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Shiraki)属鳞翅目尺蛾科,1983年发现在广西博白林场云飞分场荷木人工林危害,面积仅30亩,1986年已扩大到近千亩。经我们观察该虫除为害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木荷(S.superipraiba)外,老龄幼虫在食料缺乏情况下,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大叶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Dode)Guim·er)是欧洲黑杨(P.nigraL.)和美洲黑杨(P.deltoides Marshall)的杂交品种和品种间杂交的总称。以前有人把他统称为加拿大杨(P.canadensis Moench)欧美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经济价值大的特点,为世界各国广泛栽植。我所引种驯化欧美杨类品种的工作是从1962年开始的,先后从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等单位引种,到目前已定植保存46种,建立了原始材料繁育圃,原始材料汇集圃,区域化试验点。经过苗期观察和定植试验,各品种生长表现很不一致,有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红松(Pinuskoraiensis)、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彰武松(P.densifloravar.zhangwuensis)、赤松(P.densiflora)、欧洲赤松(P.sylvestris9个种源)、欧洲黑松(P.nigra)、小干松(P.contorta)、沙地云杉(Piceameyerivarmongolica)、北美云杉(Piceapungensglauce)、铅笔柏(Sabinaviginiana)定植在章古台生长表现,结合当地林龄超过20a的针叶树生长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彰武松、樟子松、赤松表现最佳,可结合阔叶树种在平缓沙地及沙丘腹部营造混交林;沙地云杉、红松、铅笔柏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造林;欧洲赤松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1.
<正> 西番莲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Passiflora),本属有400多种,大都原产于热带美洲,主要作为园林观赏用,其中约60种可供食用。常见的西番莲有6种,即紫果西番莲(P.edulisSim)、黄果西番莲(P.edulis forma flavicar-pa Degener)、香蕉西番莲(P.mollissimaBailey)、甜西番莲(P.ligularis)、樟叶西番莲(P.lauriofolia L.)及大果西番莲(P.qua-drangularis),后3种为大果类。  相似文献   

12.
<正>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teada)、沙松(P.clausa)、光松(P.glabra)和加勒比松(P.caribaea)、卵果松(P.oocarpa)是北美南部和中美洲的优良速生松树,其中许多种已经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近年来我国也大量引种了一些国外松,为了解它们在本地的生长物候学特性和适应性,1981~1985年对6种国外松进行了栽培试验,并以马尾松(湖北红安种源)为对照,现将5年的观测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转双抗虫基因741毛白杨的选择及抗虫性   总被引:67,自引:6,他引:61  
用部分改造BtCrylAc基因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 (API)基因构建的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 741毛白杨 [PopulusalbaL .× (P .davidianaDode P .simoniiCarr .)×P .tomentosaCarr .]。本文报道了选择转化植株的条件。在含卡那霉素 (Km’)的生根培养基中初步选择到转化植株 ,PCR检测表明 80 %的植株呈现阳性反应。对初步选择的转基因植株用杨扇舟蛾 (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和舞毒蛾 (LymantriadisparLinnacus)幼虫进行饲虫试验。其结果按照死亡率划分了高、中、低和对照 4类昆虫死亡率的植株 ,并对这 4类的定期死亡率、生长发育的延迟性后效应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选择具有显著抗虫性的植株 (无性系 )提供依据。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证明被选择植株 (无性系 )的基因已转入 ,且生长发育正常 ,占参试饲虫试验植株的 38 1 %  相似文献   

14.
耐盐基因Bet—A转化小黑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研究建立了小黑杨 (Populussimonii×P .nigra)组培再生体系 ,确定小黑杨芽分化最适宜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然后进行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以小黑杨无菌苗叶片为转化受体材料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介导法将外源基因Bet A(编码胆碱脱氢酶 ,催化胆碱生成甘氨酸甜菜碱 )导入小黑杨(P .simonii×P .nigra)。对获得的 11株转化苗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和斑点杂交检测 ,其中 7株获得了 1 7Kb特异性扩增条带和杂交斑点 ,表现为阳性。从斑点杂交检测的转化苗中选取 3株杂交斑点明亮的转化子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 ,结果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小黑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是北美的一个重要杨树种,69杨(P.deltoid-es CV.‘I-69/55’或者 P.deltoides CV.‘L-ux’是意大利从美洲黑杨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无性系。各国杨树育种工作者用美洲黑杨与欧洲黑杨杂交培育出许多欧美杨品种,也用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培育出不少品种。近年来,一些国家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的杂交尤为重视,如比利时、新西兰等国用美洲黑杨与毛果杨(P.tricoca-pa)、滇杨(P.yunnanensis)等杂交,选出了一些较好的无性系。我国青杨派树种的种类多,分布广。育种工作者曾用小叶杨(P.simonii)、青杨(P.cathayana)等与欧洲黑杨(P.nigra)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以来,我市从湖南省益阳县、湖北省公安县等地引进Ⅰ—72杨[P.Xelliameri-cana(Dode)Guinier ev.San Martino,(ev.Ⅰ—72/58)].7年来在全市5个县(市、区)的平原、丘陵、山区的154个乡(镇)、单位进行定点试验,共育苗160亩、自繁和引进苗木110万株、定植里程100多公里,普遍生长良好.目前已作为我市平原、浅丘区重点推广的速生优良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海南、云南及广西11省(自治区、直辖市)70个县(区、市)的楠属(Phoebe)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楠属种质资源分布、群落现状、木材利用及人工造林情况,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并详细介绍主要树种的特征差异。调查发现,中国楠属树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紫楠(P.sheareri)、闽楠(P.bournei)及白楠(P.neurantha)分布范围最广;综合比较生长速度和适应性,广西适宜推广种植的楠属树种有闽楠、桢楠(P.zhennan)及崖楠(P.yaiensis)。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二针松疱锈病是由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引起的。在栽植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海岸松(P.pinaster Ait.)、奥地利松、欧洲黑松(P.nigra Arnold)、意大利五针松(P.pinea L.)、欧洲山松(P.mugo Turra)、阿勒颇松(P.halpensisMill.)、地中海松(P.brutia Tenn.)的一些欧洲国家蔓延。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20年来,该病在人工林和二针松苗圃中大肆流行,严重危害。本文主要介绍松芍柱锈菌的生物学研究概  相似文献   

19.
泰青杨为小叶杨(P.simonii)与美杨(P.nigra var.italica)的自然杂交种,是我省在1972年选育出来的。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盐碱、耐干旱瘠薄,在山东各地广泛栽培,已成为鲁北及滨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为培育壮苗提高苗木质量,我们于1982、1983两年在肥城县苗圃进行了泰青杨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育苗密度是提高苗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现将2年的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法分析松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了一种气相色谱方法进行松脂全分析。在同一根DB-5化学结合相熔凝硅石毛细管柱(30米×0.32毫米)和同一色谱条件下,松脂不需预分离和甲酯化,就可以分析其化学组成。所用时间仅需30分钟。用此法定量测定了七个松树树种的松脂中所有主要的单萜、倍半萜和双萜类化合物,这些松树树种是墨西哥的Pinus nubicola sp.Nova、粉枝五针松(P.pseudostrobus)、大果粉枝五针松(P.pseudostrobus var.megacarpa)和光叶松(P.leiophylla)和危地马拉的中美高地松(P.oaxacana)、P.donnell、粗糙枝松(P.montezumae)。同时在分析中发现,在中美高地松的松脂中含有一些十九个碳的树脂酸,这对于树种的变种研究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